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心雕龙·神思》中“物与神游”的理解

2016-03-11 13:13曹乐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7期
关键词:神思刘勰境界

曹乐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对《文心雕龙·神思》中“物与神游”的理解

曹乐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主要从“思理”、“妙”“神”、“物”、“游”、“神与物游”等几个方面对《文心雕龙》进行分析。是以审美为人生的最高祈求,由物出发,由外在的即景及目激发情感升腾,开展神思逸想的。既立足于心灵与万象浑化、物我同一、时空混整、表里贯通的“天人合一”审美本体观念的体现,也是指向自由驰骋的生命运动。

《文心雕龙》;神思;神与物游

《文心雕龙》是古代文学理论著作,作者刘勰。全书包括四个重要方面,于刘勰在江苏省镇江市南山写下。《神思》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六篇,主要探讨的是艺术创作构思的问题。作者刘勰将神思篇放置于创作论部分的起始,无疑是在向我们说明艺术构思的重要性。

《神思》一开头就使用引文“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来阐释出神思的定义,但此神思,并不是刘勰所提倡的“神思”。而后,刘勰对他的神思加以说明“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思,创作构思。神,人的精神活动。作家写作时的构思,他的精神活动是无边无际的。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

通过这样生动形象的描述,让读者对神思有了更深刻全面地认识。所以当作家开始静静地思考的时候,他的思绪可以联想到千年之前;在他的容颜稍稍地有所变化的时候,他已观察到万里之外去了。作家在吟诵推敲之中,就像听到了珠玉般悦耳的声音;当他注目凝思,眼前就出现了风云般变幻的景色,这就是构思的效果!

“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思理”是神思活动中的一种超越作者所在的经验环境的能力。在一般性的深思当中,事物只是单纯的客体,成为主体的对立面。当神思进入到一种“妙”的境界的时候,就能够将主客体之间的对立消融掉,达到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圣人既不会迷失在客观物体之中,也不会把客观物体视为单纯的客体。相互交融,成为统一的一个整体。

所谓“神”,一方面,最初来源与中国古代哲人对于宇宙本原及其变化发展原因的一种解释。在中国传统思想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所共有的本原,决定着万物自然的改化与渐化。而“神”、“妙”则是这种生命本原作为在个体的事物中存在的体现。自然万物的发展变化,变更交替都是由于鸿蒙微茫的“神”之幻化。而冥合自然,畅我深思的审美境界正是贤人志士所追求的。另一方面,“神”在中国古代心理学看来,就是人所具有的精神,灵魂。身体是形,灵魂是神。强调形神相生相合,才具有人的生命,认为精神必须依赖形体,形是神的基础,神是形的支柱。在刘勰“神与物游”中,“神”正式指具有极大能动作用的精神。

“物”在我们今天看来,不过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物”囊括了世间万物,自然万象,就宇宙天地而言。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自然景观,是一切形式的审美活动的源泉。“物”是创构审美境界必不可少的客观条件。另外“物”的存在,成为了“神”的对立面。“物”“我”相对立。

在“神与物游”中,将“神”“物”之间的关系通过一个字“与”来体现。“物”似乎可以单独存在于宇宙之中,自然山水,社会环境,都是真实存在的。将“物”“神”联系起来,将精神活动与客观物体糅合起来,得出的不是一种绝对的对立与排斥,而是一种新的平衡和新的状态。将“神”与“物”不断融汇,息息相通,最终能够达到“神与物游”。

“神与物游”中,“游”表达出了一种状态,一种境界。它是指没有方向、目标或终点的游动。正是这样一种自由自在、超然洒脱、变化莫测的精神构思活动。游,象征着自由,无拘无束。人的本质就是自由,我们不断的努力,积极的生活,只是为了能够获得一种自由度,不受制于人。卢梭曾说过:“人生而自由,却无不生活在枷锁之中。”我们天生对自由有一种渴望,希望可以肆无忌惮,洋洋洒洒的生活。现实是残酷的,制度、等级则是权威的,无法逾越的。当“形”受制于社会,精神活动却是相对自由,游离的。而恰恰是这样的一种状态中,让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无压,无为的人生态度。是精神活动与客观物之间的一种接触与探索,正是一种自由方式的解读。

“神与物游”是在物我、主客之间发生审美关系后,在感应沟通中所实现的双向审美变形与整合的过程,在这之中,既饱含了审美对象的审美变性,也包含着审美主体心灵境界中的情趣、想象和联想等审美对象的审美变形及其整合。刘勰所推崇的,正是由外在观照而使意有所触、心有所感应会感神所营构而成的超越之境。它是主体自我生命与客体生命的契合。是主题的生命与天地自然生命之间的优游,是生命力的升腾与想象力的勃发。“神与物游”体现了刘勰《文心雕龙》审美心理学体验论对天地自然生命精神的体悟特征,要求审美主体依据“神游”这种心灵体验活动去领悟审美对象中的生命意蕴,以创造新的审美意象。它是以审美为人生的最高祈求,由物出发,由外在的即景及目激发情感升腾,开展神思逸想的。既立足于心灵与万象浑化、物我同一、时空混整、表里贯通的“天人合一”审美本体观念的体现,也是指向自由驰骋的生命运动。在这种境界中,作为审美客体的自然万物中所蕴藉的天地精神、神理奥妙与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生命意识相互渗透相互融汇,从而形成了物我一体、神应兴会的境界。

[1]李天道.《文心雕龙审美心理学》.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2]宇文所安.《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M].王柏华.陶庆梅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3]刘勰著.《文心雕龙注(下)》[M].范文澜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4]成复旺.《神与物游》[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5]李天道.《近十年来陆机<文赋>研究综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2).

曹乐,女,汉,成都人,硕士研究生,眉山职业技术学院,哲学硕士,研究方向:影视美学。

猜你喜欢
神思刘勰境界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刘勰的“借力”
刘勰拦路拜师
舍弃面子的刘勰
舍弃面子的刘勰
品“境界”
爱情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两个字
写诗
让“神思”再飞一会
浅谈“神思”的运思路径及生命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