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制的两难命运和第三条道路
——麦迪逊与1812年战争

2016-03-16 00:49福建江夏学院公共事务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衡水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孟德斯鸠麦迪逊美国

张 国 栋(福建江夏学院 公共事务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共和制的两难命运和第三条道路
——麦迪逊与1812年战争

张 国 栋
(福建江夏学院 公共事务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摘 要:孟德斯鸠等现代共和制度的设计者们认识到,共和制面临着或因弱小而不能自卫,或因强大而扩张并最终自我毁灭的两难命运。他们力图通过改进共和制而走出第三条道路。孟德斯鸠的改进方案在美国被付诸实践,并很快遭受到严峻的外部挑战。面对这种挑战,美国的“宪法之父”和第四任总统麦迪逊,不仅捍卫了美国这一新生的国家,而且捍卫了新生的现代共和制本身。麦迪逊强调,共和制国家需要爱好和平,只应进行防御性的战争,而不能进行侵略扩张。今天世界上主要的共和国,普遍将传统的“战争部”或“兵部”改称“国防部”,反映了麦迪逊所强调的防御性战争原则的深远影响。并且,长远来看,各国只有坚守这一原则,才能使现代共和制长久生存。

关键词:麦迪逊;共和制度;美国;战争;孟德斯鸠

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家,大都采取了共和制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在现代的胜利令人瞩目,但它也曾是一项风险颇高的冒险事业。在现代共和制的创生之初,人们充分意识到了它相对于专制统治的卓越优点,同时也充分意识到了它可能的致命弱点。如果不能克服这些致命弱点,那么现代共和制难免像古代共和制那样昙花一现,转瞬消失,给人留下无尽的遗憾。在现代共和制的创立者们看来,这种致命弱点是双重的:在对内的方面,共和制可能毁于党争导致的内乱;在对外的方面,共和制可能由于扩张而走向专制,也可能由于国家太小而毁灭于外敌之手。

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现代共和主义的主要奠基人[1]。他对这两种弱点都做了思考。在马基雅维利看来,共和制不可能同时击败这两种弱点。可能的选择不幸只有两种:或者通过压制保持内部稳定,并最终被强大的外敌毁灭;或者利用内部不稳定带来的活力进行扩张,并最终毁灭于自身的成功[2]166。孟德斯鸠认识到了马基雅维利这一分析的重要性,将他称之为“伟人”(他从未如此称许过别的思想家)[3]93。但是孟德斯鸠并不认同马基雅维利的结论。孟德斯鸠相信,在马基雅维利揭示的这两难命运之外,必定有一条更好的道路。并且,孟德斯鸠认为自己已经发现了这第三条道路,也就是联盟共和国[3]154。在孟德斯鸠看来,采用代议制和三权分立的共和国的联盟,既可以保持共和国内在的活力,同时又不需要因为外部压力而走向自我毁灭的扩张道路。

孟德斯鸠的解决方案,是现代共和主义史上第一个被付诸实践的方案。美国的建国者们,采用了孟德斯鸠几乎所有重要的制度构想:代议制、三权分立、共和制度以及联邦制度等等。虽然在细节上有许多不同,但这一方案在整体上无疑是孟德斯鸠式的。美国的建国者们充分意识到了这一方案的创新性质,并且相信如果这一方案不能成功,那么将意味着现代共和制方案的失败,并可能成为全人类的不幸[4]3。美国的建国者们尽力完善这一方案,以使它在付诸实践后能保持成功。但是它的成功显然不仅有赖于本身的优点,而且有赖于外部环境。

在美国建国之后不久,外部环境很快对这一现代共和制度提出了挑战。拿破仑 19世纪初在法国当政之后寻求扩张,引起了担忧自身处境的英国的反对。这两个君主国的战争,严重损害了中立的美国的利益和主权。面对这一重大危机,麦迪逊作为美国的“宪法之父”[5]和时任总统,最终决定对英国宣战。此战史称1812年战争,并且由于麦迪逊的主导作用也被称为“麦迪逊先生的战争”。

这一新生共和制度是否可以逃脱古代共和制的两难命运,是否能够走出现代共和制的第三条道路,在此到了做出检验的关键时刻。麦迪逊意识到了这一关键时刻,不仅决定要捍卫新生的美国这一共和制的国家,而且决心要在战争中捍卫共和制的原则本身。麦迪逊对共和制原则的捍卫,有着非常重要的后果。长远来看,正是这一原则使得美国最终将早期的“战争部”改称现在的“国防部”,同样也正是这一原则使得我国传统的“兵部”最终转变为今天的“国防部”。本文第三部分,将阐述麦迪逊面对共和制的经典两难,在这一关键时刻对现代共和制原则的精心捍卫。此外,由于今天美国的政治制度与早期已经极为不同[6],所以本文第一部分将对麦迪逊参与设计的这一早期政治制度做出有新意的必要阐释。并且,为了避免简化麦迪逊的完整思考,本文第二部分也将对战争的复杂过程进行必要的简述。最后,本文第四部分将总结全文。

一、麦迪逊和早期美国政府的运行

麦迪逊参与筹划的美国宪法于 1788年生效,随后第一届政府在 1789年产生。根据美国宪法第六条第二款,第一届国会为执行机构建立了三个行政部门,即国务院、财政部和战争部。这种机构设置明确地说明了新政府的三个运行领域:外交、军事和财政。从当代对国家形成的研究来看,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主导美国建国的联邦主义者想要创造的是这样一个“聚焦于财政-军事领域的国家”[7]9。正如斯考克波指出的,跨国背景约束国家的结构与行为。这种背景通过武力对抗、观念交流和经济交流不断地冲击着个体的国家。“因此,国家必须站在国内社会政治秩序和跨国关系二者的交叉面上,而且在后一领域,国家必须努力谋求生存并取得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优势地位”[8]9。亦即虽然美国宪法对其他国家可以说是只字不提,但是事实上美国和其他现代国家一样“从来是一个由彼此竞争和相互裹挟的国家所组成之系统的一个部分”[8]9。美国第一届国会所确立的执行机构的组织模式清楚地说明,美国的政府是在这样一个国际体系之中而不仅仅是在美国社会之上运行的。

在美国建国最初的约30年间,这一新共和政府的工作重心,经历了从财政到外交再到军事的转换。最初,在华盛顿总统的领导之下,执行部门三机构中的战争部和外交部相对并不重要,而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成了中心人物。汉密尔顿主张采用重商主义的政策,通过采取保护性的关税来促进美国国内制造业的发展,他还建立国家银行将商业利益和政府结合在一起。汉密尔顿的政策受到了以农业为主的南方的极力抵制。麦迪逊当时作为来自南方州弗吉尼亚的国会领袖,希望建立的是由自足的农业小社群组成的美国社会。麦迪逊与同样来自弗吉尼亚的国务卿杰斐逊一起,最终共同挫败了汉密尔顿使用财政资源促进美国工商业发展的努力,使得美国政府的财政资源集中用于军事之上。如艾德林所说,“在 1790年代和 19世纪早期,联邦政府的支出远远超过了各邦政府:它将几乎所有的钱都花在了偿债和防御上”[7]228。这一时期,由于外无战事,所以战争部并不重要[9]198-199。也就是说,美国政府的活动一度集中于外交领域。因此,出现了西斯尔恩韦特所言的这一现象:“1795年以后,外交开始左右国内政治。”[10]786

麦迪逊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开始担任美国政府的首席执行官即总统的。戈登·伍德强调了研究麦迪逊的总统任期的重要性:“也许我们应该少花时间去研究作为《联邦党人文集》第十篇的作者的麦迪逊,而多花时间去研究作为总统的麦迪逊。他对战争和世界的看法,不管我们是否同意,都可能使我们对我们所生活的困惑时代有一个更好的理解。”[11]447而麦迪逊的总统任期的最重要的特征在于,美国政府运行的侧重点,从之前的财政和外交领域,转到了军事领域。

二、“麦迪逊先生的战争”

战争问题主导了麦迪逊八年总统任期的执政议程。在第一次总统就职演说中,麦迪逊先是表达了对选举结果的感谢和对共和制美国的忠诚,然后立刻开宗明义地说道:“当前世界的情势(指英法大战)是前所未有的,而我们国家(的处境)也充满困难。”[12]47在麦迪逊看来,这样的战争是“血腥而浪费的”[12]47。在这样的战争中,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人民的幸福无从谈起。因此,美国应该避免战争,力求在战争中保持中立。

在他执行官生涯的早期,麦迪逊一直努力以和平的方式来处理对外事务。在担任国务卿期间,麦迪逊与作为总统的杰斐逊一起,以和平的方式从拿破仑手中购买了路易斯安那地区。此外,他也积极与西班牙交涉,寻求从其手中和平地取得佛罗里达地区。他和杰斐逊组织的共和党,在打败联邦党、同时控制了立法和执行机关之后,更是以削减军备著称。在 1808年接替杰斐逊担任总统的时候,麦迪逊也并未有意改变此前所采取的和平政策。在其第一次总统就职演说中,麦迪逊对美国此前所采取的和平政策深感自豪[12]47。

因此,在任职总统的初期,麦迪逊无疑试图继续之前的和平政策,在英法两国之间采取中立。但是这一政策很快告终。麦迪逊在数年之内即由和平转向战争,在 1812年一力将美国拖入被批评为“麦迪逊先生的战争”的英美战争[13]。为了理解这一转变,有必要简略说明这场战争的背景。

麦迪逊担任执政官的时期,欧洲正处在战争时代。英国和法国是主要的作战双方,但是战争卷入了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14]85。最初,英国代表着君主制,而法国代表着共和制。因此,这场战争不只关系到国家的权势和利益,也关系到制度和理想。杰斐逊和麦迪逊,作为共和党的前两位总统,是怀着对法国的好感和对共和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以及对君主制及君主制英国的厌恶登上执政舞台的。但是这种倾向由于拿破仑的出场而复杂化了。拿破仑于 1798年开始统治法国,并且在 1804年给自己加上了皇帝的称号。共和制的法国就这样被帝制的法国取代。麦迪逊在担任执行官期间,由于法国的这一转型,已经不再能将支持法国视为对共和主义事业的支持。因此,麦迪逊最初所试图做的,是继续他的前任杰斐逊所采取的政策,在法国和英国这两大强权之间寻求中立[12]48。

但是,英法两国为了获得胜利,都不断侵犯美国这一中立国的贸易和主权。麦迪逊上任总统时,决定同时威胁英法两国停止损害美国贸易的行为。法国决定接受美国的提议,但是英国由于正处在对法战争的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并不愿意放弃原有政策。英国的态度极大地激怒了美国人。在看到经济手段不奏效之后,美国发出了战争的威胁。面对美国的战争威胁,为了对付拿破仑已经消耗太多资源的英国只能让步[14]136。但是由于英国和美国相距遥远,导致消息没能及时传到美国[15]4-5。在1812年6月1日,麦迪逊在英国已经改变政策但消息还未到达的情况下,对英国宣战。

美国的战争姿态一开始只是威胁性的,并无认真的准备,相应地,英国也不认为美国凭借其弱小的军事力量能够对自己造成损害,因此一开始对美国的战争宣言并未理会。在这种情况下,既然英国让步,战争理由消失,那么两国本可迅速恢复和平。这种情况没有发生,是因为贸易之外的其他原因。

麦迪逊使得战争继续进行下去的主要原因,是为美国获取领土的冲动。美国的人口在建国后不断膨胀,导致获取领土的冲动在全国普遍增长。在 19世纪初,美国的南方人渴望得到佛罗里达,而西部人渴望得到边界之外的印第安人的土地。美国对获取土地的渴望,导致对英国的战争真正爆发。因此,虽然麦迪逊宣战的理由是要争取海洋自由,但战争却主要是在陆地之上进行的。美国对英国宣战之后,最初取得了一些成效,甚至攻破了加拿大的首都。但是英国在拿破仑投降之后,很快运用其军事能力给美国以沉重的打击。1814年8月21日,英军攻入美国首府华盛顿,将其纵火焚烧。这一胜利至今仍得到英国政府的纪念[16]。不过,英国已因拿破仑战争负债累累、筋疲力尽,因此没有扩大战争,而是寻求和平。两国在1814年签订了和平条约,史称1812年的这场战争就此结束。

三、麦迪逊对共和制原则的捍卫

战争的进程颇为复杂,但是麦迪逊对共和制原则的捍卫坚定而明确。麦迪逊本人作为古今政治制度的研习者,以及孟德斯鸠的读者和批评者,明确地知道古代共和国如罗马是如何毁灭的。罗马共和国的毁灭则是由于战争:战争导致了军事统治者的崛起,而后者最终将共和制度转变成了君主制度。发生在法国的事实正遵循着这种逻辑。法国革命之后发生的连续战争,导致军队在法国内部事务中的分量不断加重。最后出现了拿破仑这样的军事领袖,于短短十余年间,将共和制转变为君主制。

因此,对一个共和国来说,为了避免自身的毁灭,在战争问题上再慎重也不为过。麦迪逊在论述政治制度的运行时,一再强调自己和美国对和平的热爱,也强调自己对战争的厌恶。在第一次就职演说中,麦迪逊突出了战争的“血腥而浪费”的令人厌恶的一面,并且强调说“美国没有展露任何侵犯他国的权利或安宁的激情;美国通过遵守正义而促进和平;美国通过极为不偏不倚地履行他们对交战国的中立职责,表达了对这些国家的尊重”[12]47-48。在第四次国情咨文中,麦迪逊进一步强调,“我们实际上加入的这场战争,既不是出于野心,也不是出于虚荣;它并不是为了侵犯其他民族的权利而进行的,而是为了保卫我们自己民族的权力而进行的;在战争之前,我们对没完没了不断加重的错误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忍受,而且我们直到避免战争的希望由于英国政权的更迭而彻底断送之后才宣战,我们一直等到不列颠的代表重申敌对我们贸易权利和我们军事独立的那一法案不会被撤销的最后一刻才宣战”[12]230。在第二次就职演说中,麦迪逊继续强调,美国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宣战的[12]235-239。在第五次国情咨文中,麦迪逊指出,美国在战争期间仍然寻求和平,只是在英国不想要和平的情况下,美国才不得不继续进行战争[12]265-266。在第七次国情咨文中,麦迪逊在此强调了美国对和平的热爱和“对其他国家权利的尊重”[12]340。

麦迪逊相信,只有在各国普遍建立共和制度,才能真正确保和平。在“永久和平”一文中,麦迪逊将共和制与和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7]88-91。首先,他对战争做了分类:“战争应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仅仅来自政府的意志,另一类来自社会本身的意志”[17]89。麦迪逊指出,只有当政治制度是共和制的时候,第一类战争才是可能避免的。此外,麦迪逊认为,为了防止第二种战争 “只能通过使社会的意志服从于社会的理智、通过建立恒久而合宪的行为准则来控制,这种准则可能胜过偶然的印象和未经熟虑的追求。”[17]89-9麦迪逊进一步阐明了此处所谓恒久而合宪的行为准则的含义:“战争只应该由人民的权威而非政府来宣告:每一代人都应该承担他们自己战争的重负,而不应该以后代为代价将战争继续下去。”[17]90只要强迫每一代人都承担他们自己战争的重负,那么他们就会理智起来,不会轻易发动战争。总之,在将各国政府改造为共和政府,并且使得每一代人都承担自己战争的重负,通过将借债和收税设计得更为清楚透明,而不是让人们无法察觉自己正在支付战争费用的情况下,战争就会最终被消灭:“如果所有民族都追随这个榜样,那么每一方都将得到回报;而雅努斯的神庙可以被关闭,并且不再被开启。”[17]89-91麦迪逊在此清晰地表达了和平相对于战争的优先性质,表达了他对能够消灭和减少战争的共和制度的赞美和忠诚。

麦迪逊在总统任上运行美国政治制度期间,极力贯彻了他在“永久和平”这一论文中对战争与和平这一重大主题的思考。相对于受野心、贪婪和愚蠢驱使的那些发动战争的古代和现代政治家,麦迪逊可以说是在战争这一重大问题上应用理性,并在实践中贯彻一种政治理论的极少数政治家之一。麦迪逊的所作所为可以说体现了人类历史中的一个重要进步。麦迪逊充分意识到了他的行为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在第四次国情咨文中,麦迪逊痛斥英国的野蛮战争行径与一个“启蒙了的时代”不相符[12]223。亦即麦迪逊充分意识到他是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进行战争。麦迪逊担任总统时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休谟和斯密等启蒙运动家的时代,是贡斯当意识到现代人相对于古代人的巨大进步的时代,是西方即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巨大繁荣发展的 19世纪的初期。在这样一个时代之前,政治问题、特别是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从未受到任何一个重要哲学家的政治理论的影响。精研古今历史的麦迪逊等人,为古代共和国尤其是罗马的不理智战争行为惋惜,也为现代欧洲君主国的战争狂热而感到厌恶。麦迪逊等人,可能是有史以来想要用理智和政治理论来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第一代人。麦迪逊对他的战争理论的忠诚,不仅寄托着对人类永久和平的美好未来的美好愿望,而且包含着他对美国的共和政治制度的忠诚。

麦迪逊极力避免战争,是为了美国正式政治制度的长久保存。而麦迪逊推动对英国的 1812年战争,则是为了在一个非完美不理想的现实政治世界中保护美国的政治制度。麦迪逊的思考和实践清晰地说明,运行美国政治制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是审慎明智地决定战争与和平的问题。

麦迪逊在第一次就职演说中就强调了审慎对待这个问题的基本原则,包括珍惜和平以及与一切国家的友好交往,对交战双方的公正中立,在一切情况下都偏爱友善的讨论而非诉诸武力,排除外国的对美国内部决定的有害影响,发展一种独立的精神(由于公正而不会侵犯其他国家的权利,同时由于骄傲而不会放弃自己的权利),坚信各州的联盟是其和平与幸福的基础,支持宪法(这一宪法是联盟的粘合剂,规定了联邦政府的权威与所受限制),等等[12]47。

麦迪逊在其后运行政治制度的过程中,尽力严格执行这些最初所承诺的原则。只有当一切外交手段都付诸无效的情况下,麦迪逊才按照宪法规定的流程,建议国会对英国进行一场防御性的战争。

麦迪逊在1812年6月1日建议国会进行战争的“特别致辞”中严格地将1812年战争定性为一场防御性的正义战争[12]192-201。他首先说明,战争的起因是英国的不正义行为。英国对作为一个独立并中立的国家——美国,不断散播敌意,并不断进行敌对行为。这些行为主要包括强制征兵和禁运两项。英国声称这两项严重损害美国利益和权利的措施,是出于对抗法国的必要。但是麦迪逊指出,英国的理由并不能自圆其说。首先,英国的船只自身就为法国提供供应,因此禁止美国船只与欧洲贸易的理由是说不过去的。麦迪逊认为,英国禁止美国与欧洲贸易的真正原因,是美国的贸易会破坏英国非分妄想的在贸易和海运上的垄断。其次,麦迪逊相信,英国政府这些措施的背后,是“要阴谋颠覆我们的政府并使得我们的幸福联盟解体”[12]198。再次,英国还帮助印第安人打击美国,这显然也不能根据对法国战争的需求来解释。总之,英国是两国争端的肇事者,而美国处在防守的地位上。麦迪逊相信,美国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外交努力以使英国停止其错误行为。但是一切外交手段都付诸无用,拖延的结果只是导致伤害不断扩大。麦迪逊总结说,“我们相信,事实上,大不列颠这边对美国已经处在战争状态,而美国这边对大不列颠仍然处在和平状态”[12]199。也就是说,麦迪逊相信,在这场战争中,虽然是美国首先宣战,但战争的实际发起者却是英国,而美国所进行的不过是一场防御性的战争。

麦迪逊没有赋予他所主导的 1812年战争以防御之外的更高意义。麦迪逊在运行政治制度进行战争的过程中,主要着眼的始终是防卫美国的利益和美国的政治制度。在战争结束之后的 1815年,麦迪逊在第七次国情咨文的最后,强调指出,公共福利的护卫者们,应该保持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同时也应该珍惜那些“保卫着他们的安全与自由(包括公民自由和宗教自由)的政治制度”[12]344。麦迪逊相信,这个政治制度使得美国有能力在反击不公正的战争中保卫其自身的权利,并扩张其领土。麦迪逊为美国人民对真正的自由、对美国宪法的忠诚感到高兴。麦迪逊指出,由宪法确立的这种共和制的政治制度“将避免打扰其他民族的内部安宁,将击退对其内部安宁的打扰”,将公正地对待其他民族,而且“在一个启蒙的时代和其有德性人民的情感的规定之下”将力求安享和平[12]384-385。麦迪逊最后总结说,“一言以蔽之,这个政府在国内和国外的行为,都将昭示出人类一切野心中之最高贵者——在地球上促进和平,并促进对人类的良好意愿”[12]385。

四、结论

现代共和制度的设计者们深刻地认识到,共和制面临着因过于弱小而不能保卫自身,或因如罗马那样过于强大而走向扩张道路并最终自我毁灭的两难命运。因此,他们试图走出一条既强大到足以捍卫自己,又足够自制而不使用自身的强大实力对外进行武力扩张的第三条道路。他们所构思的适合这第三条道路的政治制度,在 1812年英美战争时第一次被付诸检验。主导这场战争的麦迪逊认识到,美国必须强大到足以捍卫自身的主权和利益,同时又必须偏爱和平而不将自身的实力滥用于战争。因此,麦迪逊坚持将他所发起的这场战争视为防御性的,而坚决否认它具有进攻或侵略的性质。

从世界历史的视野来看,事实与麦迪逊自称的有所不同。在当时,拿破仑正在从事征服欧洲的武力扩张,一旦成功将危及整个西方世界的自由。站在对抗拿破仑一方的英国自视为自由的保卫者,全力与法国进行战争。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以保卫海洋贸易自由之名对英国宣战,同时却行扩张陆地领土之实,行为并不十分光彩。但是,使得当今世界上许多共和制国家将传统的“战争部”或“兵部”改称为“国防部”并强调其防御性,这也正是麦迪逊在言辞中反复重申的理由。毕竟,正如麦迪逊等人从古罗马共和国的悲剧历史中正确地认识到的,只有各个共和国都不对外进行武力扩张,共和制才能长久存在。而麦迪逊已经尽力捍卫了共和制仅有的这条非悲剧性的第三条道路。

参考文献:

[1] 波考克.马基雅维里时刻[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2]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李维史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

[3]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4] 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5] 威尔士.美国宪法之父:詹姆斯·麦迪逊传[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6] 张国栋.刍论三权分立的理论、实践与理论重构——从静态“权力”到动态政治行动[J].理论导刊,2013(1):75-78.

[7] EDLING M M. A Revolution in Favor of Government: Origins of the U.S. Constitution and the Making of the American State[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8] 斯考克波.找回国家:当前研究的战略分析[M]//埃文斯,鲁施迈耶,斯考克波,等.找回国家.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52.

[9] 克里斯托弗·劳埃德.海军[M]//古德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 8卷):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1763-1793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238-241.

[10] F.西斯尔恩韦特.1794-1828年的美国与旧世界[M]//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九卷):动乱年代的战争与和平.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771-799.

[11] WOOD G S. Is There a "James Madsion Problem"? [M]//David Womersley. Liberty and American Experience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Indianapolis: Liberty Fund, 2006:425-447.

[12] MADISON J. The Writings of James Madison, Vol. 8[M]. New York: G.P. Putnam's Sons, 1908.

[13] BRANT I. Madison and the War of 1812[J]. The Virginia Magazine of History and Biography, 1966(1):51-67.

[14] 孔华润,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15] HOWES K K. War of 1812[M]. Detroit: UXL, 2002.

[16] 黄培昭.英国使馆庆祝火烧白宫200周年遭抗议,发声明道歉[EB/OL].(2014-08-27) [2015-06-23]. http://world. huanqiu.com/exclusive/2014-08/5118899.html.

[17] MADISON J. The Writings of James Madison, Vol. 6[M]. New York: G.P. Putnam's Sons, 1906.

(责任编校:耿春红 英文校对:杨 敏)

The Dilemma of Republic and Its Third Way: James Madison and the War of 1812

ZHANG Guodong
(College of Public Affairs,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08, China)

Abstract:Montesquieu and some other designers of modern republican system realized that the republicanism confronted the dilemma: it could either be too weak to protect itself, or be too strong to invade other states and eventually to destroy itself by its own success. Thus, they tried to improve the republicanism to find the third way for it. And Montesquieu’s improvement program was soon put into practice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met with external challenges. Under such grave situation, James Madison, the father of American Constitution and its fourth President, defended not only the new state but the new-born modern Republicanism. He emphasized that the republic needs to advocate peace, and there is war, it should be defensive rather than offensive. Today, most republic states in the world have replaced the traditionally named “Department of War” with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 which reflects the defensive principles of war stressed by Madison, to which each modern state has to stick to preserve the Republic regime in the long run.

Key words:James Madison; republic; the United States; war; Montesquieu

中图分类号:B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65(2016)03-0090-06

DOI:10.3969/j.issn.1673-2065.2016.03.017

收稿日期:2015-07-22

作者简介:张国栋(1982-),男,山西太原人,福建江夏学院公共事务学院讲师,政治学博士。

猜你喜欢
孟德斯鸠麦迪逊美国
大人们就爱操之过急
洛克与孟德斯鸠权力分立思想的比较分析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麦迪逊广场花园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研究综述
简述西方三权分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简析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与权力制衡
大人们就爱操之过急
大人们未免都爱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