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海南省学科带头人赴上海研修班学习有感

2016-03-01 14:58海南省五指山市第一小学吴雪霞
新教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专题讲座原点研修

□海南省五指山市第一小学 吴雪霞

为有源头活水来
——海南省学科带头人赴上海研修班学习有感

□海南省五指山市第一小学 吴雪霞

2015年9月18—25日,我们飞赴上海参加了“海南省学科带头人提升学科领导力深度研修班”的研训学习。七天的研训和参访紧锣密鼓:海量的信息涌来,满满的收获。太多的精彩,让人感慨;太多的启发,来不及沉淀……仿佛饕餮大餐,让人回味无穷。研训的结束,才是真正的开始。这些天来,细细去梳理、沉淀千头万绪的启发点,在静静地思考之后……

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研修的任务丰富:有专题讲座、特色学校参访、研修分享。研修的主题凸显:提升学科领导力。

1.19日上午:杨四耕(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的专题讲座:《你可以成为课程高手》,引领我们更敏感去思考课程改革。

2.19日下午:祝庆东(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主任,特级教师)的专题讲座:《学科带头人如何做课题研究》。从问题、专题到课题,“双特”教师向我们娓娓道来关于“三层次科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3.20日上午:关景双(上海市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特级教师)的专题讲座《静听教师成长的脚步声——“师之蕴”校本研修模式》。这是取向草根研训的行动,摸索了语文教师本体性知识发展的做法,被专家称为语文教师的专业研修模式。

4.20日下午:周彬(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主题讲座《好课与好人:从课堂文化看教师人生》:(1)课堂教学只是教师的脸面而已,把科研做在课堂上还是做在人身上:(2)别把“课堂”太当回事。

5.22日:韩立芬(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特色课程教研室主任特级教师)的专题讲座《特色课程开发与教师的科目设计力》。

6.21—24日参访学校、现场学习:①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卢湾实验小学校长虞怡玲校园文化建设、办学特色的报告、观摩工作室教学教研活动、曹培英专题讲座;②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聚焦“云课堂”,办学特色报告、语文教研活动(上课、景洪春特级教师点评)。③上海市嘉定区新成路小学,主题《灵性教育与七巧板课程》。④上海市嘉定区徐行小学,主题是《朝花夕拾课程与办学特色》。

7.25日宁冠群(上海市校本课程发展中心培训部主任、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专题讲座《合室春风兰气半窗明月梅花》。聚焦学科带头人的专业修炼——过有诗意的教育生活。诗意,优秀,优雅是讲座的主题,也是宁老师的引领。

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对教育原点思考的再认识。

我们的教育要回归原点,直抵初心,方得美妙!

□教育之原点在激发想象,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

□教育之原点在发展理性,而不仅仅是讲授道理;

□教育之原点在鼓励崇高,而不仅仅是理解规范;

□教育之原点在丰富经历,而不仅仅是掌握技艺;

□教育之原点在温暖心灵,而不仅仅是强化记忆;

□教育之原点在强健身心,而不仅仅是发展智能;

□教育之原点在点亮人生,而不仅仅是预知未来。

2.对良好课程的认知。良好的校本课程是暖记忆课程,一定会给每一个孩子最温暖的记忆。

(1)学校课程的核心追求:设立校本课程是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打下的奠基:为了更好地沟通;为了更理解他人;为了更富有进取心;为了更能够应用;为了更自由地思考;为了更富情绪智力;为了更快乐地学习。

(2)良好课程的五个关键特征:倾听感,回应孩子的学习需求;见识感,丰富学习经历的取向;逻辑感,严密而非大杂烩或拼盘;统整感,嵌入方式而非加减法;质地感,课程触及课堂教学变革。

(3)思考:校本课程的建构、开发及实施。①时代召唤: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要融合。目前,学校实施的国家课程存在一些不足,例如:a.目前的课程体系仍是学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不足;仍是知识课程为主,动手课程不足。存在着普遍性,缺乏个性化的东西,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多样化、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b.把考语数英科目看得很重,称之为“主科”,对不需要考试的科目看得很轻,称之为“副科”,这种状况会丧失基础教育的整体价值,导致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学生的全面发展则成为了一句空话。

②课程的建构与开发的诸因素。就深化课改的当下,每一个地方,小至于每一所学校在改革中扮演什么角色,改革能够推进到什么程度,则主要取决于内部的动力。

就校本课程的建构及开发,校长很关键。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有自己思考的校长,学校就是一道风景线。一所学校能不能在开发课程、建构课程中有所作为,关键取决于学校领导能不能洞彻教育的责任,能不能洞彻教育发展的规律,能不能洞彻学校文化的历史使命,有没有思考教育的原点,有没有教育的时代感和责任感,有没有开发校本课程的决心和底气,有没有驾驭、使用好本校的师资力量,有没有将凝聚大家智慧的能力……

③课程的管理和实施。参访的这几所学校,学校领导力上,为课程建设起到价值引领和发挥功能作用。学校以教师专业能力、境界的提升和课程制度的运行为动力推进课程执行。

课程管理上,基于特色课程的顶层设计(课程哲学、结构、目标、理念)的完善严谨,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较好地融合到学校的各个学科并实施,以课程核心追求为中心,层层夯实。例如:VIP课程:V-课程,一部分孩子的学习需求;I-课程,一个特定的孩子的学习需求;P-课程,所有的孩子的学习需求。这些给了我思考及启发:

a.课程改革的基础:学校课程建设不触及课堂教学改革,很难坚持长久!

b.做好顶层设计: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层面予以把握,从全局视角对相关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做好顶层设计。课程开发秉持什么理念、校本课程的形态与目标如何确定、怎样诊断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课程内容如何整合与安排、采用哪些方法与策略、如何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通过哪些方法评估课程实施效果,等等,都是校本课程开发之前必须做好的功课。

c.课程的实施:在具体实施上,参访的这些学校有着校长必带课、校长必带队、校长必带头的文化氛围,都承担相当的教学任务,和教师一样接受学生的评教评学,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而海南,在很多地方,校长几乎是不任课的,只管不研,这样,也会造成对校本课程开发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上的代沟。

3.理清了课题研究上某些程序的盲区。这些年都在“被课题”。没有深入学习关于课题研究的知识,因此虽然努力,但也相当粗糙。以其昏昏,今天终于在两个点(课题名称的设计提炼和概念的设计界定)的理解上得到了一些昭昭。课题名称设计和概念设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梳理。只是遗憾,关于课题的背景、意义、目标、方法的论证的引领,我也在期待。

原以为,习惯午休的我在中午听这样学术的专题会打瞌睡,原来很学术、艰涩的课题研究专题讲座可以这样阐述!“双特”祝教授的讲座让功能厅里无不迸发出智慧的、学术的火花。对于每个倾听者,无不是在头脑中注入源泉,交汇源泉。

4.校本教研的思考。“师之蕴”团队的愿景是:专业素养、生活品质、教学质量同步提升!“师之蕴”努力做“根”的研究,做“宽”的平台,做“个性”的风格,给了我们校本教研可借鉴、可使用、可操作的语文教师成长经验和教学经验。那就是:

(1)引领青年教师融入团队,盯住“解读文本”,开始学科深度研修。课例为载体,叙事为抓手,写作以规范。具体为:①主题生成:解读与示例;②课例研修:研课与筛选;③用笔说话:表达与论课。其中,课例研修是教学改进的行动。以主题为引领,从观察点着眼——观察思考的线索;在课堂中洞察,在教学中取证——思考筛选的沃土;在悟谈中生成,在课例中积蕴——经验方法的提炼。“用笔说话”教师将解读、教学、研讨、反思的四步学——做——行——思写出来,被师之蕴称为用笔说话。

(2)课例研修的行动范式:①拟订方案②经验学习③解读文本④上课反思⑤课例写作⑥观点分享。主题研修行动探究,让我感悟:明晰概念才能做实内涵;持续实践才能体悟方法。学了,就有思路;做了,就有方法;写了,就有底蕴。这是校本教研必须走的正道。

(3)“师之蕴”的追求也是校本教研的归宿:思考力、习惯性、最优化。我们有理由去把握:自己走出的或离我们脚步最近的经验。?成长看习惯,习惯就是素质;能力看方法,方法就是品位。教研人都要深入思考如何为教师确立锻炼思考力、习惯性、最优化的研修目标。

5.语文学科带头人专业修炼的理解。

(1)同样的风景,鲜花只为诗人开!(亦教亦熏,修己立人)练好熏功——“亦教以熏,律己立人。教书一半是教学生,一半是熏学生,熏的力量比教的力量更强大。教师理论学识的修养、专业技能的修养、教学艺术的修养、人格魅力的修养等,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季羡林:“真正优秀的学生,不是从课堂里教出来的,而是由优秀的教师熏陶出来的,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熏陶出一流的学生!”做教师用什么“熏”?人生美德与诗意才情可以熏人、诗书可以熏人、身教可以熏人。修己的功夫,是立人的根本。

(2)人淡如菊,心素如简——把优雅进行到底。(秉持优雅,涵养诗性)我所理解的优雅:那是一种经过生活的千锤百炼涵养出来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大气,涵养起来的“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胸襟。这种胸襟或许不能让你拥有外在的辉煌,却能使人的内心超越,让自己能够不献媚,不屈服,不盲从,坦坦荡荡。

那是一种平实内敛、拒绝傲气的心境。人淡如菊,心素若简,是清得秀丽脱俗,雅得韵致天然的一种从容与淡定。

优雅的教师一定有静气,有点阳春白雪。

优雅的教师一定有人文诗性:人文诗性属于精神层面的一种内在胸襟、品格、趣味和涵养,也表现为外在的仪容、风度、气质与言谈举止。所谓人文诗性,就是能用诗意审美的眼光珍重自我、关爱他人,用诗意发展的眼光审美自然、洞察社会,从而葆有博爱宽容的人文情怀和健康优雅的审美情趣。

优雅的教师常常感觉幸福。幸福是一种心态,有赖于内心的充实、优雅与平和;有赖于精神家园的宁静、赏亮和丰盈。博爱宽容的人文情怀和健康优雅的审美情趣,有助于提升内心幸福的格调。

优雅的教师应该有点闲情逸致,用优雅的情怀,浸润古典诗词,滋养一颗诗心;用审美的眼光,发现寻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用诗画琴弦,表达内心对生活的热爱和感动。或许,从欣赏校园里的每一树花开始,教会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享受审美的乐趣,陶冶优雅的情怀。

老师必须优雅!

学科带头人:要优秀,更要优雅!

猜你喜欢
专题讲座原点研修
掀起热潮 学深悟透 奋勇争先 东城区总工会举办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讲座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数轴在解答实数题中的应用
Book Pilot 飞行选书师,让书重新回到原点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社会学著名期刊主编在西安交大开办论文写作专题讲座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举办专题讲座 介绍近期我国网络安全态势及《网络安全法》
省属企业挺纪在前 实现弊革风清
——山西省国资委举办专题讲座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