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6-03-16 22:00
管理工程师 2016年5期
关键词:河南省电子商务农产品

耿 娜



“互联网+”背景下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耿 娜

当前传统行业步履维艰,要有所突破,就要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借助电子商务和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春风,大力实施农村电子商务战略。文章借助SWOT分析法探讨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为河南省电子商务发展建言献策。

“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SWOT;河南省

河南省作为我国的粮食生产核心区之一,近十多年来,粮食总产量始终居全国前列,因此,河南的农业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地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安全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河南作为农业大省,却不是农业强省,农业效益低,农民收入少,特别是自去年始粮食价格持续走低,使农民利益严重受损,种粮农民感到迷茫与无助,种粮积极性严重受挫。要解决当前我省农业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必经之路,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突破从小农户迈向大市场的困惑。

2015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指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因此,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必须让农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一、河南省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农业综合生产稳定提高,但农民增收放缓

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自2000年以来,粮食总产量多年稳居第一,近年来稍有波动,但也位居全国前列,为国家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安全保障。但是,近两年的粮食价格暴跌,使种粮农民利益受损,积极性受到强烈打击。

(二)农村社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改善,但农业发展后继无人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95年以后,河南省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人口比例不断降低,截至2015年底,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6.6%,新型城镇化发展沉稳而矫健,经济社会机构不断优化。但伴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一个严峻的事实是,愿意种粮的职业农民越来越少,愿意通过土地流转搞大规模农业种植的青壮年更是不多见。

(三)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但缺乏全面性

近年来河南省一直倡导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而不断促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经营,由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且有些企业在国际上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但作为一个农业大省,且国务院规定了河南省应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在其他产业受限发展的状态下,河南省农业应该发挥更大价值,因此,只有几个突出的农业龙头企业助推整个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显然是不够的,应该培养和发展更多的农业龙头企业,全面开花。

(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落后

对于以上三个问题的解决,多多少少我们都可以从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角度去思考与寻求对策。

在农民的传统意识中,最看重的是种与收,但对市场的关注比较少,参与市场竞争的途径也非常有限,这就使得农民在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的状况下,收入却增长甚微,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来源于非农产业。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省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农业人口不断减少,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不可逆转,但无法否认的是,城镇化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本文认为城镇化的首要目的是改善民众的生活质量水平,城镇聚集着比农村更优越的公共、教育、医疗等各种资源,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城镇化是改善民众生活质量的出路,但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镇需要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有城镇生存和发展的技能;二是拥有一定的资本实力,能够在城镇安家立业,成为真正的市民。所以,短期内,并不是每位农民都具备相关条件。对不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农民来说,要么以农业为主,要么外出务工、以农业为辅。以农业为主的问题是农业产值低,收益少;以外出务工为主、农业为辅的农民则面临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养老与教育问题。

所以本文认为,河南省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对于解决以上各种问题各有裨益。从产业发展角度来说,完整了农业价值链,增加农业收入;从产业结构角度来说,调整了农村过分单一的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也为农村第一、第二产业发展寻求更好的出路;从市场角度来说,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生产与市场接轨,促进农民树立市场意识,调整产业结构,满足市场需求,实现自身利益。

二、河南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SWOT分析

(一)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1.河南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优势

(1)区位优势

从区位角度看,河南省身处中原腹地,铁路运输、公路运输都较为发达,且是我国多条铁路和公路南北、东西主干线的交汇处,省内高速公路密度全国第一,近几年我省又大力助推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建设,航空优势愈发显现,这些都将成为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

(2)资源优势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省的农业资源相当丰富,有很多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如信阳茶叶、新郑大枣、焦作怀山药、洛阳牡丹、开封菊花、灵宝苹果、原阳大米、鄢陵花木、卢氏山货等;河南地方特色艺术品如开封汴绣、朱仙镇木版年画、南阳独山玉、驻马店麦秆瓶、民权虎画、博爱县月山竹制品,等等。[1]本文认为,除了这些资源,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还应深挖农村传统手工艺产品。

2.河南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劣势

(1)观念落后

涉农企业及个人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不够,还没有深入了解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对农业发展、对企业变革和个人商机捕捉的重要性。与沿海省份尤其江浙乡村相比,我省广大农村电子商务观念还远远没有深入人心。

(2)教育水平整体偏低

观念落后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没能走出去,视野不够开阔,二是教育水平低。河南省作为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教育水平却明显落后于其他省份,高招率甚至落后于西部边疆省份;学校整体水平与全国相比也处于较低水平,没有一所985,只有一所211,这样的数据和人口第一大省极不相称。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偏低,中等职业教育则不受民众的青睐,在广大农村,大多数民众都认为大学毕业未必能找到好工作,上中专不如直接打工。因此,广大农民不能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给农业带来的机遇,广大民众也缺乏电子商务需要的电子信息技术和企业运营的基本知识。

(3)电子商务相关服务产业水平不高

当前,河南农村广大地区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服务业,如物流、金融、培训和营销等各行业发展还比较落后,无法与电子商务发展对接。

(二)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机会与威胁

1.河南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机遇因素

(1)市场机遇

最大、最好的机遇莫过于市场的发展。电子商务在国内经过近20年的发展,深入人心。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今日发布的第37次调查报告,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6.20亿,占比提升至90.1%,个人上网设备进一步向手机端集中。河南省通信管理局、河南省互联网协会于2016年5月16日在郑州发布了《2015河南省互联网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河南互联网网民人数已达到7355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77.9%。数量众多的网民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石。除此之外,第三方电商平台如淘宝、天猫、京东、亚马逊、当当网、1号店等纷纷入驻河南,也纷纷介入农村电子商务,为我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

市场对特色农产品、原生态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增加,也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带来市场机遇。

(2)政策机遇

2012年末,商务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创新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鼓励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鲜活农产品网上批发和网上零售;201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启动农村流通设施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提升工程,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这为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2]

2.河南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威胁因素

河南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最大威胁莫过于经济形势发展不稳定,市场不断出现波动。

三、促进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升技能

促进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首先需要转变广大农民的观念,使其认识到电子商务发展为农业发展带来机遇,深入了解传统行业面临的困境,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省农业突破口务必和“互联网+”、电子商务联系在一起。

广大农业种植者与经营者,还需不断提升经营技能,提升种植技能,使农产品更具科技含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熟练掌握电子商务应用技术;还应不断提升农民的经营思想和水平。

(二)促进农产品标准化,创立知名品牌

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并加快我国农业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完善农业检测体系,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加工、保存过程中的有效监管,完善监测体系,提高质量监测水平。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与形象,做好宣传与营销,树立知名品牌。

(三)促进相关服务产业发展

繁荣农村电子商务,需要以相关服务产业发展为前提。首先是发展物流业,物流的仓储、分拣和配送体系需要完善;其次是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与平台、信息技术等硬件环境的建设,扩大农业信息网络覆盖范围,提高农村的信息化程度,为发展网上农业商务信息服务提供保障。[3]再次是金融行业应加大支持力度,增加网点布局,开通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移动支付对接等功能;最后,增加培训,培训时代发展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信息技术人才,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保驾护航。

[1]刘党社.河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SWOT分析与对策[J].理论观察,2015,(6):69-70.

[2]张春峰等.河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SWOT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15,(19):67-99.

[3]陈生萍.国外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启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9):112-114.

10.19327/j.cnki.zuaxb.1007-1199.2016.05.012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责任编校:孙咏梅,裴媛慧)

猜你喜欢
河南省电子商务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