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涵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江苏 南京 210046)
基于体验对“互联网+”教育环境的实践思考
李宇涵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江苏南京210046)
“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日新月异。微课、MOOC到翻转课堂、手机课堂、SPOC等新型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基于此,阐述笔者以学生身份体验对于“互联网+”的现代化教育环境的相关认识与实践思考。
“互联网+教育”;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资源
一个网络、一个移动终端(电脑、手机等),学习者能够方便地获取分布在世界各地数据库中的大量信息,学校任你挑、课程由你选、老师随你点,这就是“互联网+教育”。微课、MOOC到翻转课堂、手机课堂、SPOC等成为“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1],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教育的平等。
“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简单的定义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这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信息时代的来临,人类创造知识,并以极高的速度增长、传播,知识无限,生命有限,学校生涯更有限,笔者作为一名大学生,体验受益于“互联网+”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同时也深感解决“生有涯”问题显得极为迫切,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要能够从“海信息”中寻找适合自已的有价值的信息。
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主渠道,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又是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主阵地。笔者从小学到中学的经历,信息技术课往往成为可能可无的一门课程,或者成为虚设,常常被语文、数学等“中高考”的科目给“霸占”了,造成不能够较好地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因此,对于来临的信息时代林林总总的资源面前,不能够得心应手的使用。深感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还不是一个专业,也不是一种理论课程,而是一种工具,一种技能”。中小学阶段应扎实开展信息技术课,并在信息技术课中融入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得以落实中学生时代能够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优质教学的最大受益者是学生,而优质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优秀教师。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和教育能力对教育信息化发展制约着教育质量的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发现在求学生涯中所遇到的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参参不齐,有的教师能积极推广,也有相当部分教师不支持信息技术的应用,仍然沿用习惯的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所接受的教育不均衡。剖析原因,该部分教师或在教育新理念上没有接受,或运用信息技术的条件不成熟,如缺少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不够、使用起来感觉麻烦等。
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成为推进信息化的瓶颈,我国很重视对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分别开展了NIT培训、教师信息技术、教师信息通用技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工程培训等,在培训方式上有集中培训,也有网络远程培训等模式,教师可参加培训的机会很多。通过调研、访谈等,许多教师不肯学或不肯主动学习与应用或学用脱离。笔者认为培训首要让教师思想上能够乐意去接受,要让教师切身学习掌握教育信息技术能力,这种能力必将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发生变化,产生有培训需求。通过具体的案例及其剖析,让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对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师不能充耳不闻,作壁上观,害怕和逃避都无济于事,主动迎接挑战才是自己的出路。例如:在培训的初始,例举教师身边的案例,帮助部分教师在理念上能够乐意接受。
大数据时代,信息资源非常丰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开发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提供了可操作性、现实性。尤其备受教师青睐的“多媒体教学”,具有能够将知识寓于声音、图象、文字、图形及动画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的教学情景易于学生接受,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情感,开启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造灵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而广泛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普遍的推广。
笔者以听课者的身份体验着这一现代化教育带来的优越,同时也发现与教育教学本质不和谐的音符。例如:由于互联网时代,信息网络发达,有的授课教师直接下载网上现成课件,不加任何修改的使用,甚至在不必要的情况下使用多媒体,或者片面追求课件的新颖性,追求大容量,结果使得课件成为一节课的主体,教师成为“幻灯片的播放主”,难得看到老师的板书,教师将“屏幕”代替“黑板”,课件中众多的影音材料,常常令听课者有一种视觉和听觉的疲劳。互动是教学的本质,当教师成为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为忠实的“听众”或“看客”,教学的互动性、师生的创造性被束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失去了创造性教学,无法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指出:“要采取多种方式,构建利用信息化学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大力开发与课程教材配套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一批高效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各地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学校、科研院校、社会机构等开发服务于学生的优质教育资源。”但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由于校园网络建设不规范,使得在校师生对优质的教育资源无法最大效益享用。
该校属于县级高中校,学校很重视校园网络的建设,花大力气架起了校园网络,投入资金购买“库”“网站”,建起了校园教学资源数据库,其主要内容有以年段、教研组为单位的整合的教案、练习、测试卷、多媒体课件等,利用建立起来的校园网络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校管理和丰富教师备课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了一定的功效。笔者以就读邮电大学通性工程专业的视角看该校现已建立起来教育信息网络资源及其利用,认为还需在如下方面做一些改进,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建网初期,教师的积极性比较高,体现在教学信息资源库常能够得到更新,点击率也较高,但近年来“资源库”的更新慢,点点击率也明显下降。通过访谈部分老师,认为“资源库”里的很多内容已过时,质量不能达到所需要的层次,且更新很费时。2015年9月5日,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话会议期间指出,在“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三通两平台”中的“三通”是指“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是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学校的大部分班级的课堂教学能够使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能够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对于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获取途径,笔者认为如果靠一所学校,特别是普通的学校自已建立起来的“教育教学资源库”,无法确保达到较高的质量,毕竟普通的中小学学校,县、市级中小学学校,大多数教师的专业水平有限,应避免低水平投资建设或者重复建设。因此,笔者认为普通的中小学学校没有必要每所学校都自已买购“库”“网站”建设自已的“信息库”,可以将购买所投入的资金为教师买“学科网”“CNKI”“名师课堂”“名师网络课堂”等优质网络资源平台,一方面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另一方面方便教师根据自已的需求开展学习、查阅和检索利用;或者联合多所学校共同建立、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总之,技术是把双刃剑,只有合理利用才能为人类造福。对“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广大师生要有敏锐的“时代感”,成为“互联网+”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受益者。
[1]豆俊杰,王强.“互联网+教育”:冰重两重天[J].辽宁教育,2015(8):23-24.
Practice Thinking of"Internet+"Education Environment Based on Experience
Li Yuhan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anjing Jiangsu 210046)
The new teaching mode of"Internet+education"changes with each passing day.Micro class,MOOC to flip the classroom,cell phones,SPOC and other new teaching mode,to a large extent,to achieve the sharing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Based on this,the author expounded the relevant knowledge and practice of the modern education environment of the"Internet+".
"Internet+education";information literacy;information technology;education resources
G521
A
1003-5168(2016)06-0044-02
2016-05-16
李宇涵(1995-),女,本科,研究方向:信息与通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