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学方式的探讨

2016-03-15 20:32王峰段文丽李岩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期
关键词:预防医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学效果

王峰+段文丽+李岩

【摘要】预防医学是一门将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学科紧密联系的桥梁,如何高水准的掌握预防医学的内容,不仅仅是对预防专业学生的要求,对于临床及其他相关医学专业也是非常必要的。在预防医学的教学中,其主要的教学任务包括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环境卫生学,营养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几个重要的内容。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处理这部分的内容由于其特有的偶然性和突发性,看似没有以上几个部分实用,然而对于每一个与自然人来说。都是很有必要了解和掌握的。但是这部分内容中涉及的概念和法律法规比较多,使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也能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好。有没有更好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既想学又能很好的理解该章节知识点?本文试图比较课前预习+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和传统式教学在该章节中的教学效果,得到一个比较好的方法适用于该章节的教学。

【关键词】预防医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254-02

在预防医学的授课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一章节涉及到了较多的概念,比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分级、处理原则等,在采取传统的授课方式授课时,学生往往因为课前没有预习、课堂上信息量大,在上课过程中不知所措。而通常,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又很少要求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所以学生对于突如其来的大量的概念及知识点显得不堪重负。有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使我们在该章节的教学取得好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首先通过要求学生采取主动预习的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章内容的重、难点知识及相关概念进行了解。这样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对这一章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课堂上,就不会因为要去理解过多的生涩的概念和定义而花很多时间,他们只需要将预习时遇到的一些不能理解、理解困难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这是学习好这一章节的第一步。除了让学生通过预习章节内容外,我们如何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这些知识点,让他们掌握这些知识呢?我们采取的第二个步骤就是,通过课堂上15-25分钟的时间,将课本上掌握、了解、熟悉的内容一一列在幻灯片上,对于生涩的、难懂的知识,详细的用案例的形式和学生交流,让学生从案例中找概念,在案例中发现重点和难点。比如说,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的是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传染病疫情和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还有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危害公共健康的突发事件[1];对于这样一个定义,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有一个形象的了解和认识,能够知道到底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这章内容的一个难点内容,因此,在讲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使用有代表性的幻灯片,让学生自己根据该知识点的定义及特点去判断,到底哪些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哪些不是,对于学生判断错误的片子,进行详细的分析;如我们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同学们最困惑的就是像地震这类突发自然灾害,由于自然灾害有别于一般的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因此学生对于这一类灾害是否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是不确定,那么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凡是已经或者可能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事物,都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震这类突发自然灾害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此,在这个定义的讲解中,不仅要结合案例将定义讲给学生,同时还要将案例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特性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个知识点。通过这样一种案例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增加了师生的互动。那么除了以上说的预习+案例外还有什么方式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呢?我们在教学中,第三个步骤就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我们在课堂上模拟某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然后让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受害的群众、处理事件疾控人员、上一级的卫生机构以及行政单位等。由于这个时候,学生已经通过知识的预习和课堂上对相关知识点的介绍,掌握了一定的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则和方式,因此这个环节的实施是可行的。那么在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什么问题呢?我们在角色扮演者各环节,授课教师尽量不要去中断整个扮演过程,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整的处理从事件发生,到逐级上报,到现场处理,到最后的事故总结完成整个过程;而授课教师的任务则是在一旁观察,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缺漏记录下来,待同学们完成整个过程后,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组别互相提问、讨论,指出在模拟中其他组别有哪些问题是处理不当的,有哪些是违反原则的,提出问题并找出不足;然后授课教师根据自己在整个模拟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况及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课堂互动气氛,同时通过这样一种总结讨论的方式,更有利于发现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发现在授课中的难点。为了探讨这种课前预习+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是否真的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该章节知识,我们在教学中还进行了该方法与传统教学方式效果的比较。我们随机抽取2个大班共计233名大三学生(这4个班的同学专业相同,平时学习成绩相近,均没有相关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基础),将其分为A组(采取课前预习+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授课),B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该章节教学完成后,我们立刻组织了相关知识的小测试,测试内容涵盖该章节重难点内容,测试评价标准为百分制。通过测试,得到A组(124人)的平均成绩为90.35分,标准差为10.34分;B组(109人)的平均成绩为83.14分,标准差为19.57分,经t检验得t值为3.43,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A组同学通过课前预习+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的授课后,对知识点的掌握高于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的B组同学。事实证明,课前预习+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确实能够让学生在预习和角色扮演中,对该章节知识点得掌握较传统填鸭式教学效果要更突出,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也更享受这个教学过程,该教学方式值得在预防医学该章节的教学中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胡建华,陈玉详,邵波,等.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30年[J].教育研究,2008(10):11-20.[2]张菊香.浅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16):138-139.[3]陈晓华,崔琳.培养大学生兴趣,提高本科教学质量[J].教育探索,2010(3):94-96.项目名称:预防医学专业技能培训体系的建立项目编号:j-2-2课题来源:遵义医学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计划(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预防医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教学效果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卫生应急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高职高专《预防医学》课程中统计学案例设计初探
《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及创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微信的议题呈现异同
MOOC优质教学资源在高专《预防医学》课程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