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升学生幸福感为目标的办学满意度测评研究——以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家校合作项目为例

2016-03-01 14:25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朱学清
新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外国语家校幸福感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 朱学清 徐 玥



以提升学生幸福感为目标的办学满意度测评研究——以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家校合作项目为例

□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朱学清徐玥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

1.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小学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当人们普遍把幸福生活看作人生的终极追求时,基础教育的目标也就指向于“造就能够创造幸福生活的人和赋予其幸福生活的能力。”亦即引导与帮助中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幸福、体验幸福、追求幸福。

而这一过程显然不是学校单方面所能完成的,学校只有加强与学生家庭的合作,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因此,拓宽家校合作渠道、搭建互动创新平台、提升基础教育办学满意度,成为基础教育重中之重的工作。在家校合作的实践当中,办学满意度测评作为家校合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改革目标和学校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至关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研究基础与现状。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上外松外)是一所创办于2010年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五年来,学校始终秉承“为孩子一生幸福奠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升学生幸福感为目标,坚持完善校本的办学满意度测评实践,充分发挥家校合作在推进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作用,特别是在根据测评结果解决办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学校每学期开展两次针对学校管理、班级管理、教师教学、素质拓展等多方面的“办学满意度测评”并形成调研报告;利用“家长开放日”、“校园质量管理巡视”、“校长一日助理”等活动平台,邀请家长深入参与学校教学、管理、服务工作,配合完成满意度测评的深度访谈环节;坚持“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管理”,实现家长意见反馈的及时有效,及时通报学校的重大决策以及各项整改措施,保证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决策形成、执行监督的全过程。

经过五年实践,学校共完成各类办学满意度测评二十次,逐渐丰富测评内涵,提升测评的实效性,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办学满意度测评体系。通过测评改进完善学校教学、管理等具体事项六十余项,使办学满意度测评在推进学校各项工作中真正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受到上海市翁铁慧副市长的充分肯定。

二、研究概念的界定

1.幸福感。中小学生的幸福感是其个体自身需求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评价性的心理状态,是其自身认知水平和情感水平的全面反映,是对其以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为基础的自我存在状态和成长价值取向的有效评价。因此,本课题提出的“以提升学生幸福感为目标”的理念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过程体验而非单纯的结果,以达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成长过程中收获幸福的最终目的。

2.满意度。“满意度”是主体在期望与结果两种主观认识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办学满意度就是人们将其对教育服务的全面感知与其预期期望进行比较后所形成的感觉状态的水平。国外不少学生家长都把有关部门定期测评并公布的办学满意度作为为子女选择学校的重要依据之一,而在我国近年来办学满意度也逐渐被社会大众所熟知并重视。本课题即是基于我校多年的办学满意度测评实践经验,探索构建“分层次、多角度、可持续的科学测评体系”,以提升学生幸福感为目标,切实落实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的发展,保证家校合作长效作用的发挥。

三、以提升学生幸福感为目标的办学满意度测评体系的构建

自2010年起,上外松外即成立了测评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政教处分管领导、各年级组长、年级学术秘书为组员,坚持每学期对全校1-8年级所有班级进行2次针对管理、教学、生活、素质拓展等多方面的“办学满意度测评”,至今已完成20次完整测评,累计发放回收问卷超过5万份,覆盖学生、家长、社会人士近万人,形成书面报告百余篇。

1.办学满意度测评体系的设计思路与原则。本课题所研究的办学满意度测评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找准对策、推动学校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整体幸福感。因此在体系建立之初就确立了测评体系的设计思路为:一是通过测评诊断学校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对策,切实提高教师、家长的教育素质和能力,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家长教育水平和学校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以测评为纽带增强家校互信,促进家校合作,积极搭建合作共赢的开放式工作平台,形成多方合力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在品德、学业及其他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为孩子一生幸福奠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目的。为保证测评体系的适用性和合理性,本测评体系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综合性原则。测评体系设计应科学、全面地反映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概括性和前瞻性。

(2)导向性原则。测评体系设计始终围绕“以提升学生幸福感”为目标,以指导改进工作、推动发展为导向,每次测评突出一个主题。

(3)可行性原则。测评体系具体指标的表达和叙述要简洁清晰,易于理解,在整体问卷基础上针对各学段对象进行差异性设计。

(4)发展性原则。测评体系在保持关键指标稳定的同时,应随需求变化而改变,从而更全面、准确地把握测评对象的满意度。

2.办学满意度测评体系的框架结构及指标体系。经多年实践探索,上外松外将办学满意度评价体系结构基础确定为“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家校共育”3个一级指标,三年级以上学段增加“自我状态”评价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又根据测评实际细分为20-30个二级指标,并配合主观描述题目。体系涵盖了中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体验、课外活动、学校环境、家庭环境、教师关注、人际关系、身体健康、目标规划、优秀品质、自我价值、外界期望、诚信助人、休闲娱乐、生命活力、课业压力等各方面的满意度。

四、以提升学生幸福感为目标的办学满意度测评结果分析与应用

1.影响学生幸福感的满意度指标分析。

(1)基础层面满意度对幸福感的影响。中小学生特别是低学段学生对幸福的理解是具体而单纯的,他们常以当下在生活中实际体验到的开心、快乐、高兴等情绪感受来评价幸福,他们更满足于当下而非未来的幸福生活。因此从测评结果中我们常会发现学生的满意取向与家长、教师的满意取向不尽相同。传统教育认为学校应该通过教育手段实现对学生幸福取向的扭转或者控制。但值得注意的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身体感受、用语言沟通,这些在追求感官满足的过程中的幸福感对中小学生的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只有在充分享受和体验这种幸福感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引发中小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和憧憬,才会因此而确立更高目标的幸福观并为之追求。

(2)认知层面满意度对幸福感的影响。由于学生对现实的认知和解释方式不同,所以对于同样的客观现实,学生的衡量标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幸福感。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其需要变得日益多样化,他们必须学会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而这一过程就为中小学生幸福感的生成提供了学校教育的契机。培养中小学生从周围环境中发现或接收相关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与评价的认知能力,积极教育和引导他们全面客观地评价与认识问题的方式,包括归因、目标设置、社会比较等,都会有助于中小学生生成成熟的幸福感。

(3)情感层面满意度对幸福感的影响。随着中小学生生活社会范围的日益扩大以及在学校、家庭教育与社会影响下,其情感性需要随之产生并日益丰富,情感性需要的满足将会逐渐取代儿童时期的物质化满足感,从而逐渐生成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感,即幸福是自我潜能的完美发挥和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因此,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帮助学生实现幸福感与满意度两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促进,“因幸福而满足”、“因满足而幸福”,要让中小学生不仅能感知当下的“即时幸福”,还能够为寻找到生活的意义而创造“未来幸福”。

2.通过满意度测评结果应用探索提升学生幸福感的有效途径。

(1)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学习幸福感。幸福的教学应该是学有兴趣、学有所获、学有情趣、学有自主、学有创造的过程。针对满意度测评中反映出的教学问题,学校及时总结问题,分析原因,引导教师牢固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以提升学生幸福感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调整教学目标设置,改善教学形式,营造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快乐地接受知识,更多地体验自由表达、展示自我的满足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快乐学习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2)转变行政管理模式,提升行为幸福感。上外松外在办学满意度测评中尝试将家长评价与学生评价调查结果作为各项管理工作评价的重要依据,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完善、修订相关的学校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机制,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全面有效地提高学校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如设计“家长开放日”邀请全体家长参与听课评课;实施“校园质量管理监测”,邀请家长不定期进行校园巡视,对学校交通、饮食、卫生等方面进行全面监督;设置“校长一日助理”岗位,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各项管理工作;定期举办“家长沙龙”,及时通报各项整改措施和成果,保证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决策形成、执行监督的全过程等。

(3)倡导多元化评价机制,提升认同幸福感。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制度下的评价被局限于单一的成绩优劣,既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更阻断了学生的幸福之源。因此学校通过满意度测评的双向交互促进,积极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知识技能方面的指标,更考虑情感态度和评价过程、方法的有效性,特别将对学生评价重点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关注学生点滴的进步,给予循序渐进的鼓励,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成长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幸福。

(4)丰富参与式体验活动,提升体验幸福感。体验式活动是一种行之有效、能令学生真实、可信地走进自己情感深处的活动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幸福感的重要渠道。学校一方面增加参与性课程的比重,另一方面适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每学期举办“读书节”、“科技节”、“世界文化游园会”、“才艺展示”等,既培养了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拓宽知识面,又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之余,得到身心的休息,从而体验更多的幸福感。

(5)强化幸福观教育,提升心理幸福感。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能够创造幸福、感受幸福的人。通过满意度测评发现,在幸福观教育过程中,要特别重视感恩教育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感恩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正相关,感恩不仅可以使人们获得幸福感,消除消极的情感体验,而且还可以使感恩的行为泛化,使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与温暖。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也就是引导学生追寻生活的意义,对提升幸福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6)促进家校互动,提升生活幸福感。要充分发挥家长全面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作用,拓宽参与渠道,增进双方互信,达成教育共识。学校应更加尊重家长,明确自身责任,保障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基本权利;家长应明确自身教育责任,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积极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安排,积极对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建言献策。实践证明,积极的家校互动,就会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可以将学生的幸福感由校内延伸到整个生活范围。

作者简介:(朱学清,上海市特级校长,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校长;徐玥,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外国语家校幸福感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An Analysis on Holden’s Anti-hero Image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郑州外国语学校
The Application of Hedges in EFL Class
An Analysis on the Structure of “Yue Lai Yue X”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