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合作原则的运用

2016-03-16 19:08钱庆斌
文教资料 2016年1期
关键词:准则原文译者

钱庆斌

(汉江师范学院 外语系,湖北 十堰 442000)

翻译中合作原则的运用

钱庆斌

(汉江师范学院 外语系,湖北 十堰 442000)

会话成功与否在于会话的参与者是否遵守合作原则,即会话准则。翻译这种跨文化交际与合作原则关系密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注意遵守原文作者和目标文化的合作原则,努力促使跨文化交际成功实现。

会话原则 合作原则 言语行为 蕴含

引言

翻译(translation)是语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把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内容变为另外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过程或结果,或者说把一种语言材料构成的文本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再现出来。孙致礼在《新编英汉翻译教程》中对翻译这样定义: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意义用另外一种语言传达出来,达到沟通思想情感、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特别是推动译语文化繁荣昌盛的目的[1]。

翻译有两个需要,即理解的需要和表达的需要。一位法国译者说:“翻译就是理解和使人理解。”(Traduire,c’est comprendre et faire comprendre)[2]。 翻译的过程就是译者理解原文,并把这种理解恰当地传递给读者的过程。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表达是理解的目的和结果。表达是翻译过程的第二步,是实现由原语到译语信息转换的关键。表达取决于对原语的理解程度和译者驾驭译语的能力。中西社会文化的差异必然造成中西方人在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上的巨大差异。为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知识面貌、文化背景、思维习惯和阅读习惯,即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帮助译文读者尽可能轻松顺利地阅读、理解、接受译文的表达方式、内容实质乃至精神内涵,即原文的核心意义。

“合作原则”一指语用学的“合作原则”,一指译者与他的交际对象之间的合作原则。语言哲学家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是语用学的理论核心,包含四种“会话准则(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是判断话语是否遵守交际原则的基础。遵守的,话语意在言内;故意不遵守的,便产生“蕴含”,话语意在言外。

一、翻译与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与翻译的关系密切。语用学认为,交际行为要求交际参与者的合作,即要求话语的发出者必须使自己的话语能被接受者听懂,那么他就必须对自己和接受者的共有知识做出判断,并在交际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说话的策略。翻译是一个双重的交际行为:译者作为读者与原文交际;译者作为二度作者与假象目标读者交际。在这个双重交际过程中,作为接受者/读者,译者必须尽可能理解作者对合作原则的遵守和违反;而作为发出者/二度作者,译者必须从理解翻译的角度努力让目标读者尽可能领略到原作者和他假象读者之间的“会话”。同时,他必须对目标文化的合作原则了然于心,并据此对原文的语用策略做出积极的反应,使译文既能准确地反映出原文话语和语境之间的关系,又不至于使这种反映超越目标文化的语言容忍限度[3]。 翻译的美在于译者对格莱斯所提出的“合作原则”即四种会话准则的操纵,在对这些准则的遵守和违反的交际行为中,创造翻译之美。

二、量的准则

格莱斯对量的准则的定义是:说出的话要尽可能包含所需的信息(符合当下的交际目的);说出的话不要包含超过所需的信息量。对于一个译者而言,这个准则可以解读为:译出的话要尽可能包含原文的信息(符合当下的交际目的);译出的话不要包含超过原文的信息量。

就翻译而言,译者作为作者的代言人,理应遵守的是作者对合作原则的操纵方式,译文的信息量在原则上应该是不多不少,既不做超额翻译,又不做欠额翻译。但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特别是为了达到特定交际目的的需要,译者必须采取一些变通的手段。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无论作者怎么处置原文,只要达到了译者的目的,就算是成功的。在一定的目的的促动下,对原文信息的增删有时会起到美化原文的作用,甚至让译文获得远远超过它在源语文化中的名声。如:

But I ought to forgive you,for you knew not what you did:while rending my heart-strings,you thought you were only uprooting my bad propensities.

译文1:但是,我还是原谅你,因为你并不知道你干了什么[4]。(长春版《简·爱》)此译文把斜体部分都删除了,这样的欠额翻译是消极的,使得童年简·爱和她舅妈之间的矛盾失去了一个总结性的归纳,是不值得肯定和提倡的。

译文2:但我应当原谅你,因为你并不明白自己干了些什么,明明是在割断我的心弦,却以为无非是根除我的恶习[5]。(译林版《简·爱》)此译文将斜体部分翻译出来,一语道破了简·爱和她舅妈之间的矛盾所在。

三、质的准则

格莱斯对质的准则的定义是:尽量要让你说的话是真实的,尤其是不要说你认为是错的话,不要说没有确切根据的话。这个质的准则,其实就是说真话的准则。但译者不同于日常会话中的说话人,严格地说,译者代表不是他自己,而是原文的作者,代表原作者与目标读者进行交际。用质的准则来要求译者,即要求他不要说他“认为是错的话”,或者是“没有确切依据的话”。然而,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经常发现译者明知有错,却将错就错,如林纾的翻译,因为当时规划的翻译策略有其文化和认知两个方面的理据。在翻译中遵循质的标准,实际上就是要求译者首先有较强的理解能力,从而把原文的真实如实地告诉读者。这是大多数译者的共同目标,也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与译者的翻译能力直接关联。如:

November,December and half ofJanuarypassed away. Christmas and the New Year had been celebrated at Gatshead with the usual festival cheer.

译文:十一月、十二月和半个正月都过去了。圣诞节和新年,在盖兹海德和往年一样,欢欢喜喜庆祝过了[6]。(上海译文版《简·爱》)在英国的文化语境中植入“正月”,意味着把整个小说的时间体系调整到农历上。在同一部译作的另一个地方将January翻译成“一月”,整个小说的时间体系就被打乱了,违背了连贯的原则:语篇内连贯的失衡导致语篇外连贯的困惑。再如:

And the final stage,we could say,is the “home”stage where people begin to feel at home,enjoy living in that foreign country.

译文:最后一个阶段,我们可以说,是“如归故里”阶段,人们开始不再有陌生感,开始享受在那个世界的生活。此译文明显的失误就是把country译成“世界”。这句的主题内容是说在异国他乡的生活感受,主题展开的方式是把“异国”与“故里”作比较,突出的是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冲突。这里把country译成“世界”,使得“异国”与“故里”的冲突性对比变得模糊,此变通是没有根据的,因为这里不存在翻译困难。

翻译中存在三种违反质的准则的现象:消极的故意违反(没有积极的目的作理据,是不负责任的明知故犯,应坚决反对)、积极的故意违反(有积极的目的作理据,它的社会语用价值可以从社会学和历史学的角度来评价)、无意违反(是所有译者都不愿意做的,应努力克服)。作为一般的翻译原则,我们主张翻译要尊重作者,尊重读者要以质取胜,不仅指表达的高质量,还指真实地体现原文的质。

四、关系准则

格莱斯对关系准则的定义是:要注意关联。每一个语篇成分都是被它所处的语境以某种关联的方式所定义的。翻译中,译者需要使每个语篇成分的意义与所有的语境发生关联互动,达到语境连贯的效果。如下面片段中的谚语:

...For you,please?

Mr.Bloom pointed quickly.To catch up and walk behind her if she went slowly,behind her moving hams.Pleasant to see first things in the morning.Hurry up,damn it.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She stood outside the shop in sunlight and sauntered lazily to the right.

译文:“……您呢,要点儿什么?”

布卡姆先生赶紧指了指。要是他走得慢的话,还能追上去,跟在她那颤颤的火腿般的臀部后面走。大清早头一宗就饱了眼福。快点儿,他妈的。太阳好,就晒草。她在店外的阳光下站了一会儿,就懒洋洋地朝右踱去[7]。(译林版《尤利西斯》)

“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相当于汉语的成语“趁热打铁”。这个谚语与其所处的语境之间的关系是一目了然的,表现了“布卡姆先生”急于要与那位姑娘搭讪套近乎的心情。但“太阳好,就晒草”没有把原文的关联性充分地表现出来,没有充分凸显谚语所包含的“趁机”、“抓紧时机”的语义内涵和人物急迫的心情。人民文艺版《尤利西斯》“晒草得趁着太阳好呀”凸显了“趁”的语义轴心,似乎较为合理地沟通了这个句子与语境之间流畅的关联性。

五、方式准则

格莱斯对方式准则的定义是:要注意简洁,即语言表达要避免晦涩、要避免歧义、要简练、要有条理[8]。对于翻译而言,方式原则首先要求译者如实地体现原文对方式原则的把握尺度。译者的任务就是要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原文对方式准则的遵守和故意违反,原则上不应用简练来译啰唆,也不能以啰唆来译简练,以免破坏原文的文体价值。因此,翻译的方式准则应理解为:表达要清晰(如果原文如此的话),即语言表达要避免晦涩(如果原文如此的话)、要避免歧义(如果原文如此的话)、要简练(如果原文如此的话)、要有条理(如果原文如此的话)。如下面两则译例:

所指定货物若能够办到,请速示知,以便即刻通告各方[9]。

译文1:In the event ofyour being able toexecutethe order at all,please advise usto that effectas specially as possible,so that we may acquire our correspondents with equal promptitude.该翻译没有遵循简洁的原则,使用了斜体部分的表达方式,致使收信人难以理解其真实意图,故改译为:

译文2:If you can complete the order,inform us as soon as possible please so that we can let our correspondents have the information at the earliest time.

同理,下面的英文应如此翻译:

We note with pleasure that you are sending us samples of imitation Fancy Earl Necklaces and Earrings,on receipt of which we shall examine some along with the price-list you have furnished us with,and if your designs are quite acceptable to our clients and price competitive,we shall immediately pass on our orders.获悉贵公司向鄙公司寄来仿珠宝首饰、耳饰样品,甚喜。样品到后,我们将查看样品并与对照己收到的价格表。如我公司客户接受贵公司的产品设计,同时贵公司的价格具竞争性,鄙公司将立即订货。

在翻译中,把明晰译成含糊是对方式准则的违反,而把含糊译成明晰同样是对方式准则的违反。如果不是文学作品,那么语言表达一般都是遵守方式准则的。翻译时,译者应根据原文的语篇类型及其交际目的,用目标语中具有同等交际价值和文体价值的方式来体现原文。在翻译这种跨文化交际中,方式准则中的“要避免歧义”要特别引起注意,不能因为追求字面意义或语音对应而引发歧义。

语篇对方式准则是遵守还是违反往往会形成不同的文体特征,具有不同的语用和文体价值。在翻译中,译者应在保留原文信息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尽量保留原文对方式准则的遵守或违反,重构原文的整体效果。

结语

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译者一方面作为接受者与原文交际,或者说通过原文与作者交际,另一方面作为发出者或作者与译文读者交际,因此译者的交际原则同样具有两重性。作为接受者,他要假定作者是遵循总的合作原则的,无论对四项会话准则是遵守还是违反,都得在这个总的原则之下,即在解读原文时,要试图从作者的视角看待语言表达的千变万化,并在翻译中尽可能地把这种变化再现出来,而不是用一成不变的语言风格应对这种千变万化。另外,译者又要与译文读者交际,这时他也是一个作者,要考虑与译文读者的交际关系,把对原文的解读用译文读者可以接受的方式传达给他们,这是他这一翻译行为真正的交际目的,因此译者的合作原则是有底线的,是读者取向的,是向着读者的。在明知某一表达方式直译后读者不可能接受的情况下,译者如果再坚持,就是对读者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

语言表达可以“破常示异”,甚至可以走向极端,但不能超过那个极端。任何语言的任何范畴都是有其变异的限度的,蕴含之所以成为蕴含,是因为读者可以利用自身的知识推导出其中的言外之力;如果原文某一蕴含被翻译过来后,译文读者无法推导出其言外之力,那么这个交际行为是失败的。为此,对译者的一个建议是:译文初稿完成后,在投入使用之前,最好能多方征求意见,并认真对待所有的反馈意见。

[1][2]祝东江.英汉互译基础[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王东风.语言学与翻译:概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4]长春版《简·爱》.长春:1995.

[5]译林版《简·爱》.南京:1994.

[6]上海译文版《简·爱》.上海:1996.

[7]译林版《尤利西斯》.南京:1994.

[8]Grice,H.P.Logic and Conversation.Cole,P.&Morgan,J.L.Eds.Syntax and Semantics 3:Speech Acts.New York and London:Academic Press,1975.

[9]马苓军.从合作原则视角看外贸函电翻译[D].山东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准则原文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具非线性中立项的二阶延迟微分方程的Philos型准则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基于Canny振荡抑制准则的改进匹配滤波器
一图读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Performance of a double-layer BAF using zeolite and ceramic as media under ammonium shock load condition
混凝土强度准则(破坏准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