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预设与生成的探究

2016-03-03 14:33江苏省东海县石榴初级中学尚海燕
学苑教育 2016年24期
关键词:预设数学课堂教学

江苏省东海县石榴初级中学 尚海燕

初中数学教学预设与生成的探究

江苏省东海县石榴初级中学 尚海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预设和生成的理念也越来越多地融入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针对初中数学教学特点,提出了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几点认识。

初中数学 预设和生成 探究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新课改强调预设与生成的有效结合,尤其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为评价标准。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进行预设与生成呢?

一、初中数学课堂的预设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数学教师应当为生成性教学寻求灵活的预设,让预设促进有效的生成。为生成精心预设即是将预设的目的导向课堂生成,将生成产生的基础建立在教师课前的预设上,关注预设的灵活性和可调节性,关心课堂生成细节的前期准备。一般在预设时应考虑这几方面的问题:

1.预设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教师在预设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认知发展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预设的问题坡度太大,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过于复杂,从头到尾受益的学生寥寥无几,提问也只能流于形式、走过场,结果多数情况下教师自问自答。

2.预设问题要环环紧扣,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

例如,一教师在教学“圆的定义”时,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同学们都会回答:“这还用问,当然是圆的。”接着问:“为什么要造成圆形?难道不能造成别的形状,比如说三角形、四边形……”同学们就会兴奋起来,纷纷说:“不能!这样的轮子无法滚动。”教师接着再问:“那就造成鸭蛋的形状吧!行吗?”学生开始感到茫然,继而大笑起来:“若是这样,车子会忽高忽低的。”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造成圆形不会忽高忽低呢?”学生又一次活跃起来,纷纷议论,最终找到了答案:“因为圆形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全部相等!”这样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圆的定义。教师在讲圆的定义时,根据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预设了四个逐步推进的问题,学生生成圆的定义非常自然且记忆深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余味无穷。

二、创设生成性的数学课堂氛围

高效的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氛围。教学氛围的创设包含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理解,包含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运用。课标下生成性的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沉闷的课堂氛围中是不会迸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的。让学生活泼起来,调动学习兴趣,才能活跃思维,激发创造性。日本心理学家菊池亲夫指出:教师态度温和这一变量与学生学习成绩之间是正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如能与学生平等交流,就会不知不觉间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只通过简单的语言与手势就可以轻易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说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对于课堂教学活动至关重要。

理想的开放式课堂教学,必须明确民主化师生关系的建立,实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参与不是起指挥作用,而是引导作用,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不能过分强势,要做到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感觉如沐春风,在宽松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交流。同时教师要学会倾听、沟通、尊重,学会向学生学习。教学就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整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观点、理念,提升教学趣味、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共同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这时教师才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三、教师及时调整预设,给生成腾出空间

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因为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同时这种预设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这些是由学生的原有经验、知识结构、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的。一旦没有预见到学生的生成,教师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预设,而不是匆匆地予以否定。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间。

总之,预设是教师对学生和数学的静态思考,是基于教师的角度,是从教的意义出发的。生成是体现学生对数学的创造的,是基于学生的角度,是从学的意义理解的。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主体,强调学习方式的构建,强调在关注学生主体的基础上学生的自主建构。因此,对数学课堂上学生生成策略的探析就显得特别有意义。在生成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在这动态的建构中,使自己的数学获得生命,教师也能使自己的数学教学充满活力!

[1]徐晓波.生成因充分预设而更精彩.中国人民教师.2009.(7)

[2]刘小兵.对一节课生成与预设教学处理的思考[J].江西教育.2005.7

猜你喜欢
预设数学课堂教学
也谈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对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的探讨
新闻采访中语用预设探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