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规模奶牛场培育高产奶牛技术因素分析

2016-03-10 23:42马军生
河南畜牧兽医 2016年17期
关键词:消化器官公牛犊牛

马军生

(南阳市宛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南阳 473009)

农村小规模奶牛场培育高产奶牛技术因素分析

马军生

(南阳市宛城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南阳 473009)

基层奶牛场普遍认为只要引用优良公牛精液和做好泌乳母牛的营养,就可获得高产奶牛,而忽视了幼牛期(出生到第1胎产犊)的培育和科学饲养管理,造成农村小规模奶牛场奶牛生产性能低下。笔者通过调查走访和近几年的养牛经验,分析培育高产奶牛的综合技术因素和注意事项,供广大基层技术人员参考。

1 幼牛期技术指标

1.1 日增长

奶牛的幼牛期是出生到第1胎产犊,其平均日增重应该达到700~800 g,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初配之前的生长发育速度。即最迟在18月龄(550日龄)达到400 kg。因为这个增重速度是奶牛正常生长发育的合理速度。牛生长期的营养分配首先是满足头部生长发育需要,其次是颈部、前躯、中躯,最后才是后躯。后躯充分发育是乳房发育的基础。生长期日增重低的奶牛到成年时体质量偏低,并且明显地后躯短。发育良好的奶牛成年时尻长,往往达到牛体躯总长的1/3,而发育不良时后躯长度仅占体躯总长度的1/4,使乳房的发育受到了限制,不可能发育到应有的规模。因此泌乳能力也不可能表达。

1.2 消化器官

奶牛每日消化器官吸收的营养,首先满足牛本身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之外,多余营养才能供应泌乳。所以高产奶牛还必须中躯充分发育和具有强大的消化器官组织。牛的这些部位与体质量呈正相关,即体型体质量大的牛,其中躯以及消化器官也相应强大。良好的食欲能够使消化器官扩大;同时合理的日粮精粗比有利于刺激消化器官的生长发育。据记载体质量为750 kg,干物质日采食量相当于其体质量的4.5%,其年产奶最高纪录达到27 500 kg;体质量在600~650 kg,其干物质日采食量相当其体质量的3.5%,年产奶7 000~8 000 kg;一般4 000~5 000 kg产奶量的母牛体质量不到600 kg,干物质日采食量仅相当其体质量的3.0%~3.2%之间。可见体型大小及消化器官发育程度与产奶性状之间的关系何等密切。

1.3 初配

初配时机必须按其生长发育情况来决定,决不能按日龄为依据。我区的奶牛场基本都采用16~18月龄初配,未考虑牛的个体发育程度。但奶牛的初配体质量必须达到400 kg左右(即达到平均成年体质量的70%)。未达到此体质量就配种奶牛,会因为怀胎与产犊后大量泌乳的损耗,制约了正常的生长发育,就此该奶牛就不再长大,所以但凡初配体质量过低的母牛,其终身也长不到其应有体质量。因此南阳地区奶牛体型偏小,就与其早配有关。

2 选育

2.1 选用良好的种公牛精液

选用的种公牛精液必须是来源于经过后裔鉴定的具有高育种值的种公牛,其次是有良好旁系(全同胞姐妹和半同胞姐妹)生产性状优异的公牛。不能只根据公牛本身的系谱来选配。

2.2 选留和淘汰

从出生到初配,可根据幼牛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外貌相关器官情况作选留和淘汰,待第1胎产犊后,证明生产性能符合预想,再正式留群。不适留群的低产母牛,年老病弱的奶牛以及在身体上有缺陷的母犊,要及时淘汰以免增加牛场成本。

2.3 建立完整档案

奶牛个体档案记录必须齐全,包括三代系谱、产奶量、奶质、胎次、配种产犊、防疫医疗、饲料消耗等记录。有全面详细的个体记录才能做到准确的选择与淘汰,以及避免近亲,选用公牛精液是否得当等。

3 幼牛期饲养管理

3.1 幼牛期饲养

3.1.1 及时吃初乳,及早补饲

犊牛落地至1 h内让其吃上第1次初乳,并保证在产后12 h内吃进4 kg,从而使其12 h内获得足够的有用抗体。同时在初乳挤出后要马上喂犊,以免奶温下降,如奶温下降,必须用水浴办法加温,防止抗体破坏。犊牛出生后4~7 d即可调教采食开食料,一般数天后犊牛学会采食,就可以让其自由采食。犊牛圈旁稍放一点干草,是让犊牛练习咀嚼反刍,不要误将此时的干草当作正规日粮组成和营养来源。

3.1.2 适时断奶

犊牛的断奶时间主要取决于开食料的采食量,而与日龄无关。当日采食开食料连续3 d超1 kg时,说明此时幼牛的胃肠发育可以单靠植物性饲料获取所需营养,即可断奶。在使用优秀开食料和合理饲养管理情况下,一般在50日龄或更早些。要做到断奶前逐加料、逐减奶,断奶后不换料,不换圈。断奶半个月后,开食料保持这个量,增加部分用后期料,混合饲喂,逐渐增后期料,直到3月龄,可逐步全部用犊牛后期料。干草的饲喂应控制量,以免挤减开食料的采食量,造成瘤胃发育减缓及犊牛营养不足。

3.1.3 合理精粗搭配

断奶到1岁之间,精料和粗料的营养价值应高些,每天应补给1~1.5 kg精料。1岁以上其消化能力与成年牛相似,应以粗料为主,每日每头供1 kg左右的精料。同时在营养方面要按我国奶牛饲养标准来规范营养水平。可取少数牛作代表,每隔1~2个月抽查日增重,以便及时调整营养水平与日粮组成。6月龄以内平均日增重应在500~600 g,6月龄到周岁应达到700 g,周岁以后达到750~800 g。

3.1.4 合适的膘情

注意膘情,膘情评分应在3.5分左右,不可过胖。肥胖与过分消瘦均会降低牛的生命力与产奶能力,肥胖的危害常甚于消瘦。日粮组成在体质量250 kg(即周岁左右)以后,日粮必须以青粗料为主,配合料为次,才有可能促进其消化器官充分发育,为产犊以后高泌乳可能提供基础。

3.2 幼牛期管理

3.2.1 调教与接种微生物

犊牛早期断奶,及早调教开食植物性饲料;在犊牛3月龄前不喂青贮料,随时有足够的清洁水自由饮喝。为促进瘤胃发育与在瘤胃中建立完善的瘤胃微生物体系,对犊牛进行瘤胃微生物接种。取成年健康牛反刍的食糜抿入7日龄以后犊牛口中,1~2次即可。可促进犊牛瘤胃发育及早具备对植物性饲料消化的能力。

3.2.2 分群管理

分群管理犊牛满6月龄后转入育成牛舍时,公、母应分群饲养。应尽量把年龄、体质量相近的牛分在一起。生产中一般按断奶至12月龄、12~18月龄、18~24月龄进行分群,便于饲养管理。

3.2.3 充分运动

在白天上下午对幼牛作不过于激烈的驱赶运动1~2h,一直到第1胎产犊预产期前3个月为止。充分运动可增进牛的食欲、增大干物质采食量与消化器官容积和功能,并且有效地增进牛的身体素质,锻炼四肢,促进乳房、心血管及消化、呼吸器官的发育,为以后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3.2.4 刷拭按摩

周岁之后大部分母牛均已达到初情期,实行正常的圈养,让其适应并习惯的饲养方式,以利于产犊后挤奶。每天对牛体至少刷拭1~2次,每次5~8 min。每天上槽后,母牛习惯性被按摩乳房,每天2次,每次0.5 min,可促进乳房的发育,降低产犊后调教挤奶的难度。另外注意舍内外保持环境清洁。

总之,要培育得到高产的奶牛,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着手:首先是选种和严格的培育,尤其是幼牛阶段的培育;第二是幼牛期的饲养管理。

S823.4

B

1004-5090(2016)09-0024-02

2016-07-03)

猜你喜欢
消化器官公牛犊牛
贵州省种公牛站
犊牛健康观察要点
健康活动:食物的旅行
犊牛肺炎巧防治
花刺参幼参摄食和消化器官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
不同盐度对花鲈幼鱼消化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
公牛赞
公牛历险记
公牛变形记
复合酸化剂对黄羽肉鸡消化和免疫器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