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而不同思想的创新之道及其对青少年的启示

2016-03-06 21:08朱丽云
关键词:矛盾孔子青少年

朱丽云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孔子和而不同思想的创新之道及其对青少年的启示

朱丽云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我们对孔子和而不同思想的理解,要将其置于史伯等人“和实生物”思想的历史源流中,要把它放置在人与人、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创新发展大格局中,而不能只局限于君子和小人的比较视域。孔子和而不同思想的创新之道是矛盾创新、社会关系创新、个性创新、承传创新、德性创新等思想的总体,它是当今我国弘扬创新文化、践行创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传统文化支撑和驱动力量,对青少年创新发展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的应试教育模式和各种标准化考试抑制了青少年的创新个性。因此,青少年要汲取孔子和而不同的创新发展理念,学会矛盾创新或问题创新,追求个性创新,遵循承传创新和德性创新之道,这样才能适应社会、时代和各种用人市场的需求,也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永葆创新的活力。

孔子;和而不同;创新之道;青少年

学界对孔子和而不同思想的研究,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其内涵是指:道德修养好的君子能以自己的思想协调各种矛盾,使一切事情做到恰到好处,处于谐和状态[1]。“孔子的‘和而不同’思想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理解:道德修养好的人不会随波逐流,善于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来完善自己的思想;而在对待别人方面,也绝对不会盲目附和别人,决不随声苟同,人云亦云,他们会依据别人的观点或做法中的不妥之处提出观点和意见,帮助别人来改正这些不妥。”[2]笔者认为,上述观点还只是解释了孔子和而不同思想的矛盾和谐意蕴和个性诉求等表层思想,尚未探究到其创新之道的本蕴或精髓。孔子和而不同思想的创新之道,是当今我国弘扬创新文化、践行创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传统文化支撑和驱动力量。

1 孔子和而不同思想的源流与创新之道

西周末年,社会开始走向变革和创新时代。伴随着人们对新生事物的渴求,新生事物如何生成的问题成为当时学界、政界的一个重要话题,出现了关于“和”、“同”的理解及二者关系的辩解。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稗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3]史伯认为,组合在一起的不同而又和谐的事物才能生成新事物,而相同的事物则不能产生新事物。“和实生物”表明史伯看到了矛盾特别是矛盾同一性对创造新事物的动力作用,看到了创新的矛盾源泉特别是和谐关系基础。春秋时期,社会矛盾激化,学界和政界继续对“和同关系”进行阐述。政治家晏婴与齐景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和同之辩”,在史伯认识的基础上对“和同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他认为,“和”是由多种不同甚至相互对立的因素构成,使事物得到新的统一,产生新事物。他亦将此观点延伸到政治领域的“君臣关系”上,这种君臣关系、臣民关系或君民关系实际上都是国家关系、政治关系等社会关系的反映。他指出:“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代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4]他认为,臣对君的话不应该不加分析地盲目苟同,而是要有不同的看法,指出君王不妥之处,这样才有利于君王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显然,晏婴试图构建一种和而不同的君臣关系:臣民要在服从、忠于君王即与君王和的前提下,提出和持有不同于君王的新观点、新思想。这表明晏婴进一步认识到了和同的对立统一关系,这种对立统一关系推动了君臣关系、国家关系、官民关系等社会关系的创新发展。上述思想家政治家对和同关系的认识表明,和同关系问题实质,是创新发展及其矛盾动力问题。这种创新发展包括两个方向:一是“和实生物”所表明的普遍事物的创新发展,一是和实生物的社会化形式及社会关系或人的创新发展。“和实生物”或“和同关系”的创新发展之道无疑是当时社会矛盾运动以及人们求新求变的实践和愿望所致。但是史伯、晏婴等人都没有明确提出和而不同这一概念,明确提出这一概念的是孔子。孔子在史伯、晏婴等人思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和而不同”思想:“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5]我们对孔子和而不同思想的理解,要将其置于这一思想的历史源流中,不能只局限于君子和小人的比较视域,而要把它摆置在上述分析的自然、社会、人的创新发展这一大格局中。

源于史伯等人和实生物思想的创新意蕴,孔子和而不同思想内含着以下创新发展之道 。

①矛盾创新之道。和即和谐统一,不同即差异或对立,和而不同就是对立统一关系。“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和与同不一样,同,不能容异;和不但能容异,而且必须有异,才能称其为和。”[6]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必然导致新事物的创新发展。君子和而不同就是实践主体认识矛盾解决矛盾从而使其趋向和谐并实现事物创新发展的过程。

②社会关系创新之道。矛盾创新之道是人与人、自然和社会关系矛盾创新的总体,而社会关系的创新处在矛盾关系创新的关键层次。孔子一生讲仁义道德,就是强调社会关系的和谐,同时又强调等级尊卑,就是强调社会关系的差异和不同,这种和而不同的社会等级关系实际上是孔子面对当时纷乱冲突的社会关系所进行的创新和构建,其要旨就是社会关系的和谐创新。当然,那种等级关系是封建不平等制度,但它反映了孔子重视对社会关系的改造和创新。

③个性创新之道。社会关系是由个人关系组成的,是由个人建构的,社会关系的创新离不开个人关系的创新,个人关系的创新亦是个性创新,或者说个性就是个人关系的特殊性。人是社会的人,“和”亦是遵守社会道德、法律、规章制度,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人又是个体的人,“不同”即人的个性化发展。有德性的“君子”总是借助与他人和社会和谐、互动来创新发展自己的个性。而“小人”攀比、附和别人,唯利是图,同而不和,就不会有个性化的创新。

④孔子和而不同思想是承传创新之道。和谐包括对历史的和谐,即传承历史而不能割断历史。只有立足过去,才能创造新生和未来。《孔子·为政》篇指出:“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孔子认为后代的礼总是在前代基础上继承下来又有所变化,这是一个规律。孔子的思想体系就是在继承前人特别是在继承周礼精华的基础上的创新体系。

⑤孔子和而不同思想是德性创新之道。创新是物的创新,更是人与人、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创新,无论是物还是人的关系的创新,都要循着一定的道德伦理关系进行,否则就悖逆了创新发展之道。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的德性所在,也正是有了这种德性即“和”才能创新、才能与自然或他人不同,才能获得个性、特色或优势。这正如孔子所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总之,孔子和而不同思想的创新之道将史伯的和实生物的实物创新思想进一步拓展到社会关系、人性、德性等人文社会领域,具有人与人、自然和社会关系创新发展的大格局、大视野。

2 孔子和而不同思想对青少年的启示

孔子和而不同思想蕴含的创新之道,是当今我国推崇的创新文化和创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传统文化支撑和驱动力量,下面仅从青少年的视角,针对其创新生态的缺失问题,探讨几点启示意义。

其一,青少年要和而不同,学会矛盾创新或问题创新之道。矛盾创新或和谐创新是和而不同最基本最普遍的创新之道。有矛盾就有问题,矛盾或问题解决了就实现了和谐创新,而矛盾问题处处都存在,这是每个人普遍面对的创新机遇。学界普遍认为,孔子或儒家思想的精髓是和或和谐,这样理解还不太完整。那么,和谐的精髓又是什么?那就是和而不同,即在矛盾冲突中寻求和谐,即创新、创造。《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育万物”即创造、创新万物才是“中和”的最高境界。和而不同就是通过解决矛盾或问题而实现的和谐创新——即和而不同的创新。“和谐创新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深刻的内涵和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7]青少年在学习、追求真理、交往、恋爱等方面面对许多矛盾冲突和问题时,要学会和而不同的矛盾创新之道,要勇于面对矛盾问题,把矛盾问题当作自己创新发展的机遇,从而实现对旧事物或落后社会关系的改变或创新。

其二,青少年要和而不同,追求个性创新之道。青少年要学会“和”,遵守社会法制、道德或与他人和睦相处、互动互惠;还要创造自己的个性。个性是一个人在品格、人格等方面的与众不同之处,分为属于优点的个性和属于缺点的个性,这里是指后者。个性本质上是主体在社会化中的自我造化、自我养成和创新,它有两条基本的路径:一条是社会化路径即“和”的路径,一条是主体化即自我养成、创新路径。个性首先是一个人在社会化即在与他人或社会交往、互动和融合中创造的有独立特色的品格或人格,即和而不同的结果。“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8]“在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中,‘自我’是在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凸显出来的,这个词的核心意义是主体间性,即与他人的社会关联。唯有在这种关联中,单独的人才能成为与众不同的个体而存在。离开了社会群体,所谓自我和主体都无从谈起。”[9]和而不同就是这种社会化与个性创新的统一。人的个性离不开社会性;同样,人的社会性也离不开个性。特别是当今时代,有个性的人或者说能创造个性的人才能立足社会,才有社会性。如一家著名软件公司招聘员工,有800多人应聘,最后只录用了一人,参与招聘的工程师说:现在的大学生太相像了,缺少个性。用人单位特别是一些企业愿意用有个性的人,因为有个性的人善于创新,善于开拓新的事业空间。个性如此重要,而我们的应试教育模式和各种标准化考试却阻碍了青少年个性的发展。如此,青少年更要汲取和而不同的个性创新和发展理念,既要养成社会意识和团队精神,又要追求德性化的个性创新,这样才能适应社会、时代和各种用人市场的需求,也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永葆创新的活力。

其三,青少年要和而不同,遵循承传创新之道。承传创新存在于学习、生活、工作各个领域,而青少年以在校学生为主体。下面主要探讨一下青少年在学习生活方面的承传创新之道。可以说,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处处都有创新的空间。如把死记硬背的方法转换成理解记忆的方法,把被动接受的方法转换成主动提问和讨论的方法,就实现了学习方法上的自我超越或创新,即与学习对象或教育者和而不同的创新。再如把相关的新内容与教材内容整合、组合在一起,就实现了学习内容相对教材知识体系的创新,即与教材内容和而不同的创新。再如把既成的观点收集起来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结合实际独立思考就会得出有新意的与已有观点和而不同的新观点。学习生活的承传创新还有一条重要的路径,就是通过与他人交流而获得的创新,交流也是一种当下的互相承传。当今的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合作是一种特殊的竞争方式,身为这个时代的青少年,如果不会与人合作而又想有所成就,几乎是不可能的。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各得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各得两种思想。”相互交流能够使交流者发挥所长、取长补短及互相激发、启发,所实现的效应是1+1大于2的总体效应,亦是和而不同的承传创新效应。这种承传创新之道对于那些缺乏交流意识和团队精神,对于那些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的青少年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总之,青少年不仅要在学习上把握承传创新之道,还要在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就业创业中熟谙这种和而不同的创新之道,其要义就是通过融合已有、既成而实现主体化的创新即“不同”,“未来不在资本的手里,而在每一位工作者的创造行动中”[10]。

[1] 张来芳.孔子“和而不同”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南昌大学学报(人社版),2001(4):24-30.

[2] 高源蔚.孔子的“和而不同”思想对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长沙:中南民族大学,2013

[3] 国语(下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4]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第4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2.

[5] 杨伯峻.论语注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3.

[6] 冯友兰.中国现代哲学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7] 李晓元.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思想的历史建制及其现代性[J].江淮论坛,2007(06):127-131.

[8]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M].郭官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0]李晓元.文化哲学方法与闽南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INNOVATION OF CONFUCIUS’S THOUGHT OF “HARMONY WITH DIFFERENCES”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YOUNGSTERS

ZHU Liyun

(SchoolofMarxism,SouthFujianNormalUniversity,Zhangzhou363000,China)

Our understanding of Confucius’s thought of “harmony with differences” must be set in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Real Biological Thought” of Shi Bo et al and in the pattern of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nature and society instead of being limited to the comparative view of the gentleman and the villain.The innovation path of Confucius’s thought of “harmony with differences” is the collectivity of such ideologies as contradiction innovation,innovation of social relations,personality innovation,inheritance innovation,virtue innovation and is also the supporting and driving force for carrying forward the innovation culture and practicing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hina today,which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to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adolescents.China’s exam-oriented education model and various standardized tests have restrained the creative personality of teenagers,Thus,the teenagers should learn from Confucius’s innovative thought of “harmony with differences”,learn to be creative or innovative,pursue personality innovation,follow inheritance innovation and virtue innovation so as to adapt to the society,era and a variety of market demand for talent,and lead to a life of innovative vitality.

Confucius;harmony with differences;innovation path;teenager

2016-03-30

2012年福建省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项目

朱丽云(1991-),女,福建南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1673-1751(2016)02-0175-04

G641

A

猜你喜欢
矛盾孔子青少年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青少年发明家
孔子的一生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孔子的一生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