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视域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基本问题探究

2016-03-16 08:22陶厚勇汪文娟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现代化体系国家

陶厚勇,汪文娟

(1.安徽外国语学院 思政部,安徽 合肥 231201;2.复旦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433)



三维视域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基本问题探究

陶厚勇1,2,汪文娟1

(1.安徽外国语学院 思政部,安徽 合肥231201;2.复旦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200433)

从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前景的三个维度来看,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懈探索的经验积累,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坚持、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发扬民主、完善法治,形成一整套更完备、更科学、更有效的制度体系等基本原则和发展进路。

三维;国家治理现代化;基本问题

作为一个崭新的命题,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是党在治国理政理念上的重大创新。从历史的维度来看,推进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党追求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经验总结;从现实的维度来看,推进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国社会成功转型的内在要求;从未来社会发展前景的维度来看,推进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基于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前景三个维度来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发扬民主、完善法治,形成一整套更完备、更科学、更有效的制度体系等基本原则和发展进路。深刻理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原则和发展进路等基本问题,对于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推向前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三维视域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和依据

1.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逻辑发展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寻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之路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自觉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根本上说,旨在推翻旧的国家政权、建立新的国家政权,从而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前提。1949年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在革命胜利后,党和政府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而努力奋斗。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以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在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实践中,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蓝图也逐渐清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战略目标。改革开放新时期,党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品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的实践基础上,对现代化的目标、内涵理解也更加深入,不但提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而且更加深刻认识到加强制度建设的至关重要性。邓小平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333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党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和完善经济体制,在此基础上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改革和完善政治体制,积极推进党的领导体制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等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之所以能够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取得显著进步成就,主要得益于我们党能够坚持发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优良传统,始终坚定不移地探索适合中国自身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能够根据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国家治理方式。

当代世界,全球化更加深入发展,现代化也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与此同时,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给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带来新的挑战和考验。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需要持续不断改革和完善国家治理方式。从本质上而言,社会主义应当是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自然也应该是全面的现代化,它不仅是工业、农业、科技文化等层面的现代化,也包括制度和能力层面的现代化。而国家治理现代化,其实就是着眼于制度化体系建设及其执行力层面提出的现代化新目标。不仅如此,国家治理现代化也是顺利实现其它方面现代化目标的重要保障。没有国家治理的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就不可能有其他层面现代化的实现。因此,发展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2]21。总之,国家治理现代化是继“四个”现代化后党提出的又一个现代化战略目标,体现了党对改革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我们党在追求现代化道路上的逻辑选择。

2.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导向和动力支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3]3三十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道路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并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给中国社会面貌带来了深刻改变。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我国社会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诸如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增长方式还较粗放、环境污染严重、群体性事件增多、党内腐败大案高发频发等。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如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则势必会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进步。鉴于此,在前进道路上,要破解各种矛盾和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方针。

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精神,贯彻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方针,必须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和导向。实质上,全面深化改革就在于通过全方位的体制机制改革,更加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建立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保驾护航。这具体体现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全面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另一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既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那也自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支撑。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各层面以及各方面利益群体的极为广泛庞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任务极其艰巨的攻坚战。我们现在正处在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新旧矛盾错综交织,面对的阻力或考验是前所未有的。面对严峻考验,我们不但要敢于持续解放思想,否则“思想不解放我们就很难看清各种利益固化的症结所在,很难找准改革的方向和着力点,很难拿出创造性的改革举措。”[3]114而且要更加注重加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统筹各领域改革,做好各项改革的相互推进、良性互动。“如果各项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即使勉强推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4]44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要真正落实上述要求,自然必须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动力支撑。具体来说,就是“把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改革开放有机衔接起来,把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有机衔接起来,整体推进,重点突出,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4]36

3.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中国社会成功转型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在要求和根本保障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竞争压力不断加大;当代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社会分层更加细化,利益格局更加多样,思想观念更加多元。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深刻的社会大转型,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理顺国家和社会关系、实现由经济发展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改善社会风气败坏等。鉴于此,传统的国家治理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国家治理制度体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中国社会成功转型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制度是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制度的生长变迁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的发展。从社会转型的视角来看,治理制度体系的现代化过程其实就是新旧制度体系的转换过程。只有完全确立起现代化的制度体系,中国社会的转型能取得完全成功。当代国家治理,必须建立符合中国国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现代制度体系。当然,制度的形成和演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形成一套比较成熟完备的制度体系,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制度还没有达到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要求,有些方面甚至成为制约我们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因素。”[4]28诸如,制度还不够完善,法制还不健全;制度执行力欠缺,社会参与、群众自治程度不高等等,这些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

另一方面,国家治理结构的现代化为中国社会的成功转型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的力量支撑。制度再好,也需要人去执行它。现代化的国家治理制度体系离不开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主体去很好地执行它。在我国,传统的国家治理主体主要是党和政府,比较单一,无法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充分参与到国家治理中来。而国家治理现代化则要求形成多元共治的现代国家治理结构体系。构建现代化治理结构体系就是为了充分发挥政党、国家、社会三者的合力。三者各负其责,分工明确,又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党是国家治理的领导者,是国家治理中最为重要的主体力量;政府是国家治理的直接实施者,关系着各项治理措施和治理理念能否真正得到贯彻落实;社会组织和广大公民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为转型中的社会治理奠定最坚实的组织基础。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要重视处理好多元化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厘清各自的权限边界,把本应属于市场、社会的职能,完全交给市场和社会处理,党和政府重点在于履行好宏观调控、公共服务、维护社会规则等职能。

二、三维视域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

在我国,建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必须牢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近代中国历史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道理。近代史上,中华民族曾屡次尝试走西方式的现代化道路。许多有识之士提出过各式各样的现代化方案。从太平天国运动的《资政新篇》到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作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从倡导实行君主立宪的维新变法运动到以“三民主义”为纲领的辛亥革命运动等等,但是这些方案最终都失败了。而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领导人民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长期的实践中,经过反复探索、不断总结,逐步建立起了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在这套制度体系,我们的基本政治制度,如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是必须坚守的,不能有丝毫动摇。正因为我们牢牢坚持了这一原则,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才能取得今天的巨大成就。看不到这一点,就不是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者。

新的历史形势下,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深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健全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执行力。总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推进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有机统一的。不坚持这一点,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因此,无论是既往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还是今天社会主义事业所面临的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都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和方向。除此之外,其他任何形式的道路或模式在中国都绝对行不通。

2.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内在地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党的领导下得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当然,党的领导是顺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鉴于中国的现实国情,历史上,党一度选择了苏联模式的国家治理体系。这种模式具有强大的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效用,曾经为赢得革命胜利、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方式上开始逐步从革命运动式的治理向经济建设发展式的治理转变、从全能治理向有限治理转变、从权力治理向法治治理转变。党领导下的国家治理体系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效,有效化解了执政危机。

只有强大的政党,才能具有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整合力。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都是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及党的自身等各个领域,需要从全局的战略高度统筹谋划加以谋划,使各项治理措施互相促进、协同配合。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为,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具备强大的社会动员力、整合力,从而能够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有效协调各方利益,凝聚各方思想,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领人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上来。

3.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根本要求

新世纪以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概念已多次出现在党的文献或领导人的讲话中。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质就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力的集中体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完善科学的制度体系,更离不开规范的制度执行机制。因此,实现国家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4]25实现国家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基于我国新阶段的自身情况而提出的战略判断。尽管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但实事求是地讲,我们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并未改变,尤其我们现在还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关键阶段,各种体制改革还没有最终完成,局部社会矛盾依然突出。而这些矛盾和问题实质集中体现在各项制度和法制不健全,制度和法制的执行不力。因此,面对特定发展阶段的特殊要求,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国家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并且,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其中制度化是确立国家治理的制度形式,是前提和基础;而规范化是明确国家治理的行为准则,程序化是规范国家治理制度的施行流程,它们二者是落实制度的重要保证。

4.坚持民主、法治的价值与理念

民主和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标志,民主化和法治化的程度是衡量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准。在社会结构日益分化和利益主体日益多元的背景下,健全民主、完善法制是对像中国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社会进行有效整合和治理,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保障。一方面,现代国家治理要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任务,建立和健全一整套民主的和科学的现代化治理制度以及制度执行机制。在治理过程中,要不断丰富民主形式,广泛发动社会组织和公民,实行民主参与、民主决策、实行民主监督。另一方面,法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保障。没有法律,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就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所谓治理法治化,就是指从治理主体来说,国家治理的一切主体,包括任何组织和个人在内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从治理手段来看,无论是采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还是行政手段,都要依法进行。

三、三维视域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建设,创新国家治理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实质上,制度模式安排的背后,体现的是特定的价值体系。现代国家的建立绝不仅仅限于物质层面的现代制度建设,更需要能够引领现代化进程的社会价值体系作为精神力量支撑。当代中国,作为主流意识形态本质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内核,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灵魂。它的建设不仅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是凝聚人心、实现对国家社会有效治理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4]88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教育,使之充分融入到国民的头脑中、心灵中,从而塑造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治理主体力量。首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紧密结合的教育网络,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网络、文化产品和博物馆的作用,以社会大众为对象,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主题宣传和舆论监督中,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通过塑造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治理主体,来自觉地推进和创新国家治理,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其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形成制度规范,以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为此,我们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的要求,结合实际,搞好顶层设计,并创造条件,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各个方面,融入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和各项政策,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健全各行业的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行为准则,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与日常行为相结合,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结合,使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的过程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

2.加强党的建设,完善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原则。而坚持党的领导就必然要求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但也决不是一劳永逸的。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全面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的艰巨任务,党面临的各种考验和挑战也前所未有。因此,必须时刻保持忧患意识,锐意进取、改革创新,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决策,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3]78

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任务。在我国,由于党在国家治理中始终是最重要的主体力量,且处于领导核心地位,这就决定了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状况直接关系国家治理的效果如何。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5]提高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要以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以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为主旨和保障。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科学执政,是指执政要合乎规律性,用科学的思想、理论、制度和方法来配置、行使权力。这就要求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加强党的执政理论创新;把各项制度建设作为贯穿党的执政全过程的保障性工程来抓,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心理学等科学方法,并且借鉴外国执政党的有益经验,提高党的执政方式科学化。民主执政,就是以坚持为人民为党执政的最高宗旨,以依靠人民执政为党执政的根本途径。这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大力发展党内民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各种途径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这就要求强化法律意识,健全法制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尤其是执政党及其领导的政府更要带头表率,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充分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至上原则。总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于党和国家治理改革的实践中。

3.形成一整套“更完备、更科学、更有效”的制度体系

这是推进和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点所在。制度是决定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根本因素。一整套更完备、更科学、更有效的制度体系是克服各种体制弊端的根本所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旨就在于构建一整套更完备、更科学、更有效的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4]27并且,“更完备、更科学、更有效”也就是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根本要求的集中体现。“更完备”体现的是制度化的具体要求,“更科学”体现的是规范化的具体要求,“更有效”体现的是程序化的具体要求。

构建一整套更完备、更科学、更有效的制度体系,首先要求要敢于冲破旧思想旧观念束缚,勇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国家治理改革属于政治体制领域的改革。相比较与其它领域的体制改革而言,它涉及各方面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难度尤其大。但是,一种新的政策或制度,只要有利于促进国家富强、社会公正和人民民主,就应该大胆尝试和探索,坚决破除一切束缚改革发展的思想观念和阻碍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机制体制。其次,强化战略筹划,加强国家治理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包罗万象、极为复杂的制度体系,所以必须要搞好统筹规划,从总体上各个领域的改革方案,坚决防止政出多门、部门主义和地方主义;同时也要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善于将好的地方治理的经验和新做法逐步推广开来,并上升为国家制度。“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的改革方式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治理改革方面的一条基本经验。系统总结各级地方政府在实践中治理改革成功做法,并及时将成熟的改革创新政策上升为法规制度,从制度上解决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的动力问题。

[1]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第2版).

[2]于建嵘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政干部读本[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5]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EB/OL].人民网,2004-11-17.

On Basic Problems of State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Three Dimensions

TAO Hou-yong, WANG Wen-juan

(Dep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Anhui Foreign Languages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1201, China;College of Marxism,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history, reality and future development prospects, the state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is the experience accumulation of the Party’s continuing explora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It is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overall deepening reform and promoting China’s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t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to realize the great national renaissance. The promotion of the state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must adhere to the fundamental dire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uphold,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Party’s leadership, promoting democracy, improving the rule of law and form a complete set of better and more scientific, more effective systems of basic principles and development approaches.

three-dimensions; state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basic problems

2016-04-18

安徽外国语学院项目“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化水平研究(AWSK2013016)”的阶段性成果。

陶厚勇(1975—),男,安徽滁州人,博士生,从事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D034

A

1673-0313(2016)04-0033-05

猜你喜欢
现代化体系国家
边疆治理现代化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