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资本

2016-03-16 05:21吴立忠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生产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本

吴立忠

(井冈山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



论科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资本

吴立忠

(井冈山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吉安343009)

[摘要]资本是一种发展生产的方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资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存在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资本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逐渐形成与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准备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按需分配”的物质财富。

[关键词]资本;生产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当今中国还存在资本,且采用资本的方式大力推进社会全面发展,基于此,有些人,甚至一些社会科学学者认为,当代中国走的就是资本主义道路,如果不这样认为,则没有从“实际出发”。这些现象反映了部分人严重曲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对形成社会的合力,推动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笔者就从资本的视角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诠释,这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科学把握资本的实质

资本主义社会一定是存在资本的社会,但存在资本的社会不一定是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把握资本的实质对我们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资本”通常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资本”,另一种是“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资本”。[1](P356)马克思的资本概念是上述两者的统一体,即资本社会关系和生产要素的统一体。马克思认为,生产要素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成为资本,正如他指出的,黑人只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它才成为资本。”[2](P344)以至于马克思指出:“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3](P920)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以物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实质代表的是一种生产关系、一种社会关系。

资本不仅是一种物质生产方式,同时还是一种存在方式,更是人的本质力量借以实现的特定的活动方式。马克思是通过对物质生产活动的研究,从财富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运动过程来阐明资本流动的,在不太严格的意义上可以把它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方式。马克思在物质生产方式的意义上,深刻揭示了资本的经济运行逻辑,揭露了资本在经济学上的神话,在为资本“祛魅”的过程中完成了对资本的批判。马克思认为,人们的生产方式“在更大程度上是这些个人的一定的活动方式, 是他们表现自己生活的一定方式,他们的一定的生活方式”。[4]因此,资本不只是一种社会生产方式,它还是制约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存在方式;资本作为人们的存在方式是与一定的现实生活条件相联系的存在方式。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之所以能将资本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是因为马克思在实践活动的意义上将资本看成是人的本质力量借以实现的特定的活动方式。这样,马克思才能跳出对资本的分析,洞察到资本时代前后人的存在方式的发展变化,即从“人的依赖关系”发展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再发展到“个人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的阶段。”[5]

总之,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资本的本质内涵,资本是一种社会生产方式,是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因此,资本主义社会可以使用,社会主义社会应该也可以使用。一个社会不能因其使用了资本而定性为资本主义社会。一个社会是不是资本主义社会关键看使用资本最终是为谁服务,若资本的最终使用是为少数的资本家服务,是为了满足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那这样的社会应该是资本主义社会;若资本的最终使用是服务于大多数人,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那么这样的社会应该是社会主义社会。

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按自身的逻辑的运行产生了严重的后果,这一后果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所导致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资本逻辑所导致的不良后果在社会主义社会是可以克服的。

二、资本存在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依据

资本这种发展生产的方式、手段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马克思曾高度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上的积极意义,他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的首先是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中所创造的社会财富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社会财富还要多。其次,资本主义社会引发了人与人关系的改变:由人与人依赖的关系转化为人对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关系。为此,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使“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2](P273)最后,资本主义造就了新的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在经济上,资本的出现使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转化,使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化;在政治上, 民主政治取代了封建的专制主义。[6]

资本主义发展史表明,资本确实是一种好的发展经济的手段,这种好的发展经济的手段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主义社会是通过吸取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而得以发展的,因此,对于未经历资本充分发展的社会主义来说,理应利用资本这种好的经济发展的手段,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在对待资本的问题上,根据中国的实际没有急于消灭资本,而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资本的积极作用。中国社会主义在和平共处、对外开放中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吸取资金、技术、人才、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其他有益的养分,尽快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主动、积极地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通过社会主义的发展来展示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在吸收资本主义优秀文明成果取得的,是利用资本来发展社会主义取得的。

1956年底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确立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我国的生产力落后,没有经历完全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社会。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要重走资本主义道路,但中国不能跳过资本这种发展经济的好方式,必须充分地发挥资本的作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否则是不能真正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因为“新的更高的社会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7](P33)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8](P11)中国不是从马克思所设想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而来的社会,而是从贫困、落后的国家发展而来的。中国尽管已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但未充分地利用资本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充分利用资本这种发展社会生产的好方式、手段,才能通向未来的共产主义。利用资本来发展社会生产,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通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然的发展阶段”,因此,当代社会主义国家不能简单地否定资本,应充分地利用资本来发展社会经济。

总之,资本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存在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是在资本的积极作用下取得的。我们不能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利用资本发展社会经济而断定中国在走资本主义道路。

三、从资本的视角回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从传统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而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与传统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区别在于资源配置的方式不同,前者是采取市场配置的方式,后者是采取计划配置的方式,而资源配置的方式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由计划配置逐渐向市场配置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也随之逐渐地得以形成。市场配置资源,其实质是对社会各种资本的配置,而资本的配置其实质是资本流通。资本流通推动了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形成。

中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发展到“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再到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到最终要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些发展阶段表明中国逐渐地在放开、扩大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随着市场的放开与扩大,各种生产要素在市场上流动的越来越迅速,这反映了资本流通越来越快。随着社会资本流通的加速,推动了中国市场经济的活跃,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变革,逐渐建立与完善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在笔者看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别于传统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与完善而不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

四、从资本的视角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前进的方向

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推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大胆地利用外资,以资本和市场为杠杆,推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然而,我们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利用资本发展社会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资本的利用是在社会主义政治环境下使用,是奠定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规定、奋斗目标、根本原则是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利用资本推动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其前进的方向是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9]

[参考文献]

[1]伊特韦尔.陈岱孙.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何建津.论资本时代的发展问题[J].哲学研究,2009,(4).

[6]江文富.关于现代性研究的一些思考[J].哲学研究,2007,(7).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李建峰.从十月革命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1).

责任编辑:谷晓红

[收稿日期]2015-03-24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MKS1541。

[作者简介]吴立忠(1979-),男,湖南邵阳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理论研究。

[文章编号]1004—5856(2016)07—0001—03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6.07.001

A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n Capital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U Li-zhong

(Jinggangshan University,Ji’an 343009,China)

Abstract:Capital is a way for developing production,which can be used by capitalism and socialism. It is rational in the society which is 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is a necessary element for social development. It pushes forward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provides advanced productivity and create material wealth for the practice of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needs” in the communist society.

Key words:capital;production mode;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猜你喜欢
生产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本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浅析彝族花腰服饰图案在锡工艺中的运用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刍议网络经济影响下我国传统产业生产方式的改革
VR 资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