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研究
——以铜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

2016-03-02 18:40刘哲军
关键词:工艺品岗位职业

刘哲军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研究
——以铜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

刘哲军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传媒系,安徽铜陵244000)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是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围绕铜陵职业技术学院铜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工作室化”项目教学的优势,从工作室“职业化”情境设定、项目课程体系、项目团队建设、考核评价的方式及“工作室化”运行管理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阐述与实践,对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工作室化;铜工艺品;项目教学

0 引言

工作室教学模式早在德国包豪斯时期就被应用于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实践中。工作室教学模式是立足职业能力和岗位要求,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项目,了解职业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让教学内容项目化、学习情境职业化、学习过程岗位化、学习成果社会化的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职业情境、培养职业岗位能力,提升学生就业岗位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

铜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作为新兴专业,是铜陵职业技术学院为服务地方产业经济,继承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传统失蜡法”而开办的,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和个性化,目前全国类似的专业当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具有高职特色的专业教学课程体系,铜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发展建设还处在探索阶段。铜陵职业技术学院铜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在专业建设中,结合铜艺产业发展的需求,对传统的课堂和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在原有的实践教学基础上,建立了“学徒制”的“工作室化”教学模式,在“教中学”“学中做”,并直接引入企业项目与工作室的实践课程教学相结合,开展铜工艺品职业岗位为需求的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为需求的铜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铜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一条新的道路。

1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优势

1.1 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化,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机械接受,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更不用说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了。“工作室化”教学模式改变了这一现状,将企业的真实项目引入课堂,替代传统的课程教学,使教、学、做三位一体。以工作室形式,通过职业化情境体验开展专业课程教学,项目内容由浅到深、由小到大。将传统课堂和生产实践融合一体,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主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对项目进行分析讨论,学生主导、教师引导,让艺术设计类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习主动性。教、学、做三位一体的“工作室化”模式,以承接的项目为任务,给学生提供自主、创新的设计空间,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职业情境的体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缩短了学生走上社会后的磨合期,真正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2 促进师资水平提升,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要求与所从事的职业紧密对接,通过项目化的实训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表现执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因此,要满足“工作室化”项目化教学模式的需要,对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在课堂可以讲出来,更要具有扎实的设计实践经验,在“工作室化”的项目实训技能中才能指导学生完成实训项目。

由于高职迅速发展,大部分教师都是从硕士研究生毕业直接到学校,“工作室化”项目教学对专业教师知识结构要求提出了从课本知识型向实践技能型的转化,教学要从传统教育向职业技能教育转化。专业教师要利用寒暑假通过企业挂职锻炼、培训等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储备相应的职业技术指导能力并通过相关的专业认证获取对应职业岗位资格证书,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室化”项目教学模式,同时也就提高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1.3 促进工学结合,实现校企共赢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构建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关系,将课堂教学与实践项目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了工学结合。工作室的建立与相对应的专业方向是一致的,并结成深度合作关系,让所对应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能力相一致,学生学习的知识就是企业工作任务要求,进入工作室如同进入企业实训,让学生可以获取一定的职业岗位工作阅历,进一步缩短了学生就业与就业岗位不相适应的问题。

每个工作室都与一家或几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工作室依托企业项目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室与企业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体关系,学生在工作室具有“学生”、“设计师”双重身份,企业为工作室提供设计项目,学生通过对项目的实训练习,为企业创造无限的创意资源,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共赢。

2 铜工艺品设计制作专业“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实施

2.1 校企共建工作室,实现“职业化”学习情境

“工作室化”的教学载体是工作室,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共建工作室是实现“工作室化”的有力保障。学校利用现有的场地资源、电脑设备等,引进合作企业设计项目、企业管理机制等,资源共享、共建,建立校内工作室。铜陵职业技术学院铜工艺品设计制作专业,结合铜陵市政府在学院成立的铜雕艺术研究院和“铜艺产业发展与教育联盟”联合铜艺企业,共同组建“铜工艺品创新设计工作室”。以铜工艺品设计制作流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满足学生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兼顾专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在工作室“职业化”情境设计中,首先对铜艺企业进行调研,如调研铜艺企业的发展规模、设计人员结构、产品特色、岗位能力要求、对毕业生的需求等,获得第一手资料。然后再对这些资料进行细致分析,并邀请企业领导和相关专业设计师进行讨论。结合讨论结果,最后按照“职业化”情境设计,对工作室环境空间、硬件设施等进行改造,按照职业岗位要求进行项目设计,并参考企业的管理流程进行课堂教学和管理,实现“职业化”学习情境。

2.2 工学结合,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核心教学方法是项目教学。在“职业化”情境中“做中学、学中教”,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课本模式,引入企业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在分析职业能力岗位需要的基础上,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将项目转化为各个子项目并安排到教学课程中。项目的选择和引进必须在了解学生就业岗位以及岗位能力的核心要求基础上开展。铜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中的架上艺术品摆件、传统佛像设计等设计项目都可以在工作室完成。让学生项目设计的过程中掌握工艺设计流程,提升自己的岗位适应能力。

在教学的组织上,把企业项目分解成为各个任务书的形式,导入工作室教学。同时,也可以结合职业技能大赛、专业设计大赛引入项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铜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在进行“工作室化”教学模式时,教师根据引进项目的铜工艺品设计制作流程和岗位要求把学生分成不同的任务小组,每个任务小组在完成任务后,相互交换完成下一个项目,这样让学生可以了解不同的岗位需求。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成为项目的主角,是设计师、工程师的角色,教师是设计总监、企业领导者的角色,学生在每个项目实施的环节中提升职业岗位能力。

2.3 与企业合作,建立专兼职的“工作室化”项目团队

“工作室化”项目团队建设,要打破原来专职教师为主的的模式,以工作室为单位构建项目团队,由专业教师担任设计总监,负责协调工作室项目的设计实施,学生构成设计师在设计总监的指导安排下分项完成任务。设计总监根据工作室的具体情况由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或者合作企业设计师担任。通过让青年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参加国内外专业培训,鼓励专职教师利用专业优势承接设计项目,提升专业教师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建立健全双师结构的“工作室化”项目团队。充分发挥“工作室化”的合作企业优势,引进企业设计总监、设计师等担任工作室兼职教师,实现优势互补。这样不仅可以利用兼职教师带来设计项目,还可以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职业素养、市场意识、团队协作等创新设计思维,提升学生快速融入工作岗位的能力。

铜工艺品设计制作专业的“工作室化”项目团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一方面引进合作企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担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安排年轻专职教师跟随企业兼职教师学艺,提升年轻教师的实践创新设计能力,充分发挥学院自身的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担任工作室负责人,充实“工作室化”项目团队。

2.4 建立“工作室化”的考核评价方式

“工作室化”的教学评价区别于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重点考核工作室负责人在“项目化”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任务设计、分配组织和学生的参与程度。工作室项目考核主要以任务作为载体,体现过程考核和成果质量考核,学生通过工作室的项目化训练,掌握工艺设计流程、提升实践能力,并通过职业团队协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工作效率,培养提升职业岗位能力。

铜工艺品设计制作专业注重学生各阶段项目实时评价,如对设计项目的市场调研、产品创意、材料构成、制作生产等实际考核,评价方法采用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项目,按照企业或者客户的要求进行评价,优秀作品可以直接转化为企业的产品。对工作室教师的评价采用工作过程和项目结果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教师对工作室项目的任务分解实施以及对学生评价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考核。

2.5 健全“工作室化”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

完善的组织机构是“工作室化”教学模式顺利开展的保障,在学院相关处室部门的组织协调下,各工作室要联合合作企业,定期组织教学研讨,对工作室的项目安排等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奖惩考核条件,为“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保障。工作室安排专职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组织管理工作,制定科学、健全的“工作室化”教学管理制度,对工作室的实训设备、操作规范等进行有效管理。

铜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设置了院、系、工作室的三级管理机构,学院主要对工作室的场地、资金等提供扶持,系部具体实施工作室建立和管理。工作室设定工作室负责人,具体负责工作室的项目教学、管理等事务,最大化地满足工作室自身发展需要,给工作室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3 结语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铜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工作室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和实施,是以项目为载体,通过职业情境体验,不仅改善了学生的实训条件,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发展需要,为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职业岗位提供了保障;而且对专职教师双师素质提升提供了发展平台,促进了学生及教师的传、帮、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1]孙晓男.工作室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6):65-66.

[2]马克和.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探析——以铜陵学院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14(6):109-111.

[3]孙以栋,应华东.高等院校基于工作室制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包装世界,2014(1):54-55.

[4]孟春芳.基于工作室模式下的实践教学管理思考——以江苏建院模型制作工作室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7):64-65.

[5]杨熊炎,龚剑.基于协同创新视角的设计工作室模式研究[J].轻工科技,2014(4):131-132.

[6]谭秋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6):111-112.

[7]俞伟忠.浅析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175-177.

[8]刘静.应用型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研究——以铜工艺品设计项目教学实践为例[J].铜陵学院学报.2011(6):118-119.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ode of“Studio”:ACase Study of Copper Handicraft Design and Production

LIU Zhe-jun
(Department of Art and Media,Tongling Polytechnic,Tongling,Anhui 244000,China)

The teaching mode of“studio”is an effective way to train the project based on the“work process”.By the advantages of the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copper crafts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Tongling Polytechnic,the paper states the studio of“professional”situation setting,project curriculum system,project team building,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way and the“studio”operation management of long-term mechanism,etc..

studio,copper crafts,project teaching

G712.43;J526-4

A

1673-1891(2016)01-0112-03

10.16104/j.issn.1673-1891.2016.01.030

2015-12-01

2013年高等学校省级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安徽旅游工艺品产业开发研究——以铜陵青铜文化工艺品为例(2013SQR W148ZD);2014年度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项目: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产业经济的对策研究(CCB14019)。

刘哲军(1980—),男,安徽宣城人,讲师、工艺美术师,天津大学博士在读,研究方向:古建筑聚落古物艺术、建筑文化遗址。

猜你喜欢
工艺品岗位职业
艺术工艺品欣赏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3D扫描和3D打印技术在工艺品开发中的应用
华安玉工艺品雕刻
职业写作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我爱的职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