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双困生”深度辅导工作探析——一则心理咨询案例带来的启示

2016-03-16 06:09杨培松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困生辅导工作王某

杨培松

(徐州医学院,江苏徐州221004)

医学院校“双困生”深度辅导工作探析——一则心理咨询案例带来的启示

杨培松

(徐州医学院,江苏徐州221004)

“双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除心理咨询外,辅导员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他们的深度辅导工作。医学院校因为在心理学方面专业及人员的优势,针对“双困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及心理问题,应该建立“双困生”档案并且配合一定的预警机制,并根据深度辅导的原则和方式深入开展辅导工作,同时能够有一定的问效和督导机制来督促这项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

“双困生”;深度辅导;心理咨询;医学院校

近几年,随着国家资助的深度和广度日益扩大,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不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由家庭经济困难而引发的其他问题比如心理问题、学习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就业困难等都逐渐受到重视。本文案例中所提到的就是某医学院校一位家庭经济困难且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双困生”[1]。下面就通过这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探讨一下医学院校“双困生”的深度辅导工作。

1 案例简介

王某,女,药学专业大二学生,害怕与同学交往而来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王某自述一件事情:大一下学期,宿舍一个同学丢失钱包,因王某家庭经济状况较差而怀疑王某,但后来钱包找到,并不是王某所为,王某羞愤交加,找到辅导员教师,调至别的宿舍,但从此以后,王某开始刻意回避和其他学生交往,每到人多场合时还会出现心跳加快、手心出汗、脸红、口吃等情况,因出现这些情况而到医院检查,未发现身体异常。

排除精神障碍与神经症,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及相关资料等表明王某具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具体为对人际交往的焦虑。王某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害怕人际交往,内在却是由于对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敏感和缺乏自信等认知因素造成的。焦虑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加剧了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原先宿舍关系紧张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使焦虑产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决定采用操作性、目标性、实效性很强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以防止王某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导致焦虑症、恐惧症等神经症的形成。

2 院系的深度辅导工作

因为医学院校的教师基本上都具备心理学基础知识,为巩固咨询效果,在征得王某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学校心理中心把王某的基本情况反馈给王某所在院系,院系领导与辅导员教师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做好王某的深度辅导工作。

王某的辅导员陈老师具有临床医学专业学习背景,且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他积极与王某家长取得联系,并且深入学生中间调查了解到以下情况:王某来自农村,父母务农,兄弟姐妹4人均上学,家庭经济状况较差,通过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享受一定的资助。同学反映王某性格内向敏感、自尊心强、生活简朴、学习刻苦、成绩优异。陈老师根据王某的上课以及作息时间和王某商谈了辅导的时间、方式,并且针对摸底调研掌握的情况,制订了深度辅导计划,计划包括深度辅导每个阶段的主题、形式、预期效果以及备选方案等。

陈老师首先从王某最关注的学习问题入手,肯定王某在学习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成绩,增强其自信心,然后在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上给予一些建议,其中就包括人际交往,打消王某的顾虑。另外,陈老师还深入课堂和宿舍、食堂等,在避免刻意的情况下让她感受到教师对她的关心和帮助。王某的心理问题是因为宿舍关系紧张引起的,陈老师还专门找来王某之前所在宿舍的同学,尤其是与之有过误会的同学做深入的思想工作,希望他们能够一起帮助王某解开心结。另外,陈老师还充分发挥王某所在班级班干部的力量,积极关心并说服王某多参与集体活动。

由以上院系所做的工作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所说的深度辅导就是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帮助其解决存在的问题与困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良好服务和有力支持[2]。

3 医学院校“双困生”深度辅导工作的开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在院系深度辅导的配合下,心理中心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消除了王某的人际交往焦虑,改变了其敏感自卑的认知模式,增强了其自信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这个案例中,王某能够及时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且主动寻求帮助,但是还有一部分“双困生”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主动做心理咨询,所以心理咨询帮助到的“双困生”只占极少数,大部分“双困生”的问题发现、深度辅导工作还是由院系、由一线的专职辅导员教师来做,我们也想通过这个较为典型的案例探讨一下如何在医学院校做好广大“双困生”的深度辅导工作。

3.1“双困生”深度辅导的预警机制

3.1.1建立“双困生”档案学校应该通过心理普查的数据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结果建立“双困生”档案库,然后依据心理异常情况和家庭经济困难程度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建立不同的预警级别,根据不同的预警级别,采取积极稳妥的方式对这些“双困生”进行关注,随着深度辅导的开展,随时调整学生的预警级别和补充新的“双困生”进入档案库。

3.1.2特殊时期的预警据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一项数据统计显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90%集中在以下3个时期:一是新学年开始,这个时期需要向学校缴纳一年的学费、住宿费,这对于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经济压力;二是奖、助、贷、补等资助工作开展的时候,因为名额限制,每一项资助政策都不是全覆盖的,部分申请不到的学生难免会有失落感,部分申请到的学生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引起认知行为偏差;三是每学期末,考试的紧张加上生活费的紧张,使每一名“双困生”都面临双重压力。总之,在特殊时期这些特殊学生就需要特殊的关注。

3.1.3应激事件的预警在深度辅导的过程中,辅导员要对“双困生”保持高度的敏感和持续的关心,发现特殊问题或复杂情况要及时上报有关领导,主动与学生家长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联系,以预防严重心理问题及意外事件的发生。一般的事件对于普通学生可能不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冲击,但是对于敏感、自卑的“双困生”来说却有可能带来一定的刺激,比如王某遇到的宿舍失窃事件。

3.2“双困生”深度辅导的原则

3.2.1真正深入一是要深入调查。像王某的辅导员陈老师那样,通过多种渠道掌握王某的基本情况,包括学习、生活、家庭、身体、心理、人际关系等,这样才能通过深度辅导帮助他们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3]。二是要深入学生当中。只有走进宿舍、食堂和课堂才能真正发现他们的实际经济状况、生活学习状态,切身感受困扰他们的实际问题。三是要深入谈话。大部分“双困生”因为自卑、敏感的心理特征,很难主动向教师敞开心扉,辅导员教师要准确把握沟通技巧,对问题深入分析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避免流于形式。同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时不要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可根据需求进行多次辅导。

3.2.2面谈为主辅导员现在可以通过博客、微博、QQ等新兴媒体技术在网上与学生进行广泛交流。此外也可采用面谈的方式,面谈有利于快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在谈话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来访者的语气、语速、神态、情绪、动作、表情等进行进一步诊断,同时调整谈话策略,辅导员教师虽然做不到心理咨询师那样专业,但是一些谈话和沟通的原则和技巧是可以学习和借鉴的。

3.2.3避免过度我们从王某的心理咨询和深度辅导过程可以看出,王某的心理问题外在表现为害怕人际交往,内在却是由于对家庭经济条件的敏感和缺乏自信等认知因素造成的。因此,陈老师并没有急于求成,也没有一开始就深入敏感问题,而是制订了很好的辅导计划,从王某关心的学习问题入手,开展分阶段的辅导。此外,在对“双困生”辅导以及资助的过程中,辅导员教师也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过度热情、过度关注,更要注意保护他们的隐私,以免带来他们思想上的负担。

3.2.4运用综合力量在“双困生”的深度辅导工作中,医学院校应该发挥全员育人的优势,以辅导员为骨干,吸纳真正愿意帮助“双困生”的各方面力量[4],如兼职班主任、党政管理干部、专业教师、离退休教师、学生干部等。通过一定的培训和业务实践,使这些人能够熟知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具备基本的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从而能够配合辅导员教师开展深度辅导工作。

3.3对“双困生”深度辅导的方式

3.3.1群体辅导与个体辅导相结合辅导人数根据实际需要,既可以通过一对一的谈话,也可以根据群体共性问题进行集体辅导。为突出辅导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具体的工作步骤可以这样:按照“双困生”档案库资料把存在共性问题的学生,比如在学习、情感、身体、人际关系等某一方面存在问题或困扰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开展群体辅导[5]。在此过程中,注意观察问题相对突出的学生,并给予特别关注,优先对这些学生进行个体辅导。群体辅导的目的不在于通过一次性辅导多人来节省精力与时间,而是为了区别问题的轻重缓急。而对“双困生”来说,更容易在这样的群体辅导中获得身份认同感,降低敏感度,更有利于下一步个体辅导的开展。

3.3.2问题解决与完善人格相结合上面也提到我们帮助王某解决了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害怕人际交往,但是更深层次的目标是希望完善王某的个性,提高其受挫能力,从而达到人格的完善。对于“双困生”来说,经济上的困难只是暂时的,这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完全可以改变的,但是一旦心理产生了问题而不去及时解决,则会对其一生的人格塑造造成不可预计的影响。所以,辅导员教师在深度辅导的过程中,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对于影响其健康成长的行为和认知要及时纠正、适当引导。

3.3.3经济帮扶与素质拓展相结合《老子》里有这样一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对“双困生”的帮扶正应该如此,在校期间,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资助政策帮扶他们,但是最终他们还是要自立于社会。相对于一般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双困生”因为自我封闭、自我贬低,常常消极地对待一些学习和锻炼的机会,辅导员教师应该鼓励并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有利于意志力培养、情感情绪调节、人际关系处理的素质拓展活动,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挖掘自己的潜能,树立自信心。

3.3.4短期辅导与长期辅导相结合“双困生”的深度辅导不是几次、十几次、几十次谈话的数量累积,而应像王某的辅导员陈老师所做的那样,是一个有计划、分阶段、需要跟踪问效的长期的系统化工作。短期的辅导是为了逐步达到计划中每个阶段的目标,而长期辅导正是为了扭转学生的消极认识,使他们成为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人格完善、有一技之长的人。我们要知道“双困生”的双重压力是在其成长过程中长期存在的,在短期的辅导过程中,问题可能会不断暴露,有些已经解决的问题可能还会出现反复,辅导员教师要抱着“打持久战”的心态,对他们进行长期的辅导和跟踪问效。

[1]朱新力.高校双困生思想状况分析及对策探讨[J].河南社会科学,2009(5):175.

[2]寇红江,王洵.对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28.

[3]刘荷花.加强高校学生深度辅导的实践和思考[J].太原大学学报,2011(12):76.

[4]丁少华.高校学生深度辅导工作指导者角色定位[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5):74.

[5]高蓉,李静,董银花.“精致化”:大学生深度辅导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139.

G640

A

1671-1246(2016)10-0009-03

江苏省学生资助专项课题(2014JSAIDB17)

猜你喜欢
困生辅导工作王某
借鉴积极心理学理念,培养家困生的积极品质
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深入实践策略分析
对文化馆做好群众声乐辅导工作的建议研究
新时期文化馆在群文辅导工作中的价值作用探讨
试析文化馆的培训与辅导工作的发展建议
代管人可以变卖失踪人的财产吗
德困源于心困
——小学德困生现象及心理辅导策略
一匹“宝马”引发的无间道
女遝碼稱貴賓廳帳戶可賺回傭騙客50萬被捕
如何转化品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