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2016-03-14 00:39黄镇富
文理导航 2016年5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初中数学农村

黄镇富

【摘 要】本文针对近几年来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如何开展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途径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策略;农村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新课程要继续深入推进,必须抓住课堂,把好课堂教学质量关。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发现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一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全体小学生都能够顺利升入初中导致学生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有不少学生形成“学数学即痛苦”的厌学情绪;二是农村初中优秀的小学毕业流失日益严重,后进面大,尖子生少;三是独生子女的增加,不少学生对学习没有目标,被动学习,纪律性较差,在学习态度上畏难情绪较为严重,作业应付或抄袭;四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增多,家庭教育缺失。这些问题困扰着每一个农村初中数学老师,面对这种情况,下面结合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营造民主氛围,建立平等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如果在学校里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教师成了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就能保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学习学好也是教师教好的前提。

在课堂中,我们应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而不是唯师之言而行。课堂上,教师应该以老师和学生的双重身份进入课堂,应该以合作者的身份,去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气氛和环境。教师应成为一个观赏者,一个欣赏者,一个评价者。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观点,对某个题目的见解,也许是错误的,教师也应该是鼓掌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彻底的放开手脚,敞开心扉,大胆地进行,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自己的真正的朋友,才能达到师生间情感的共鸣。

课堂上,我们要调整自己视线投向,让“问题生”也能天天看到老师亲切的目光,敞开心扉,实现心灵互动,魏书生说过:“学生反复100次,教师要做101次转化工作。”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句话道出了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对老师十分喜欢甚至崇拜时,就会实现师生心灵互动,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增强课堂语言,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应该注意的是,农村中学孩子朴实、不善于过多的语言表达。所以,数学教师不要对学生的错误作过多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那样,就会使学生失去自尊心和信心。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责怪;多启发,少包办是行之有效地好方法。

语言应准确规范。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公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该使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因此,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首先必须有个透彻的了解。例如,“对应角相等”与“角对应相等”,“切线”与“切线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又如“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这类语言就缺乏准确性。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数学术语来授课,不能用自己生造的土话或方言来表达概念、性质、定理等。比如,把“线段的中点”讲成“在线段中间的点”就不准确。数学教师要熟练数学科学语言的表达,做到言之成序,言之有理,这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数学思维方法也是大有益处的。

三、选择合适教法,促进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思想情操是一种良好的教学实践。通过摸索我们发现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我们根据学生情况分组,各小组内的同学之间互相合作、交流,各小组之间互相竞争,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例如在讲授《一次函数》时,引导学生根据图形去探索图象性质,再让每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观察、分析、总结一次函数的性质,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到讲台上当小老师讲课,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最后,我再对小老师们的讲课和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学生发现自己的讲课获得了老师和全班同学的肯定时,都变得越来越喜欢上讲台,争着上讲台讲课了,达到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性发展。

四、针对农村实际,做好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结构决定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数学教学要面对农村生活实际调整、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根据农村生产特点创设教学环节。

例:“池塘里有多少条鱼”,有的教师将教学情境改为:王华是某校初三毕业生,他毕业时正遇上有一个渔塘要承包出来,王华的父母有意承包。经过初步了解,渔塘主称塘中有约5万条鱼。王华的父亲表示怀疑,回家找王华商量,结果王华经过周密计划,找到了估计渔塘中鱼的质量的方案,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你知道他是怎样做的吗?面对实际使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设计,学生深切体会到了数学与农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信心,为学好数学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要认真分析当地农村学生的特点,善于运用数学语言魅力;抓住教学内容的本质,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这样,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大大加强。

【参考文献】

[1]罗振华.浅谈农村初级中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学习:中》,2015(02):146-147

[2]杨晶星.如何提高农村中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中文信息》,2014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初中数学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