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刍议

2016-02-25 02:13安莉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1期
关键词:再别康桥荷塘多媒体教学

新课程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大力倡导课堂是学生的表演舞台,也就是说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而教师只是主导者。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角色,教师需要根据情况适时地、艺术地进行点拨和引导。笔者以为最能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方法是阅读,阅读是观察、分析、思维等高层次能力的基础,在阅读时学生能够潜下心来认真思考和揣摩所读材料诸如课文、文学名著或其他资料中的遣词用句和相关问题,拓宽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阅读的美不胜收,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并通过探究解决问题。

阅读需要愉悦的学习环境,一个压抑的环境会破坏学生的阅读心情,束缚学生的创造性,也就不会在阅读中产生想象和灵感,学生只有在心情放松的情况下,才会获得阅读的快乐,才能真正体会和感受作者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意图并与作者一样徜徉在创作的海洋中。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轻松欢快的阅读氛围,在愉悦的阅读气氛中,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倾听、相互交流各自对所阅读课文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的理解,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在阅读中体验作者的创作情感,用满心的愉快去体验文本中描写的事物。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使得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变成师生共同参与、探究、赏析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阅读材料时深入地探究材料的内涵,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在探究、揣摩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提升修养,感悟、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和相关问题。

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此诗时,仔细揣摩诗人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感受诗的别样意境和诗的美,思考诗中意象选择安排的特点和作用。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再别康桥》,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阅读环境,而且精心挑选并播放与《再别康桥》相合的轻音乐,学生在阅读、品味、欣赏《再别康桥》这首诗时,眼前仿佛一幅徐徐铺开的画卷: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软泥上的青荇等景物跃然纸上,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感受诗歌创设的意境。学生在愉悦的品图中能够深刻体会到《再别康桥》的别出心裁在于诗人作别的不是人,而是“西天的云彩”,诗人用景代人避开了纷繁、噪杂的人世,抛开了尘世的俗套,给人耳目一新、淡雅飘逸之感,在诗人的笔下康桥的灵性与诗人的感情融为一体。同时,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中节奏明快、旋律优雅的音乐美,诗行的排列错落有致的建筑美和用词讲究色彩的运用和搭配的绘画美,“三美”的完美融合使这首诗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境地,学生在轻松愉悦的阅读环境中欣赏的不仅仅是一首诗,而是一阕优美的乐曲,一幅美妙的画卷。

阅读不仅仅是文字阅读,有时可以将较难理解的课文引入多媒体教学,把文字转化成栩栩如生的画面,学生在欣赏画面的同时,理解其中的意境、感受课文的深刻内涵。例如,在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由于学生未曾见过荷花,因此不能完全理解和感悟课文中的景色描写,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教师将白天的荷塘与月色中的荷塘制成多媒体教学片,将美轮美奂的荷花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用心观察、用心欣赏、用心体验和感受两种情境下荷叶的美、荷花的美、荷塘的美,指出月色下的荷塘与日光下的荷塘的美有何不同,从而把握作者油然而生的怡然安适之情。在欣赏优美句子的同时,学习作者在描写荷塘月色时的修辞手法,感知作者在用词方面的深厚功力。而且可以要求学生课后阅读季羡林的《清塘荷韵》,体验文章的另一番风韵,揣摩两位文学大师的匠心独运。多媒体教学不仅将阅读立体化,更从视觉和听觉方面给学生以冲击,能培养学生在阅读课文和欣赏画面时对文字中蕴藏含义的敏锐性,提高他们在写作时遣词造句的能力。

以上只是笔者在教授语文课的实践活动中,对指导学生阅读获得的一些浅显认识。阅读使人思考、阅读使人明目、阅读使人升华。阅读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一个联想的过程、一个交流的过程,只有在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中,学生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阅读的欢乐,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安莉,教师,现居黑龙江大庆。

猜你喜欢
再别康桥荷塘多媒体教学
小荷塘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热闹的荷塘
荷塘
荷塘三记
论述《再别康桥》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的有效应用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如何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