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16-03-01 14:58海南省海南中学黄静
新教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中学生高中化学创新能力

□海南省海南中学 黄静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海南省海南中学 黄静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社会发展也需要创新人才,高中化学是一门基础课程,更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了解科学的世界。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接着根据教学实践,提出了对策。

高中化学 学生创新 能力培养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掌握学习教材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高中化学本身就是以实验为基础,重视实践操作的一门学科,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于综合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非常大,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为了让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需要的人才。目前高中化学教学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很到位,所以找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目前的首要任务。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问题

1.课程设置仍传统化。根据调查,部分学生觉得自己交叉学科的知识薄弱,不懂创新技巧和科学的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化学老师只是传授书本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和考试。这种应试教育使得学生认为只要学好课本内容,完成老师指派的任务即可,这样学生完全信赖教材,逐渐丧失提问质疑、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就间接限制学生在化学学习上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没有发挥教师应有的引导作用,一味地为了取得学习成绩而传输知识。统一的标准答案、一样的答题模式,千篇一律的回答风格,这些都严重限制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这样学生就不会有自己创造性的想法和见解,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就无法培养。

2.不够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就是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疑问,并且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实践自己的想法,从而将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操作中。但实际教学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师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将教学的主要目标定在抓学生的成绩方面。在课堂上学生产生疑问,想发表自己的想法时,教师没有给予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没能做好引导工作,导致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出现问题。

3.教学中未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重视,还要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合适的方法有目的地加强培养。高中化学以实验为基础,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许多学校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在实验课程的具体安排上仍然存在问题,实验仪器设备的不完善造成实验结果的差异或是直接导致实验无法进行,还有一些学校安排了实验课程但形同虚设,很多学校没有开展过教学实验。此外,一些老师在教学中没有采用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对化学公式、题型的理解,还有实践问题,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创新能力培养出现问题。此外,教师在实验课上都是要求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做一遍,没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收获不大,学生没有自己动手,也就无法创新。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1.对课堂教学情境进行创新。课堂情境的创新,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化学教学中,课堂情境的创新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资源创新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所在,从而引发其探索化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创新能力。教师可将传统的板书模式改为有趣的故事情境,或以实验形式为学生创设化学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创新探索。如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故事形式引入:有一个幽深的山洞,人们想探索洞中秘密,于是冒险者带着狗去探险,但每次到山洞中的时候,狗都会出现呼吸不畅,甚至死亡,而人却能够安然无恙地走出山洞,那学生自然想了解为何发生此种现象?学生完全被引入故事情境,想知道其中原因,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格外认真,甚至会创新地分析探讨原因。

2.培养正确的化学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教师讲解或者教科书中的知识点理解有分歧时,可以大胆提出来,以创造性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探寻现象背后的本质,发挥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或者老师的讲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能仅仅做简单的知识介绍,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此外,在课堂上还可以运用联想、类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而且这种方法能够让课本上的知识点更容易被理解。比如在讲到环己烧的时候,可以用人体睡觉的姿势进行类比,环己烧每一个构象对应人体睡觉时的一个姿势,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通过类比使得学生就更加易于理解,因为人体睡觉的姿势是最显而易见的,很容易就可以理解。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质疑力。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改进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多增加一些现象较明显的实验,让学生更直观的观察,从而拓展其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硫酸铜与铁屑反应实验的时候,开始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与化学相关的现象,如之前溶液颜色、各反应物状态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引发进一步思考,如有无气体或沉淀,如果有气体那么气体的颜色是什么?其次通过嗅觉辨别气体的味道,通过对整个实验过程仔细地观察,会知道实验结果会有红色沉淀产生,原来的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了浅绿色,整个过程并没有气体产生。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结果,教师对此回顾,然后深入讲解其化学原理。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对教师的讲解和书本深信不疑,认为老师和教材就是真理,长此以往,就逐渐丧失了质疑能力。而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疑问才会提出问题,说明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体现了学生重要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需先培养学生的质疑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高中学生通常已经具备自我分析问题的能力,只是长期的习惯导致了学生不敢怀疑。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可以恰当的引导,比如可以在实验过程故意设置一两个错误的实验仪器操作和使用方式,然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说出疑问,这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体会到质疑的好处后,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才会不断地去探索,不断增强其创新能力。

4.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在教学中实验和理论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通过实验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创新和实际应用能力,对化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发现化学的神奇之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建立多层次的实验体系,由浅入深、逐步深入,使得化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架起课堂和实际生产生活的桥梁。例如,在解释泡沫灭火器原理时,可以先问学生为什么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泡沫物质,从而能够达到灭火的作用。学生一般对原理不理解,产生很强的好奇心,这时再演示实验时,学生就是带着疑问去观察,教师再进行详细的讲解,通过实验学生可能会联想到其他的问题。比如,那些具有燃烧性质的气体,经过这样的反应再进行收集,是否就能够做燃料使用呢?学生通过实验产生类似的想法,无论正确与否,首先应该进行鼓励,然后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今社会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这些都要由学生抓起,尤其是高中生。高中化学作为一门主课,更要带领学生创新,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应从更多方面的着手,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徐晓丰.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考试周刊[J],2014(90).

[2]张亚文.关于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好家长教育研究[J],2013(02).

[3]赵海鹏.论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智[J],2016(12).

[4]刘佞珺.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3(29).

猜你喜欢
中学生高中化学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法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化学微型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守恒法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探析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