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递进、案例引领”的课程改革实践——以工程造价专业《砌体结构预算(安装)》课程为例

2016-03-02 10:24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砌体工程造价案例

王 争



基于“项目递进、案例引领”的课程改革实践——以工程造价专业《砌体结构预算(安装)》课程为例

王 争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邢台 054035)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建设小组对原造价专业预算类核心课程按照“项目递进、案例引领”进行了课程改革与创新。现以造价专业重点改革课程《砌体结构预算(安装)》为例,对课改实践情况做一介绍。

课程改革;项目递进;案例引领

工程造价专业建设小组以“加强高职学生专业训练强度”[1]为原则,对原造价专业预算类核心课程进行了调整:将原有的“土建工程预算、安装工程预算、高级装饰工程预算”单任务类课程按照建筑物的结构类型“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改革成实操类课程,形成项目递进的次序。采用边讲边练、案例引领的方式进行授课。本文即以造价专业重点改革课程《砌体结构预算(安装)》为例,对课改情况做一介绍。

一、课程基本情况

《砌体结构预算(安装)》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该课程对应的是工程造价专业“安装工程工程量计量”和“安装工程造价计算”这两项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砌体结构工程建筑电气、给排水、采暖项目的“安装工程量计量、安装工程造价计算”的方法,从而掌握安装工程专业施工图预算编制的方法。

本课程在工程造价专业第二学期开设,课程学时为64学时,课程之后安排两周课程实训“电气施工图预算单项实训”、“水暖施工图预算单项实训”。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与实施

1.确定课程改革方案

《砌体结构预算(安装)》的前身是《安装工程预算》,在造价专业第四学期开设。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要培养的核心岗位能力“安装工程计量计价”只设置这一门单任务课程,与前后课程缺乏连贯度,学生所学知识得不到有效的巩固。另外,课程的课堂教学环节仍以单一的教师讲授为主,课程内容的设置缺乏操作性强的工程案例做支撑。再有,课程开设学期滞后,与行业协会举办的各类大学生造价技能竞赛冲突,教师往往为了备赛,而提前对参赛学生进行课程辅导,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基于上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我们确定了本课程的改革方案:按照“项目递进”教学理念,将单任务目标课程整合为按项目设置的课程,并形成递进次序;将原《安装工程预算》课程按照典型工程项目“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分解成《砌体结构预算(安装)》《框架结构预算(安装)》两门实操类专业课程,为了让学生在实操之前有知识的铺垫,在实操类课程之前设置《安装工程造价基础》专业课程。经过课程调整之后的《砌体结构预算(安装)》课程,与前后课程衔接更紧密,学生可以在三年的专业学习的不同阶段按照项目由简到难的过程全方位得到安装算量计价的训练,使其知识得到不断巩固。

另外,本课程教学方式从原来的“讲授”教学方式改革成“讲授实践[2]”教学方式,按照案例引领原则,在内容设置上将减少枯燥条文的讲授,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感兴趣的真实工程案例的操作方法。

再有,将《砌体结构预算(安装)》开课时间改为一年级第二学期,为学生充分准备技能比赛提供了时间保障。

2.制定课程标准

根据上述的课改方案,本课程《砌体结构预算(安装)》属于实操类的课程,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设计符合实操类课程的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

3.选择课程载体

本课程属于实操类的课程,必须有操作性强的工程案例做支撑。为保证工程案例来自于工程现场,工程造价专业从下厂锻炼单位、往届毕业生顶岗实习成果中遴选了36项原汁原味的工程实例,再从中进行筛选,最后确定了本课程的工程载体——三层砌体办公楼项目。课程载体同时应用于学生的另一门“项目递进”次序的专业课程《砌体结构预算(土建)》;《砌体结构预算(土建)》课程在本学期1-6周开设,《砌体结构预算(安装)》课程在本学期10-15周开设,两门专业课程都采用同一套“砌体结构”工程图纸,在“项目递进”的设计理念下,简化了学生熟悉图纸的过程,提高了课堂效率,保证了知识应用的完整性。

4.编制课程评价标准

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期末考核”的考核方式。过程考核主要评价学生任务单的完成情况,课程按真实的安装工程预算工作流程设置了30项课程任务,学生要完成相应的任务单,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每份任务单进行打分,不同性质的任务单有不同的评分标准,整个学期的课程结束后,将学生的每张任务单排列起来就是这个三层砌体办公楼项目的工程预算书。期末考核采用试卷考核,试题中也选取与上课类似的砌体工程安装项目,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置的安装计量与计价题目。

三、创新和特色

1.基于“项目递进”理念的课改方案

基于“项目递进”的课改理念,制定了课改方案——加大核心专业预算课程课时量,将原《安装工程预算》课程按照典型工程项目“砌体结构、框架结构”递进次序分解成《砌体结构预算(安装)》《框架结构预算(安装)》两门实操专业课程,在实操专业课程之前设置《安装工程造价基础》。

这种课改方案强调学生实操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螺旋上升式循环”的学习中,消化巩固专业知识。

2.真实的案例引领,学生所学即所用

引入真实的工程案例进入课堂,学生的任务单就是原汁原味的真实工程预算书,学生上课做的任务就是真实的工作,学生上课所学的知识就是真实的工作。把学生在课堂上做的每项任务单整合起来,就是案例项目的真实预算书。

3.强调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

本课程的授课方式是讲授实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砌体结构预算(安装)》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无条件的,我们强调要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

具体的做法是这样,学生每次课都有任务单要完成,一次任务单的完成时间大概在50分钟左右,我们在给学生布置任务时,不能把50分钟全部交给学生,任其发展,这样有些学生会消极怠工,我们的做法是把每次课的大任务再细分成小任务,一般以7分钟为一个时间段,这样在课堂上每位学生都能跟着“教师指导”的节奏做任务,提高了学生的有效听课率。

4.强调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把职业道德素养引入课堂,精准、快速计算出各种数值是对造价从业人员的基本从业要求,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专业学习,让学生从步入专业的第一天就能意识到“造价人员算10遍都得1个结果”的工匠精神。

四、实践效果

《砌体结构预算(安装)》课程改革在2015级工程造价专业实施,学生普遍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课堂听课效率;而且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反馈,我们也消除了让一年级学生提前接触专业课会有学习压力的顾虑。

1.保证学生的有效听课率,让课堂上的每位学生都能跟着教师指导的节奏学习

在课堂上,我们强调要在“教师”有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独立完成案例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做案例任务时,教师会把50分钟的大任务再细分成小任务,一般以7分钟为一个时间段,课堂上的每位学生都能跟着“教师指导”的节奏做任务,提高了学生的有效听课率。同时,对于任务单的上交时间,教师要严格把控,要求学生本次课任务单必须在下课时交上,不允许拖到下次上课。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做任务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有利于保证听课率。

另外,教师要在每次课程后,对学生的任务单进行及时评分。然后在下次上课时带到班里,及时进行点评。对于学生做错的项目,要督促学生及时改正。在本课程授课之初,我发现有不少学生把批改完的任务单放到一边,有错的地方也不改,了解这个情况后,我在班里及时设置了任务单的“回批”政策,即学生只要及时更正了错误,就可以找老师回批,并得到一定分数奖励。这样一来,班里学生都踊跃回批,错误的任务单都被改过来了。

2.虽然一年级提前开始专业课,但学生在领悟上并无压力

课改前的《安装工程预算》在造价专业第4学期开设,课程开设学期滞后,与行业协会举办的各类大学生造价技能竞赛冲突,教师往往为了备赛,而提前对参赛学生进行课程辅导,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课改后的《砌体结构预算(安装)》提前到了造价专业第二学期开设,在一年级就学习专业课,起初我们也有学生学习压力的顾虑。但从这学期本课程实施过程来看,一年级学生虽然提前接触了专业课,但由于前期的基础课程设置合理、铺垫扎实,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并未出现大的学习阻力,都能正常的按照教学计划完成课堂任务。除此之外,让学生提前接触专业课也为他们在下年度参加造价技能竞赛做了准备。

3.课程改革潜移默化地助推着教师师资水平的提升

课程改革的过程,也是教师师资水平提高的过程。本课程课改前,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在训练学生完成单一任务单元;课改后,新的课程体系将多门单任务课程整合到一门课中,这就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想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必须更新思想,提升自己专业水平,使自己尽快成长为具备综合能力的项目型教师。

五、继续提高完善之处

1.进一步精炼案例任务

课程的案例任务的难易、繁简程度还需要在积累了课程经验后再进行精炼。例如本学期有的案例任务偏难,致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不完,影响了课堂效率。

2.寻求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本学期课程的过程考核对象主要是学生的任务单的编制情况。每次课程都设置案例任务,虽然是单班教学,但每天下课后任务单的批改量还是很大,随着招生规模的提高,老师任务单的批改工作量会变得更大。为了更有效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后续的课改中,我们也要寻求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同时也做到更客观地对学生实施评价。

3.尝试合班教学

本学期的课程是单班教学,从学生学习效果来看基本上达到课改的初步要求。但随着招生规模的提高,今后的课程可能会更多的采用合班上课方式,在后续的课改中,要在不降低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尝试合班教学。

[1]冯鹏.全面素质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R].长沙:清华大学,2010.

[2]张迪.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R].西安: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12.

"Project Progression and Case Leading" Curriculum Reform——A Case Study on the Course of Budget(Installation)of Masonry Structure

WANG Zheng

(Xingtai Polytechnic College, Xingtai, Hebei 054035, China)

According to the rule of “Project Progression and Case Leading”, the construction cost specialty construction team of Xingtai Polytechnic College made curriculum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original core courses. Taking the course of “Budget (Installation) of Masonry Structure” as the example, the author introduced the curriculum reform practice.

curriculum reform; project progression; case leading

(责任编辑 李建武)

G712

A

1008—6129(2016)05—0009—04

2016—08—22

王争(1980—),女,河北邢台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砌体工程造价案例
砌体墙上安装摩擦型阻尼器施工技术探讨
房屋建筑中砖砌体施工技术分析
竖向开槽砌体墙燃气爆炸动力响应及加固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工程造价之旅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