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创业引领新型城镇化

2016-03-04 02:24辜胜阻
中国软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辜胜阻,李 睿

(武汉大学 战略管理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2)



以互联网创业引领新型城镇化

辜胜阻,李睿

(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创业就业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石。当前,我国正进入新一轮创业浪潮,创业创新高度互联网化是其重要特征。众筹、众包、众创空间的发展为创业者提供了资金、技术、专业服务等要素支持,互联网“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的趋势为中小城市与乡镇地区带来了良好的创业机遇,长尾效应日益显著使创业者机会大大增加。当前,为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创业对新型城镇化的作用,需要构建良好的创业生态,激发回归创业主体的热情,以互联网平台推进各类创业要素的集聚与优化配置,促进创业文化、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支持的“软环境”与信息基础设施、现代物流产业等“硬环境”协调发展。

关键词:创业带动就业;新型城镇化;互联网创业;创业生态

中国正进入城镇化高速发展期,全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不足20%上升到2014年的54.77%,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5亿。但在高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有2.5亿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口,由于就业不稳定、公共服务缺失等原因尚未实现真正的城镇化。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人”是城镇化的核心,“业”是城镇化的根基。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推进高效、包容、可持续的城镇化》报告指出,中国城镇化非常成功的是“避免了许多国家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些常见城市病,特别是避免了大规模的城市贫困、失业和贫民窟”。历史经验表明,可持续的城镇化进程离不开产业的支撑。而创业带动就业,为城镇化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当前,中国已进入互联网技术大规模推广应用的网络时代,互联网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根据麦肯锡发布的《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对生产力与增长的影响》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互联网经济占全国GDP比重的4.4%,这一比例已经超过了美国和德国,而预计到2025年,互联网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将提升至22%。基于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互联网+”逐渐成为创业活动的重要形式和特征。

一、创业就业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的基石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必须是创业就业支撑的城镇化。城镇化进程中,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避免“空城”、“鬼城”,关键是夯实城市的产业基础,发挥创业的作用。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通过农民工返乡创业,实现人口家庭式迁移,减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与留守老人的数量,加快就地就近城镇化。对城市而言,创业有利于加速产业升级、提升城市创新精神和发展活力;对农村和小城镇而言,创业是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手段。

(一)城市创业活动为农民工群体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对加速农民工市民化、实现“人的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

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实现“人的城镇化”的关键。市民化的重点是稳定就业与公共服务,且稳定就业是核心,将有助于保障农民工公共服务的享有。如作为公共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保险,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我国现行的是国家、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社会共济模式,且企业分担的比例大于个人分担。创业在扩大就业方面具有倍增效应,新创企业的增加为农民工等群体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和机会,有利于推进其更好地融入城市。据统计,2013年年末,我国小微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4729.7万人,占全部企业从业人员的50.6%。其中2009-2013年间新开业的小微企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小微企业从业人员的40.5%[1],也就是说,在2013年年末,全社会超过1/5的企业就业是由新创小微企业创造的,创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显而易见。同时,对于一部分在城市中工作过一段时间、具有一定的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农民工而言,他们可以通过直接进行或参与创业活动来提高就业质量和个人收入,实现市民化。因此,创业是带动农民工就业、推进“人的城镇化”的重要手段。

(二)农民工返乡回归创业是城镇化的新形态,有利于减少非家庭式的人口异地转移所带来的社会代价,使更多农民就地就近转变为产业工人,实现就地就近城镇化

从城镇化的路径来看,一部分农民工市民化、城镇化往往经历一个从“打工者”向“创业者”的转变过程。农民工外出打工是第一阶段,返乡创业就业是第二阶段(图1),第一阶段的城镇化是一种半城镇化,农民工难以实现身份的转变,而返乡创业就业则能够充分发挥农民工的优势。打工场所是锻炼人的“熔炉”和培养人的学校,外出打工是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孵化器”[2],农民工通过外出打工积累资本、技术、人脉、经验等创业必须的要素,创业成功率大大提高。河南固始是农民工回归创业推进城镇化的典型,固始曾是外出务工人口大县,而后由于许多在温州等地打工的农民工回到固始县投资创业,吸纳了大量就业,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使其变为“小温州”,也推动固始县就地就近城镇化水平大大提升。

图1 农民工城镇化的路径

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以人口非家庭式异地转移为主,《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4》显示,我国有超过6000万的留守儿童、5000万留守老人、超过5000万的留守妇女,大量“三留人口”的存在是我国城镇化面临的巨大社会代价,必须予以改变。返乡创业就业是改变这种异地转移现状、实现家庭式迁移和就地城镇化的重要手段。据统计,截至2014年全国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已达200万人左右[3]。湖北省人社厅的一项调研显示,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比例正在不断提升,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大量在沿海地区打工的农民工失去工作,许多人返回家乡进行自主创业和就业(图2)。

图2 湖北省农民工的返乡创业时间分布

数据来源:董伟才.返乡创业渐成气候 三大难题亟待破解——湖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就业,2014(3):9.

(三)创业创新是提升城市产业基础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城市创新精神,提升城市发展的质量

现存企业的二次创业或再创业会推进城镇产业升级,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从“创业”一词的概念来看,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加纳认为创业是“建立新组织(organizing of new organizations)”[4],洛和麦克米兰甚至将创业的概念具体到“创办新企业(creation of new enterprise)”[5],但也有很多学者认为创业的范围可以更广。熊彼特最早将“创业”与“企业家创新”联系在一起,认为创业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实现‘新组合’(carrying out new combinations)”[6]。科尔进一步放宽创业的内涵,将其定义为“有目的地发起、维持并发展一个以盈利为导向的企业的行为(purposeful activity to initiate, maintain, and develop a profit-oriented business)”[7]。由此可见,广义的创业概念除了新企业的创办,还包括了对已有企业的革新,大企业创新可以看作是企业家“二次创业”的过程。因此,创业对城市发展而言,不仅仅意味着新创企业的增加,也有利于原有企业在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业务部门等方面的革新,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正如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所言,“已经在市场上成名立腕的超大型企业也必须进行再创业”。海尔的再创业之路是通过企业的中间管理层“解构”来进行的,企业成为一个创业平台,为小微创业者背书,以此将原有的企业领导与员工的角色转换成平台主、小微主和创客,实现海尔由制造家电的企业向“制造创客和企业家”的企业转型。据统计,海尔从以前的11万在册员工减少到6万人,而在线员工却增加到15万人,还有超过100万人为海尔创业平台提供服务[8],海尔已成为一个巨型的创业“生态圈”。海尔的案例说明,创业是未来企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大有可为。同时,创业活动的推进也有利于培育城市创新精神,壮大企业家阶层,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持续性。

(四)创业是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推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实现“弯道超车”

创业对促进县域经济增长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覆盖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电子商务等创业日益活跃、创业企业发展迅速。以年交易额1000万元以上、本村活跃网店100家以上的“淘宝村”为例,在2014年全国“淘宝村”分布前十名中,中西部地区首次进入名单,且占据3席,河北等东部相对欠发达省份的“淘宝村”数量也较多(表1)。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通过有效利用当地资源产品等优势进行创业,将带动当地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升。据统计,2014年在阿里巴巴零售平台上,全国贫困县网店销售额超过120亿元,同比增长58%;县域发出和收到的包裹超过45亿件;县域网店在移动端的销售额超过1200亿元,同比增速超过300%[9]。同时,创业也有利于乡镇地区留住人才,完善交通、物流等公共配套设施,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镇化的均衡发展。

表1 2014年“淘宝村”在各省市的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阿里研究院. 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4). http://www.aliresearch.com/blog/article/detail/id/20049.html, 2014-12-23.

二、重视基于互联网化的创业 推进信息化与城镇化的深度融合

当前,我国正进入新一轮创业浪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六大特征:一是简政放权与商事制度改革逐步深化,政府主动作为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改革红利逐渐显现,成为创业创新的主要动力。二是新一轮创业浪潮既有“洋海归”回国创业和大企业管理技术精英的离职创业,也有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及大学生等群体的创业,主体多元化特征明显。三是创业创新呈现高度的互联网化,大批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业态与新模式出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加速加深。四是创业、创新和创投“铁三角”联合驱动,“众创”、“众包”、“众筹”等模式机制的创新相互交织并发挥作用。五是创新创业要素向高新区及科技园区集聚,创新创业载体和环境区域分化,深圳和北京的创业环境最好。六是创业创新的体系呈现生态化特征,出现产、学、研、用、金、介、政齐备的协同创业创新体系和人才“栖息地”[10]。其中,创业创新高度互联网化是新一轮创业浪潮非常重要的特征之一。“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与模式创新作用的日益显现,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基于互联网的创业趋势逐渐显现。当前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创新是互联网创业“升级版”,表现为众包、众筹、众创空间的发展使技术人才、资金、专业服务等创业要素的获取更加便利,“去中心化”、“去中介化”趋势使中小城市与乡镇地区“价格洼地”的创业优势更加突出,长尾效应使创业者的机会迅速增加。

(一)依托互联网的众包、众筹、众创空间发展迅速,为创业活动提供技术、人才、资金、信息、专业服务等要素支持,有利于降低创业门槛,进一步激发多元创业主体的创业热情,更好地发挥创业推进城镇化的作用

1.众包模式发展,降低了创业对团队内部技术人才的要求,简化了创业的过程环节,在农村城镇化方面,推进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创业

从本质上看,创业特别是高端创业的核心是创新[11]。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创新模式,使企业与用户共同创新、共创价值成为可能。所谓众包,是指公众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创意、解决问题并获取一定收益的模式,国内也将其称为威客模式。麻省理工学院Eric Von Hippel教授最早提出了“用户为创新者”的观点,将消费者与创新紧密联系起来,成为众包模式发展的理论依据。从创新的主导方来看,众包的发展使以生产者为主导的“自上而下”的传统创新逐渐向以用户为主导的“自下而上”的创新模式转变;从创新的参与方来看,众包使得基于团队内部合作的半开放式创新逐渐向全开放式创新转变。随着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不断发展,“用户创新”理念依托众包模式得到实践,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小米、波音、宝洁等许多国内外著名企业纷纷运用众包模式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如小米公司借助众包模式,推行“粉丝”经济,吸引用户参与研发设计产品。同时,猪八戒网、一品威客网、InnoCentive等专业众包平台也迅速发展起来。猪八戒网是中国最大的众包服务交易平台,交易额占国内同类市场八成以上,拥有超过1000万出售服务的创客和300多万购买服务的创业者[12],平台通过将用户包装成店铺,使其以店铺的形式出售服务,因此,用户既是众包服务的参与者,也是利用自身技术、经验等进行自主创业的创业者。

众包模式的发展,使得创意转变为产品的速度加快,消费者和企业间的距离缩短,多样性取代专业性成为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企业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企业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规模“脱钩”,这对于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创业对团队内部技术人才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那些基于模块化专业技术知识和成果的行业,更适合利用众包模式进行创业创新。同时,在市场广阔但渠道建设尚未完善的农村地区进行创业,众包模式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特别是通过建立劳务众包的互联网平台,将农村地区包括留守妇女在内的大量闲置劳动力集聚起来并“盘活”。如全国最大的面向农村的互联网门户“村村乐”,通过O2O的模式,对农村推广的刷墙、派发传单、线下推广活动组织、农村最后一公里物流等进行劳务众包,既满足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企业的需求,也带动了农村地区闲置劳动力的就业创业和增收。

2.众筹模式发展,拓宽包括草根创业在内的融资渠道,分散创业投资风险,并为初创企业的市场资源、口碑宣传等提供良好基础

众筹是指企业面向公众募集资金的一种融资模式,由于这种“面向公众”的特征,互联网成为发起并运行众筹项目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广义的众筹包括产品众筹、股权众筹、捐赠众筹、债权众筹等类型。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普及,众筹特别是股权众筹迅速兴起,在解决初创企业融资问题、分散创业风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将股权众筹融资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新业态,对其业务边界、准入条件及监管责任等进行了明确规定,这对促进股权众筹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融资问题是创业者面临的首要问题,草根创业更加离不开草根金融的支持。对于草根创业者而言,受制于融资渠道狭窄和融资信息扩散范围有限等限制,因融资金额不足、风险过于集中等导致创业活动难以启动或突然中断的情况时有发生。包括股权众筹在内的互联网金融具有低门槛、积少成多的特点,是草根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中指出,要在返乡创业较为集中、产业特色突出的地区,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目前,国内股权众筹正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的潜力巨大。据世界银行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股权众筹的总体量为960亿美元,其中中国将占500亿美元,超过52%[13]。对初创企业而言,企业面临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征信成本高等问题,股权众筹机构则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帮助投资者有效判断项目的可信度和投资价值,减少创业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升市场效率。以股权众筹平台36氪为例,通过大数据追踪与整合分析形成“氪指数”,对创业公司的基本面与细分领域的发展情况进行披露,将比传统的创业投资方式效率提高且风险降低。对投资者而言,众筹将使更多人得以参与到创业投资之中,创业不再是少数精英的活动,天使投资也不再局限于某个行业或区域范围,这有利于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和氛围,从而鼓励更多人参与创业。此外,由于众筹模式的特殊性,创业企业的投资者、消费者、口碑传播者甚至资源共享者等都可能实现“多位一体”,创业企业在发展最初阶段的市场接纳、口碑宣传、资源供给等问题得以部分解决,这也将提升创业企业成功的概率。

3.众创空间发展,为创业者提供专业化服务,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

众创空间是为创业创新活动提供专业化、开放化、综合性服务的平台。2015年3月,国务院《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以北京为例,截至2015年5月,已有25家创业服务机构获得“北京市众创空间”称号,中关村创业大街成为“北京市众创空间集聚区”。利用互联网发展契机,众创空间将传统的创业服务机构由线下发展到线上、由实体的物理空间发展到虚拟的网络空间,服务范围更广、服务类型更多样、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

众创空间是传统创业服务机构的“升级版”,与传统创业服务机构相比,众创空间具有集成化、网络化等特点,更加面向大众、面向草根。一方面众创空间可为创业者提供综合创业服务与基本硬件设施,降低创意“落地”的难度。从创意走向创业,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于创业服务的提供。创业者在创业筹备期,既需要办公经营场所、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也需要工商注册、知识产权申请、财务税务等服务。特别是对于缺乏专业经验的草根创业者而言,寻求专业的创业服务机构帮助是提升效率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众创空间与互联网紧密联系,创业者与天使投资人、投资机构、上下游渠道商、创业导师及专家等通过众创空间的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流,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信息的共享,推进创业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

(二)互联网技术应用与创新使经济社会出现“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趋势,创业环境发生变化,具有“成本洼地”优势的中小城市和乡镇地区将吸引更多创业者,为区域协调与均衡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流通领域网络化发展加速、制造业消费者直接联系生产者的C2B模式兴起等使处于世界各地的人们空前地彼此接近,经济社会向扁平化的结构发展,呈现“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特征,中心城市与非中心城市的地位差距也在缩小。2005年,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撰写的《世界是平的》一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书中所描述的“碾平世界的10大动力”,第一是“创新时代的来临”,第二是“互联时代的到来”。其根本原因在于,信息技术及其网络逐渐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渗透融合,形成了有别于传统工业化时代的要素禀赋特征和资源配置方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工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对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稀缺要素的集中和占有,而信息经济则更多地强调信息的共享,越共享信息越多,且突破了地理的限制,各地具有同等的发展机会。因此,信息化时代更有利于协调发展、均衡发展,是草根创业的“黄金时代”,也是传统生产要素集聚水平不高的中小城市与乡镇地区迅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调查研究显示,当前越来越多的电商创业发生在小城镇与农村地区,呈现“逆中心化”的趋势。一方面,中小城市和乡镇地区的“成本洼地”优势更加明显,这将大大激发这些地区的创业活力,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无论是地价、房租还是劳动力价格,中小城市和乡镇地区都比大城市低,为初创企业提供了低成本的创业环境。另一方面,中小城市和乡镇地区的市场尚不成熟,企业间竞争不如大城市强,更适合于初创企业的发展。同时,互联网也是减少城乡间信息不对称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将大城市最新的发展趋势和流行风尚等迅速带入基层,推进农村和小城镇地区居民消费习惯、生活水平与思想观念的转变,既创造了更多的创业空间,也加速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三)互联网时代,长尾效应日益显著,一方面,个性化定制与规模化生产的同时实现为创业者带来了更多创业机会,另一方面,农村地区成为重要的消费市场受到创业者的重视

2004年,美国克里斯·安德森首次提出长尾理论(The Long Tail):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传统需求曲线“头部”的热门产品,而在那条无穷长的“尾巴”,在于那些非标准化产品。当市场满足“大量滞销产品能销往另一个市场”、“物流成本足够低”、“产品种类多且消费群体足够大”等条件时,长尾理论即成立。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分布在尾部的需求是个性化、差异化、非流行的需求,所谓长尾效应是指将所有个性化产品的需求叠加起来将可能超过传统标准化产品的需求规模(图3)。

图3 长尾理论的市场曲线图片来源:刘晓梅,雷祺.基于长尾理论的中国农村市场开拓策略[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6): 65-68.

在工业化初期,企业以追求规模经济为主,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是促进生产者提高效率的主要途径,厂商更多地关注集中在需求曲线头部的市场需求,产业发展也被局限于标准化条件之内。而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手段,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成为可能,甚至成为重要趋势,市场需求中的“长尾”成为产业发展的“蓝海”,带来了大量的产业机遇和创业空间。以服装产业的创业为例,在传统工业时代,服装产业是一种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规模的标准化流水线生产水平很高,个性化定制仅存在于少数高端领域,且生产效率较低、成本高昂。然而,在“互联网+”条件下,大规模个性化的服装定制已经实现。如专注于高端西装定制的红领集团,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3D打印逻辑思维、C2M+O2O直销平台等,实现了互联网与服装定制的深度融合。2012年以来,在中国服装制造业整体面临高库存和零售疲软的压力时,红领集团的定制业务迎来高速发展期,年均销售收入、利润增长均超过150%,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14]。可见,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继续发展及“互联网+”的进一步推进,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实现范围将更广,甚至可能改变整个生产的重心,使生产者更加关注个性化需求的“长尾”部分,这将进一步增加创业机会,扩展创业空间。

随着长尾效应的日益显现,农村市场受到创业者的重视,这对促进农村地区生活生产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往企业的发展重心大多以城市为主,农村市场往往因地理位置分散、需求种类差异较大、居民消费能力不高等原因而不受重视,这一状况正在发生变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2014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10.1%,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高了2.2个百分点。伴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其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也在提高。根据阿里研究院报告显示,2014年县域比城市的网购消费额同比增速快18个百分点,且农村消费产品以大家电、手机、住宅家具等为主,甚至有人在网上购买汽车、凉亭,农村大件商品的消费势头尤为强劲。农村地区逐渐成为消费特别是网络消费的“蓝海”(表2)。农村网购市场的发展既是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和消费能力提升的表现,也体现出农村地区线下商业资源的不足,为此,必须利用农村市场的长尾优势,鼓励更多针对农村地区的创业活动,促进农村地区发展与城乡一体化。

表2 2014年城乡消费市场比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http://www.stats.gov.cn/;阿里研究院.农村网络消费研究报告2015. http://www.aliresearch.com/blog/article/detail/id/20543.html, 2015-07-13.

三、构建良好创业生态 推进创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形成创业“栖息地”不在于拥有人才、技术、资本等单一的创业要素,而在于是否有一个充满活力的创业生态系统(startup ecosystems)。“创业生态系统”一词源于生态学中“自然生态系统”的概念,而最早致力于创业生态系统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百森商学院。百森商学院丹尼尔艾森伯格教授对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进行了说明,他认为,当创业者拥有所需的人力资源、资金及专家资源,并处于一个容易得到政府支持与鼓励的环境中时,创业最容易成功,这就称为创业生态系统[15]。由此可以看出,创业生态系统主要由“创业者”、各类“资源”以及“政府支持与鼓励”三大部分组成,概括来说,就是创业主体、创业要素以及创业环境,三者构成了彼此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动态平衡系统。进一步发挥创业在推进城镇化中的作用,把握好互联网重要机遇,必须建设良好的创业生态系统。在创业主体方面,要充分发挥“农海归”及其他回乡创业人士的作用,引领中西部及中小城市的创业浪潮;在创业要素方面,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作用,推进众筹、众包、众创空间联动,整合资金、技术、专业服务等各类要素并使之与创业主体实现对接;在创业环境方面,既要构建信息基础设施、物流等配套产业的“硬环境”,也要注重创业文化观念、互联网相关法律政策支持的“软环境”。只有通过创业主体、要素、环境的协调发展,形成良好的创业生态,才能更好地推进创业就业支撑的城镇化。

(一)激发各类创业主体创业的积极性,发挥各种“回归”创业在新型城镇化中的作用,推进人口与产业“双回归”,在使城镇化融入全球化的同时,着力推进就地城镇化

以创业推动城镇化,非常重要的是发挥创业主体的作用。移民创业者与回归创业者都是最具有创业热情、最容易创业成功的人群。深圳之所以创业创新活动频繁,成为与北京并称的中国创业“双城记”,与其作为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密切相关。除移民创业外,当前,回归创业正在成为潮流并迸发活力。回归创业的群体主要有三类,包括“洋海归”回归创业、“农海归”回归创业,以及在大城市的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农海归”是指过去在沿海及大都市打工而现在返回家乡中小城市创业就业的农民工群体。他们“返乡”不“返农”,很多人落户家乡的县城或小城镇创业,成为“农海归”创业一族。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推力”,以及全国各地对创业创新支持力度不断增强的“拉力”,既有许多出国留学或工作的“洋海归”回到国内创业,将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回国内,也有大量在沿海地区打工的“农海归”回乡创业,带动当地就地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时,越来越多在北上广深发达城市的创业成功人士回归家乡创业,以“领投”和“首创”引领家乡创业创新浪潮。如浙江省以“浙商回归”工程为重要突破口助力城镇化、促进当地经济转型升级,正体现了回归创业的重要作用和现实要求。为支持回归创业,2015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提出要鼓励农民工借力“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现代商业,鼓励输出地资源嫁接输入地市场带动返乡创业,为进一步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政策支持。与此同时,返乡创业者也面临着诸多难题。湖北省人社厅一项针对湖北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调研显示,仅15%的受访返乡创业农民工享受了金融机构贷款,仅有7%的享受到小额担保政策性贷款;91%的返乡农民工认为创业培训十分必要,但实际接受创业培训服务的仅占8%[16]。返乡创业者正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才技术水平低、公共创业服务缺失等困境,严重降低了返乡人员的创业热情,甚至有部分返乡创业人员“雄心勃勃回到家,灰头土脸又出去”,因企业生存困境而不得不返回大城市打工。

让“回归”创业成为浪潮,提升返乡创业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回得来”且“留得住”,非常重要的是发挥地方政府在创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为返乡创业提供良好政策条件。要合理利用政府设立的创业投资基金,通过“跟投”专业化的天使投资与VC/PE,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并发挥基金的示范效应,降低初创企业融资压力。要进一步精简税务、工商、卫生等部门的创业审批程序,并对返乡创业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要扩大小微企业减税范围,在一定期限内免征、减征初创企业所得税,对已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要加强落实,降低创业成本。要提升创业服务水平,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增加对返乡人员免费创业培训的供给,定期邀请创业之星、优秀企业家等人向返乡创业者传授经验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同时,要通过电视、广播、政府网站、报纸等多种渠道加强对返乡创业扶持政策的宣传,提升创业扶持政策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二)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人才、技术、资本、信息、市场等的有机整合,推进众筹、众包、众创空间的联动协同发展,形成多种创业要素的“合力”

良好的创业生态离不开各类创业要素的集成。众筹解决创业者的资金与市场资源的问题,众包解决创新人才与技术的问题,众创空间解决创业服务的问题,而发挥多种创业要素“合力”则需要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作用。互联网平台并不直接构成创业所需的要素,但通过互联网平台有利于促进各类要素的聚集、整合、流通,实现各要素的优化配置。譬如说创业活动需要资金支持,对于单一融资功能平台如P2P网络借贷平台而言,由于征信体系缺失、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投资风险很高。据统计,截至2015年10月底,我国P2P网贷行业累计问题平台达到1078家,占累计平台总数的30%[17]。而对于非单一融资功能的互联网平台而言,则可利用平台的交易频率、规模、种类等数据进行分析和风险识别,有效降低征信成本和信用风险,阿里金融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又如,众包模式与众创空间的整合也可通过互联网平台完成。猪八戒网目前是中国最大的众包服务交易平台,通过发挥平台优势,对平台上集聚沉淀的数百万家企业数据进行价值开发,为小微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众创空间。同时,互联网平台的直接交互特征对于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要素使用效率、构建新商业模式也具有重要作用。如青岛红领集团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的C2M(customers to manufactory)模式,即先有消费者需求而后企业进行生产,是对现有商业规则和生产模式的重要变革。

为了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平台作用,政府必须有所作为。在扶持互联网平台发展政策方面,要通过财税优惠政策降低互联网平台企业运营成本,鼓励各类创业要素在互联网平台上集聚,支持企业依托互联网技术和平台进行创新。在加强互联网平台监管方面,要构建完善平台责任制度,根据互联网行业发展现状特点与国际立法的趋势,明确互联网平台在个人信息保护、食品安全、专利侵权等方面的责任范围。此外,要推进互联网平台由单一政府监管向政府管理、企业参与、行业自律、消费者监督的多元共治转变,促进互联网平台健康有序发展。

(三)培育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创业文化,倡导知识产权保护观念,完善互联网领域相关法律法规,改善创业生态的“软环境”

成功的创业需要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熏陶作用,良好的创业文化和创新氛围是推进创业浪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18]。从我国区域创业创新发展较好的中关村和深圳来看,中关村具有基于产学研合作文化与校园研发文化的科技人员创业文化,而深圳作为我国创业创新的“高地”,具有强烈开拓意识与创业精神的移民创业文化。可以说,创业文化是创业创新活动的最根本支撑。然而全国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国的创业文化尚不成熟,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影响了良好创业环境的形成。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例,《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59.2%的受访者认为社会缺乏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和共识,38.1%的受访者认为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有待完善,86%的受访者认为知识产权问题对创业创新“影响非常大”或是“有一定影响”[19]。

要推进停薪留职、弹性学制等举措的落实,从制度上允许创业者“试错”,形成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2015年5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提出,离岗创业人员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同等享有参加职称评聘、岗位等级晋升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利。随后,《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弹性学制,允许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这两大措施的落实将对形成宽容失败的创业文化提供制度保障。要从制度和文化两个层面同时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根据发展的新形势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要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加大对失信欺诈等行为的惩戒,为创业活动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政府在执法、监管等方面要对创业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持包容、鼓励的态度。

(四)加强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仓储配送等现代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创业生态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近年来,我国依托互联网进行创业的人群不断增加,特别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迅速,非常重要的是以信息基础设施普及和日益壮大的网民队伍作为基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较2014年底提升了0.9个百分点。然而从具体城乡结构来看,截至2015年6月,农村的网民规模比重较城镇低了44.2个百分点,互联网普及率则相差了34.1个百分点(图4)。因此进一步促进小城镇及农村地区的创业浪潮,以创业推进城镇化,非常重要的是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在农村地区普及互联网。此外,物流仓储等配套产业也是构建创业环境的“硬件”。物流是实现创业过程中商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重要载体,也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必不可缺的条件。当前,我国现代物流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根据世邦魏理仕2015年11月发布的报告,目前中国市场高标准物流仓储人均面积不足美国的2%,高标准物流仓储面积在中长期仍将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20]。

图4 中国城乡网民规模与互联网普及率比较(单位:%)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http://www.cac.gov.cn/2015-07/23/c_1116018727.htm, 2015-07-23.

为此,一方面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间的“数字鸿沟”,提高惠及小城镇与农村居民的公共信息服务水平。要加大“宽带中国”专项行动投入,扩大公共场所无线网络覆盖范围,支持城乡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建设,特别是发挥农村地区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后发优势,提高移动互联网速度和使用率。要按照“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要求,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构建公共信息数据向中小企业开放的免费平台,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另一方面,要提升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水平,为跨区域、跨国范围内的电子商务创业提供支持。推进高标准物流仓储中心建设,提高物流产业信息化、集约化管理水平和服务层次。完善城乡道路交通网络,建立覆盖全国的综合物流网络体系,改变我国物流业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同时,要推进对物流配送人员的道路交通安全培训,加强快递车辆管理,减少安全隐患,在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时注重维护交通安全与秩序,更好地发挥物流业的配套作用。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活力之源,也是转型升级之道,特别是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创新有利于信息化与城镇化的深度融合。但“好事办好”,要避免各种误区,使创业创新可持续健康发展。要避免将创业创新的长期行为变为短期的急功近利式的“赚快钱”、创业者过分热衷“讲故事”“画大饼”的“浮躁化”;避免创业一哄而起、盲目跟风的“运动化”;避免过度炒作、项目估值严重偏离产品价值的“泡沫化”;避免将“大众创业”变成“所有人都去创业”的“全民化”误读;避免背离实体经济的盲目去“+”、过度“虚拟化”;还要避免大学创业教育只是为了让所有学生毕业都去创业的“功利化”倾向,事实上,创业教育的真谛应该是使学生未来能在各行各业工作中,不断创造性地解决职业发展中的问题,不可能每个大学生毕业后都能成功创业。

参考文献:

[1] 田芬.小微企业发展状况研究[J].调研世界,2015(9):7-10.

[2] 辜胜阻,武兢.扶持农民工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9(3):2-12.

[3] 韩秉志,常理.全国二百万农民工返乡创业[N].经济日报,2015-03-01.

[4] Gartner.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scribing the phenomenon of new venture creation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9(10):697.

[5] Low MacMillan. Entrepreneurship: Past research a future challenges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88(14):133.

[6] 约瑟夫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82-83.

[7] Cole A H. Meso-economics: A contribution from entrepreneurial history [J].Explorations in Entrepreneurial History, 1968, 6(1):3-33.

[8] 徐冰,张旭东.从“张瑞敏制造”到制造“张瑞敏”:海尔集团在“互联网+”时代的创业转型之路[OL].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5-05/29/c_127856096.htm, 2015-05-29.

[9] 阿里研究院.2014年县域暨农村电商数据[OL].http://www.aliresearch.com/blog/article/detail/id/20538.html, 2015-07-09.

[10] 辜胜阻.新一轮创业创新浪潮的六大特征[N].经济日报,2015-08-20.

[11] 辜胜阻,肖鼎光,洪群联.完善中国创业政策体系的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8(1):10-18.

[12] 熊丽,吴陆牧.猪八戒网打怪升级 打造服务交易“聚宝盆”[N].经济日报,2015-11-26.

[13] 牛禄青.股权众筹:大众创业催化剂[J].新经济导刊,2015(5):44-51.

[14] 潘东燕.红领:制造业颠覆者[J].中欧商业评论,2014(8):76-84.

[15] Daniel J Isenberg. How to start an entrepreneurial revolution [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10(88):40-50.

[16] 董伟才.返乡创业渐成气候 三大难题亟待破解——湖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就业,2014(3):9-11.

[17] 余雪菲.P2P平台高调发布跑路公告 P2P跑路年底前后或激增[N].京华时报,2015-11-26.

[18] 辜胜阻,李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激发多元主体活力[J].求是,2015(16):28-30.

[19] 王琛莹,李玉溪.86.0%受访者认为知识产权屡被侵犯会影响创业创新[N].中国青年报,2015-11-23.

[20] 劳佳迪.世邦魏理仕:中国市场高标准物流仓储人均面积不足美国2%[N].中国经济周刊,2015-11-12.

Driving the New Urbanization with Internet Startups

GU Sheng-zu, LI Rui

(InstituteofDevelopmentStrategy,WuhanUniversity,Wuhan430072,China)

Abstract:Entrepreneurship and employment are the main supports of new urbanization. Nowadays, a new round of entrepreneurship arises inChina. And the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are highly related to the internet. Developments of crowd funding, crowdsourcing and maker spaces support entrepreneurs with funds,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services, etc. Small cities and towns get business opportunities in the trend of decentralization and disintermediation. Long tail effect is increasing and enables entrepreneurs to have more chances. To enhance the support role of entrepreneurship in new urbanization,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s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improved, including stimulating the enthusiasm of returned entrepreneurs,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business factors by internet platform, promoting “soft environment” such as entrepreneurial culture and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internet, and improving “hard environ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such as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s and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ies.

Key words:entrepreneurship promoting employment; new urbanization; internet startup; startup ecosystems

作者简介:辜胜阻(1956-),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研究方向:城镇化与创业创新。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3162);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2GXS3B037)。

收稿日期:2015-12-20修回日期:2016-01-15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16)01-0006-11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
城市权利:从大卫·哈维到中国城镇化问题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路径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