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6-03-14 16:58费志勇张洁茹蒋安琪刘益梦
甘肃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大学生学校课程

费志勇,张洁茹,蒋安琪,刘益梦,江 月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费志勇,张洁茹,蒋安琪,刘益梦,江月

(常熟理工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以问卷调查的方式,从学生、学校、社会三个层面了解常熟理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在分析了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校园文化环境营造、协同保障机制构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及校本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文化生态等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建议,为地方高校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大学生;创新创业;调查问卷

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明确要求。2015年5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指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2015年6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推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又进一步对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做出了具体部署,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政策保障。近年来,我国地方性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人们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再加上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任重道远。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如何积极探索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培养一大批整体素质高,适用性强,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极其重要和必要[1-4]。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基本了解了常熟理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常熟理工学院在创新创业课程配置、师资队伍、文化环境等方面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方面。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一些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为学校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整体水平提供参考。

1 调查的设计与安排

1.1调查对象与目的

调查对象是常熟理工学院全体在校学生,共发放500份。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大学生的毕业意向,以及地方高校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力度和措施,提高学生和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度。

1.2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意愿和目的、创新创业现状、学校的支持程度与措施及存在的不足四个方面设计了21个调查子项。其中,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愿、目的方面,重点设计了是否有创新创业想法,来源是什么,是否考虑选修相关课程,等调查子项。在现状方面,主要设计了关于创新创业竞赛的参与经验,就业与创业等调查子项。在学校支持程度与措施方面,主要设计了校园创新创业氛围、激励措施、如何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等调查子项。在存在的不足方面,重点设计了资源欠缺等调查子项。

2 调查结果概述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所处的地区、校园文化环境、学生个人态度、学校重视程度、政府政策等因素对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影响较大。超过80%的同学认为学校非常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近70%的同学认为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成功创业有很大帮助,超过70%的同学认为社会的认可和政府政策扶持对大学生创新影响最大;主动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并有创业想法的大多是大二,大三学生,其中大二学生占了67.86%,大三学生占了26.19%。大一的新生还在观望和思考中,而大四的老生们已经决定了自己行走的方向,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很少,超过60%的同学建议学校要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塑造与培养;在参加学科竞赛的问题上,48.81%的学生表示想过,但缺乏系统思考,42.86%的学生表示看情况后再定。21.43%的学生参加过两次;近70%的同学反映,如果学校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自己会选择修读,近80%的同学建议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需要加强。

3 存在主要问题及分析

3.1创新创业课程方面

建设和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活动的基础。调查结果显示,91%的学生认为学校缺少创新创业课程资源,65%同学认为学校没有开设过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在反馈知道学校开设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同学中,98%的同学反馈,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是《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这一门课程。纵观创新创业课程方面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基于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学科前沿、企业管理、风险投资等元素的课程欠缺;另一方面,已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不够,对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支撑不够。

3.2校园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方面

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在长期教育与教学活动中积淀和形成并积极作用于全体师生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校风学风及相应的制度、物质和精神环境等各种文化要素的综合体。基于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影响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结果显示,83%的同学认为没觉到学校的建筑和道路名称有崇尚创新创业氛围的元素,30%的同学反映,在校园里几乎看不到关于创新创业的海报和宣传标语,学校虽然建造了大学生成果馆,但95%的同学反映,不了解也没有去过学生成果馆。

3.3协同保障机制方面

健全的组织管理体系、校内校外、多门协调推进机制、充足的经费保障、完善的考评与评价机制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保障。调查结果显示,37%的同学反映自己不知道学校是哪个部门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67%的学校认为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和硬件条件投入不够,76%同学反映需要学校提供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90%的学生希望学校能邀请校外成功创业者和企业管理专家来校教授创新创业课程,40%的同学建议学校优化学籍和考评机制,为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4 改进建议及措施

4.1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

创新创业课程建设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三类课程的深度融合,重点资助建设一批“团队+教材+网课”优质专业创新课程;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课程;充分运用数字资源云平台,结合线上和线下资源,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建设和购买一批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慕课、微课、通识课等在线课程;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讲座、交流、参观等针对性的培训,扩展学生视野、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合理设计创新创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重,强化实践能力培养,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提高来自工程实际的设计性、研究性项目比例,将创新创业竞赛纳入实践课程体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构建有针对性的、时效性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5]。

4.2加强文化引领,统一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取向

一是营造校本创新创业教育文化生态:凝练“立本求真、日新致远”的创新品格和“反对平庸、追求卓越、负重奋进、敢于超越”的创业精神,打造校本特色的创客文化,发挥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环境的教化、导向和激励的功能。建好和用好“大学生成果馆”,展现学生创新创业的优秀成果,引导学生形成将参加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价值追求和兴趣导向,营造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氛围环境[6]。

二是建设区域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基地:传播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扩大社会影响,引领区域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和发展。联合校内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科技处、团委等部门定期举办大学生科技节、学科竞赛宣传月等活动;联合政府、企业每年举办一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展,定期举办“虞山创新创业论坛”、“创想训练营”等活动面向社会传播创新创业知识和文化。

4.3建设和培育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按照科创互哺、产学互补、专兼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规模及实际教学培训需要,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教师队伍。配齐配强专职教师、聘请知名学者、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制定兼职教师标准,建立创新创业兼职导师库。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计入教学科研工作量。鼓励教师担任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对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工作,计入教学科研工作量。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4.4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保障体系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改革发展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由教务处、学生处、团委、人事处、科技处、财务处等相关部门负责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建立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各二级学院、部门明确分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秘书,负责组织开展学院层面的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学科专业实际,积极组织落实和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形成校院二级规划、多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全方位协同推进的良好格局。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行业企业代表以及学校教学单位、相关部门等相关人员,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挥对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教学、实践平台建设的指导、咨询等功能。

二是建立评价考核机制。完善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估评价体系,并引入第三方评估。首先,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并且作为专业建设绩效评价的重要方面,在教学质量年度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高校年度数据报表中增设创新创业教育内容。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形成“招生、培养、就业和校友”的全周期管理理念,加强对招生就业、人才培养、专业设置以及学科建设的反馈作用。其次,通过建立以创新创业能力为观测点的个性化、多元化评价机制实现对创新创业教学过程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与反馈,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作为衡量院系教学水平、考核院系工作的重要指标,纳入院系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持续改进,形成闭环控制的人才培养质量信息系统。第三,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明确并建立包括科学分析、批判性思维、积极学习和新产品构思等能力在内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同时,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达成度形成性评价考核办法。学校积极引入第三方,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平、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并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情况列入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重点内容,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完善创新创业资金保障体系。多渠道筹资,加大经费投入。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创业扶持优惠政策和资金,与地方有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紧密合作,吸引横向经费。学校逐年加大年度预算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投入比重,逐步形成有力的政策与外部支持,学校与地方互动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经费保障体系。

[1] 李小兰.基于创新背景下的高职大学生创业探析[J].才智,2013(9):146-147.

[2] 张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课程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2.

[3] 雷虹.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刍议[J].经营管理者,2010(3):273-273.

[4] 刘献君.适应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要求的国家教育理念创新[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7-62.

[5] 费志勇,冀宏.构建校本创新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1):384-388.

[6] 费志勇.基于创新文化的校园创新教育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3(10):62-64.

G642.0

2015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文化环境研究》(课题编号:2015SJB580,主持人:费志勇);2015年常熟理工学院高等教育改革研究课题《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环境营造探究》(主持人:费志勇);2015年常熟理工学院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校本创新创业教育文化环境研究》(主持人:张洁茹)。

猜你喜欢
大学生学校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大学生之歌
学校推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