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上市企业信息技术投资与企业绩效研究现状与思路

2016-03-11 12:38夏可欣
中国市场 2016年48期
关键词:零售信息技术研究

夏可欣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 100088)

零售上市企业信息技术投资与企业绩效研究现状与思路

夏可欣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 100088)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知识经济已逐渐取代工业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企业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当下,不仅是像信息技术这种技术密集型产业受到了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冲击,传统零售业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零售企业的冲击。行业环境的改变、商业模式的多样性都使得企业注重对信息技术的投资。但是信息技术投资特别是自主研发信息技术投资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回报不确定性等特点,将对企业绩效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零售上市企业信息技术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影响进行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零售上市企业;信息技术投资;企业绩效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并在社会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作为最有力的生产力的20世纪,各行各业都加大了信息技术投资,技术创新不断涌现,并且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用于生产方面,还在销售、管理等方面得以运用,运用范围不断扩大。与此同时,有关信息技术投资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信息技术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也是企业各界和研究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纵观理论学术界对信息技术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动态,主要在对信息投资绩效有关的观点、研究方法、指标度量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

对信息投资绩效有关的观点理论学术界争论较大,众说纷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下列几种观点。一般观点认为,信息技术投资是一种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率、提高企业发展潜力的投资。但,在1987年,Roach和Solow分别发表文章,说明信息技术对生产率并不能产生积极影响。即,“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的提出引起了学者的热烈讨论。此后,许多学者分别从企业层面、产业层面、国民经济层面对信息技术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验证,但对两者的关系并至今没有得出的一个统一的结论。

我国相对于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发展的较晚,所以在信息技术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也没有发达国家研究的深入,文献资料较少。我国早期主要集中于理论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实证研究也在相应开展。纵观我国研究文献,发现同样没有一个统一的研究结论。但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总结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实证分析证实了信息技术投资对企业绩效是有积极效应的。

同样,对国内外研究信息技术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主要研究方法也具争议,有其不同的主张,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事件研究方法。Dos Santos(1993)等人研究发现总体上IT投资的消息没有导致股票市场异常收益的产生,但是,作者发现股票市场对“创新性IT投资”具有积极的反应。②数据包络分析(DEA)法。刘似臣、魏芳兰(2010)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4—2008年的零售业数据,对中国限额以上的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与分析。得出结论中国零售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来源于技术的影响。③问卷调查法。④回归分析法。纵观国内外实证研究的文献可以发现这一方法是研究企业信息投资绩效中最常用的方法,有大量的研究在研究信息技术投资对企业绩效影响时都采用的是回归分析法。

在对相关指标的度量研究方面,理论学术界主要就绩效测度变量的选择来考察企业IT投资绩效的研究可以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IT投资对企业总产出贡献的研究,其中又包括财务指标(资产报酬率、普通股报酬率、销售报酬率、市场占有率)和市场指标(年度股东回报、托宾Q值、市场份额、公司市值)两种。另一个是采用无形和中间流程绩效测度的研究,目的是了解IT是如何作用于企业流程并最终影响企业总产出的。

关于市场指标,Dos Santos等(1993)最早开始这方面的研究,为了考察信息技术对企业股东价值的影响,他对1981—1988年期间美国资本市场上97起信息技术投资公告进行了分析,发现股市只对企业创新性的信息技术投资反响热烈,且公告日之后的两天平均超额回报率约为1.03%。

关于财务指标这方面的研究最早是由Cron和Sobo(1983)展开,他们对医药零售业的138家经销商进行了调查,发现计算机应用较多的经销商要么ROA值和ROS值很高,要么值很低,这说明信息技术的投入与财务绩效指标间没有什么关系。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用多个财务指标来综合评价信息技术投资。

对信息投资绩效问题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对于信息投资绩效问题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各行业研究不足

很多研究选取的数据都是全部的上市公司,即包括各行各业。由于各个行业的行业特征不同,信息技术投入的水平不同,这其中就容易导致很多问题,比如,信息技术投资真正的绩效被掩盖,两者关系混乱,没有办法得出相应的结论。即使是对特定行业研究也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信息技术行业、银行业,对其他的行业很少涉及。如今信息技术发展,对每个行业都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不仅是对信息技术密集型行业会产生较大影响,对传统的行业也会带来变化。从零售业的角度分析,信息技术的投资同样会给企业带来影响。例如,订购、销售渠道的创新,进购数量的追踪,都可以通过技术创新进行相应的改善。

2 行业内细分不够

在研究某一行业时,没有对行业进行细分。对于公司而言,不同的企业战略会导致不同的投资选择,信息技术投资与企业的战略息息相关。比如,研究零售业时明显发现,零售企业的商业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再是只有传统的零售方式,有纯线上零售方式,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同的方式对信息技术的投资程度需求不同,所以研究这一问题时有必要加以区分。在零售行业,要把企业按照不同的商业模式做一个分类。

3 度量指标选取不够合理

发现大多数实证在对信息技术下定义的时候都比较粗略,没有进行细化,只选取了信息技术投资中的一部分进行整体替代。比如,石川等(2013)的研究中直接用信息投资中固定资产代替了全部的信息投资。同样,在对企业绩效进行度量的时候,选取了某一方面的指标进行度量。但是,“企业绩效”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应该从不同的维度对企业绩效衡量,结果才更具指导意义。研究问题应该从企业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与企业价值四个方面对企业进行总体的企业绩效考量。

4 模型设计考虑不够周全

通过对国外文献的整理发现,信息技术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在国内只有部分学者在进行研究时考虑了滞后性的影响,应该把滞后性考虑在内。

最后,企业是一个整体,信息技术投资也必然与其他资产一起发生协同作用。比如人员的培训与素质、前期投资经验都会产生影响,企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对企业绩效必然会发挥重要作用,企业前期投入充足,在企业投入新技术时会更容易使企业技术发挥相应作用,带来更高的绩效。所以,在考虑信息技术投资时也要同时考虑一些会发生相互作用的因素。

结合当前实际和理论研究成果,研究零售企业信息技术投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思路是:首先,把我国A股上市零售企业按照不同的商业模式分为三组,其中包括传统零售企业、线上零售企业与线上线下结合零售企业。进行这样的分组,使我们的研究对象更具针对性、相关性,研究目的比较明确。其次,将信息技术投资界定为人员、硬件和软件三个方面,从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和企业价值四大方面衡量企业绩效,通过分析框架将这些因素结合起来。通过相关性分析,即可得出有关零售行业信息技术投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联系。

[1]段业婷.信息技术投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2]佟晓玉.信息技术投资、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D].长春:吉林大学,2016.

10.13939/j.cnki.zgsc.2016.48.133

猜你喜欢
零售信息技术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门店零售与定制集成,孰重孰轻
零售工作就得这么抓!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万利超市的新零售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