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成长路径探析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

2016-03-15 01:45潘慧春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非公有制人士企业家

潘慧春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1)

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成长路径探析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

潘慧春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1)

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需要全社会的关心。生态系统理论为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成长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试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从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展系统和宏观系统四个层面探析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成长路径。

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成长路径 生态系统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于1979年发表了《人类发展生态学》一书,提出了生态系统理论[1],认为人的发展就是与具有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进行着交互的作用,这些环境系统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和途径影响着人的发展,并根据其对个体影响程度,由内向外依次分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展系统和宏观系统。随着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的逐步壮大,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备受关注。如何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生态系统理论为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成长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此,本文试从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展系统和宏观系统四个层面探析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成长路径。

一、微观系统

微观系统主要指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直接接触的和产生体验的环境,是其对自身从事的职业、承担的角色以及人际关系的真切感受和经历。在这个系统中,自身、家庭、同伴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培育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来说,首先,要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正确认识自我承担的角色,深入了解自我职业的价值,经常反省自己,客观地评价自我,逐步地养成反思的习惯,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提升自我。其次,要培养积极的自我体验。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不仅要正确认识职业的价值所在,而且要增强成为企业家的职业意愿,激发对自我职业的热爱。最后,要学会自我调节。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自我意识的能动作用,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自我意识的培育将有利于激发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内在的成长需求,为其健康成长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源泉。

(二)建立家庭支持系统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家创业很不容易,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他们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复杂,承担着巨大的风险,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从不同群体企业家的压力状况来看,越年轻,压力越大。因此,对于年轻的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来说,他们面临的问题更多,承受的压力更大。而他们一般成长经历比较简单,成长过程没有太多历练,也没有受过什么挫折,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同时,他们在企业中往往高高在上,缺少与之平等沟通、交流的同事。那么,来自家庭的支持将显得举足轻重。当他们遇到困难和压力时,家人陪伴在他们身边,倾听他们的诉说,分享他们的感受,调节他们的情绪,给予中肯的建议,这将有助于他们释放压力,调整自己的心态与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增强同伴群体效应

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主要活动在一个企业家群体当中,自然会受到同伴群体的影响,尤其是圈子中的创业氛围对他们产生重要作用。因为,“创业存在一个圈子问题,需要强大的动力源。自己想做大,同时别人也想做大,便自然形成了一个圈子。圈子里面相互感染、互相促进,慢慢地就产生了一种氛围。”[2]简单地说,这个氛围就是一种同伴群体效应。在这个群体中,大家都认可企业家角色,积极努力,永不满足,不轻言放弃,形成一种向上的向心力,并在群体中得到鼓励和传播。这样的同伴群体就会产生示范效果和效仿行为,从而形成一种相互依赖、互相激励的交叉关系,激发着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

二、中间系统

中间系统主要包括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内的两个或多个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彼此作用,强调的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需要发挥各系统中主体的主动性,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成长。

(一)搭建各种平台

应该说,促进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成长的主体比较多,有个体、家庭、企业、党政部门、社会团体等,这里重点强调的是服务非公有制企业的部门和团体,尤其是直接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统战部门和工商联。一是搭建银企合作平台。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微小企业,在融资方面面临诸多难题。为帮助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融资方面排忧解难,政府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银行和企业搭建更多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金融与经济良性互动发展,为企业发展增添动力。二是搭建交流互动平台。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渴望学习他人,结交朋友,但是他们的社会网络不宽,有时甚至存在同行相斥。针对这一情况,各级统战部门、工商联应行动起来,积极搭建交流互动平台,为他们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三是搭建政治参与平台。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已经茁壮成长起来,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他们的政治参与、利益表达愿望越来越强烈。统战部门和工商联要搭建平台,积极引导,在各类政治安排中适当考虑表现突出的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他们拓宽与党和政府联系的渠道提供机会,为他们走上政治舞台、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二)加强培养锻炼

一是能力培养。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作为企业的主要决策者,其决策能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有学者研究了企业家能力对企业成长的贡献,数据表明,在企业家能力结构中,贡献最多的是管理能力,其次是战略能力,再次则是政府关系能力和社会关系能力。[3]决策能力、把握能力和管理能力是企业发展对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提出的能力要求,也正是他们所欠缺的,需要重点加强培养。

能力的培养可以借鉴近年来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广泛使用的“影子培训”模式。“影子培训”是指按照既定的研修目标和研修方案,参训校长与专家校长形成“如影随形”的近距离接触,在真实的现场环境中,细致观察专家校长的日常领导与管理行为以及学校的主要工作,并充分发挥参训校长的主动性,把“听、看、问、议、思、写”等自主学习行为整合为一体,以深刻感受与领悟专家校长及基地学校的办学思想、理念、制度、方法等的培训模式。[4]简单地说,就是参训校长像影子一样,在特定的时间里跟随专家校长,通过对其日常工作的观察、实践和反思达到学习目的。虽然对于家族企业接班人来说,本身就是跟随父辈学习,但是,这种学习随意性比较大,很少会制定详细方案,明确要求年轻一代有意识地去观察、反思,目的性、针对性不强。借鉴“影子培训”模式,在家族企业内部,父母和孩子分别是董事长和影子董事长,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在一定的时间内,影子董事长跟随董事长,认真观察,真诚交流,及时反思,重点就是学习董事长如何决策、如何管理、如何沟通等。这种全面深刻的现场体验,如同一面镜子,会产生比较效应,通过及时的反思,就能找出差异,为日后行为的改变提供目标和动力。此种方式,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影子董事长的积极性,增强主动学习和领悟,改善行为,提高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相互的理解、学习与合作。父母从孩子的言行举止中也能反观自己的行为,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孩子的优点。国外成功家族企业非常重视企业外部历练。在西欧,Les Henokiens 的社团成员经常安排孩子到其他成员的企业中去锻炼,以积累家族企业以外的工作经验。因此,跳出家族企业内部范围,加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影子培训”的模式,让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获得企业外部历练,可以让他们了解不同企业的发展环境和经营之道,历练参与市场竞争的本领,促进其健康成长。尤其是让那些自我创业、经验不足的年轻一代到规模大、管理规范的企业中进行“影子培训”,必将对他们的成长很有帮助。

二是政治培训。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的后备力量和重要来源,加强政治培训,坚定理想信念是促进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普遍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目前发展形势表示满意,他们也深刻地认识到,正是党的一系列政策以及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才有了非公有制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但是,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政治思想素质参差不齐,少数人对党的方针政策在理解上具有局限性,思想上还存在模糊的认识。虽然受益于党的政策,但又心存疑虑,对前景信心不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坚定。因此,需要加大对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教育培训力度,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统一战线理论教育,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增强他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同时,从全局和长远的角度出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义利观,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道德观念,引导他们融入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重视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使他们能够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经营好自己的企业,做出自身的贡献。

三是实践锻炼。对于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来说,他们大多生长于衣食无忧的环境,缺乏的就是艰苦创业的体验、拼搏奋斗精神的磨砺。一方面,可以组织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开展体验式锻炼,让他们亲身去感受、去体验艰苦的过程,这有助于磨练他们的意志。另一方面,通过扶贫帮困、参加公益活动,引导他们感恩社会、服务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关爱社会、关爱民生的品行,彰显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良好社会形象。

三、外展系统

外展系统主要指在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成长的生态环境中,一些环境因素并不直接接触或参与,但却对其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简单地说,外展系统更多的是一种制度环境,而制度环境的影响往往通过国家政策的引导作用和制度安排体现出来。

(一)贯彻落实国家政策

2005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一部全面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性文件,为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一论断赋予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同等地位,为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平等竞争、公平使用资源提供了理论支撑。战略上确立了,思想上认同了,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文件上,要落在行动上。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在制定和实施国家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人才政策等有关政策时,对非公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在科技立项、成果鉴定、成果奖励等方面,民营企业应享有与国有企业同等待遇。只有贯彻落实好国家政策,才能真正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二)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目前,党和国家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时期,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建立相关机制,通过制度激励与约束功能的发挥来促进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例如,有研究者认为,建立一部完善的企业家法不仅有利于保护我国企业家,而且有利于对私营企业家行为进行法制约束,促进私营企业家健康成长。[6]实际上,这是要求制定法律制度时,不仅要目中有物,而且要目中有人,不仅要保护物质资本,而且要保护人力资本,既赋予企业家法律地位,切实保护私营企业家利益不受侵犯,同时,又从法律上约束私营企业家行为,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简言之,好的政策,需要相关的具体的制度来细化,来操作。例如,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安排,畅通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表达政治诉求的渠道,引导他们更加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四、宏观系统

(一)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改革开放政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成长创造了比较宽松的环境。但是,人们传统观念中还存在诸多不利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成长的内容,由来已久的“为富不仁,仁者不富”的观念并不能挥之即去,它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凝结在人们价值观念的深层。人们总是将个人财富增长与权力腐败联系在一起,认为高收入者往往是通过不正当手段发家致富的,这就使依靠自身人力资本富起来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受到社会的歧视。而少数“富二代”的不良行为直接影响到了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的形象,有的人对他们产生了错误的认识,把他们看成生活腐化、道德堕落的人群。这些看法与当前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状况的实际是有出入的。事实上,相当一部分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通过自己的科研开发、经营管理、艰辛创业等获得成功的;即使是民营企业接班人,他们继承的也是父辈艰辛打拼下来的家业。他们在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为国家、为地方经济发展同样做出了重要贡献,理应得到社会的肯定、认可和尊重。这就需要政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宣传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贡献,大力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和创业精神,塑造其良好职业形象,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消除对他们的偏见。同时,要加强社会资源分配改革,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缩小贫富差距,有效地消除“富人”与“穷人”的对立,促进社会各阶层的和谐,为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成长营造一个宽松、平等、良性运行的社会认知环境。

(二)营造浓郁的创业创新文化氛围

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如“官本位”“重政治轻经济”“重群体轻个体”等观念给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成长设置了种种障碍,这就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消除传统文化重农轻商的消极影响,在全社会营造浓郁的创业创新文化氛围。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是在全社会高扬创业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着力营造鼓励创业创新、崇尚公平竞争、倡导积极进取、尊重个人价值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让广大人民群众投入到创业创新的大潮中,让每一个充满梦想并愿意为之努力的人获得成功。创业创新正在成为一种价值导向、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代气息,当这种文化氛围与新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等内在的精神需求相契合时,这种文化氛围就能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并成为他们激发热情、追求事业的内在推动力。

[1]Bronfenbrenner U.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9.

[2]戴玲.企业家成长环境的内生性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11).

[3]贺小刚,李新春.企业家能力与企业成长: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5,(10).

[4]刘建银,张香艳.影子培训的由来、内容与价值[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2).

[5]虞大才.浙商新生代企业家成长问题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15,(1).

[6]史耀疆.制度变迁中的中国私营企业家成长研究[D].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117.

(责任编辑:许 烨)

F276

A

1009-2293(2016)06-0072-04

本文系2015-2016年度全国社会主义学院系统科研项目(立项编号:XT201521)的阶段性成果。

潘慧春,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DOI】10.3969/j. issn.1009-2293.2016.06.019

猜你喜欢
非公有制人士企业家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智慧谷”搭建海外人士创新创业“新”桥梁
WHEELS IN MOTION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正向的价值观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关于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的几点思考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