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的语用功能及形成机制

2016-03-16 09:39司罗红
关键词:话语标记形成机制语用功能

司罗红

(郑州大学 文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你看”的语用功能及形成机制

司罗红

(郑州大学 文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摘要:“你看”在现代汉语中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你+看”的主谓结构,二是作为话语标记,两种用法的“你看”,在句法形式、意义上均存在差异。语用功能上,“你看”的功能表现在篇章功能和交际情态功能两方面。隐喻和语用推理是“你看”虚化为话语标记的两个机制。

关键词:“你看”;话语标记;语用功能;形成机制

一、引言

在人们的口语交际中,“你看”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话语标记,由第二人称代词“你”和行为动词“看”构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在实际应用时,经常将“你看”与相关的话语标记,如“你想、你知道、你认为”等混用,在留学生的作文中,有很多混用的例子。

虽然“你看”的意义和用法留学生很容易掌握,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总会出现这些混用的现象。之所以会产生这些偏误,一是学生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二是由于汉语教师没有将“你看”的意义、用法及使用环境讲清楚,这方面我们的本体研究还不够。

本文以话语标记“你看”为研究对象,对“你看”的话语信息模式、话语功能及“你看”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作出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对象的限定

(一)“你看”的两种用法。

现代汉语中,“你看”有两种用法:一是表示动作义的“你+看”,由主语“你”和谓语动词“看”组成;二“你看”是话语标记,已经固化,是一个整体,反映说话人的主观看法或主观评价,“看”没有具体的动作义。例如:

(1)崖下可能有什么,你看那空中的老鹰,老是在绕圈子飞,不舍得走;那老鸹也老是叫唤。

(2)王大人突然大叫起来:“哎呀大奶奶,你可真是个少有的福人啊!你看这手相,你命中一定会有大富大贵的儿子!”

(3)“对了小妹,你看我们班那位刘纪文,怎么样?”宋子文又问。“人还是蛮不错的。但最近,功课比较紧,我没有时间理他。”

(4)王安石一到京城,宋神宗就叫他单独进宫谈话。神宗一见面就问他说:“你看要治理国家,该从哪儿着手?”

例(1)和例(2)中是“你看”的第一种用法,是主谓结构,意义上是“你+看”意义的组合;例(3)和例(4)中是“你看”的第二种用法,不表示具体的行为义,意义上也不是“你+看”意义的简单相加,句法上独立,不与前后的句法成分发生关系,其作用主要在语用方面,用来连接其前后的话语成分,帮助听话人理解前后话语之间的关系。

(二)主谓结构“你看”和话语标记“你看”。

作为表示行为义的主谓结构“你看”和作为话语标记的“你看”,二者在句法形式存在以下差异:

1.“你看”后能否带宾语,能否发生形式变化。

作为主谓结构的“你看”,“看”表示具体的行为义,因此后面可以带宾语,从结构上看,宾语可以是单个名词,也可以是主谓结构组合的小句。而且动宾结构可以发生形式变化,如可变为把字句或被字句等。而“你看”作为话语标记时,由于“看”不具有行为义,因此后面不能带有宾语,即使将“看”后的成分看作宾语,这种宾语也只是小句形式,不能是单个词语,且这种动宾结构不能发生形式变化,如不能变作把字句或被字句。例如:

(5)我对你有一些简单的了解,知道你看书很多,也喜欢听音乐,还喜欢电影和旅行,趣味很丰富。

(6)因为“电影超市”不仅提供给你看电影的机会,更让你融入一个时代中,一种潮流中,一种新颖的时尚消费中。

(7)网络游戏发达的国家说明时间不值钱,你看,经济发达的国家其实都不提倡玩游戏,它们制作游戏然后给中国人玩。

例(5)和例(6)中是主谓结构“你看”,动词“看”的后面分别带有宾语“书”和“电影”。动宾结构“看书”可以变为把字句“把书看”,也可以变为被字句“书被看”。而例(7)中,“你看”作为话语标记,后面的宾语不能是单个词语的形式,只能是小句。同时不能变为把字结构和被字结构。

2.“你看”后能否带补语。

作为主谓结构“你看”,后面还可以带补语,而话语标记“你看”,由于“看”不表示具体的动作义,因此后面也不能出现补充动作行为的补语。

(8)江楚天的女儿就是何慕天和李梦竹的私生子,亲骨肉,知道吗?等你看明白了再说,行吗?

(9)做生意全靠人头熟,忽然之间到了陌生地方,两只眼睛一墨黑;等到你看清楚了,生意已经让别家抢走了。

(10)现在中央提倡大胆地试,你看我们是否选择一个县,或者一个乡进行试点,如果同意,我们再与省里领导通通气。

例(8)和例(9)中,主谓结构“你看”后分别带有补语“明白”和“清楚”;而例(10)中,“你看”是话语标记的用法,不能带补语,如例(10)如果加上补语,句子不能成立。如:

(11)﹡现在中央提倡大胆地试,你看清楚(明白)我们是否选择一个县,或者一个乡进行试点,如果同意,我们再与省里领导通通气。

3.“你看”后能否带时态助词“着、了、过”。

作为主谓结构的“你看”,动词“看”后可以带时态助词“着、了、过”;而“你看”作为话语标记时,“看”后面不能带时态助词“着、了、过”。例如:

(12)老李坐不住了,对妻子说:“家里的事你看着,场里的事情我去看一看。”

(1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问话:“最近你看了某某书没有,听说这本书很火。”

(14)你看,咱们这样做,既能让每个员工干劲十足,也能让我们的公司一团和气。

例(12)和例(13)中,主谓结构“你看”后分别带了时态助词“着”和“了”;而例(14)中,“你看”作为话语标记,“看”后不能带有“着、了、过”,如果带上,句子就不能成立。如例(14),“你看”后带上“着、了、过”后,变为:

(15)﹡你看,咱们这样做,既能让每个员工干劲十足,也能让我们的公司一团和气。

4.“你看”的位置是否固定。

作为主谓结构的“你看”位置固定,只能位于句子的开头位置;而作为话语标记的“你看”,位置较为灵活,不仅可以位于句子开头,还可位于小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

(16)你看的书或电影无论多么精彩,都要不时地活动一下颈部,让连接颈部关节的血脉畅快地流通起来。

(17)女儿脸上露出了抱歉的神情,说:“你看我这记性,连妈妈的生日都给忘了。”

(18)这个人,你看,我说他不行,还真被我说中了吧。

例(16)中,主谓结构“你看”位于句子开头位置,而例(17)和例(18)中是“你看”的话语标记用法,例(17)位于句子的开头,例(18)则位于句子的主语“这个人”和谓语“我说他不行,还真被我说中了吧”之间。

5.“你看”后能否停顿或带语气词。

作为主谓结构的“你看”,后面不能停顿,或带“啊、呀”等语气词;而作为话语标记的“你看”后面可以停顿,或带“啊、呀”等语气词。

(19)前半生官运不佳,归返扬州故乡以后他晚景越加凄凉。你看他身后的那座茅屋,真有点无法避风挡雨的样子。

(20)你看,他这么一意孤行,刚愎自用,对公司的损害多大。

(21)杨晓芸喊了起来,又冲夏琳说,夏琳,你看啊,他们都是什么人啊,完了,我今儿算是掉贼窝儿里了!

例(19)中,主谓结构“你看”后面不能停顿,或带“啊、呀等语气词;例(20)和例(21)中,“你看”是话语标记,例(20)中“你看”后有停顿,其后有“,”出现,例(21)中,“你看”后有语气词“啊”出现。

6.“你看”能否删除。

当“你看”作为主谓结构时,其不能删除,如删除,句子不成立,且句子的意义不完整。而话语标记“你看”则可删除,删除后句法上仍然成立,且不影响句子的真实意义的表达。

例如:

(22)判断一个经济的真实信号,应该是街上那一张张的脸。如果你看到街上那一张张脸都充满了自信与乐观,不用说,这个经济肯定是繁荣。

(23)建国,你看,这怀孕十个月,生下来至少还得喂上仨月的母奶,是不是?……里外里就是一年多时间呢!

例(22)中,主谓结构“你看”不能删除,删除后句子结构上不合法,意义上也不知所云;而例(23)中,“你看”作为话语标记则可删除,删除后句子结构上仍然合法,且表意仍然完整。例(23)中,“你看”删除后变为:

(24)建国,这怀孕十个月,生下来至少还得喂上仨月的母奶,是不是?……里外里就是一年多时间呢!

语义上,主谓结构“你看”和话语标记“你看”也存在不同。主谓结构“你看”,意义上表示具体实在的行为义,是第二人称代词“你”和行为动词“看”意义的组合。而话语标记“你看”,意义不是代词“你”和动词“看”意义的简单相加,“你看”是一个整体,反映说话人的主观认识或主观评价。

三、“你看”的语用功能

话语标记的作用不在句法和语义方面,其作用主要在语用方面,我们从话语标记“你看”的篇章与交际情态两方面对其语用功能进行分析。

(一)篇章功能。

话语标记“你看”篇章功能主要表现在开启话轮、延续话题以及切换话题三方面[1]。

1.开启话轮。

“你看”经常位于话轮开始位置,表明说话人接下来要开启一个新话轮。例如:

(25)妈妈端着做好的早饭,推开房门:“这孩子,你看,闹钟都已经响了两遍了,还不穿衣服起床,今天注定又要迟到了,这早饭是吃还是不吃啊?”

(26)A:昨天就给你说,让你提前来,别迟到,今天领导检查工作,我们都必须提前半小时到。

B:这路上堵得,你看,从彩虹桥东头走到西头,短短五百米,我都走了一个小时,这可真不是我不早来。”

例(25)中,“你看”位于第一个话轮的开始位置,使用“你看”,引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主观认识或态度,即“闹钟都已经响了两遍了,还不穿衣服起床,今天注定又要迟到了,这早饭是吃还是不吃啊”。例(26)中,“你看”位于第二个话轮的开始位置,开启第二个话轮,说话人B使用“你看”从A那里接过话轮,开始了新的话轮,对自己迟到的原因进行解释。

2.延续话题。

说话人先陈述某种事实或现象,使用话语标记“你看”延续话题,引出对所述事实或现象的某种看法或评价。例如:

(27)曲建明一脸无辜地站在那里听妈妈训话:“现在要赶快努力了,离高考只有一个月时间,你看,这时间一天天过得飞快啊,过完年就给你报了辅导班,语文成绩还是只考一百零几分,这离重点线还差一大截呢。”

(28)订货单越来越少,工人的情绪没有以前那么高了,厂里的效益只能维持,更谈不上发展。你看,这经济形式一天不如一天,我们必须得想想办法,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这种局面,争取早日渡过难关。

例(27)中,说话人先陈述事实或现象,即“现在要赶快努力了,离高考只有一个月时间”,使用话语标记“你看”,延续话题,继续陈述所说的事实,即“这时间一天天过得飞快啊,过完年就给你报了辅导班,语文成绩还是只考一百零几分,这离重点线还差一大截呢”。例(28)中,说话人先陈述事实,即工厂的效益越来不好,使用话语标记“你看”,延续话题,继续陈述前面所说话题,即“这经济形式一天不如一天,我们必须得想想办法,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这种局面,争取早日渡过难关”。

3.切换话题。

说话人先说出某种事实或现象,使用话语标记“你看”转换话题,其前后阐述的是两个不同的话题。例如:

(29)赵总把安全帽向上推了推,拿着图纸对孙师傅说:“这次我们的工程是要拿质量奖的,每一个细节都要注意,跟大家说一下,把图纸研究仔细了,这个楼不能到后面出问题。你看,这个图纸上好像小了一点儿,嗯,去找个大一点儿的,大家再商量商量。”

(30)我们小时候从来都不上课,每天都跟着大一点儿的满地地跑,搞各种运动,也吃了不少苦,也瞎乐了几年。现在你们确实比我们学得多。你看,要不我们改天约上老赵,一块回母校看看。

例(29)中,说话人先一个陈述话题,即工程质量要高,注意每一个细节,不能出问题,是围绕工程质量展开话题,使用“你看”,引出另一个话题,即“拿个大点的图纸,大家再商量下”,其前后陈述的是两个不同的话题。例(30)中,说话人先陈述一个话题,即“我们小时候从来都不上课……也吃了不少苦,也瞎乐了几年”,使用“你看”,转移到另一个话题,即“要不我们改天约上老赵,一块回母校看看”,“你看”前后陈述的是两个不一样的话题。

(二)交际情态功能。

话语标记“你看”出现在人们的口语交际中,其核心功能是引起听话人的注意。根据“你看”所引进话语的意义情况,我们将“你看”的功能分为以下四类[2]:

1.愧歉语气。

说话人先陈述某种事实或现象,使用话语标记“你看”,引出说话人惭愧、抱歉的主观情态。例如:

(31)一到年底,单位的事情总是这么多,你看,真不好意思,天还这么冷,让你等了这么久。

(32)周老板一边走上去握手,一边满脸带笑:“真是对不住,你看,你大老远来,连水也没顾上给你倒。”

例(31)中,说话人先陈述事实,即“一到年底,单位的事情总是这么多”,使用“你看”引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抱歉之意,即“真不好意思,天还这么冷,让你等了这么久”,同时形式上出现了表示抱歉义的常用语“真不好意思”。

2.解释功能。

说话人先陈述某种事实或情况,使用话语标记“你看”,引出说话人对之前所述现象的解释,此时,“你看”前后话语在逻辑上具有因果关系。例如:

(33)我们真的不可能一人一个指标,你看,总共只有八个指标,我们就有十二个人。

(34)你还是把声音关小点吧,你看,我们这里噪音都已经超负荷了。

例(33)中,说话人先陈述事实,即“我们真的不可能一人一个指标”,使用“你看”引出对前述事实的解释,即“总共只有八个指标,我们就有十二个人”,前后话语之间有因果关系,可以使用因果关联词语“因为”。

3.提醒语气。

说话人先陈述某种事实或现象,使用“你看”,引出说话人对听话人的提醒。例如:

(35)你在部队待了十几年,有什么收获?你看,比你早转业的那些人都已经飞黄腾达了,你也早点回来吧。

(36)你看,温度已经到零下十几度了,这时候上山是不是太危险。

例(35)中,说话人先陈述事实,即“你在部队待了十几年,没有什么收获”,使用“你看”,引出说话人的提醒之意,劝说听话人早点回来。

4.责怨语气。

说话人先陈述某种事实,使用“你看”,引出说话人的责怪、埋怨语气。例如:

(37)又把字写错了,你看,说你多少回了,还是改不了。

(38)这次我们来晚了,你看,如果按我说的,早出发半小时,路上不会这么堵,事儿也早办成了。

例(37)中,说话人先说出事实,即“又把字写错了”,使用“你看”,引出说话人的责怪、埋怨语气,即“说你多少回了,还是改不了”。

5.羡慕语气。

(39)我们那个时候想学习都很困难,更不要说有自己的想法了,你看,你年纪轻轻的都已经在圈子里小有名气了,比我们那时候强太多了。

(40)你看你们现在要车有车,要房有房,生活、工作压力都不大,是多少人羡慕的对象啊。

例(39)中,说话人先陈述事实,即“我们那个时候想学习都很困难”,使用“你看”引出说话人的羡慕之意,即“年纪轻轻的都已经在圈子里小有名气了”。

四、“你看”的形成机制及动因

语法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话语标记的产生也是一种语法化现象[3]。“你看”从行为义到认知义,再到产生话语标记的用法,它的意义越来越虚化。隐喻和语用推理是“你看”高度虚化的两个机制。

隐喻机制实现了“你看”从行为义虚化为认知义的转变[4]。隐喻是用一个具体概念认识另一个抽象概念的认知方式,也就是从一个认知域到另一个认知域的投射。隐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两个域的总体概念有某种相似之处,且这种相似之处在投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看”从行为域投射到认知域,正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人们的行为活动与思维活动关系紧密,因此表示行为活动的“看”从具体的行为能够虚化为反映说话人主观认识或态度的意义。

语用推理实现了“你看”从认知义虚化为话语标记的转变。说话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想把话说得太详细、明确,而听话人很想让说话人说详细、明确,那么听话人只能从说话人有限的话语中依靠一定的语境,将说话人没有明确说出却是实际要表达的意义,也就是我们说的隐含义体会出来。如果这种语言形式经常用来传递某种隐含义,那么这种隐含义就会逐渐固定下来,也就是逐渐被固化,最终变为这种形式固有的含义。

从话语标记的形成过程看,语言的主观性从某种程度上诱发并推动了实词虚化的进程,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经历的某种演变或采用某种结构形式的过程,就是主观化。“你看”具有主观化倾向,这是其从行为义演变为话语标记的重要动因。“看”本是表示动作行为,而动作行为是人们主观认识、态度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在人们口语交际中,当行为动词“看”与“你”连用构成“你看”用于非现实交际情态时,如时间上表现将来,“你看”的主观化倾向加强,演变为与“你觉得”等同样表示询问等情态的意义,“你看”从客观的行为到主观的逐渐转变促使其语义逐渐发生虚化的演变。

五、结语

话语标记“你看”是人们口语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话语标记之一。作为主谓结构的“你看”和作为话语标记的“你看”在句法上存在一系列差异,如能否带宾语,且动宾结构能否变为把字句和被动句;能否带补语、能否带时态助词“着、了、过”;位置是否稳固;能否带语气词“啊、吧”等。两者在意义上也存在不同,主谓结构“你看”表示具体实在的行为义,而话语标记“你看”不表示概念意义,反映说话人的主观认识或态度。“你看”的功能主要在语用方面,篇章功能方面,“你看”具有开启话轮、转移话题、延续话题的作用;交际情态表达方面,其核心功能是引起说话人的注意。我们根据“你看”引进话语的语义,将其功能大致分为愧歉语气、解释语气、提醒语气、责怨语气、羡慕语气五类。

参考文献:

[1]黄大网.话语标记研究综述[J].福建外语,2001(1):4-10.

[2]董秀芳.来源于完整小句的话语标记“我告诉你”[J].语言科学,2010(3):101-110.

[3]吴福祥.汉语语法话研究的当前课题[J].语言科学,2005(2):20-29.

[4]盛继艳.也说话语标记“你说”[J].汉语学习,2013(3):31-36.

责任编辑:刘海宁

作者简介:司罗红(1981-),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语言理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项目“语用特征对句子生成机制的影响”(12CYY051);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祈使特征对副词的选择性研究”(2014CYY022);郑州大学基础与新兴学科项目(JCXX14-01)。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44(2016)03-0385-05

收稿日期:2016-02-11

猜你喜欢
话语标记形成机制语用功能
小说《围城》中填充类话语标记“呃”的用法研究
基于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形成机制分析
从药品价值链角度分析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模糊语教学
浅论现代汉语构式“毫无疑问”
归化与异化
关于大学英语语音的语用研究
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研究综述与展望
基于语用学的虚拟语气研究
话语标记在广告语中的运用及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