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文化传承探源

2016-03-15 01:45王红玉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周易诗经协商

王红玉

(山西省社会主义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1)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文化传承探源

王红玉

(山西省社会主义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1)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它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周易》是天地之道,《尚书》是先王行事的记录,《诗经》是先王之泽尚存下的无邪之思。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正是因为传承了经学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精神与思想价值系统,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文化精神 经学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1]这一重大论断。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它作为“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2],正是传承了在中国传统学术中占有最高地位、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产生巨大作用的思想体系和价值系统——经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正是因为传承了经学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精神与思想价值系统,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本文选取“十三经”序列中位居前三的《周易》、《尚书》、《诗经》三部文献,追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对经学的传承,以全新角度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这一重大判断,积极探索培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文化的切入点,以期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

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传承了《周易》天地之道所孕育的厚德载物、谦以待人、中庸和谐的民主精神

《周易》的重要理论之一是“则天论”。《系辞上》曰:“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这其实就是“天人合一”理论。《周易》用六十四卦象征天地万物、人世变化,已经表现出了天人合一、宇宙一体的思想。而所谓“夫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更明确地表述了这一思想。人与天地万物共生共存,天地万物是以道的原则而生成的,人法天地,便是对道的遵循。因此,《周易》中几乎每一卦都会涉及人对自然效法的意义。如乾代表天,天道运行,四时变化,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表现出一种刚健强劲的态势。君子应该效法这种精神,自强不息,即《乾象》所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代表地,地呈现出一种柔顺的态势,绝不拒斥万物,而是包容、接纳一切,养育万物生长。君子应当效法这种精神,包容一切。故《坤象》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谦卦是由坤卦与艮卦叠成的,坤象征地,艮象征山。地在上,属外卦;山在下,属内卦。外卑下而内高大,表示谦虚。君子当效法这一精神,功高不自居,谦以待人,取长补短。因此,《谦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厚德载物,包容谦和,正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文化血脉所在。

再如《周易》思想的核心为“时中”。凡事能把握好时机,掌握住火候,即所谓“时”;掌握好分寸,没有偏差,即所谓“中”。这样自然能把事物处理得当,不犯错误。在《周易》中多次言及“中正”、“时中”之类的词语。“时中”其实就是中庸之道的体现,故《中庸》有道:“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对《周易》这种思想最好的说明,就是阴阳鱼太极图。太极图内半黑半白,白色代表阳,黑色代表阴。白色里有黑点,黑色里有白点,代表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与阳相互矛盾也相互制约,你中有我且我中有你,可谓和谐共存。唯其不同,故能互动;唯其制约,故能和谐。如果失去“时中”,其中一边则不能随机运转,会马上失去和谐并出现摩擦,影响太极图正常运转;如果双方背离,一方替代了另一方,运动则会停止,“太极体”将不复存在。“这其中不仅凝结着先哲对宇宙本质的认识和智慧,更是启迪我们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和对未来人类发展的思考”[3]。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传承了《周易》天地之道所孕育的厚德载物、谦以待人、中庸和谐,其渗透着浓郁而鲜明的协商民主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广泛协商,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4]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执政党与参政党在政治协商中合作共事,在长期共存中相互监督,在相互促进中实现长期和谐。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传承了《尚书》先王行事确立的民本思想、天下为公的优秀政治文化

《尚书》这部“记先王之事”的“政事之纪”,极具政治色彩,可以说是供帝王学习的一部书,近代学者多看重它的史料意义,却忽略它的文化意义。子夏曰:“《书》之论事也,昭昭然若日月之代明,离离然若星辰之错行。”从这个绝高的的评价中,不难看出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尚书》记事自尧开始,历记舜、禹、汤到文王、周公,这是一个政治统治合法性的天命传承系统,也是中国文化道统与治统统一的王道典范。尧最大的人文贡献是“仁”。虽然《尧典》没有记载尧多少“仁”的行事,但盛赞其“光被四表,格于天下”。他死后百姓“如丧考妣”,如同自己父母死了,哭得非常伤心。由此可以看出尧是一位爱民如子的圣王,在百姓中有绝高的威望。《大戴礼记·五帝德》记载尧“其仁如天”,这个“仁”正是对他德行的概括。孔子曰:“维天之大,维尧则之。”这也是指尧的“仁”,意为天以仁慈之心予万物以生命,而尧对民众犹如天施万物以仁一样,无所偏私。而文王确立的形象是爱民如子。《周书·无逸》载文王“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这些圣王,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为天下苍生,乐于奉献,勤于工作,以天下为己任,全不顾个人得失。在他们心中没有“权力”二字,只有人民。这一个个高大的形象,站立在中国史册的开卷之页,给中国文化史一个光辉的开场,为万世君主树立了榜样。心怀天下,悲悯苍生的圣王典范,是滋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生长的文化土壤。而这种协商的文化精神作为一种传统,在政治生活中得到了沿袭。

此处,我们需格外提出,《尚书》中所体现出的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与《周易》之天道是完全一致的。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中国传统是“专制政治”,极力呼吁用西方的“民主”代替中国的“专制”。“专制”也由此成为中国传统政治必然要被彻底否定的根据。其实这是种错觉。“中国古代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样专制,形式上是皇帝一人统治着整个国家,其实在皇帝之上还有一个大家必须遵守的权力,这就是‘道’,是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也就是天道。”[5]履行此道者,就是“有道明君”;反之,失于此道者,就是“无道昏君”。一旦失去此道,天下人人可以得而诛之,这便是“替天行道”。汤武革命正是被这个传统肯定了下来。“这个‘道’重在‘德’,即以和谐为旨归,这个‘道’的出发点是天下,它讲的是全天下的‘大利’,而非某个集团的小利,对全天下人都有好处的莫过于‘和平’,而这和平唯有在‘中国之道’中才能获得”[6]。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传承了《尚书》确立的民本思想以及天下为公的优秀政治文化,其中暗含的协商民主思想,沉淀的文化底蕴,代表着中国政治理论健康的发展方向。尽管有人指责先秦时期有“民本”思想而无“民主”思想,这自然与当下倡导民主政治有关,但是否对历史过于苛求了呢?“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能够实行和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7]。

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传承了《诗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民主政治制度

《诗经》,从性质上讲,是一部周代诗歌的总集。诗三百,产生于不同的地区,大致涉及山东、河南、山西、陕西以及湖北、安徽北部等地。然而,在人类物质财富尚不发达、靠竹简艰难记录语言的时代,对于这样一部时间跨度长、地域分布广的“纯文学”的诗歌集子,有必要耗时费力地抄录吗?假设我们以每支竹简25字计算,《诗经》39224字,需用竹简1569支。每支竹简长二尺四寸,将1000多支竹简相接,大约需要1200米长。抄录一部《诗经》所耗财力、人力之大,可想而知。那么,这项宏大的工程,就一定有其特殊原因。可以说,《诗经》从一开始就不是作为文学启动的。

《诗经》,“虽然它的每一篇在本质上都是文学的,但是它的结集,它的权威性与神圣性的出现,它的广泛影响,却与周代礼乐制度密切相连。”[8]在这种制度中,《诗》承担着一定的任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反馈政治信息的任务。根据史料记载,周代有“采诗”、“献诗”两种制度。“采诗”主要是采集民间的诗歌。每年,有专人在固定时间到各地采集歌谣,并把采集到的诗歌集中上报,给周王朝中央管理音乐的官员,经过王朝乐师的整理,再敬献给天子,目的是“观民风,知得失,自考正”。“献诗”主要是贵族中的一种民主性行为。《雅》中有不少诗歌就是朝廷官员的“献诗”,正如《国语·周语上》所云“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烈士献诗。”采诗和献诗,是当时开明政治的反映,为的是下情上达,保证政治的开明性与政策的合理性。

《诗经》之所以成为千百年来传统道德教育的教材,正是在于其表达的情感是“先王之泽”的产物。它出于性情之正,发无邪之思,有着“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的功能。《诗经》作为周代礼乐文明制度的产物,体现了“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的民主政治制度,可供后世为政者效法。而《诗经》所反映的周王朝由盛而衰的过程,以及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展现的先民喜怒哀乐的情感,简直就是一部“史鉴”。由此,《诗经》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纯文学绝对无法起到的作用,千百年来,不断被阐释并生发着新的文化意义。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传承了《诗经》所体现的“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民主政治制度,其中蕴含的协商民主精髓和血液,表明我们的先民早有“导民使言”“兼听纳谏”的协商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点。“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大量决策和工作,主要发生在基层。要完善基层组织联系群众制度,加强议事协商,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工作”[9]。

四、积极探索培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文化的切入点,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

自2015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以来,中办、国办相继印发《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等多个相关意见。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战略举措。

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和规律,作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立足于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汲取中华优秀政治文化智慧而形成和发展的文化硕果。

经学,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产生巨大作用的思想体系和价值系统。充分发掘适合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利用优秀政治文化遗产,不仅是为了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固有的文化基因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独有的文化标识,更重要的是积极培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文化,不断提升协商主体的文化底蕴,为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提供文化保障!

[1][2][4][7][9]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2.

[3][5][6][8]刘毓庆.国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61,66,66,67.

(责任编辑:刘亮红)

D665

A

1009-2293(2016)06-0023-03

王红玉,山西省社会主义学院综合教研室讲师。

【DOI】10.3969/j. issn.1009-2293.2016.06.006

猜你喜欢
周易诗经协商
《周易》古经“幽人”诂正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甜甜的“蝴蝶茧”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周易》与《孙子兵法》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试论《周易》卦体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