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2016-03-03 21:42戴韩军
关键词:体育竞赛心理素质挫折

戴韩军

( 福建省南靖县湖美中学 福建南靖 363600)

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戴韩军

( 福建省南靖县湖美中学 福建南靖 363600)

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生不仅需要扎实的掌握知识技能,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各科教师均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而体育学科由于其能够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将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相结合,在锻炼学生心理素质上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竞赛,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设置挫折训练,提升学生的承受能力;设计一定的奖励机制,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不断锻炼初中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初中生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初中体育 心理素质 措施

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注意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质。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时期,其生理上出现变化,向着成人化的方向发展;其心理也在逐渐成长,自主意识逐渐觉醒,个人意识逐渐加强。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关注初中生的心理成长,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许多学生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坚持完成体育锻炼,在特定的环境下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面对体育学习中的挫折与困难很容易退缩。因此,初中体育教学尤其需要注意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初中生更加健康愉悦的度过青春期提供帮助。[1]

一、开展体育竞赛,提升竞争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会从多种角度入手,丰富学生的体育素养,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一定程度上获得身心的放松,适当的减轻学习压力,获得轻松、快乐的心理感受。教师就可以从体育教学的这些特色出发,结合教学进度,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提升初中生的竞赛意识。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设计,在每完成一阶段的体育教学之后,可以设计特定形式的体育竞赛,让学生参与其中。同时告知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竞争,针对学生在体育竞赛中的表现,予以一定的奖惩。在开展体育竞赛的过程中还需要突出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认识和学习体育精神。这样学生在参与体育竞赛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表现与集体荣誉挂钩,同时在竞赛的氛围下能够更好地发挥身体机能,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2]

例如在学习与篮球相关的知识与动作技巧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分组,每五人一组开展篮球对抗赛。可以以小组赛、半决赛、决赛的形式拉长篮球比赛的过程,给初中生更多的参与其中的机会,更为深刻的感知体育竞赛的魅力。而学生在参与篮球比赛的过程中能够巩固自身打篮球的技能技巧,熟悉打篮球的战略战术,提升实战经验,激发自身的竞争意识。初中生具备了竞争意识,才能保证以更为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困难,不断完善自我以达成既定目标。[3]

二、设置挫折训练,提升承受能力

体育教学可以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来提升学生的素养,为了锻炼血神的心理素质,教师可以设置一定的挫折训练,提升初中生的承受能力,从而锻炼学生能够以一种更加乐观的态度来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其实际的身体素质为学生设置挫折训练,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要比学生现阶段身体能够完成的情况稍高,激励学生不断提升自身身体素养,从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在课上,教师需要从体能、耐力、速度等不同的角度设置障碍,阻碍学生达成相应的目标。例如在训练学生长跑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米数,并且在学生长跑路线上设置一些障碍物,要求学生绕过或者越过,给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到达终点设置难度。学生在长跑过程中会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教师还需要及时把控学生的生理状况,鼓励学生多坚持一会,提升自身的耐力。又如在进行跳远训练时,教师可以将男女生分开,并设定及格线。如果学生不能达标,可以给学生两次机会重跳,如果仍旧不能达标,教师可以对其提出一定的批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批评中认识到自己能够与其它同学一样完成任务,从而激励自己做出更多的努力。这样教师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挫折训练,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激励以及在其他同学的对比之下,不断激发自身的潜能,提升承受能力。初中生的承受能力得以提升,能够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更加坚强的成长。

三、设计奖励机制,提升自信力

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自我意识在苏醒,极有可能出现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现象。许多学生会由于对自身缺少足够的认识,给自己制定过于宏大的目标,却不能达成,导致学生出自卑的心理。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实际一定的奖励机制,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更加正确的认识自我,从而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取得更大的成功。教师可以注意对在体育学习中身体素质、技术技能得到了迅速提升的学生提出表扬,鼓励其他学生向其学习,并能够逐渐提升自我。还需要对在某一方面有着突出表现的学生提出赞赏,引导其发现自身的优势,并不断将优势最大化。教师还需要关注一些在体育课堂上不乐于表现自我,或者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要注意挖掘其存在的闪光点,提出表扬,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优势逐渐转移到体育锻炼之上,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在教师鼓励学生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支持,以及同学之间的温暖和团结协作,从而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他人的长处,不断取长补短,并取得更好的体育成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奖励机制中获得自信力的提升,才能够以更好的状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并激励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与成功。[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并设置挫折训练,提升学生的承受能力,还需要设计奖励机制,提升学生的自信力。从而引导初中生获得身心的健康成长,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去迎接新的挑战。

[1]盛久埂. 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J]. 科教导刊(下旬),2015,12:130-131.

[2]万丛灵. 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J]. 教育教学论坛,2012,13:253-254.

[3]万从灵. 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的途径[J]. 教育教学论坛,2012,S4:92-93.

[4]范海林. 试论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J]. 亚太教育,2015,12:73.

猜你喜欢
体育竞赛心理素质挫折
挫折使我更坚强
挫折
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管理现状研究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生活需要挫折
高校课外体育竞赛对大学生健康干预机制的研究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陕西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北京市高校校内体育竞赛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