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高校教育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实际出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016-03-16 19:08黄加付殷伟量
文教资料 2016年1期
关键词:外化价值体系内化

黄加付 龚 明 殷伟量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9)

论在高校教育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实际出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黄加付 龚 明 殷伟量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本文结合学生工作实际,从高校辅导员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如何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做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高校教育 核心价值观 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内涵丰富深刻、设计严谨周密、与具体实践有机统一的整体。它以独特的四层次体系,涵盖了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念和价值目标,囊括了社会主义政治、社会、道德价值等丰富内容,是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飞跃和价值理论的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所以意义重大,不仅是因为它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开放的“体系”,更因为它是“核心”、基本、主心骨、精气神,是兴国之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作为一名高校大学生辅导员,应努力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每天的具体工作中,切实做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爱岗敬业是高校辅导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高校辅导员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爱岗敬业。辅导员作为一种基层职业,当面对“人类灵魂工程师”神圣称号的时候,当置身“最光辉的职业”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由衷的自豪,但更多地,也提醒了自己,肩上是无法推卸的责任和使命。这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机遇,一种在履行职责中实现个人价值的机遇。而学校又恰恰给了我们施展才能和抱负的舞台,使之成为青年的我们可以走向成功人生的载体。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为集体就是最大的为自己”,职业与个人,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懂得了这层道理,就能深刻理解爱岗敬业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意义,它能不断增强工作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就能自觉地把个人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里,为之休戚与共,为之夙兴夜寐,为之甘愿奉献。

1.爱岗敬业的辅导员,必须有职业责任心。

责任心是衡量一个人成熟度的标志,它存在于教育工作者的内心。它是指没有人要求你、强迫你,你却能自觉而全力以赴地做好需要做的事。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不会等上级指示,而会兢兢业业地用自己的每一分责任与爱心规划、去履行自己所需要做的事。它是一种习惯性行为,是一种重要的素质,是要成为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的人所必需的内涵。

高校辅导员需要更明白自身工作的特殊性,明确工作的目标和职责,从而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一个具有责任心的辅导员,面对要做的工作,不会有消极怠工的情绪。因为有发自内心的做人准则和道德标准,内心是安定的、平和的,他会提高自身的修养,自觉约束不端行为,遵循社会准则,做符合社会利益的事,韬光养晦、脚踏实地,不浮躁、不张狂、不攀比、不自以为是。

2.爱岗敬业的辅导员,必须经过“六修炼”。

实践证明,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必须经过“六修炼”:修炼自己的言语,让它贴近学生;修炼自己的眼睛,让它敏感伶俐;修炼自己的行动,让它规范专业;修炼自己的素质,让它以身立德;修炼自己的脾气,让它平和近人;修炼自己的生活,让它作息规律。

作为当代辅导员,我们不能仅仅把辅导员这一职业当成谋生谋职谋经验的需要,而是要把它当成一项事业追求,这样才能变压力为动力,不断取得进步和发展,从而迈入更高的人生境界,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们的切身要求。

二、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工作重心

为做好教育引导的基础性工作,切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高校辅导员应努力将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工作重心。

近年来,社会不断涌现出感动中国的道德模范。“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等,都是我们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一员。但正是这样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他们把真善美付诸实践,用责任和热情阐述了什么叫责任、什么叫奉献、什么叫感恩等先进、正确、符合社会发展的价值观。我们不能用事实真理取代价值真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仅有智慧和技能并不能给人带来尊严和幸福,人类有理由完全相信,可以把具有高尚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传道士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在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势下,已经把核心价值观教育摆到重要地位。

随着一些学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问题显现,作为辅导员必须调整工作重心到强化学生价值观引导的方向上来。为积极响应上级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从学校抓起;加强宣传教育;开展有涵养的实践活动。为此,高校辅导员需要抓好如下几点工作。

1.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华传统美德这一深厚资源,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要求相契合,成为符合时代要求与人们现实需要的价值理念与行为规范。而在现实社会中,大多数人是普通人,所以应倡导做“常事”,即勤勉做事,平实做人。人人关爱人人,人人感恩人人,每个人构成了大社会。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充分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和谐,反过来则能做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守望相助,和衷共济。如此,便可良性循环,建立全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向前进步发展。

因此,着眼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三爱”长效机制;建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注重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完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反对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和典礼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文明水平;完善学生守则,注重诚信教育,加大实施力度,在日常治理中彰显社会主流核心价值,使正确行为得到鼓励、错误行为受到谴责等。

2.运用多种平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宣传教育。

由于校园宣传平台丰富,作为辅导员,可调动多种平台协作,方便最大化教育宣传工作。如利用学生社团、讲座等定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交流会;建设网上传播阵地,维持良好的网上舆论环境,弘扬真善美;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保持读书活动的优良传统,完善优秀文艺作品评价体系,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校园报刊等新闻媒介的力量等。

3.深化实践活动,特别是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深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是大力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学习雷锋精神的核心就是讲奉献精神。奉献是人生应追求的崇高品德。奉献,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更是人生的一种崇高境界。上世纪六十年代形成的雷锋精神不但在中国激励了几代人,而且雷锋精神和他的高尚品格还超越了不同的社会制度、国界、信仰,融入全世界。在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雷锋早已成为他们所敬仰的英雄,学习雷锋精神成为他们的必修课程。雷锋精神之所以走出国门,属于全世界,正是因为他这种伟大的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和行为,更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和修养。奉献精神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在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此,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的形式内容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做到基层,继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不仅对大学生群体本身,而且对全社会价值观取向的引导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只有让“爱国”心,形成“敬业”感,遵循“诚信”建设要求,与人“友善”,才能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为个人价值准则,进而成为社会与国家层面上的价值。从小事做起,逐渐积累,总会有突破单一量变而达到质变飞跃的时候。所以,静下心来,深入思考,脚踏实地,将平凡的行动落到基层实处,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每日繁多的工作,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最好践行。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周中之,石书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探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郑承军.理想信念的引领与构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张利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和内涵[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4).

猜你喜欢
外化价值体系内化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衣如其人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外化于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杭州模式”研究①——基于杭州市民公共文明行为的视角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
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努力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
1995—2010年间俄罗斯规范价值体系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