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评价让诵读更有活力
——以《赶海》为例

2016-03-01 14:20特级教师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7期
关键词:主播词语文本

严 杏(特级教师)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标对诵读教学的明确要求。于是,不少教师对学生的诵读评价习惯围绕着这一要求来进行,“你读得很正确,没有错别字!”“你读得非常流利,对课文很熟悉。”“你的朗读太让我们感动了!”……这些评价没有细节点评,没有激励引导,诵读成了一项没有生命活力的呆板的技术性操作。

诵读不仅仅要注重诵读量与诵读技巧,更应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向上的心理因素出发,善于用多元化的评价引导学生个性化的诵读感悟。多元诵读教学评价体现在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和方法多样化。

一、教师评价学生

学生作为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感悟文本的。学生的个性是有差异的,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诠释也各不相同,可以说学生的每一种诵读处理都是不同的生活经验与个性气质的体现。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种以人为本,以促进个性发展为宗旨的综合性动态评价,找到教师自身和文本以及学生心灵共鸣的契合点。

课堂诵读评价要体现指导性,教师要通过评价对前期诵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及完善的意见,让学生不仅知道哪里读得不够好,而且知道应该怎样去读。

“你的朗读,老师感受得还不是很真切。你可以尝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来读一读,把小作者捏大虾时的情景再现出来,也许会有惟妙惟肖的感觉哦!”

“其实,在读书时,还要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我’,这样,你的体会才会更深刻。老师在读这节时,心里也在这样想:咦,怎么我的脚底也痒痒的?(会是什么东西?)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这个小淘气,看我怎么收拾你!)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还威风凛凛的)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哼,叫你来逗我,现在轮到我来逗你了!)有意思吧!”

教师让点评融入情境,融入角色,融入心灵的对白,这样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一起感悟着、享受着、成长着。除了有声语言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地运用体态语言。一个饱含欣赏的眼神,一个充满鼓励的微笑,摸摸学生的小脸,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不仅仅表达一份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与信任。

二、学生自我评价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诵读实践中,应珍视学生的自主感受、体验和理解,要鼓励学生自觉地投入到与文本的对话之中,教师尊重学生在独特的认识背景与文化背景中对人物、事物的主体感受,尊重不同感受产生的不同诵读处理,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自己对课文的个性理解。

“捉螃蟹、捞海鱼、捡贝壳。”姚筱霖笑眯眯地读完了这几个词语。

“你为什么笑着读?”我问她。

“因为赶海中的这些事情太有趣了!所以,我让这些词语也带上了表情。”

“说得真好,其实每个词语背后都藏着一幅画面,如果你读的时候能想想课文里出现的情景,一定也能让词语带上生动的表情的。其他同学也来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

“我这样读——三三两两”谢昊坤读的时候声音逐渐变小变慢。

“因为太阳偏西了,赶海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少……我觉得这样读出了词语的意思。”

“我这样读——自由自在,我好像看见很多人在海边玩耍,他们是那样的放松,无忧无虑。”罗寅磊读得很享受。

在诵读教学中,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理解,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又能促进学生诵读水平的提高。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诵读进行评价,既可以是对文本的重温,也可以是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方法的反思。

三、学生评价学生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因此,教师要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把评价的过程当做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自我提升的过程,学生在评价中逐渐学会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自我。

“大家来评评他们读得怎样?”

“胡天杨读得很认真。我建议他读‘咦’和‘哦’时,可以带上吃惊和恍然大悟的表情,这样就能读得更有趣!”

“我有个主意,他读的时候,边读边做摇摆着两条长须的动作,那多有意思呀。”

“我觉得胡沐凡读得有点平淡,有点开心……”唐涵说得有点含糊。

“你是在夸奖他呢还是在批评他呢?”马上有同学质疑。

“我是夸他的。他该平淡的地方读得平淡,该喜悦的时候读得喜悦。这样很好。”

“是啊,音调的高低和语气的变化能帮助表达情感,我也想这样读一读。”方希蓓很会总结。

互评就是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同伴是评价主体。同伴相评,有听众、有评价,有表演、有反馈,在这样轻松、自由的,能表现自我、能与同伴交流的空间里,学生的诵读兴趣自然也就越来越浓厚。

四、学生评价教师

课标建议评价应多种形式相结合。所以除了老师指导性评价外,课堂中应增加“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学生评老师”等多种评价形式。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评价往往更灵活、更细致、更全面。在相互评价中能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

“听了严老师的诵读,谁来评价评价?”

“我觉得严老师好像是去集市赶集。”

“我看到老师读的时候在笑,有个地方还笑出声来了呢!好有趣!”

“是啊!赶海也和赶集一样很热闹,很开心的。我也喜欢老师笑着读。”

“我发现严老师读得前后快中间慢。”蔡芊唏一本正经地说。

“我觉得这里老师读得很有节奏,注意了停顿。”刘浩然说得有板有眼。

“你们的评价好专业呀!我读的时候特意这样处理就是想突出赶海的快乐和回忆时的平静,我的心思都被你们听懂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诵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评价学生的读,还可以评价教师的读。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宽松、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把微笑、爱抚、激励、信任带进课堂,使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打破评价的束缚,展现自我,敢于挑战偶像和权威,塑造健康人格,增强学习的创新意识。

五、家长评价孩子

诵读的课堂评价受时间、空间的制约,每个学生被评价的机会是非常有限的。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家长参与评价,有效地扩展了我们的教育资源。

在上完《赶海》之后,我让学生们回家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在书上为孩子标出评价等级,写上简短的点评。我还布置了一个奖励性的作业,为这篇课文配上了合适的音乐,诵读之后传到班级微信群,上传者均奖励海螺一个。

课后,我收到了很多作品,有用“为你读诗”App制作的,有酷狗音乐客户端制作的,孩子们的作品命名更是让人欣喜——主播:张垶墁(浪漫风格)、主播:易添(温柔版)、主播:高艺函(异国情调)、主播:李奕炫(激情篇)、主播:陈佳澜(纯美版)、主播:黄思源(活泼风格)、主播:方希蓓(唯美篇)……在家长的协助下,学生的诵读积极性在课后得到延伸,诵读也因而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

猜你喜欢
主播词语文本
容易混淆的词语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找词语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第一次做小主播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