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朗读的“三维法”

2016-03-03 21:42李桂辉
关键词:维度课文文章

李桂辉

(沈阳市铁西区勋望小学 辽宁沈阳 110000)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的“三维法”

李桂辉

(沈阳市铁西区勋望小学 辽宁沈阳 110000)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说到课文阅读,就绕不开朗读的形式。但阅读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一读了之,而是用朗读课文的方式,将语文的教学目标融入其中,形成颇有特色的朗读式教学。一般朗读式教学要求学生将一篇课文朗读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每个目标又会代表着不同的维度。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朗读的“三维法”。

朗读 三维法 情感态度 学生体验

古语有云“三分文章七分读”由此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对文章的朗读相当重视。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改版后的语文教材,其最大改进之一即为强化诵读,大幅提高了需要背诵的段落、文章数量。因而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一般朗读式教学要求学生将一篇课文朗读三遍,每一遍都有明确的目标,每个目标又会代表着不同的维度。

第一维度: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学生刚接粗一篇文章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生字新词不理解、而掌握生字词是小学语文中最基本的要求。初读课文的时候一定要把生字新词在预习阶段通过自学或者小组学习完成 ,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做好标注,等到后文学到此处的时候提醒自己注意。其次就是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文章的脉络。为后文的学习打基础。

第二维度:再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

一篇语文课文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过程。朗读与理解极有关系,是赏析文章的必经之路。朗读可以将写在纸上的书面语言通过声音得出意味,变成活的语气。首先,老师应该范读,好的范读是最好的朗读指导,大有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的功效。声情并茂的朗读,对养成学生阅读兴趣。教师指导要扎实有效,在朗读之前,根据不同的课文特点,给与具体指导,让学生掌握朗读要领。在学生朗读中,发现问题必须及时的指正。其次,也可以使用现代化手段,通过音频资料,让学生进行倾听和模仿。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情境,接受情感的濡染。在课上,我还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抓住相关重点词句的范读,让孩子们自己感受作者蕴含于文中的感情。当孩子们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后,再由孩子们带着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来进行自主朗读,深化孩子们对作者感情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凡卡》时,为了体会凡卡的悲惨命运,我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小凡卡紧张害怕的词语,挨打挨饿的词语,以及给爷爷的信…….反复朗读,甚至带着哭腔读,让孩子们感受凡卡的悲惨命运,同时激起他们对沙俄时候社会黑暗的憎恨。让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

第三维度:三读课文,生发自己的感悟

英国文学家莎士比亚曾有这样的一句名言“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不同读者的眼中,同一篇文章会读出不同的味道,也就会读出各自不同的感悟。文学作品的妙处也正在于此。作者可能有自己的想法和表达的意思,但不同的读者对相同文章的理解,很难做到千篇一律。虽然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尚小,但也有自己的一些主见,所以我认为学生对一篇文章的感悟完全和标准答案一模一样,这是对教师最大的讽刺,也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尽管作者的写作初衷并不会过于复杂,但我们要培养学生求同存异,鼓励每个孩子对同一篇文章得出不一样的理解与感悟。这样才有利于孩子们形成有个人独特气质的性格和见解。然后带着这种自己的理解去读课文,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如《小狮子爱尔莎》这一课,在学生们三读课文后,产生了不同的见解,有的同学认为留在主人身边是最安全的,有的同学认为应该让爱尔莎回到他的同类那里,有的人认为小主人是一种犯法的行为,因为狮子是国家保护动物……为此,我还特地为孩子们主持了一场辩论会,双方各执一词,唇枪舌剑。虽然最后都没有说服对方,但是却培养了孩子们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并且为生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朗读的“三维法”, 只有让学生掌握合理朗读方法,创设丰满、生动的情境,确定清晰丰满的目标、边读边悟、以悟促读地开展朗读,才能紧紧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这样的朗读才会既有丰富的感情,又有独到的见解。让孩子们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同时达到内心的升华。

猜你喜欢
维度课文文章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背课文的小偷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背课文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