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应率先推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2016-03-15 14:43王大犇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241
工会理论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就业质量对策措施

王大犇(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241)



上海应率先推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王大犇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241)

[摘 要]推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反映了现阶段我国劳动者保障自身就业权利和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迫切愿望,也彰显了中国政府对劳动和劳动者的充分尊重和深切关怀。当前,我国的就业矛盾焦点正在从就业规模扩张向就业结构调整、就业质量提升转变。上海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具有率先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条件。推动更高质量就业是地区竞争力的表现,也有利于形成人才高地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更高质量就业要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要支持企业健康发展,促进就业质量提高;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积极发挥工会的作用,推进集体协商。

[关键词]就业质量; 上海责任; 对策措施

一、推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是我国新时期的重要目标

(一)更高质量就业的含义

就业质量是1999年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体面劳动”概念后,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新领域。在已有文献中,国际劳工组织的体面劳动概念,即 “在自由、公正、安全和具备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工作机会”,被作为就业质量的定义广泛引用,它主要包含四方面的内容:

充分就业——要能为投资、创业、技能发展、创造工作岗位和维持可持续生计提供各种机会。

保障工作中的权利——承认和尊重个人的各项权利。实现机会平等,消除就业中的各种歧视,所有工人,特别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工人,需要有代表权和参与权,并且要有良好的法律来保护他们的利益。

扩大社会保护——确保良好的工作条件,包括工作安全有保证、允许有充分的业余时间和休息、在失去工作和收入减少时提供适当的补偿,以及享有适当的医疗保障。

推进社会对话与矛盾化解——在独立的个人组织和雇主组织参与之下,通过协商对话,提高生产力、避免和化解工作中的争议,达到劳动关系的和谐。

新世纪以来,国外对就业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把重点放在工作质量上,侧重于以就业者的岗位工作特征、劳动者与工作的匹配、劳动者对就业质量的主观评价等维度来确定就业质量的标准。如欧盟就业质量标准包括的指标有就业安全与规范、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与工作生活平衡度、工作稳定性及社会保障、协调谈判机制、技能培训、员工关系与工作动机等。二是关注对一个国家、地区就业质量的整体性评价,从其代表的劳动力就业状态角度考虑,更强调经济发展、就业和社会政策之间的协调关系。

(二)实现“体面劳动”是世界发展的趋势

1999年国际劳工大会将实现“体面劳动”作为新世纪的战略目标。体面劳动涵盖了工作中安全与卫生、稳定的工作、生产上适用的技术和能力、获得收入和公共服务的保证、年老和生病时有恰当的收入以及预防多种风险的保护。它还包括组织权利和维护自己权益的权利。它不仅能提供今天恰当的收入,而且能提供预防劳动者在工作中以及退休后面临的经济无保障的风险的长期收入保障,同时它还应促进团结和参与。国际劳工局的《2000年世界劳动报告——变化世界中的收入保障和社会保护》,从社会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的现实出发,分析了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机制,总结了成功的经验,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社会保护的政策建议,具有较高的理论性、现实性和指导性,受到了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在2005年召开的联合国全球峰会上,150名国家领导人一致赞成将实现充分就业和富有成效的就业与“体面劳动”作为一个核心目标,纳入各国的主流政策。

(三)实现“体面劳动”是我国社会制度的要求

在2008年召开的“经济全球化和工会——北京论坛”上,胡锦涛提出“让各国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和保护人权的主要内容”,在我国社会发展和劳动保障工作中正式引用了“体面劳动”的概念。2013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一方面反映了现阶段我国劳动者保障自身就业权利和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迫切愿望;另一方面也彰显了中国政府对劳动和劳动者的充分尊重和深切关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开始步入减速阶段,由以往对速度的追求转变为对结构优化和效益增加的追求。同时,我国的就业形势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是劳动力供给正在从“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二是就业矛盾的焦点正在从就业规模扩张向就业结构调整和就业质量提升转变;三是劳动者的竞争力正在从拼体力、拼成本向凭能力、凭素质转变。中央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从宏观层面看,政府应当不断改善就业环境,努力实现充分就业,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有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以利于形成合理的就业结构;政府还要加大对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力度,使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从微观层面看,就业是民生之本,与每个劳动者息息相关。每个劳动者都有追求尊严和体面劳动的权利。同时,劳动者自身也要具备良好的素质,才有可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在“体面劳动”中存在很多“赤字”,主要表现为:失业和不充分就业、工作岗位的质量和生产率低下、工作不安全、收入无保障、正当权利被剥夺以及性别不平等。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这方面也受到来自国际社会的诟病,近年来,我国劳动争议逐年上升,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上海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理应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

二、上海率先推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条件

(一)上海具有率先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条件

到2020年我国政府要求实现全面小康,重点是解决700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而对于人均GDP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上海来说,脱贫已不是工作的重点,除了承担帮助对口支援地区加快脱贫外,对于本地而言应该是率先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使广大劳动者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我国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在推进更高质量就业方面很难做到整齐划一。更高质量就业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支撑,而上海相对于全国而言,劳动生产率最高,基础最好。上海市按照中央的要求,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对于绝大多数城镇居民而言,主要是靠通过就业的工资性收入的增加来实现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二)推动更高质量就业是地区竞争力的表现

推动更高质量就业势必会提高劳动力成本,这是企业所担心的;商务成本提高也可能会影响地区的竞争力,这也是地方政府不愿看到的。但实际上,许多不注意提高就业质量而引发的劳动关系冲突和工伤事故给企业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改善劳动条件的投入。另外,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比消极怠工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现在不少雇主认为雇员对企业缺少敬业精神,却很少检查自己在改善劳动条件与提高职工收入和福利方面的努力,如果职工对企业缺少所谓“家”的感觉,又如何要求职工“爱厂如家”呢?推进更高质量就业不是说一定要提高现有的劳动标准,而是要认真执行好国家规定的标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发展经济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企业获得利润,也是为了使广大劳动者获得更高的收入,过上更好的生活。

(三)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充分体现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就业和社会保障领域,努力推进更高质量的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协调”“共享”就回答了发展的目的。上海市“十三五规划”也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建设目标,体现在更高水平上的全面小康,更加重视人民群众实际感受,努力使城市人民生活更美好。上海提出了“五个突出”,其中一个就是要突出发展为民、改善民生,更加聚焦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领域,更多体现上海民生特点,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和更高满意度,在就业方面就是要实现充分就业和更高质量的就业。

(四)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有利于形成人才高地

上海若想成为人才高地就必须具有人才发展的良好条件。上海与全国相比有较大吸引力,这与上海社会的公正、公平和较好的就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当珠三角出现较为普遍的“民工荒”时,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地区却相对不是很严峻,这与本地区较为规范的用工和就业环境有较大的关系。目前,本市出台不少政策来吸引人才,除收入外还有住房、医疗及子女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但有时却忽视了对普通劳动者的关注。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发生较大的改变,除中高端技术工人、专业技术及管理人才供不应求外,基层一线生产服务岗位“用工荒”状况也会持续。由于部分小企业难以提供较高的薪资水准和良好的劳动条件,制造业中的普工和商业、服务业人员供求缺口也在加大。缺少基层一线员工,经济发展同样难以持续,所以在关注人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这一群体。

(五)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有利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就是要正确处理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特别要高度重视和维护劳动群体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一,它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劳动力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如何使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都与就业质量紧密相关。第二,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它与就业质量密不可分。通过不断提升就业质量,建立和巩固和谐的劳动关系,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基础。第三,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而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现代企业制度所不可或缺的。提高就业质量就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方面。

总之,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是政府顺应时代发展,让人民过上更有尊严、更美好生活的新思路和举措,这也必将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央要求上海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方面上海也理应走在全国的前列,成为全国的模范,这也是上海的责任所在。

三、如何推进更高质量的就业

(一)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实现更高质量就业需要有法律和政策的保障(劳动标准),要加大劳动法律法规实施力度,加强执法监督,强化执法检查力度。要制定并推行促进企业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生活质量的具体措施,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深入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切实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还要抓好安全生产管理,降低劳动风险。

(二)实现更高质量就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更高质量的就业不是说现在就需要提高劳动标准。要注意国情的多样性,政策的制定应从各国的具体实际出发,一种模式不能适应所有国家的需要,同样也不能适应所有的地区。就业质量要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超越经济发展阶段,也不能滞后于经济发展。要尊重市场规律,通过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加大技术创新、加强内部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质量。中国就业促进会在2014年编制完成了更高质量就业的指标体系,这为评价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就业质量提供了标准,通过一些可量化的指标来衡量本地区就业质量提高的进程,并发现工作中的“短板”,不断加以改进。

(三)支持企业健康发展,促进就业质量提高

当前我国就业质量提升的重点和难点,主要集中在中小型私营企业。提高就业质量重心应该是促进中小型私营企业健康发展。政府要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尤其是要切实为中小型企业减负。通过减免税费、贷款支持、技术支持、市场服务、法律咨询等多种措施扶持中小型企业发展壮大。

(四)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劳动者自身要具备良好的素质,才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才有坚实的基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要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实现劳动者素质的提升,从而提高就业质量。要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还要加强劳动者职业观念、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建设。

(五)积极发挥工会的作用,推进集体协商

积极推进集体协商是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具体要求和重要途径,这也是目前劳动关系改善的“短板”。工人与企业的博弈与合作,主要是通过集体协商来实现,工会应将集体协商视为工会的核心任务。通过集体协商形成的劳动标准可以比国家规定的“底线”更具体,如可以区分不同的岗位和级别,确定员工所适用的最低工资、薪酬的涨幅和福利等。要积极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通过树立标杆,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由三方联合组织评选,确定评选标准,单位自行申报,委托第三方评估,审核公示,表彰命名。通过正面引导,积极营造企业关爱职工、职工奉献企业的和谐氛围。

参考文献:

[1] 国际劳工局.劳动力市场关键指标[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2] 国际劳工局.2000年世界劳动报告——变化世界中的收入保障和社会保护[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3] 中国就业促进会.聚焦中国就业2013-2014年[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

[4] 陈兰通主编.中国企业劳动关系状况报告[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1、2012、2013.

[5] 易定红等译.欧洲劳动关系:共性卷[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6] 刘燕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思考[R].劳动保障报,2013-1-5.

[编辑:金世育]

[中图分类号]F249.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753(2016)02-0004-04

[收稿日期]2016-01-06

[作者简介]王大犇(1949— ),男,上海人,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研究方向:人口学、劳动经济学。

猜你喜欢
就业质量对策措施
大学生就业质量提高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研究
如何认识新大学生就业中的工作能力问题
提高烟草基层防控廉政风险有效性的对策和措施
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及预警措施探析
浅谈“社区图书馆”建设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布局河北文化发展新常态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