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学在消化系统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2016-03-16 06:09兰春慧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教员医学教学法

兰春慧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重庆400042)

整合教学在消化系统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兰春慧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重庆400042)

整合教学法是将原先独立讲授的课程或学科相互联系起来或整合在一起讲授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我院消化系统疾病教学实践为例,通过合理整合课程内容、运用多模式整合式教学方法、注重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分析整合教学优缺点等,促进消化系统课程和其他课程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整合教学法;高等医学教育;消化系统

近年来,国内医学院校纷纷开展以整合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的临床医学课程改革,这是实现基础教学与临床教学一体化贯通的重大改革举措。在整合教学中,将各科目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进行讲解,分为水平整合和垂直整合两种。水平整合是在诸如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或内科学、外科学、药理学等平行学科间进行的整合;垂直整合是在传统课程计划中不同教学阶段的学科间进行的整合,如在早期开设临床与基础学科整合的课程。在消化系统教学中,“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临床医学课程改革,打破了原有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淡化了学科界限,注重医学课程的交叉融合,以消化系统为主线,以培养能力为核心,整合原有医学影像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中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课程知识,形成贯穿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的教学内容。通过整合课程内容,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和授课教员,删除重复内容,形成内容合理的新型课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员灵活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Case-Based Study,CBS)、问题嵌入式系统整合教学法(the Problem Embedded Integrated Learning,PEIL)、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eam-Based Learning,TBL)、循证医学教学模式(Evidence Based Medical Education,EBME)来增强教学效果。通过导师制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创新能力锻炼。下面就我院消化系统整合教学所做的探索进行总结。

1 消化系统的整合形式和实施现状

1.1教学时数与教学形式

整合后的课程名称为消化系统疾病,其中讲课62学时、自修5学时、研讨2学时、见习24学时,总计93学时,学分4.5分。

1.2适应专业层次

预防医学(八年制)、临床医学、核医学、野战外科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高原医学、医学影像、医学心理学(五年制)。

1.3教学实施计划

整合后的课程由以前的影像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4个学科组成,所占比例分别是12.500%、6.250%、28.125%、53.125%。教员来源于消化内科、超声科、放射科、普通外科、血管外科、肝胆外科、食管外科7个临床科室。

1.4考核评价

考核成绩主要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平时成绩:网络考试+月考,占总成绩的5%,作业、研讨课发言情况占5%;期中成绩:理论成绩(考核方式),占总成绩的20%;期末成绩:理论+技能(考核方式),占总成绩的70%。通过不同形式的考核,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全方位掌握,加强知识记忆,提高自身能力。

2 在消化系统教学中多模式整合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多模式整合教学方法的应用中,以多媒体教学为基础,以多种教学方法为核心,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强调科研创新思维的培训。传统教学以教员为主导,多是“灌输式、填鸭式”,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消化系统整合教学中,引入PBL、CBS、PEIL、TBL、EBME为基础的多模式教学法,使现代化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员为主导,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1现代化教学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改革发展的转型关键期,在消化系统教学中以现代化教学为主导,结合传统教学,有效进行课堂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使学生能够从传统的教学方法得以过渡,通过一段适应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教学方式[1]。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对学生自学能力、主动思考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现代化教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2.2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是以患者疾病的相关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员为引导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将问题作为学习和整合新知识的起点,鼓励医学生通过自学、互相协作和集体讨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相关知识的目的,是目前风行全球的一种新颖教学模式[2],也是我国医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之一。在消化系统疾病整合教学的改革中,以“消化系统出血”这一章的PBL教学为例,给出病例,对上述问题进行分组发言、自由讨论、教员点评。强调急诊内镜检查对诊断和治疗的价值,同时诊断及治疗涉及内科、外科、儿科、影像学、实验诊断学等多个学科,是学习消化系统疾病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病例讨论,加深学生对本病症状、体征的理解。学生能陈述常见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记住主要临床表现,理解实验室辅助检查对消化道出血患者诊断的重要性。PBL教学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锻炼学生以病例诊治为中心的发散思维和横向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然而,PBL也存在不足之处,虽然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却不能使学生完整准确地掌握理论知识。

2.3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

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根据PBL原理设计的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方式,是以病例为先导、问题为基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以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发挥教员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作用,引导与启发学生研究和讨论问题,让学生理解这些问题的实际意义,并构建完整准确的理论知识体系[3]。以胃癌的外科治疗为例,在各组淋巴结的记忆上,由于此教学法的引入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及表达能力,同时取得了良好的授课效果。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教员的引导要适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原则,同时在教员的指导下控制讨论时间与方向,注重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4问题嵌入式系统整合教学法

问题嵌入式系统整合教学法[4]是在PBL教学的基础上,将基础和临床知识有机结合,不仅针对相关疾病,还针对学生面临的考研和执业医师考试应试技能的提高;不仅提升授课的趣味性,还具备足够的吸引力。针对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见习,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病人情况,系统嵌入与涉及问题有关的基础知识与各种考试题,有机地整合为一次见习过程。通过见习效果来看,能够使学生重温医学基础课程,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查阅文献能力等。此外,通过嵌入考试真题还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加强知识记忆。通过王红嫚等[4]的研究也验证了问题嵌入式系统整合教学在学生见习中的效果,说明这种教学方法在临床见习教学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2.5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

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是由美国Oklahoma大学教育学家Larry Michelsen等于2002年正式命名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5]。此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在课前阅读教学内容,提前将人员分组,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在团队内讨论,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发言,并由教员根据学生个人表现、团队表现和个人对团队的贡献进行评分[6]。针对消化系统疾病的理论学习,适当采用TBL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体意识,把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顺应了医学教育改革的潮流,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知识、分析和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通过分析病例、逻辑推理、综合判断等环节,提高了临床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然而,如何选择教学单元、如何设计知识点、如何引入问题、如何控制课堂节奏都给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6循证医学教学模式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经验医学也开始向循证医学转变。循证医学主张“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订出患者的治疗措施”[7]。循证医学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寻找证据、评价证据、解决问题。在消化系统疾病理论教学中,学生通过EBME教学,与PBL教学法相辅相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寻找临床问题的答案和依据,巩固了理论知识,提高了自学能力和实际工作技能[8]。同时,把循证医学教学模式运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实习带教中,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7]。然而,EBME教学中寻找最佳证据需要足够的网络资源,对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建立完整的EBME教学体系,这些都给EBME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

3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在消化系统教学中,为了将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渗透在教学中,我们设立了第二课堂、导师制教育模式,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导师的研究。自己提出问题,在导师的引导下对问题展开研究,查阅文献、书写综述、走进实验室、论证问题。导师制能够训练学生的辩论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导师制的育人优势是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这也是创新人才必须拥有的。

4 整合教学在消化系统教学实践中的优势

(1)合理规划课程安排,删除重复内容,有效压缩理论学习时间,增加学生的自我支配和课堂讨论时间。通过授课与自学相结合、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多模式整合教学方法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

(2)打破原有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淡化学科界限,体现了机能与形态、宏观与微观、正常与异常、生理和病理等多方面的有机综合,加强了基础知识与临床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解决了各学科课程彼此孤立封闭、缺乏衔接与融通、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分离等问题[9]。

(3)系统整合教学,明确了一体化教学内容,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和能力为目的[10],提高了学生系统化思维能力,实现了基础与临床知识的贯通。

(4)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临床,提高对病人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早期诊治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医学未知领域的探索求知欲望、创新意识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整合教学在消化系统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1)整体设计还不够科学,课堂各环节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有的问题设计层次较低,启发性不强,停留在单个问题的层面,缺乏对逻辑思维和科研能力的深入培养,课堂上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质疑精神培养不足。

(2)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思考不足,缺少促进学生和教员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措施,缺少适宜的整合课程教学教材。目前所用教材节选自各学科全国统编教材的相关章节,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重叠,没有充分发挥系统整合法的优势,也不利于学生实习、记忆和掌握[11]。

(3)教员的素质还需进一步加强。整体来看,虽然在教学中采用的多模式整合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对反映医学科学原理探寻的专题研讨以及反映学科发展和前沿进展的文献阅读探索还不够,教员的引导作用还要进一步增强,确保学生主题发言和小组汇报时能突出学习重点。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合理安排课程时间,开展特色教学;编写统一教材;整合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安排;提高教员素质,加强教员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各学科教员集体备课,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使重点、难点突出。

6 展望

整合教学是未来医学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整合教学在消化系统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打破了各学科间的界限,有利于医学生形成完整的医学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有利于复合型创新医学人才的培养,在学生和教员中得到了广泛好评,值得在高等医学教育中进一步推广。

[1]康晓明,李丽,梅梅,等.多模式整合教学方法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3,36(1):86-87.

[2]O'Neill P A.The role of basic sciences in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clinical curriculum[J].Med Educ,2000,34(8):608-613.

[3]陈方方,李贺.病例导入式教学在神经病学临床示教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3(6):72-73.

[4]王红嫚,王东辉,庞娟,等.问题嵌入式系统整合教学在内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14(13):99-100.

[5]刘军,张震宇.TBL教学法在妇产科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3(12):102-103.

[6]赵玉敏.整合教学法在病原生物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2014,30(9):63-65.

[7]于辉.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对医学生消化内科实习效果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2012,33(7):74-75.

[8]高红宇,覃华,田德安,等.消化系统疾病整合式教学模块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4):239-241.

[9]何云,周晓帆,郝嘉.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例浅谈器官系统教学模式的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5):1057-1059.

[10]汪涛.系统整合教学模式在麻醉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2(3):32-33.

[11]刘春艳,张津铭,罗爱林.临床医学概论整合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2):214-216.

G420

B

1671-1246(2016)10-0051-03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33116)

猜你喜欢
教员医学教学法
医学的进步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
校长问题
晚安,教员先生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