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业改革视域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探究——以湖州“水稻
--水产”种养结合模式为例*

2016-03-16 04:27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湖州种养水产

闫 红 果

(中共湖州市委党校 教务处, 浙江 湖州 313004)

YAN Hong-guo

(Academic Affair Office, Party School of Huzhou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 Huzhou 313004, China)



深化农业改革视域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探究——以湖州“水稻
--水产”种养结合模式为例*

闫 红 果

(中共湖州市委党校 教务处, 浙江 湖州 313004)

在进一步深化农业改革,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研究家庭农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基于对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创新家庭农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解读,选取湖州“水稻--水产”种养结合模式,论述了“稻鳖共生” “稻虾共生” “稻鱼共生”种养结合模式的相关做法,分析出“水稻--水产”种养结合模式具有完善农业生态系统、提升农村经济整体水平、优化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推广与运用等生态价值,提出了加强政策扶持、构建科技支撑体系、提升经营者管理水平、健全相关机制等建议,以期为推动湖州“水稻--水产”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有效路径。

湖州; 农业现代化; 种养结合; 生态循环农业; 模式

YAN Hong-guo

(Academic Affair Office, Party School of Huzhou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 Huzhou 313004, China)

众所周知,“石油农业”模式过于强调农药、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与效果,不可避免地造成大面积的点源、面源、线源污染,严重威胁到农业生产环境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为破解这一难题,学者们提出了循环经济理论,并让其在农业经济领域加以应用与推广,由此产生生态循环农业。学者们还特别关注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缓解农业生产中生态环境问题所产生的作用与效果。该模式强调农业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以获得最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果。然而,学者们对于这种模式的生态环境效果研究大都是基于条件较为完备的试验研究,对实际大面积调查研究涉及较少。为此,本文以浙江湖州水稻产区为目标区域,在实地调查基础上考察和验证“水稻--水产”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所产生的现实生态环境效应,找出存在的难题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期望为进一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供相关参考。

一、湖州三类典型的“水稻--水产”种养结合模式

1.“稻鳖共生”种养结合模式 “水稻-龟鳖”结合模式是近些年来探索出的种养形式。在水稻中放养一定数量的龟鳖,稻田里的虫子、菜籽以及枯萎的稻叶是甲鱼生长需要的理想饲料,因为龟鳖养在稻田后,能吃到蜘蛛、螺蛳、小虫、小鱼等活食,个个身强体壮,行动敏捷,品质提高。反过来,甲鱼的粪便直接排入水中,供水稻吸收。如此一来,放养龟鳖,可以为水稻生长提供较好的有机质肥料,而且减少水稻的病虫害,提高水稻的产量与质量;种植水稻,则能够改良龟鳖的生态环境,减小龟鳖的发病率,同时能够生产出更多高品质的龟鳖,最终实现水稻、龟鳖的双绿色生产,达到粮食、水稻稳增收的双赢效果。这种“鳖粮不争田,模式很生态”的种养结合模式已在湖州的山水间落地生根。

2.“稻虾共生”种养结合模式 “高高的稻、浅浅的水、悠然的虾”,这就是“稻虾共生”种养结合模式的生动写照。一方面充分利用水稻田的空间,将小龙虾“请进”了生态养殖链,在这样的合适栖息环境中,虾的成活率大幅提高,其质量也得以提升。另一方面利用小龙虾对农药化肥等污染物比较敏感且耐受性差的特点,充分“监督”水稻的种植过程,保证成熟的水稻是“放心米”“生态米”。实践证明,这样的模式既可以杜绝农药化肥对土壤的污染,又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更多安全、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而实践也表明,在这种种养结合模式之下,每亩稻田可以生产出更多的优质水稻和优质小龙虾,收益达万余元。这种“生态米--稻香虾”结合的种养模式已成为湖州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重要模式。

3.“稻鱼共生”种养结合模式 在水源充足、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强,以及沟渠等基础设施有保障的地方,实施“稻鱼共生”种养结合模式。这种模式,既要选择好合适的鱼种(一般鲤鱼和鲫鱼较为合适),同时要充分考虑水稻品种的特质,科学筛选出既能够抗病防虫又可以保质增收的优良稻种。如此一来,一方面,鱼儿在水中可以充分汲取稻田里的营养物质;另一方面,鱼儿的代谢物可以作为有机肥料,用于水稻的生长,两者相辅相成。实践证明,每亩稻田载鱼量达到百公斤以上,养鱼一年后,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有所提升,水稻平均产量也有所增加。而且,通过新模式养殖的鱼和种植的稻谷,质量上乘,在市场上的价格翻番。有防虫网的有机大米,在市场上可以卖更高的价钱。如果通过品牌运作,其内在的附加价值还将大幅增加。这种渔粮一体化的新型种养结合模式催生出了“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的喜人局面,因此,深受湖州种养殖户们的青睐和推崇。

二、湖州“水稻--水产”种养结合模式的生态价值

1.优化农业结构,完善农业生态系统 “水稻--水产”种养结合模式使稻的种植与鱼、虾、鳖的养殖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水、草合理的农田布局,有效地调整了种植业与水产养殖业的比例结构,充分整合利用了农业可再生与不可再生资源的优势,对水稻、水产和分解者等生物群进行了合理调配,最大限度地优化了生态农业系统中的食物链,较好地协调统一了整个系统的正负反馈,促使种植养殖相结合并不断加强与完善,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利于生态农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水产养殖业、种植业的协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并推动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最终又会提高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形成“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的生态农业综合营体系。

2.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农村经济整体水平 “水稻--水产”种养结合模式的主体一般是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起来的家庭农场。一方面,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由于是农户自己经营,其在生产经营时会根据自己农场的条件,选择适宜生产的产品;同时会利用更多的时间进行管理,可促进农业生产向精细专业的方向发展[1]。另一方面,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可以有效保护耕地质量、充分利用土地的空间、直接提高土地出产率,稳定水稻和水产的产量,有效保证农户的经济收入。反过来,农户收入的增加直接促使其种粮、水产养殖积极性的提高,进而逐渐摒弃传统的小农意识,开始探索适度的规模经营,并转化为现代农业意识。因此,种植业与水产养殖业优化组合的家庭农场,既可以充分发挥系统的综合功能,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能力,又可以提高经济含量,改善农村经济状况,促进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

3.减少农业污染,优化农村生态环境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扩大,水产产业(如龟鳖、鱼虾等)会带来大量的排泄物。这些排泄物既不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优化,而且还可能会污染周边的环境,一直是养殖户头疼的一个问题。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水产排泄物储存着相当大的能量,是天然的有机肥料,特别适合种植业(比如水稻作物)的生长。通过“水稻--水产”种养结合模式的经营,可以科学调配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的比例,有效地将水产物所产生的粪便作为水稻的肥料,从而将储存的能量转化为现实的效益,不断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和循环使用效果。这样做,既解决了农户处理水产排泄物老大难的问题,又可以节约肥料开支,避免化肥、农药使用对农作物带来的污染,有利于有机农业的发展和绿色养殖业的进步,也有助于农村生态环境的整体优化。

4.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与运用 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水稻--水产”种养结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与运用。因为,要想保护基本农田、稳定粮食生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必须通过农业技术的普及推广,改进和提高肥料使用技术和效率,减少化肥使用量;同时,发展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可以推进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加强农田养护,进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反过来,“水稻--水产”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也是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地和检验场,可以对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明显的农业技术与产品加以复制和推广,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不明显的农业技术和产品进行筛选和淘汰;同时,倒逼种植业和水产业研发、运用、推广新科技和新产品,为“水稻--水产”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为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三、湖州“水稻--水产”种养结合模式发展中的难题

1.缺少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体现在水产种苗的选取上,对于鱼、虾、鳖苗的选取,有关部门目前既没有给予专门的指导,也没有给予经济上,完全由农户凭经验和喜好购置;另一方面体现在缺少对家庭农场的扶持,湖州市部分家庭农场存在“创建难、发展慢、倒闭快”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资金链的断裂。

2.缺少科技支撑 湖州“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发展相对孤立,生产经营者们多从自身狭隘的经验出发,不愿意与农技推广机构、专业合作社以及涉农涉商产学研机构进行交流和合作。久而久之,农产品的质量难以在更高层次得到改观,“种养结合”生态模式的经济效益也难以显现。

3.农户经营管理水平低下 当前,湖州大多数家庭农场经营者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在“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经营管理过程中,对相关生产技术、产后处理与加工、管理技能、产品营销等方面的知识一知半解甚至毫无所知,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家庭农场的长远发展。

4.相关机制缺失 有关部门对于“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支持,只是停留在口号上,没有出台实质性的财政激励机制。在家庭农场与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合作关系上,也没有探索出符合地方实际的产销衔接机制。同时,有关部门缺少“一条龙”式的服务意识,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缺少跟踪管理机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

四、提升湖州“水稻--水产”种养结合模式生态效应的举措

1.强化对“水稻--水产”种养结合模式的政策扶持 当前,强化对“水稻--水产”种养结合模式的政策扶持需要注意两个问题:(1)做好种苗的培育工作。建议相关部门适当购入种苗,放进稻田进行培育,争取在当年稻田里培育的种苗可以满足翌年稻田养殖种苗的需求,然后以合理的价格出售给户农,以破解选种难的问题。(2)加强对家庭农场的扶持力度。目前,湖州“水稻--水产”种养结合模式的家庭农场规模相对较小,且多数家庭农场偏好单打独斗,难以形成规模经营,无法产生规模效益,品牌创建也无从谈起。为此,当地政府应该在这方面给予更多的扶持,比如在税收、财政、信贷融资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使一些基础良好和颇具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进一步扩大种养规模,形成集聚效应,创建地方品牌。又如,对水稻等农作物实行最低收购价格保障,以规避市场风险,最终解决户农的后顾之忧,提高户农经营家庭农场的积极主动性,进一步做大做强“水稻--水产”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模式。

2.建立“水稻--水产”种养结合模式的科技支撑体系 “水稻--水产”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保障。一方面要加强部门合作的“借力用力”。比如,鼓励支持农技推广机构、专业合作社、涉农涉商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为家庭农场提供各类服务,帮助家庭农场创建产品品牌,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不断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2]55。另一方面要加强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种养新技术的研发。比如在“种养结合”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操作层、技术骨干、技术指导层、决策层人才梯队建设,邀请各个层面的技术专家全程指导家庭农场的发展。又如,在种养新技术的研发过程中,要增加科研投入,加快种养技术的研发,不断推广先进技术,真正形成以科研院所为依托,水产、水稻专家为主体,县乡技术人员为基础的水产科技支撑体系,不断提升“水稻--水产”种养结合产业的科技含量,加强“水稻--水产”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发展后劲。

3.提高“水稻--水产”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经营者的管理水平 “水稻--水产”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发展既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外部科技与人才的帮助,更离不开家庭农场人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一方面,家庭农场经营者要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专业合作社、农技推广站、涉农高校等机构的联系,主动上门“取经”,加强生产技术、产后处理与加工、管理技能、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培训学习,增强自身的生产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以及把握市场的能力和科技应用能力,做一个“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场主”。同时,政府可以创设一定的空间,营造良好的氛围,提供更好的创业条件,鼓励、支持、引导涉农专业类的大学生到家庭农场中施展才华或兴办产业,为“水稻--水产”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合作社主动与商场超市对接,或通过基地加直销店的经营模式、种养新技术的应用、生产成本的控制、农产品销售的品牌效应等方面,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3]227。

4.健全“水稻--水产”种养结合模式发展的相关机制 完善的机制是湖州“水稻--水产”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发展的得力保障。当前,湖州市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助推家庭农场的发展:(1)实行财政激励机制。按照示范一批、推广一批的思路,通过市财政奖励扶持政策,因地制宜地推动规模适度、管理规范、设施先进、质量保障的以家庭为单位农业经营收入为主的种养结合型生态家庭农场的发展。(2)完善产销衔接机制。通过培训、咨询、讲座等形式,指导单个种养结合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合作交流,探索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产品产销衔接机制,组建“生产、销售、管理、服务”联合体,逐步发展壮大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航空母舰”。(3)建立跟踪管理机制。对农作物的种植和水产品的养殖生产实行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施肥、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采收和统一销售的“六统一”管理模式,严把各个环节,确保农产品保质保量。建立水产物质量可追溯制度,全面推进档案水产业,建立跟踪管理机制,对所有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建档立案,由专业技术人员引导户农填写健康种养记录册,主要记载苗种、鱼虾蟹饲料、肥料等投入品的使用状况和饲养管理情况,帮助户农种好水稻、养好水产物。

[1] 钱 明,黄国祯.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基本模式及发展意义[J].现代农业科技,2012(19).

[2] 叶其蓝.广东省家庭农场建设和经营管理模式的研究[J].南方农村,2014(9).

[3] 黄世成.家庭农场种养结合模式及发展意义[J].农业与技术,2015(2).

Exploration on Mode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in Perspective of Deepening Agricultural Reform——A Case Study on “Rice--Aquatic” Product Model of Combination of Farming and Animal Husbandry in Huzhou

In the process of further agricultural reform and promotion over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t is of certain practical value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to study on ecological cycle agriculture pattern in family farm. Based on explanation about ecological cycle agricultural pattern in innovative family fa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rice--aquatic” combination pattern in Huzhou is adopted to describe related practice of combination model of farming and animal husbandry between rice and turtle, shrimp and fish and analyze that the model between rice and aquatic product possesses perfect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system which can improve overall economic level, optimiz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ew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propose to reinforce policy support, construct scientific support system, improve management level, and improve related mechanism and so on, providing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combination model of “rice--aquatic” products in ecological cycle agriculture.

Huzhou;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ombination of planting and breeding; ecological agriculture; mode

2015-11-03

本文系2015年度环太湖发展研究中心非校际合作课题 《深化农业改革视域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探究----以湖州市“水稻--水产”种养结合模式为例》(环研字[2015]5号-53)的研究成果。

闫红果(1986-),男,山东定陶人,助教,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生态文明研究。

F303.3; F127

A

1672-2388(2016)02-0091-04

猜你喜欢
湖州种养水产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加油!水产人!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湖州出土郡国五铢钱
湖州特色小镇的“特”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