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会』『言传』诗弥漫

2016-03-01 14:20陈秀娟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6年7期
关键词:读诗拟人意图

陈秀娟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上第1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读通诗歌,根据学情随机学习“颤”字,能规范书写“波”“游”“戏”三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在想象、感知诗歌画面中领悟诗歌内容,感受拟人的写法,领悟这首诗的写作特点,并能口头仿说。

3.在反复美读中唤起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去触摸自然、感知自然,在对比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初读:读通读顺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但在走进教室的时候,他却悄悄溜走了。同学们赶紧找找他吧!

师:大家看(出示:校园的五星红旗,大街上阿姨飘起的头发,草坪上放飞的风筝),他正和红旗说悄悄话呢;他跑到大街上使劲梳了几下阿姨的头发;又跑到草坪上把爷爷手里的风筝举得高高的。同学们,你们猜猜他是谁?(风)

师:这位新朋友你喜欢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有关风的景物图片,巧妙地与文本衔接,唤起学生的生活感受,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愿意结交新朋友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开始就让学生对风调皮而又可爱的特点有所了解,为进一步学习诗歌埋下伏笔。】

师:同学们,大家想知道叶圣陶爷爷笔下的风是什么样的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风》这首小诗。

1.自由读诗,把诗读通。

师:让我们拿起书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努力把句子读通顺。画出自己认为最难读的词、句。

2.指名读诗,随机学习字词。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自己认为最难读的词、句?(在读的过程中根据学情随机学习生字“颤”“波”“游”“戏”。)“波”“游”“戏”三个字要求大家会写,大家请看大屏幕生字动画,小手跟着动画一笔一笔书空。其中,“游”的笔画稍多,大家可以这样记住它:大大的水池是方形的,一个大人卧在上面,看下面的孩子学游泳,游游游。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是怎么写这个字的。大家在写字书上先描一遍后再仿写。

【设计意图:诗歌的学习必须抓住朗读。为了让学生读通,首先得让学生听读,听读诗给学生留下一个整体的、美好的印象,再让学生带着这种美好的印象自由读诗,然后选择自己认为最难读的词、句,借力集体学习的平台,展示互学的过程。在学生且学且帮中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同时也体现了低年级阶段扎扎实实识字、写字、积累识字方法的特点。】

二读:通过图片、视频、肢体语言等方式理解课文

1.自学。这首诗歌有三个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为什么?

师:同学们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轻轻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美丽的画面就会展现在你的眼前。快试试吧!

2.互学,交流画面。

【设计意图: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当我们带着学生在诗歌里徜徉时,他们的童心、童眼都会插上想象的翅膀,让诗句变成一个个灵动的画面。在这里学生有了选择权,选取了自己喜爱的自然段,展开想象,这样的学习更有趣味,更加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独立想象的基础上,和小组学习伙伴交流自己看到的画面。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互相学习的机会。】

3.集体学,重点点拨。

(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⑴落实第1自然段学生对“颤动”的理解。

师:大家能说出“颤动”的近义词吗?(摆动、摇动)

⑵查查字典读一读解释(短促而频繁的振动)。

他还倡导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成长道路,广大青年应当投身于工农运动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我国的农村也需要广大青年的建设,要改变落后的农村状况,需要青年知识分子的知识与技术引领。他说:“青年常在都市中混的,都成了鬼蜮;农村中绝不见知识阶级的足迹,也就成了地狱。”[2]650而且,李大钊还高度重视培养青年的健全人格,认为青年要在社会变革中发挥出自己的积极作用,必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来指引自己的未来发展道路。

(此时有的学生依然无法理解。)看视频。视频中,路边一棵大槐树,树叶金黄金黄,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颤动。好美啊!大家用自己的小手学一学树叶颤动的样子。

师:原来知道一个词的意思除了读课文、查字典、看视频,还可以做动作来感受。请大家举起你们的小手,边做动作边读诗。

【设计意图:这样让学生一点一点地体会、慢慢地感悟,最终理解了“颤动”的意思。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学到了理解词语的诸多方法。】

三读:读自己喜欢的诗句,感受拟人句的特点

1.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师:这样的风很微弱,几乎让人无法察觉。但叶圣陶爷爷却捕捉到了。大家想象一下他当时的心情(兴奋、惊奇)。风儿轻轻来到树林里,大家说说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树木点头)大家边做动作边朗读,用心体会。

师:如果把“点头”换成“摇晃”如何?请同学们体会一下哪个更好,为什么?(通过对比,学生认识了拟人句,感受了拟人句的形象、生动、具体,而且更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

2.请同学们找找第3自然段里的拟人句,读一读,再次感受拟人句。

3.你能在下面有括号的地方填一个合适的词吗?

师:继续填写,你能在有横线的地方填一句合适的话吗?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_______,我们知道风来了。

师:大家看见过风吗?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从生活中找一找风吧。

(在树林里、在田野里、在我们的脸蛋上、在阿姨的长头发上……)

师:同学们想当小诗人吗?我们一起来仿照这首诗的写法,每个学习小组讨论填写一个自然段。

(出示: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_____,我们知道______。)

师:交流汇报。像诗人一样读出来好吗?(师生赏析、点评。)

【设计意图:组织拓展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了拟人句的练习,不仅让学生对学到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了巩固、练习,还让学生明白大自然有无穷无尽的乐趣,只要你认真观察,一定有意外的收获。】

四读: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学到这儿你觉得“风”这位新朋友有哪些特点?(顽皮又可爱……)作者喜爱他吗?让我们带着喜爱的感情再把课文读一读。

1.怎样读才能读出喜爱的感情呢?大家有什么建议?(高兴、轻一点、边读边想象边做动作、音乐伴奏……)那就按照同学们的意见再好好读读这首诗吧。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小组读、师生合作读等方式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在读中恰当地播放音乐,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呈现的情感氛围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

师:我们感受到“风”的顽皮、可爱。作者是那么喜欢这位“朋友”。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能发现、体会大自然的有趣、神奇,也能成为小诗人。

2.你能边表演边背诵这首小诗吗?比一比,看谁背得最快。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学生已经把这首诗画在心里、写在脸上了,熟读成诵已经是水到渠成了,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巩固了所学知识。】

猜你喜欢
读诗拟人意图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动车上的端午读诗会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拟人句
拟人句
拟人句
学会拟人句
人生若只如初见,不如读诗笑三遍
燕山秋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