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研究——以成都铁路卫校为例

2016-03-16 06:09张蝶徐小东彭斌莎胡跃飞徐小晴李莉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社团校园文化中职

张蝶,徐小东,彭斌莎,胡跃飞,徐小晴,李莉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研究——以成都铁路卫校为例

张蝶,徐小东,彭斌莎,胡跃飞,徐小晴,李莉

(成都铁路卫生学校,四川成都611741)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社团模式已成为中职学校的迫切需要。在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成都铁路卫校为例,分析学生社团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提出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促进中等学校学生社团发展和学生文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社团文化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推进,中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给学生社团发展提供了良好空间,中职学校学生社团不断涌现和日益发展壮大,已成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综合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尤其需要建设好学生社团、发展好社团文化,主要因为:一是中职学校学生一般是初中、高中毕业后入学,年龄普遍较小,心理日益走向成熟,正是性格、兴趣爱好等形成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文化关怀和培育;二是中职学校学生大多因为成绩不佳,在中考、高考中遭遇过失利,比普通学校的学生更加需要通过社团平台、社团活动来证明和展现自己的价值;三是社团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职校学生全面发展,丰富校园生活。因此,在打造特色职业院校的背景下,大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发展一批特色社团和标杆社团,对促进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发展和学生文化建设、提升中职学校综合教育培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文献综述及理论研究

通过中国知网等文献数据库检索发现,目前国内关于社团的相关研究较多,大多数研究主要针对大学生和高职生,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社团的相关研究则相对偏少。本文先对学生社团的内涵、类型、功能以及对校园文化的重要意义、建设中常见的问题等进行文献综述,为本文的后续研究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1.1学生社团的内涵

社团(Mass Organizations)是社会团体的简称,学生社团是社团的一种。《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指出,学生社团是“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学生在自愿基础上结成的群众组织。这些社团可打破年级、系科以及学校的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俞小珍[1]认为,中职学校学生社团是由中职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而徐晓慧[2]则认为,中职院校社团作为中职学生基于共同的爱好、兴趣、特长、信念、观点等因素自发组成的学生团体,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1.2学生社团的类型

目前,在理论上,中职学校学生社团的分类有所不同,没有相对固定的分类方式。整理文献发现,从不同的角度,有的将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分为兴趣爱好型、提高素质型和服务型三类;也有的分为四类:文化知识型、文化娱乐型、就业创业型和社会服务型;也可分为文学艺术类、体育类、学术类、专业技能类和社会服务类五类;也有的分为七类:思想政治型、专业技能型、语言文学型、文化艺术型、体育竞技型、社会公益型、实践锻炼型。潘丹[3]将学生社团分为兴趣型、专业型、企业化三类,并重点研究了中职学校企业化学生社团建设。可见,学生社团的类型划分主要还是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在学生社团类型的创新上,杨月华[4]认为校企合作新模式弥补了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在校企共同搭建的社会实践平台中,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大大提高。柏干梅[5]以广西纺织工业学校的“针纺创意手办社”专业型学生社团为例,重点研究分析了“三结合”和“三平台”相结合的“三三式”专业型社团发展模式(三结合:与第一课堂相结合、与技能竞赛相结合、与创业教育相结合;三平台:能力实践平台、成果展示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可见,校内外合作搭建社团和发展专业型社团,是当前学生社团模式创新的两个主要方面。

1.3学生社团的主要功能

俞小珍认为,学生社团往往具有组织的自发性、目标的趋同性、活动的开放性等特点,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团队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社会服务、构建和谐校园等功能。不难发现,中职学校学生社团是学校以及社会联系广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是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载体,在繁荣校园文化、丰富课余生活、活跃校园气氛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刘新苗[6]则认为,学生社团主要具有以下积极作用: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二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三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四是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可见,中职学校学生社团是中职学校新兴的课外活动形式和学生组织,是学生展示才华、培养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中职学校共青团组织有效凝聚青年、引导青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阵地,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优化成才环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4学生社团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个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内容丰富、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也是中职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孙云霞[7]认为,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丰富的社团活动为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活力与生机,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达到自主学习、自主前进的目的。在校园文化建设和繁荣的进程中,学生社团是客观要求也是必然选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社团,是丰富校园文化、扩大求知领域和交友范围、培养兴趣爱好和丰富学生内心世界的重要形式,学生社团的发展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良好学风、校风以及校园文化的形成都起着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1.5学生社团建设中的常见问题

孙云霞[7]认为,校方管理缺失,社团难以长期发展;社团人员不稳定,活动缺乏可持续性;场地资金不足,导致活动受阻,以上是目前学生社团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刘新苗[6]则认为,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缺乏指导教师也是重要问题。此外,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自我管理欠缺、社团凝聚力不足、社团缺乏持久生命力也是学生社团建设中经常存在的问题。

2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截至2015年9月,成都铁路卫校共成立学生社团25个,合计社员人数899人,约占全校在校学生的18%,平均每个社团35.96人。在类型上大致可分为体育运动、公益、文艺、休闲四大类,其中:体育运动类7个,占28%;休闲类6个,占24%;文艺类、专业类各5个,各占20%;公益类2个,占8%。在学生社团的管理模式上,主要由校学生会社团部管理,其主要职责为:组织社团类综合性活动;通过评选优秀社团,促进社团工作朝着正常、有序的方向发展;积极有效地与文艺部合作开展活动,组织开展学生会分配的其他科技文化活动和有特色的社团活动;帮助社长管理好社员及其活动相关事宜。每个社团由一名指导教师负责指导,社团设社长1名,下设相关工作部,负责社团的日常运行工作。总体来看,学生社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为学生量身打造了一些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对校园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绿色公益社与台湾慈济会合作开展“环保工程”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目味电影社每周五、周六晚上定期组织播放电影,深受广大学生欢迎,但社团发展中也存在以下问题和困难。

2.1大部分学生社团建设起步偏晚,社团成立时间短

近几年,该校学生社团建设进程偏慢,起步偏晚,大部分学生社团为近两年新成立的,且老社团的持续性不足,学生社团发展总体水平与“特色校”项目建设要求和先进地区、先进学校还有一定的差距。从统计数据来看,学生社团平均成立年限约2.1年,最长的绿色公益社成立4.5年,最短的社团成立仅3个月,32%的社团成立年限小于1年,2014—2015年新成立的社团12个,占比接近一半(高达48%)。数据分析还发现,成立3年(含)以上的社团占36%,成立1年(含)以下的社团占40%,新老发展差距较大。

2.2学生社团规模偏小,社员人数发展不平衡

该校25个学生社团的社员人数总共约900人,社团学生覆盖率不足20%,平均每个社团35.96人,明显低于一般社团50~60人的最优规模。25个现有社团中,低于平均人数的社团14个,占56%,社团人数差距大,发展的不平衡性较为突出。

2.3管理相对粗放和松散,部分社团的发展定位及目标等有待进一步明确

从全校来看,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相对松散和粗放,校学生会社团部的管理职能尚未有效体现。在社团内部,大部分社团的组织架构不够完备,部分社团的定位、发展目标、活动方案、组织实施等还不是很清晰。例如,爱心社、绿色公益社在主题上有一部分存在重叠和交叉;文学社、国学社的主题界定还应进一步明确。管理上的缺位和粗放往往容易导致社团的继承性与发展性不够,缺乏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2.4尚未形成标杆社团和发展梯队,特色社团、创新社团、社会实践类社团较少

总体来看,目前该校学生社团还未形成明显的发展梯队,未形成一些标杆性社团、特色社团以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医疗卫生类专业社团偏少,目前只有护理技能社和推拿社,尚缺乏口腔、药剂、检验等专业类社团,专业社团对促进学生专业学习、共同交流进步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现有的大部分社团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度偏低,社团活动大多限于校内开展和内部支持,社会赞助和支持较少;缺乏创业、创新类社团以及帮助学生就业或与学生未来就业相关的社团。

2.5社团活动场地相对缺乏,社团活动经费欠缺

一方面,学生社团的种类较多,致使固定的办公和活动地点缺乏,大部分社团没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也缺乏必要的设施。如果与教学活动或其他配置上有冲突时,则需要不断地变动场地或时间,这给社团活动带来一定的困难,不能满足社团活动需求;另一方面,学生社团的发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持,除电影社有一定的电影票销售收入外,绝大部分社团没有活动经费支撑,很多活动策划无法付诸实施。由于社团的局限性,向社会筹资也非易事,来自社会的资助也较少。

3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3.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运行管理机制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要发展,组织领导和管理机制是关键。当前,该校学生社团建设相对滞后,社团学生覆盖率不足20%,相对于东部地区一些中职学校还有较大的差距。例如,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拥有社团40个,社员2 000余人,占在校生人数的70%以上[8]。因此,应高度重视学生社团的发展和建设。针对社团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参考其他学校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改善原有的学生社团管理运营模式。一方面,可考虑尝试成立“两会”。一是由社团指导教师组成的“校社团发展指导委员会”,负责全校社团文化建设的指导和规划;二是由学生代表、社长等组成的“校社团管理委员会”,或挂靠校团委,负责学生社团的日常管理。另一方面,可制订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对全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主要原则、总体目标、管理要求、工作职责等进行明确,由“校社团发展指导委员会”、“校社团管理委员会”牵头组织各学生社团制订和完善各社团的章程,进一步明确各自社团的定位、发展目标等,指导各学生社团按照章程规范开办社团,确保社团的持续、健康运营,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专业对口指导、管理规范、发展有序”的学生社团运行管理模式。同时,完善各社团内部管理和组织架构,建立健全入团、转团、退团制度,并选聘优秀的指导教师加强指导,充分发挥其在学生社团管理中的指导、监督和保障作用。

3.2加大活动经费支持力度,多渠道拓宽费用来源

必要的社团活动经费是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当前社团活动经费欠缺的难题,一是建议学校在每年学生经费预算中酌情安排一部分专项经费用于学生社团活动,以保证社团有相对稳定的经费来源,从而促进社团活动顺利开展。或者设立“校学生社团发展专项基金”,基金来源包括学校拨款、社会赞助及捐赠,对于达标的社团活动进行扶持或对于学生自愿缴纳的会费进行一定比例的配套支持。二是多渠道拓宽活动经费来源。例如,鼓励学生按照社团章程自愿缴纳会费,开展社团活动;充分和合理利用商业赞助;通过向校内学生、社会提供有偿服务及社团作品等筹集经费。三是加强社团自身经费管理能力。开展社团活动时需做好预算,并做到各项费用及时公开,以保证经费管理的透明度,也可实行学生社团活动项目申报制度,对获批的社团活动项目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四是鼓励社团走市场化运作道路。学校可积极与医院、社区诊所、企业之间搭建合作平台,鼓励学生社团在学校规范管理的前提下走出校园,参与社会活动,在获得社会经费支持的同时,带动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

3.3加强顶层设计和管理,逐步形成社团梯队和社团文化体系

针对该校新社团多,部分社团定位不明确、主题有一定的重叠交叉以及医疗卫生专业类社团较少等现状,社团管理部门可加强社团建设的顶层设计,逐个梳理和明确社团定位,形成由社会公益类、专业类、文艺体育类、生活休闲类构成的社团文化体系。作为以护理等专业见长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尤其需要注重发展好“护理技能社”专业社团,探索建设口腔医学、口腔工艺技术、药剂、检验等专业类社团。发展好这些专业类学生社团,可加强专业知识的课外交流和社会实践,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将来就业提供帮助,而且有利于学科专业的发展和建设,让本专业的社团成员将专业技能学得更精湛,将枯燥的专业理论学得更轻松,让非本专业的学生有机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另一门职业技能。此外,要择优选择一批优秀社团进行重点扶持,推动其发展成为影响力大、学生反响好、持续发展能力强的标杆社团和特色社团。

3.4激发活力,建立健全学生社团评比激励机制

为保证学生社团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可开展“十佳社团”、“标杆社团”、学生社团优秀干部、社团活动积极分子等评选活动,重视社团学生干部的选拔,激发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营造一种积极进取、你追我赶的社团发展氛围和环境。同时,我校可突出医疗卫生中等教育特色,鼓励学生社团配合学校有关部门开展较高层次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技能训练和技能比赛。

3.5丰富社团活动内容和创新活动形式,增强学生的活动体验

在活动内容上,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指导作用和社团管理班子的组织策划作用,多开展一些学生喜欢的、受众广的社团活动;在活动形式上,一是要注重新颖,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二是要利用社会的广阔舞台和丰富资源来充实学生社团的内涵,从而达到从学校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最终目的,鼓励有条件的社团多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例如,重视社团的各类实践活动,鼓励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到医院、社区、农村、企业做社会调查,参加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升社团活动的水平,并增强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体验。

[1]俞小珍.中职学校学生社团的特征和主要功能[J].中等职业教育,2012(5):5-6.

[2]徐晓慧.中职学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以烟台市某中职学校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3]潘丹.中职学校企业化学生社团建设的行动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1.

[4]杨月华.浅谈校企合作促进学生社团建设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4(13):98.

[5]柏干梅.以“三三式”推进中职学校专业性学生社团发展[J].广西教育,2014(38):6-7.

[6]刘新苗.成才视野下中职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对策[J].成才新观察,2014(18):18.

[7]孙云霞.发展中职学生社团建设促进素质教育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2013(8):178.

[8]吕彦斌.中职院校学生社团发展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初探[J].中国轻工教育,2014(6):93.

G630

A

1671-1246(2016)10-0022-03

成都铁路卫生学校“特色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德育专项课题“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发展研究:理论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社团校园文化中职
缤纷社团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者——浅析高校工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作用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