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展常态化对艺术设计课堂教学的推动作用探究

2016-03-07 23:52李金
艺术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常态化艺术设计课堂教学

李金

摘 要: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作业的重要性同样是不言而喻的,而因大学作者检查力度低,且学生时间自由,导致作业的完成程度及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有必要引入更加有效的监管机制。作业展不仅可以有效监管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还能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同时有效降低教师的批改负担,避免评价失衡,因此艺术设计课程中将作业展常态化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

关键词:作业展 常态化 艺术设计 课堂教学

一、作业展常态化概述

艺术设计课程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业的布置与讲评是其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而常规作者的布置与讲评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且单人评价难免有失偏颇。基于展览的课堂作业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创作思路、表现手段及作品的形态构成进行全方位评价,并且多方评价,可以有效增强作业的含金量。作业展常态化是基于课堂作业的常态展览,不论是课堂作业、课后作业、还是课程结业作业均可进行展览,同时适当融入教师评价、生生互评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升作业完成质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艺术水平。

二、艺术设计教学与作业的关系

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设计及审美能力为基础,同时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因此课堂教学需要注重以下几点:其一,以形象思维为基础的多种思维模式的相互碰撞与融合,艺术设计是一门创造性学科,是建立在多种思维模式基础上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人类行为,在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应当以形象思维为基础,然后进行必要的抽象,同时结合跳跃思维、逆向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对物象进行必要的加工,因此艺术设计课堂教学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多种创造性思维为基础。其二,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碰撞与融合,设计是人类独有的实践性活动,是一种建立在感性认知基础上的理性认知,是一种更为高级的社会化行为,艺术设计的课堂教学虽然有着很多理论陈述,但是这些理论都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而学生学习这些理论基础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实践积累,形成感知,之后,再在课堂上经过老师的点拨而更进一步,因此艺术设计课堂教学需要充足的作业实践支撑,同时需要对学生实践进行必要的总结分析。其三,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为终极目的,而设计能力的提升建立在创新能力的提升上,因为设计离不开创新,因此艺术设计课堂教学要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基础,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动手能力培养为基础,只有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实践,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将创新能力融入其设计生活中,从而保证教学效果。

三、作业展常态化对艺术设计课堂教学的推动作用

艺术设计作业展位学生提供了一个作业展示与评价的平台,作业展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展览,而应当是一个阐述与评价的过程,不是单纯的将作品陈列起来,而是需要每个学生进行介绍,同时同学和教师点评,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生的课堂精神饱满、精力集中,同时也能促进师生关系的磨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展评,对自己的水平有了一定的把握,同时在自尊心及自信心的驱使下,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之后的作业修正与完成上,上课也会更加主动与自觉起来,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展评并不是封闭的,而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其中不仅有教师评价,还有学生互评,信息交流是多项的,是一种多对多的沟通。这样,通过不断的展评分析,优秀的学生会了解自己的优势,同时看到自己的不足,争取更进一步;一般的学生可以更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激发起非智力因素,从而不断进步。

1.以提高学习动机为基础

作业展的作品不仅是展览的载体,同时也是教学的案例,艺术设计的教学离不开实践体验的支撑,而学生作业正是讲评知识的载体,因为学生的作业是学生的实践成果体现,通过这些东西去讲解理论知识,不仅可以更加鲜活,学生也乐于、急于接受,通过作品展示与讲评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作业展中的作品还是一种强化物,行为心理学认为,个人行为习惯的形成依赖于一种强化物的支撑,强化物会对个体进行特定刺激,从而培养其形成特有的行为习惯,作品展中的每一个作品都是一个特有的强化物,其指向不同的行为个体,一次次的展览不断的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最终将这种学习行为强化为一种习惯,同时这种强化物的教师的评价中还有着一定的指向性,可以激励或者鞭策学生,保证学生积极完成作业,从而获得老师及同学的尊重与赞赏。

2.以提高教学效率为支撑

作品展示一种实时的行为,讲评更是实时的,当堂的作业,当堂展示与评价,课后作业则下堂课展示与讲评,学生的问题及进步一目了然,同时能及时反馈,从而有效增强教学的时效性,保证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另外,作业的展览与讲评过程是一个多感官接受信息的过程,是一种优势互补的行为,作品展示相对直观、具象,这样不仅传输速度快,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认知与兴趣,提高其大脑工作效率,从而保证学生信息接收能力,作业的讲评比较注重理性与抽象思维,学生的视听感官同时接收信息,结合作品分析,可以有效的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学生在“做作业-展评-做作业”不断训话中提高,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再做作业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发挥,知识不断深化,展示与讲评的结合,信息接收称为多维立体的,加强学生的记忆力与理解力,客观上促进了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另外,作业的展评也是一种互动展评的过程,其中包含了师生活动与生生互动,一种多项收益的教学提升。

作业展示一种生生互动的过程,不仅学生个体,整体都会在其中受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区分优劣,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水平,在自我批评中不断提高自身主动意识,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为学生互评创造有利契机,学生的互相评价是一种更为全面、公正的评价方式,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有益补充,学生互评的过程是相互批评、相互鼓励的过程,对于积极学习气氛的营造有着极大的作用;再次,学生通过横向及纵向的比较,可以获取更多的前进动力,通过展览的方式引发对比,将自身存在的不足内化为自觉学习的动力;最后,展示还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这是一种学生内部思想的有益碰撞,学生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作业展示也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学生的情绪更加积极,反过来也能促进课堂教学,教师展评过程是学生真实信息反馈的过程,同样也是了解学生观点及态度的关键,更加有利于因材施教。

四、以作业展常态化为基础的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优化

1.民主课堂,师生共建

作业展评常态化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而学习并不是单方面的事情,需要师生共同维持,共同建设。其一,教师应当营造出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融入到这种氛围中,只有学生的主体意识被课堂氛围所吸引,才能有效增强其主体意识,遵守与维护课堂秩序。另外,教师应当根据展评的情况实施有效的课堂与展评秩序,在保证基本教学量的基础上,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同时保持师生平等关系,教师应当以展览为契机,把握学生的心理,将展览演化为一种师生共同迎接检阅的集体行为,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积极融入合作共赢的思想,将课堂教学转化为以理论为支撑,以实践为向导的目的性课堂。

2.合理布置,积极展览

美国学者马杰提出达到教学目标的三个要素:“说明具体的行为,以便教师能观察学生,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说明产生上述行为的条件;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艺术设计课堂及课后作业的布置应当注意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条件,对于作业完成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难点、突破点可以适当点拨,从而保证学生作业的有的放矢。另外,作业的布置应当及时布置,按时上交,同时做到当堂作业当堂展评,课后作业下节点评的习惯,延长展览时间,并且根据作业展览情况进行必要的评价,在质与量上保证作业情况,另外,对于作业布置不可一味为了展示效果,应当根据课堂需求,从基础做起,注意控制成本,同时注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3.多维评价,多方展示

展览的目的是为了评价,并不是一味的摆设,因此评价必须及时,且给足够学生互评时间。首先,评价应当避免主观性,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按照评价标准严格规范优缺点;其次,评价中应当适当穿插讲解,指出作品优秀的原因,语言通俗简练;再次,评价应当因人而异,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多提进步与需要改进的地方,不可一味批评;最后,注意学生互评,可留课堂或者课后时间,让学生投票并陈述理由的方式选出优秀作品,作为课堂成绩的评定参照。

五、小结

文章基于作业展览常态化,分析艺术设计课堂改革的新策略,以展览与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创作潜能,同时引入教师评价及生生互评的方式,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促进其学习。文章中还提到了课堂教学与展评结合的方式,将课堂中生涩的基础设计知识结合学生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讲解,并且多点结合,提高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作业展览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的展览,而应当在展览中评价,在评价中分析,在分析中实践,在实践中进步。

参考文献:

[1]张伟.艺术与设计类专业高等教育实践环节教学的思考[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3(05).

[2]杨军林,程军生,韦学飞.论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与特色建设[J].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3(09).

[3]伍建平.高校美术设计类专业教学实践性成果转化研究[J].艺术教育,2012(07).

[4]李睿,丁雪松,甘英.设计类专业大学生“预就业”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8).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常态化艺术设计课堂教学
《星.云.海》
《花月夜》
高校郭明义精神建设的常态化机制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