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课教师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职业道德中的作用

2016-03-16 06:09邓彩霞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专业知识专业课职业道德

邓彩霞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乌兰浩特137400)

专业课教师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职业道德中的作用

邓彩霞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乌兰浩特137400)

护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工作在各类医疗机构,服务对象是患者及其家属,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内心渴望得到温馨的医疗服务。为培养出用人单位满意的合格护理人才,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非常重要。

护理专业;专业课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医学院校随之扩大招生,一批批毕业生相继走上工作岗位。然而目前医疗环境中仍然存在着不良因素,主要来源于患者对医生、护士服务态度不满意,因此来自患者及其家属方面的投诉事件时有发生。那么,如何预防类似事件发生或者减少其发生呢?一切从源头抓起。护士来源于护理院校,护理院校的校园文化和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职业道德修养、育人思想等都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专业课教师是学生职业道德形成的引领者

专业课教师处于传播专业知识的主导位置,不但承担着传授专业知识的任务,而且更重要的是,专业课教师通过专业课教学还影响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敬业精神以及工作态度。教书育人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教书是把教师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育人则是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成为正直、善良、有益于社会的人。所以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素养,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师德,才可能把育人融入教书之中。教师所从事的是教育人、培养人的事业,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会在他们人生中继续产生影响,甚至会伴随他们一生。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1]。专业课教师严谨治学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工作作风。

2 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发挥榜样作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想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那么教师就应是什么样的人。在工作中能充分体现出一位教师的人品,从遵守上课时间等一些小事就能体现出教师的职业道德。课前全方位准备,课上方能得心应手,一丝不苟的敬业态度决定着工作效果。为了给学生树立好榜样,教师平时就要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努力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学生在学习中不单单学习专业知识,从教师的身上还可以学到对待工作的态度,教师可利用亲身经历进行言传身教。比如一次在快要下班时来了一位妊娠晚期孕妇,教师将刚脱下的白大褂穿上马上进入工作状态,见该孕妇是自己来医院的,立即问诊,问后发现是夫妻打架了,腹部有外伤史,立即听胎心,胎心音听不见,教师快速跑出去拦住已经走出B超室的医生,说产科急诊,需马上做B超检查,B超室的医生立刻回来重新打开B超机,为该孕妇做了检查,结果发现是产科中的严重并发症胎盘早剥,立即收住院急诊行剖宫产,幸好母子平安。

3 专业课教师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人的道德素养和水准是其求生、立业之本。对大学生而言,在校学习期间正是其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趋于成熟,掌握求生所需的基本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时期和最佳阶段,因此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作为传播知识的主体,不但承担着传授专业知识的任务,而且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授,恰当地利用范例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强化,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对职业岗位道德要求有了初步了解,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护理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患者,工作中来不得半点马虎,每天在执行医嘱中时都严格遵守“三查七对”,遇事多请示,不能想当然,更不能粗心大意。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护士法》等行业法律法规的知识渗透于教学当中,使我们培养出的护理人员进入岗位就立即适应岗位要求。强化护理工作中的安全意识,只有工作中认真负责、遵守法律法规,才能营造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优质的护理服务从微笑开始,对患者面带笑容是关心患者的第一步,任何时候护理人员都不能呵斥患者及其家属,不能因患者的病情、长相、年龄、性别、收入、民族、地位等怠慢歧视患者。

4 专业教师需加强细节教育,提高护理质量[2]

细节决定成败,在护理工作中也不例外。细节源于责任心、观察能力,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强调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设计情景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护士多说一句话可能避免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相反,少说一句话可能使患者丧命。所以关于细节的教育首先是让护理学生注重工作细节,以严谨、认真的态度重视每一个护理环节,绝不忽略护理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细节。例如:骨科术后正在输血的患者,护士在查看留置导尿的尿量时发现尿色不正常,立即停止输血。之后通过查证发现血库提供的血是非同型血,患者发生了溶血现象。这正是源于护士的细心观察才避免了一次大事故的发生,为患者及医院挽回了巨大损失。类似这样的护理细节问题,教科书上虽然没有提到,但是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提及,从而培养学生注重护理细节,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综上所述,目前的医患关系、护患关系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人们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进医院就要健康出院,就要享受人性化的服务。因此,专业课教师要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强化护理工作中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使学生未走出校门就具备对医疗事故的预防能力,使之能很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情况,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成为行业中的优秀一员。

[1]吴培刚.浅析专业课教师对学生道德的培养作用[J].才智,2009(25):111.

[2]钟端.加强妇产科专科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生防范护患纠纷的能力[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8):97-98.

G40-03

A

1671-1246(2016)10-0029-02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专业课职业道德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