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劳动关系视野下高校工会组织有效参与决策的理性思考

2016-03-09 06:57龙祖坤李绪茂任红丹
人力资源管理 2016年3期
关键词:和谐劳动关系高校工会利益

龙祖坤 李绪茂 任红丹

摘要:和谐劳动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高校作为和谐社会主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重视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和维系。通过阐释和谐劳动关系与高校工会有效参与决策的联系,结合目前我国高校工会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前高校工会组织有效参与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校工会组织参与决策优化建议,即做足准备工作、优化决策人员组成结构、争取诉求与决策平衡等。

关键词:和谐劳动关系 高校工会 利益 有效参与决策

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改革开放后所建立的市场经济,在提高经济效率方面的作用有目共睹,但由于平衡制约机制不完善,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矛盾。劳动关系矛盾已成为当今我国社会的基本社会矛盾,劳动关系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障碍。

高校教职工由于整个集体的特异性和工作的特殊性,工作的绩效很难进行量化评价,加上利益诉求呈现多元化,高校劳动关系相对更加复杂。高校工会组织作为校园建设的主力军,承担着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使命。如何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构建和谐高校和谐劳动关系,充分发挥高校工会组织在参与决策中的有效性,以实现全校师生的“共建共享”,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和谐劳动关系与高校工会有效参与决策的有机联系

和谐劳动关系与高校工会组织有效参与决策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和谐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运行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前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达到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利益的和谐,是劳动关系主体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平衡。有学者指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是在国家、社会、企业、劳动者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劳动关系双方有着不同的具体利益要求,但权利与义务相对均衡的劳动关系”。和谐劳动关系具有四个特征,即职工的劳动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和实现、劳动关系主体双方权利和义务对等、劳动关系相对稳定、效率和公平相统一。高校和谐劳动关系是狭义的将范围限制在高校这个特殊的群体,关系对象专指在校教职工人员。因此高校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不仅关系到在校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更牵涉到校园和谐环境的建设,校园环境的和谐是整个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2.高校工会有效参与决策

高校工会是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教职工自愿结成的群众组织,它是学校党政联系教职工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学校党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组织和教育广大教职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发挥主人翁作用的重任。高校工会有效参与决策突出强调了决策有效性,其涉及到工会组织代表职工群众提出意见建议,建议的采纳,体现了职工群众利益得以充分实现的程度。多数情况下,我们只提参与决策,少有关注有效参与决策,然而工会参与决策追求的结果就是要使决策具有有效性。因此,有效性才是参与决策的重点。

3.和谐劳动关系与高校工会有效参与决策的有机联系

和谐劳动关系与高校工会有效参与决策是一个两者相辅相成,彼此制约,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高校工会参与决策的有效程度与和谐的劳动关系成正相关。决策参与有效程度越高象征着多数正当利益越能够得以满足,劳动关系越和谐,越容易形成 “三公”、“ 三利”的局面;有效程度低使得职工部分群众的正当利益得不到满足,享受不到应有的发展成果,周而复始,利益受损群体的积极性自然被削弱,破坏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从而间接的对校园环境的和谐形成消极的影响。

高校和谐劳动关系的程度反过来又制约工会的有效参与决策。和谐的劳动关系有助于高校工会组织的健康运行,进一步为工会组织参与决策的有效程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反之,劳动关系紧张,不利于工会组织积极性的发挥,有效参与决策就会沦为空谈。

二、高校工会组织参与决策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工会组织作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重要的使命,理应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然而当前高校工会的作用未能被有效发挥,尤其是在参与决策的整个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1.决策前准备工作不足

高校工会是在学校党委带领下独立的群众性组织,其性质和内容决定了在运行过程中应具有科学的流程,保证绝大多数工会代表成员在参与决策前,具备相应的条件。然而,现实高校工会组织在参与决策之前,多数仅以通知的形式告知工会成员,在正式参与决策之前的时间里,又缺乏相应的调查研究和准备内容,多数决策代表成员不清楚决策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无法提出有效建议,使参与决策流于形式。

2.决策人员组成不合理

多数高校工会的代表组成人员上,存在一个相似的问题,就是人员层次比例失调。正金字塔型,梭子型等人员组成结构较为多见。高校教职工群体当中,有教学、教辅、行政等多岗位,然而在工会组织的代表中未能反映不同层次,不同岗位人员,这样的人员组成结构很难在参与决策时覆盖绝大都数职工的利益诉求。在代表决策的人员中,人员结构老化[7],人员数量不足等问题也存在。青年教师未得到高校的充分重视和培养,在代表教职工利益的高校工会组织当中,青年骨干的比例缺失,整体代表人员不足,这样不能很好的表达青年职工群体的心声。此外代表成员的代表期限过长或者过于死板,很长时间里,工会代表依旧还是原来的代表人员,很多可以担任的教职工没有机会享受这项权利,这也制约了教职工们参与决策的热情。

3.参与诉求与有效决策相对失衡

高校参与决策的代表人员参与决策时提交讨论的多数意见,在决策后的结果中未能表现出来,存在所谓的“人微言轻”现象。在工会参与决策的制定中较多存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情况。工会组织代表们提交很多的诉求,但是所提的意见建议,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回应,到最后仍然等不到意象的结果。这就使得工会参与决策的有效性大大降低。

4.决策有效落实的保障制度不够完善

高校工会通过的决策,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存在着滞后性和应付性。不少高校的工会组织,缺乏一个完善的事后保障机制,用来监督通过决策的执行情况。其中通过决策的最终意见,未通过比较正式的形式展示,例如参与决策的信息,并不是每次都会公开发布,即使有公布,形式上也比较随意,更没有任何的机制或系统来监督决策的后期执行。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前期的很多工作不能得到一个妥善的落实,更有甚者会助长工会内部成员的投机取巧,以公谋私以至损害其他人的正当利益。

三、高校工会组织参与决策优化建议

当前高校工会组织中存在的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原因促成的,针对出现的主要问题,分别提出对应的优化建议。

1.做足决策前准备工作

在高校工会组织参与决策之前,对代表成员进行针对性事前培训,可以采用集体学习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灵活的自主探讨的形式。做足决策前的调查研究工作可以科学的归纳评价来自群体成员的诉求和意见,做出必要地取舍,另外要使得代表成员从思想上树立起超前参与意识,在行动上可以身体力行,珍惜手中的宝贵代表权,用好手中的代表权。

2.优化决策人员组成结构

高校工会的代表需充分反映各个层次、各个岗位的教职工人员的情况,代表人员的比例可以根据本校教职工的具体情况来定,金字塔型、梭子形等决策代表人员结构都是缺乏公平性、公正性的,应当根据“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选拔工会代表,青年骨干教师更应该被及时发现。工会人员的数量可以适当地扩充,尽量覆盖到每个岗位的职工,选出的决策代表才可以更有代表性,完整性。决策代表期限应当具有适当地灵活性和可选择性,要根据“人人参与” 、“ 人人尽力” 、“ 人人享有”的要求,定期更换合适人选,充分发挥在校教职工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争取诉求与决策相对平衡

高校工会组织参与决策的最终目标也是要对学校内部各类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平衡,以建设和谐校园。有失公允,过于单一的决策结果无疑会使很多教职工得不到满足感,长此以往,会形成恶性循环,挫伤决策代表和对应教职工参与的积极性、能动性,不利于高校工会组织的健康运行和发展。工会组织诉求的多元化,较好的反映出教职工的需求意见。虽然在最后表决时很难满足每位成员的诉求,但是工会组织应当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充分平衡合理意见,树立“人本思想”,积极采纳优秀建议,争取职工人员的诉求与最后决策的相对平衡。

4.完善决策落实监督体制

决策的有效落实程度,需要一个健全的监督体制。监督体制应该包括法的监督和人员的监督,法监督需要工会制定一套适合学校情况的相关规范,以明文的形式做出明确的约束,使对不当行为的判定可以有一个可以衡量的标准。人员监督可以分为教职工的监督和在校学生的监督,或者可以通过社会和网络来监督。决策的落实要通过这两个方面的监督约束形成一个良性的环路,保障通过决策的有效落实,维护好教职工的切实利益。

综上所述,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正常运行最基本的利益关系,在大力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和谐高校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中高校工会建设,又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作为社会主义的高等院校,就必须要建设成科学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的和谐校园,充分发挥高校工会组织在参与决策中的有效性、扩大决策领域的有效范围、保障决策结果的有效落实,切实维护好高校教职工正当的利益诉求,实现高校校园的共建共享、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德广,谭德福,郭穗.新时期高校工会维权职能及其途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2):74-77

[2]李培志.试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6):32-36

[3]高爱娣.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理论概述[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5):31-34

[4]刘铁明,罗友花.中国和谐劳动关系研究综述[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6):139-14

[5]黄任民.农民工及相关问题对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双重影响[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6):40-44

[6]叶迎春,夏厚勋.企业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6):37-39

[7]王伟.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和作用力探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1):38-41

[8]王利平.中国工会组织参与决策有效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4

[9]杜华.新时期高校工会建设问题思考[J].职业时空,2010(3):32-33

作者简介

龙祖坤,1967—,男,湖南永顺人,博士,硕士生导师,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经济与旅游企业管理、区域旅游开发与景区管理。

猜你喜欢
和谐劳动关系高校工会利益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I Love You, Dear China
强化高校工会“小金库”管理对策
浅谈如何创新高校工会工作
高职院校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问题研究综述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