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执业资格的应用型工科实训教学模式探索
——以西昌学院为例

2016-03-02 18:40袁前胜钱波
关键词:执业资格工科应用型

袁前胜,钱波

(西昌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四川西昌615013)

基于执业资格的应用型工科实训教学模式探索
——以西昌学院为例

袁前胜,钱波

(西昌学院工程技术学院,四川西昌615013)

传统的工科专业实训教学,因定位不准、系统性不够、师资力量不强、效果不佳等缺陷,已不能满足建筑业强化个人执业资格这一改革趋势,也不能满足未来行业需要。分析了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西昌学院工科专业近年来在实训教学中的探索,提出以执业资格为导向构建实训教学模式,实现教学系统化、目标明晰化、地位提升化、师资执业化、学生主动化的全新实训教学格局。通过实践表明,基于执业资格的实训切实提高了学生实训效果,实现了学生执业能力的拓展,为下一阶段实现高校转型发展奠定了基础。

执业资格;实训教学;工科专业;转型发展

0 引言

建筑执业资格制度是国际上建筑执业资格互认与建筑市场准入的通行做法,也是政府基于公共利益和工程质量安全实施的专业技术工作准入控制。我国建筑业已进入改革深水区,坚持淡化工程建设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改革方向[1],对应用型高校建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毕业生若从事工程建设而无相应的执业资格,不但影响其事业发展,也难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同时也妨碍建筑业走向国际市场。

传统的应用型工科实训,或被视为理论教学的附属,使其流于形式、难以深入;或倾向于职业教育,满足“零距离就业”、“无缝对接”等当下要求,而忽视了本科教育的基础性、长远性和全面功能性[2]。偏于一极的实训模式,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制约了学生执业能力的提高,已不能满足建筑业强化个人执业资格这一改革趋势,也难以满足行业未来的需要。

1 应用型工科传统实训难以满足应用技术的需要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经济社会新型工业化发展和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化发展中从量向质的必然,应用型人才培养应重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学生在传统实训教学中仅依葫芦画瓢一步步复制实训带教老师的动作,学生的参与感不强,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许多学者对学生实训教学进行了诸多研究[3-10]。在国家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11]的背景下,应用型工科传统实训教学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需要。

1.1 实训教学定位不准确

传统的实训教学往往被定位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和延伸,在实训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编撰过程中从属于理论教学。很多普通应用型高校仍将科研放在工作首位,理论教学次之,实训教学垫底;“学”、“术”不平衡致使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地位不对等,更遑论比肩科研。定位不准确,导致实训质量难以提高,具体表现之一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训集中周,在执行过程中往往难以“集中”,被理论课割裂或削减。

1.2 实训教学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

传统实训教学大都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起到巩固理论教学的目的。单门课程的实训,如CAD绘图实训、建筑材料实训等,能很好地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各自为战的实训难以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也难以让学生将前后所学融会贯通并熟练运用,忽视了工程实训应具有的连贯性。

以办工程的思路办工程类工科,造成工程学科与理科、文科缺乏深度交叉整合,势必制缚学生健全的工程意识和观念的形成[12]。传统的工科实训教学注重对生产技能、施工技术的实训,在突出要求学生掌握工程建设技术并加以适当创新的重要性的同时,弱化了新形势下应用技术人才应具备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的训练。在常见的分组实训中,对任务分配、组织协调、后勤保障等非技术性但异常重要的命题鲜有涉及;在建筑结构实训中,如何使结构受力满足要求成为唯一,忽视了诸如美观、人因工程等因素,忽视了工程实训应具有的系统性。

1.3 实训效果不明晰

传统实训中,学生难以将实训的开展与工作能力的提升直接划上等号;学生通常不能直观地自我判定是否达到实训目的,也不明确实训应达到何种标准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例如工程测量实训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仪器进行测绘,但主观臆断的“熟练”使实训效果难以明晰化。实训效果不能量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开展实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虽然一些院校也初步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及相关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指标体系,但还不够成熟,局限性明显,不具备普遍的指导价值[13]。

1.4 实训基地运行不尽如意

为满足学校教学需要,各高校大力建设了一批校内外实训教学基地,但实训教学基地的总体运行不尽如意。校外实训基地大部分以企业为主,企业囿于正常生产、实训学生安全保障、“无利可图”等因素,对实训基地的运行不甚关心。目前国内许多本科院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但基本都流于形式,在实际操作中容易陷入“校热企冷”的困境[14]。

校内实训基地在运行过程中大都有诸如对外封闭、项目单一、性能难以充分发挥、部分高价值设备沦为摆设或“名片”等问题,在实训教学中的作用远未达到预期,也与投入不成正比。

1.5 实训教师队伍整体亟待提高

在地方应用型高校,世俗眼光使实训教师与理论教师间存在视觉差,使得实训教师数量偏少、职称偏低、待遇不足、积极性不高、队伍不稳;在加强从高层次高校引进人才后,又出现了“高”学历、“低”实操能力的另一个极端。长期脱离工程建设一线,因工程经验不足无法开展学生喜欢的“案例教学”,使很多实训教师“指”而不“导”。校外兼职实训教师浮于表面、教学方法单一,在实训指导中往往就事论事,不能举一反三。

2 基于执业资格的应用型工科实训内涵

建筑执业资格考核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坐标,培养胜任今后工作岗位的专业人才是应用型院校的现实和终极目标,加强实训教学无疑是重要而有效的举措之一。应用型工科以执业资格为导向、以综合应用为准绳开展针对性、系统性实训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实训效果、拓展综合素质、奠定执业基础。

西方国家学生实训体系建设是与其所学专业的职业考试制度紧密相连的,英国BTEC职业教育主要考核学生在秘书专业实验室和社会、企业的实训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德国执行严格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其职业技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瑞士政府对企业与高校共建实训基地方面有明确规定(2d课堂教学、1d实验室教学、2d企业实训)[15]。我国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执业资格主要有注册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土木工程师、造价师、建造师等。基于执业资格的实训教学,能在学生了解不同执业资格要求的前提下结合自身专业、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确定一至两项具体执业资格进行针对性实训,并在其他同学基于其他执业资格开展实训时进行观摩实训,由于将实训教学与就业目标、职业规划相结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注重实训深度的同时兼顾了实训广度的拓展。

3 创新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

应用型工科专业本质上应强调“学以致用”,“学”是基础,“用”是关键。基于执业资格开展学生实训,就是要将学生实训教学与学生职业规划衔接、将学生能力培养与岗位要求融合,实现课程实验→基础实践→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全过程的畅通,提升学生“用”的能力。

3.1 转变观念,实现“学”与“术”并重的教学定位

基于执业资格的实训强调了实训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地位,转变师生重“学”轻“术”的传统观念,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并重的教学格局。西昌学院工科专业在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了综合实训教学,结合不同专业实际开设诸如注册监理工程师题解、注册结构工程师题解、注册建造师题解等教学内容。通过多年不断探索,实践教学占到了总学分的44.5%,其中实训教学达到总学分的22.7%;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优先安排实训教学集中周,再安排其他实训和理论教学。保障了实训教学的顺利实施,实现了实训教学的单独考核,提升了教师从事实训教学的激情、促进了学生参加实训的积极性。

3.2 紧跟发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前提,固步自封或闭门造车都无法培养合格的应用技术人才。校企共定人才培养方案无疑是让专业紧跟行业发展的路径之一,但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就成为制约方案的瓶颈。西昌学院工程技术学院作为四川省建设人才开发促进会会员单位,以协会为平台,以协会年会、专题研讨会为契机,联系具有代表性的众多企事业单位和培训机构为人才培养方案出谋划策;同时,学校定期分学科召开用人单位人才评价会,邀请用人单位和校友为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谏言献策;通过多种途径,把握工程一线变革,使人才培养方案紧跟工程前沿的需求和发展。

3.3 互惠互利,校企共享校外实训基地

校企深化合作,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是校外实训基地提升运行效果的基础。培养人才是高校的立足点和最终目标,企业也有为步入岗位的学生提升素质和开拓自身视野的愿景。基于执业资格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既为学校实训教学服务也为企业锻炼员工提供平台;与不同性质企业共建的实训基地群,还为企业间交叉共享资源提供了契机。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开展科研,为企业节耗创收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在某边坡治理工程中,使用我校教师科研优化后的透水性混凝土,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成本;学校安排教师为企业一线工人培训理论基础,多视角地以专业的角度为企业查漏补缺。利用基地师资和设备资源为企业转化新技术、新方法,推动企业发展[16]。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真正实现了校企双赢,形成了以区域高校为核心,以实训基地群为纽带的互惠体,极大了提高了企业参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确保了校外实训基地的优化运转。

3.4 以训促建,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

西昌学院作为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培训考核办公室评定的建设类专业“双证制”学校,积极按照“双证制”学校建设标准,在软件和硬件两方面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开辟了砌筑、钢筋、抹灰、架子、模板等工种技能实训。通过理论和实训考核,大四学生可申请获得由省住建厅培训考核办公室颁发的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等),为学生面向岗位、拓展素质奠定了基础。每届自愿申请参加这种基于执业能力认证实训教学的学生,都在92%以上,获得相应证书的同学达到83%以上。

在校内实训基地,开展以执业资格为导向、以模拟一线环境为抓手、以具体项目为途径、以提升能力为主线的应用型综合性实训教学,实现不同科目的融会贯通。例如在CAD制图、工程测量、工程地质等课程的基础实践结束后,开展工程地形图测绘综合实训,要求学生利用测量仪器,进行野外地形实测并利用CAD绘图(也可用测绘软件成图)完成区域地形图测绘;在建筑方案初步设计实训中结合实际项目,强调工程所在地社会经济、人文环境、区域规划、日照条件、气候等因素对方案的影响,并将学生方案与设计单位方案做比较性评价,使实训目标得以明晰化。

通过综合实训、认证实训等基于执业资格的实训教学,实现了实训常态化、项目化和系统化,反哺了实训基地的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使校内实训基地得以不断完善和升级。

3.5 内培外引,提升教师工程执业能力

师高弟子强,教师的工程执业能力无疑是实现学生基于执业资格实训教学的前提。西昌学院工科专业对内积极开展教师工程能力的培训,要求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提升从业能力;对外引进以项目经理和高级工程师为主的兼职教师,实现主干课程和综合实训教学由具备工程执业能力的教师来担任。

目前,西昌学院建筑类专业以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建造师和高级工程师为主的实训教师队伍已经形成,其中22人具备“双师”资格;另有4人成为四川省综合评标专家库专家;一批老师常年为地方建设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班授课。丰富的从业经历,使老师时时掌握前沿信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随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教学与一线的同步发展。

4 结语

克服“学术定向”、“素质教育泛化”倾向,构建专业教育、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教育及职业规划教育相互融通的工程教育课程体系,是地方土建类高校深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17]。基于执业资格的应用型工科实训,实现了实训目的的可视化和实训效果的可量化。西昌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通过基于执业资格的实训教学,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奠定了学生执业基础,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拓展学生素质。多年来,学校工科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8%以上,专业对口率达到90%以上[18],建筑类学生在毕业时获得施工员、材料员、安全员等资格证书比例达到参考人数的83%以上,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统计表明,2008~2012届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通过考核获得注册执业资格证书的同学达到了31.3%。2015年3月,西昌学院抓住契机,被确定为四川省“本科院校整体转型改革试点”三所学校之一,也是四川省唯一一所公办普通本科院校整体转型试点单位,这无疑是对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的丰硕成果的肯定,也是对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认同。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A/OL].[2014-07-01]. http://www.mohurd.gov.cn/zcfg/jsbwj_0/jsbwjjzsc/201407/t20140707_218403.html.

[2]刘振天.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高等教育认识论及方法论诉求[J].中国高教研究,2014(6):11-17.

[3]钱波.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工科开放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7):136-138.

[4]何理瑞.在工程实训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1):214-216.

[5]田毅,师学义,付薇,等.面向执业资格培养的地籍测量课程教学改革[J].测绘通报,2012,12:94-97.

[6]杨亮涛,史建成.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训中心的定位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9):95-97,101.

[7]张斌,张敏莉.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与执业资格认证一体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6(1):86-90.

[8]刘振河.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实施方案[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205-208.

[9]孙群涛.基于职业导向的公路与桥梁专业实训工作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9:65-67.

[10]薛文彬,袁丹.基于工程实训教学向企业标准化发展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1):235-237.

[1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A/OL].[2014-05-02].http://www.moe.edu.cn/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1406/170691.html.

[12]王存文,韩高军,雷家彬.高等工程教育如何回归工程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4):34-39.

[13]王晓江,罗怀晓,梁熠保,等.高职工科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5):192-195.

[14]兰虎,杨丽丽,陶祖伟.校企合作创新课程实训新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192-196.

[15]张丽琍.加强实训体系和实习基地的建设[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0,27(3):212-215,246.

[16]林燕.政校企三方联动“五三型”实训实习基地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4,26(9):155-156.

[17]戴昕,王丽霞,刘焕君,等.地方土建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17):12-16.

[18]褚晓锐.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工科开放实验教学质量提升探索与实践[J].教育评论,2014(6):103-105.

Exploration on the Training Teaching Model ofApplied Engineering Based on Qualification:Taking Xichang College as an Example

YUAN Qian-sheng,QIAN Bo
(School of Engineering Science,Xichang College,Xichang,Sichuan 615013,China)

Because of the inaccuracy of location,insufficiency of systematicness,weak faculty and unsatisfied effect, traditional applied engineering course can’t keep up with innovation trend of strengthening of personal qualific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in architectural field.Several existing problems in applied teaching are analyzed,based on studies of applied course teaching in Xichang college,practical teaching model guided by qualification is pointed for systematical teaching,clear target,promoting location,qualified faculty and active students.This practice proves that practical teaching based on qualification improves teaching effect,develops students’executive ability and constructs foundations for coming high school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qualification;training teaching;engineering majors;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G642.44

A

1673-1891(2016)01-0104-04

10.16104/j.issn.1673-1891.2016.01.026

2016-01-09

四川省2013—2016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2014-156-439)。

袁前胜(1980—),男,重庆南川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水工建筑物。

猜你喜欢
执业资格工科应用型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不利中医护理教学
全国6.2万余人报考2013年度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执业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