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缺省补偿策略研究

2016-03-16 01:52杨艳艳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缺省音译译本

杨艳艳

(石河子大学 外国语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缺省补偿策略研究

杨艳艳

(石河子大学 外国语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文化缺省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现象。在阐释文化缺省概念的基础上将其分为三类,即:绝对文化缺省、相对文化缺省和对应文化缺省。以《红楼梦》杨译本为例探析三类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策略:绝对文化缺省的补偿策略主要有直译、意译、文内解释等,相对文化缺省的补偿方法主要有直译、意译、替代等,对应文化缺省主要使用直译和音译来补偿。

文化缺省;文学翻译;翻译补偿策略

一、文化缺省的定义

文化缺省是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1]。文化缺省能够使作品具有简洁美和含蓄美,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是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读者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会根据语篇中的信息提示和已有的背景知识自觉填充由文化缺省形成的空缺,理解原文并获得阅读的快感和享受。一般情况下,作者和原文读者处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原文读者可以轻松地应对作品中的文化缺省。然而,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文本中的文化缺省可能会让读者感到莫名其妙或难以理解。因此,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有必要对作品中的文化缺省成分进行适当处理,消除由文化缺省造成的阅读障碍。

二、文化缺省的归类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词语的意义包括指示意义和文化意义或文化内涵。根据词语的指示意义和文化内涵在两种文化语境中的重合程度,本文尝试将文化缺省分为绝对文化缺省、相对文化缺省和对应文化缺省三类。

绝对文化缺省即文化空白,是在一定阶段内为某民族文化所特有,在另一民族文化的语言中不存在指示意义或不具有与该特有事物相对应的文化成分。概括地说,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都属于绝对文化缺省,如中国宗教文化中的“菩萨保佑”“借花献佛”等;语言文化中的谚语、歇后语、字谜等,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外甥打灯笼——照舅(旧)”等。还有生态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等,社会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如赛龙舟、送荷包等;历史典故中的“守株待兔”“班门弄斧”等,哲学思想中的“阴阳”“中庸”等;历史文化中的“地主”“牛棚”等;还有某些物质文化,如虎头鞋、喜字等。

相对文化缺省也称为部分文化缺省,是两种语言中指示意义相同或相近,但文化内涵不同的文化成分,相对文化缺省强调了文化间的差异性。这种缺省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某一文化意象在两种语境中的指示意义相同,但文化内涵有较大差异,如“狗”的意象。在中国文化里,以狗的形象喻人多半带有贬义,且有明显的侮辱性,如“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等。而在英美文化中以狗喻人时,一般呈中性,时而用作褒义。如“lucky dog”“lazy dog”等。因此,狗在汉语中的文化内涵很难直接转换到英语中。二是某一文化意象在一种文化语境中有文化内涵,但在另一种文化里却没有,如汉语中的“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莲有 “出淤泥而不染”的文化内涵,代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但对于英美文化背景的读者来说,莲只是一种普通植物,没有附加的文化意义。

对应文化缺省又称为零文化缺省,是在两种文化语境中指示意义和文化内涵都相同或相似的文化成分。如“狐狸”这个意象在中西方文化中都是代表奸诈狡猾的意思,“他是个老狐狸”可以直接翻译成“He is an old fox”。从文化角度看,对应文化缺省强调的是文化的共性。

需要指出的是,特定的文化成分在文化缺省中的归类是动态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和语言文化本身的发展,某些原本属于绝对文化缺省和相对文化缺省的成分会逐渐发展成为对应文化缺省成分。如:“风水”“饺子”等,这些曾经为中国所特有的文化元素现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英语国家了解,所以可以直接音译成“feng shui”“jiao zi”。再如在解放初期,中国人寒暄时经常说“你胖了”或“你发福了”。这是因为当时物质条件匮乏,胖是家庭富足的一种标志,因而“胖”是当时人们的追求也是对他人的一种称赞和恭维。而在西方说“You look fatter”不仅不是恭维,反而会令人反感。因为“fatter”给人身体不健康,或者是没有条件去健身的联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中国人们也更加注重健康和身材,“你胖了”也成为人们比较忌讳的用语,反而“你看起来瘦了”成为了受人欢迎的问候语。所以“胖”这个词现在所具有的指示意义和文化内涵对中西方人们来说都是相同的。

三、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分析——以《红楼梦》杨译本为例

由于语言文化差异的存在,文化缺省给意象读者造成的阅读上的障碍和困惑是难免的,由文化缺省带来的翻译损失必然存在。正如奈达(2001)指出,既然任何两个会话者对相同的音系、词汇、语法和语篇特征都没有完全相同的所指意义和联想意义,在语言交际中总会有一些损失和扭曲[2]。如果译者对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缺省成分不加以处理,势必造成翻译损失,有损失就必须补偿。在文学翻译中,译者有必要采取合理的手段对文化缺省造成的损失进行有效的翻译补偿。翻译补偿是指以目的语手段为主,辅之以符合目的语规约或者规范的其他语言手段,根据文本类型和翻译目的,对翻译过程中潜在的、或发生的损失进行的修复或弥补[3]。

《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百科全书,包含了大量文化缺省信息。杨宪益认为,翻译最大的目的就是传达文化,翻译中国文学作品,最重要的就是翻译文学作品中蕴涵的中国文化。他一贯主张翻译的忠实性,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要尊重原文、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文。《红楼梦》的翻译就是为了翻译中国文化遗产,传达中国文化的价值,所以译本主要使用了以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4]。以下本文将以《红楼梦》杨译本为例,通过对译本中文化缺省翻译补偿方法的归纳与梳理,探析三种不同类别的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方法。

(一)绝对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

绝对文化缺省是文学翻译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红楼梦》杨译本中译者主要使用了直译、加注、音译、音译加注、意译、省略等手段弥补译文在语义、文化和审美等方面的损失。

1.直译

直译是文学翻译中常用的翻译方法,它能够保持原文内容和形式。如“得陇望蜀”在译本中被直译为“to covet the land of Shu after getting the region of Lung”,保留了成语中“陇”和“蜀”的意象。典故等语言文化一般与中国历史有关,对于西方读者比较陌生,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传达本国文化一般会直译。但是对相对文化缺省来说,直译一般会给意象读者形成阅读障碍。

2.直译加注

如果译者认为意象读者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且不能在语篇中获得相关的信息,译者一般会在直译基础上加注解来补充说明原文作者省略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弥补缺省带来的损失。加注有附注、脚注、尾注三种,是直译的有益补充。如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二十四节气”的翻译。译者在翻译“白露”“霜降”“小雪”等时节时,首先将其分别直译为“White Dew”“Frost Falls”“Slight Snow”,然后用脚注标明了每个时节具体指代的时间。这种处理方法一方面忠实传达了源语的语言文化,另一方面也排除了译文读者理解上的困难。

3.意译

意译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意译能够让读者获得对译文的连贯理解并淡化源语的文化特性。如“东床”一词的翻译。东床就是女婿,源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袒腹东床的传说。译者直接将其翻译成“husbands”,译出了该词实际指代的内容,使译文意义清晰明了。

4.套用

套用是翻译的语言结构借用了目的语中的类似表达,但关键词换成了原文中带有异域文化色彩的词。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被译成了“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译者没有直接使用英语中的对应的表达“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而是将其中的“God”转换成“heaven”,巧妙借用了目的语的结构,也保留了源语中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特色的“天”的意象,忠实传达了中国文化。

5.文内解释

文内解释又称文内扩展,是译文在不影响可读性的基础上对源语中的文化信息予以的解释。如译文对“狗咬吕洞宾”的翻译。这一歇后语源于中国民间传说,是汉语中常见的表达。如果仅翻译“狗咬吕洞宾”的意象,会让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的译文读者不知所云。因此,译文进行了解释:“you bite the hand that feeds you”,表明了词汇意义,有效地弥补了由缺省带来的损失。

6.省略

省略也被称为减词法,是指翻译时在不改变原文意义的基础上,删去原文中不必要的内容。

例:贾政也撑不住笑了。因说道:“哪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都是掩耳盗铃,哄人而已”(第九回,P13)[5]

译文:Even Chia Cheng himself could not help laughing, “Even if he studied another thirty volumes, it would just be fooling people,” he retorted.(Vol.1:134)[6]

“掩耳盗铃”出自于《吕氏春秋·自知》,比喻自欺欺人。原文中的“掩耳盗铃”和“哄人”表达的意思相同,因此翻译时译者将其略去,直接翻译了句子的后半部分,从而使译文在表达上简洁明了。但是对文化缺省成分的省略舍弃了原文中的文化因素,让意向读者失去了解异域文化的机会。

7.音译

音译法是指以音位为单位在译文中保留源语的发音,以便突出原文主要语言功能的翻译方法[7],它是在跨文化交流中对源语国家文化保真的一种有效途径。绝对文化缺省中的一些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以及一些特有的术语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翻译。比如译者直接将“炕”翻译成“Kang”“太极”译成“taiji”。音译法保留了源语的语言特色,使译文更具有异国情调,也丰富了目的语的词汇。但是由于缺少对文化缺省成分的具体描述和解释,有可能给意向读者造成阅读障碍和误解。

8.音译加注

在翻译带有特殊含义的人名、地名等文化缺省成分时,有时需要采用音译加注的方法译出这些词汇带有的附加意义。译文中许多带有附加含义的人名都采用了音译加注的译法,如“贾雨村”的翻译。贾雨村是《红楼梦》中提纲挈领式的人物,与“假语存”谐音,以“假语村言”提醒读者。如果仅用音译的方法将其翻译成“Chia Yu-tsun”,译文读者可能无法领会其隐含的深层含义。因此,杨译本在音译基础上加了脚注(Homophone for “fiction in rustic language”),解释了该人名附加意义,弥补了音译时造成的损失。

(二)相对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

同一文化因素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会有不同的内涵,比如“猫头鹰”“红色”“狮子”等意象在中西方文化中所代表的意义就完全不同。通过对《红楼梦》杨译本中相对文化缺省成分的翻译策略的归纳与梳理,发现译本主要运用了直译、直译加文内解释、意译、替代和省略等方法对文化缺省成分进行补偿。

1.直译

在处理相对文化缺省成分时,译者为保持源语文化特色,一般会采取直译的方法。如《红楼梦》书名被翻译成为ADreamofRedMansions。“红色”在中国文化中代表喜庆、富贵,“红楼”有大户人家或名门显贵之意;但在英语文化里,“红色”代表暴力、灾祸、血腥,而“红楼”不过是一座红色的房子,并没有引申的内涵意义。但是杨氏夫妇还是保留了“红”的意象,意在保持源语风貌,传达中国文化。

2.直译加文内解释

如果直译无法完整传达源语意义,译者会在直译基础上加注解以弥补缺省带来的损失。以“岁寒三友”的翻译为例。“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三种植物,由于其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中国人对其有很高的评价。岁寒三友图案也是中国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题材。但英语语境中并没有岁寒三友的说法,而松、竹、梅只是三种普通植物,没有特殊文化意义。因此译者在处理此文化缺省成分时,首先将其直译为three companions of winter,然后又扩展解释了岁寒三友代表的内容——pine, plum and bamboo,既保留了原文语言特色,又让译文读者了解了中国文化。

3.意译

意译法也是译本中处理相对文化缺省的主要方法之一。如“赏花玩柳”一词的翻译。“花柳”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指代妓女或妓院,但在英语中却没有这样的含义,因此如果将这两种意象直译为flowers and willow,译文读者会摸不着头脑。翻译时译者将“赏花玩柳”指代的意义翻译了出来,译成 brothels,扫除了读者在理解上的障碍。

4.替代

替换法是在译语中找不到对等语时,用译语中已有的概念或表达法取而代之,即“易词而译”。如 “当耳旁风”一词,译者用英语中的惯用语“go in one ear and out the other”代替,很贴切地表达出了该成语的含义,使译文更加流畅易懂。

5.文内解释

在处理相对文化缺省时,译者为完整地传达源语文化有时会采取文内解释的方法,对涉及到的文化缺省成分进行解释。如 “请安”的翻译。在中国封建社会,请安是宫廷和宗室家庭的礼节,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为了保留该词蕴涵的文化意义,译者没有将其简单地翻译成“greet”,而是扩展翻译成“went down on one knee in salute(单腿下跪行礼)”,完整地传达了“请安”一词的内涵。

(三)对应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

译者处理对应文化缺省主要使用了音译和直译两种方法。如果缺省成分是一种文化里特有的,随着两种文化交流的发展,已经为目的语文化熟知,则一般使用音译,比如“阴阳”直接音译为“yin&yang”。如果缺省成分在英汉语境中的文化内涵相同,则使用直译,比如“紫蟒”译为“purple robe”。这是因为在中国传统里,紫色是帝王的颜色,“紫蟒”则代指官服。在西方文化中,紫色亦是高贵、财富的象征,是贵族使用的颜色。由于中西方文化中紫色有着相似的含义,意向读者可以推断出“purple robe”的文化内涵,因而可以直译。这种直译的处理方式既能忠实传达中国文化,又能让意向读者体会到异域风情。

四、小结

本文在尝试对文化缺省进行归类的基础上,以《红楼梦》杨译本为例分析了译者对三种不同类别文化缺省采取的主要补偿策略。根据词语的指示意义和文化内涵在两种文化语境中的重合程度,文化缺省可以归为三类:绝对文化缺省、相对文化缺省和对应文化缺省。这三类文化缺省是动态变化的,随着文化交流的发展,某些原本属于绝对或相对文化缺省的成分会逐渐发展成对应文化缺省成分。《红楼梦》中有着大量的文化缺省现象,译者杨宪益、戴乃迭夫妇本着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翻译中尽量忠实于原文,主要采取了以异化为主的翻译策略。在处理绝对文化缺省时,译者主要使用了直译、直译加注、意译、嫁接、文内解释、省略、音译、音译加注等方法弥补缺省带来的损失;由相对文化缺省带来的损失译者主要通过直译、直译加注、意译、替代、文内解释等方法来补偿;直译和音译是处理对应文化缺省时译者使用的主要方法。

诚然,《红楼梦》本身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杨译本《红楼梦》也是一部准确性和可读性很高的精品。本文对译本中有关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研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是能力范围内的归纳与梳理,难免会有疏漏与不足之处,希望今后能够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

[1] 王东风.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J].外国语,1997 (6):55-60.

[2] Nida, Eugene A.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2001.

[3] 夏廷德.翻译补偿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4] 杨艳艳.目的论视角下《红楼梦》两种译本的翻译策略分析[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40-44.

[5]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6] Yang, H. & Yang, G.A Dream of Red Mansion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Press,1978.

[7] 张秀英.从《红楼梦》的英译本看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和补偿[J].语言与文化研究,2011(2):186-190.

责任编辑:九 林

Research on Compensation Strategies of Cultural Default and Compensation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YANG Yanyan

Cultural Default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literary works.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cultural default, the paper tempts to categorize cultural default into three patterns, i.e. absolute cultural default, relative cultural default and equivalent cultural default. With concrete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version of Hongloumeng—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compensation methods for the three patterns of cultural default respectively. The compensation methods for absolute cultural default are mainly literal translation, paraphrase, intratextual explanation, etc. For Relative cultural default, the compensation methods are mainly literal translation,paraphrase, substitution, etc. while the methods for equivalent cultural default are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transliteration.

culture default; literature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 strategy

2016-08-15

本文系石河子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中青年科研人才培育基金项目“目的论视角下文学翻译中文化缺省现象研究——以《红楼梦》两种译本为例”(编号:RWSK13-Y11) 阶段性研究成果。

杨艳艳(1980—),女,河南淮阳人,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H313

A

1671-8275(2016)06-0112-04

猜你喜欢
缺省音译译本
基于“缺省模式”设计平台的控制系统研发模式重塑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通玄记》的西夏译本
夏译汉籍中的音译误字
基于条件随机场的评价对象缺省项识别
新疆地名的音译转写及英译规范
英汉音译规律探微*
观点句中评价对象/属性的缺省项识别方法研究
《孙子兵法》俄译本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