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状况及进展*

2016-03-18 07:05合肥学院合肥230601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6年1期
关键词:文献工作市县规程

●江 山 (合肥学院 合肥 230601)



民国时期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状况及进展*

●江山(合肥学院合肥230601)

[摘要]民国时期,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工作,无论在法规的建设还是在实际的工作中,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在某些方面还取得不少可资借鉴的经验,对于当代的地方文献事业有着诸多的启示与借鉴价值。参考文献19。

[关键词]地方文献搜集与整理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中国的直隶、河南、山西等地就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来征集本地区的先贤遗著等地方文献。当时的山东省也不甘落后,关心地方文献事业的潘馨航在进京之时,即向当时的国务卿徐世昌提议征集山东文献的事宜,后得到徐的大力支持。随后,山东耆宿柯凤荪、孔少霑在北京设立征辑总处,而在山东济南则设有征辑分处,并制定规章,积极推动山东地方文献的征辑工作。徐世昌在给孔少霑的书信里,称“山东征集文献小启暨规章,崇论宏抱,振扬河岳”[1]。应该说,作为政府要员的徐世昌对于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还是比较重视的。

民国时期,中国处于内忧外患阶段,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工作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然而,作为近代文化事业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在某些方面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地方文献搜集与整理法规的颁布

为了规范和促进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工作,1931年6月27日,当时的国民政府颁布了《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大纲》,计18则。

《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大纲》规定公私机关团体所发行的刊物需赠送文献委员会一份,以备保存。同时,该法规还具体规定了征集地方文献的范围包括6个方面,即与本市县沿革有关的府厅州县各种旧志书及各项地图;与本市县有关的诗文著述及金石拓片;本市县各地方的民俗歌谣;本市县各地方的古迹名胜照片;本市县重要及特殊方物的照片;本市县先贤的遗迹遗像[2]。

1944年5月2日,当时的行政院颁布了《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规程》对征集地方文献的范围除了增加“本市县之礼典乐器”、“本市县公私机关之团体发行之刊物”以及“本市县人民私家谱牒”等条款外,还对《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大纲》上的若干条款作了更为详尽的规定,如关于本地先贤的文献征集就规定“本省市县乡贤名官之遗迹、遗像、传记、行述、碑志”,对比《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大纲》相关规定,则具体得多[3]。1946年7月16日,当时的行政院通过了《各省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规程》,与《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规程》相比较而言,对地方文献的征集范围没有作任何变动,只是增加了第11款“其他”,在文字上使得法规的表述更加完整[4]。

随后,各省市也颁布了本地的“组织规程”,如1947年,广西省就颁布了《广西省文献委员会组织规程》。同年,上海市也颁布了《上海市文献委员会组织规程》,就地方文献的征集范围而言,《上海市文献委员会组织规程》比《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规程》多了两项内容,即“本市有关国际性之各项史料”、“其他有关本市文献之文字记录及实物”[5]。可以说,增加上述内容是符合上海市文献工作实际的。关于地方文献的整理,相关的法规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是规定设立“整理组”和“编纂组”,主要职责分别是“担任登记编目绘图鉴定收藏陈列等事宜”以及“担任编纂省市县志及各种文献专刊等事宜”[6]。从中也可以看出,民国时期的地方文献工作对于文献的搜集工作较为重视,而对于文献的整理工作则明显关注不够。

2地方文献搜集与整理的开展

1928年,江西省颁布了《江西省征集图书文献条例》明确规定“各郡县志及山水志、各地方金石或拓本、各姓族谱、已刊未刊之各家著述”等均在征集的范围之内[7]。1929年,当时的安徽省教育厅就发布训令征集与本省文化有关的出版物,包括各县志书、乡贤遗著以及民俗刊物等。在谈到征集地方文献的重要性时,该训令写道:“皖省介处南朔,民风敦朴,精研学术,代有闻人,名作遗编,所在多有;傥任其散佚,殊失保存文献之旨。”[8]1930年,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也呈请当时的广东省政府广为搜集本省地方文献,各县新旧府厅州县志书、各种古今名著、族谱家乘、乡邦掌故等书籍,均在搜集范围之内[9]。

随着《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大纲》以及《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规程》等地方文献方面的法规陆续颁布,各地的文献委员会纷纷建立起来。因此,各地也出台若干关于地方文献搜集与整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于推动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安徽省文献委员会成立于1945年,通过一年的工作,在安徽各地搜集到文献2万余件。事实上,在地方文献的搜集方面,各地的文献委员会无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作为文献资源的“重镇”,图书馆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1936年,江苏省立镇江图书馆为阐扬江苏文献,表彰乡贤著述,广搜江苏文献。该馆所搜集的江苏文献包括的范围还是比较广泛的。主要有:《四库全书》、《江苏通志·艺文志》中著录的江苏人著述、当时的江苏学者著述、有关江苏问题的出版物、江苏新旧志书、江苏各地碑帖拓片、江苏各民族的谱牒、江苏先贤遗像及其他文献图片等[10]。

抗日战争期间,很多文献被损坏或遗失,因此全国各地积极行动起来,搜集散失的文献,加以妥善保管。1938年12月,当时的浙江省抗卫会战时教育文化事业委员会召开委员会议,会议决定向浙江省抗卫会建议组建浙江省沦陷区域流亡文献征集委员会,负责征集流亡文献。同时,在此次会议上还讨论了具体的办法,规定省抗卫会常务委员、教育厅长以及省立博物馆馆长为沦陷区域流亡文献征集委员会当然委员[11]。1939年,当时的广西省就要求本省教育厅和各文献委员会对于地方文献要“详加调查,广为搜集,择地保管”[12]。由此可见,即使在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地方文献的搜集工作也没有停止,而且由于大量文献的散失,更加引起了有识之士的关注,地方文献的搜集工作越发被重视起来。甚至就连当时的四川省国民党党部也宣称为了便于开展研究,发扬乡土文化而训令各市县党部广为搜集本省文献,包括搜集新旧县志、川省人士著述的诗文集以及流行市井乡野的杂志歌谣等[13]。

3地方文献搜集与整理所取得的进展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各地纷纷成立的文献委员会对于推动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安徽省文献委员会成立后,多次去安庆、贵池、芜湖等地搜集珍贵史料,搜集到包括小倦游阁帖板以及邓石如等碑帖刻板125块,这些均系真迹,海内外不易多见。广东省文献委员会附设有文献馆,在委员兼馆主任简又文的积极努力下,不到一年的时间即搜集到先贤著述2 100余部,计5 100余册,金石拓片400余帧,可谓收获颇丰。1947年5月1日,广西桂林市文献委员会正式成立,主任委员易熙吾就决定编印六种专刊,即《桂林市光复专刊》、《桂林市三十五年年刊》、《桂林市游览专刊》、成人教育适用基本千字小册、桂林市历史乡土教材、桂林市地理乡土教材。另外,南京市通志馆出版了刊物《南京文献》等,各地的通志如《贵州通志》等也得到了编纂与出版。可以说,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工作进展得还是比较顺利的,大大促进了地方文献事业的发展[14]。

民国时期,安徽在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方面多有建树,不仅颁布了诸如《安徽省文献会采集简则》这样的法规,还成立了采集部门和编纂部门来开展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工作。

1934年1月,安徽省文献委员会派员去皖北各县历时2个多月,采集到了丰富的史料;4月又派员去滁县采集文献7 000余件;8月,派员去安庆、合肥等地,采集文献达万余件。1936年4月,派员去蚌埠、固镇等地,得文献8 000余件。在地方文献的编纂与出版方面,安徽文献委员会编有《史料丛刊》,该《丛刊》包含有《忠烈录》、《壮烈集》、《安徽战时文艺论文选》等;另外,还拟编“抗战史料长编”。定期刊物方面,则有《史料旬刊》、《文史》以及《安徽文献》等3种。其中安徽文献委员会自行刊印的《安徽文献》,内容较为丰富,包括治史理论,工作经验,采集通讯,会务报道等[15]。《安徽文献》成为安徽地方文献工作的专业刊物,具有重要的价值。

4若干启示

民国时期,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并没有因为当时的时局变化而受到根本性的影响,相反地,许多有识之士在国家危难之时甚至更加重视地方文献事业的发展,希望以此来振兴中国的传统文化,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回顾民国时期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工作,对于当今的地方文献工作有着诸多现实的启示。

其一,地方文献工作是具有历史传承的。民国时期,不仅是公共图书馆、通志馆等重视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工作,而且为了因应形势的发展还专门成立了各地的文献委员会来开展工作。各地的地方文献工作虽开展得不太平衡,但总体来说还是取得了较好的成就。民国时期举办的吴中文献展览会、浙江文献展览会以及上海文献展览会就是阐扬地方文献,推动学术发展的最好例证,在文化界反响热烈,影响深远。同时,为数众多的地方文献得到了整理与出版,如《安徽丛书》等,颇具代表性意义。因此,当代的地方文献工作,应充分吸收近代地方文献工作中具有积极意义的知识与经验,更好地为当代地方文献工作服务。

其二,地方文献资源的经济政治价值有待进一步发掘。地方文献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传统意义上的保存史料、咨询决策方面,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旅游经济的发展有着很好的价值。具体来说,地方文献有着进行思想教育、编写地方志、编写地方党史、编写历史、创作文艺作品、促进经济建设、利于科研以及开发旅游等方面的价值[16]。每个地方的文献所具有的价值既有共性,也有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不能一概而论。甚至地方文献也可以为恢复主权服务。如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杜定友所编《东西南沙群岛资料目录》就是根据中外文大量资料证明南海诸岛主权在我, 不容异议。因此,由东西南沙群岛地方文献编纂而成的《东西南沙群岛资料目录》,为维护我国主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7]。

其三,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工作亟待加强。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呈缴制度的建立,图书馆、文博馆以及档案馆之间的协作,各种书目索引的使用,以及搜集、整理队伍的建设,等等[18]。因此,需要政府、机构团体以及个人的通力合作方能完成。就地方文献服务区域经济而言,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全面、系统地收集有关地方经济资源的文献。这是地方文献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在讲求科学的前提下,认真、细致地做好这项工作。二是编制书目资料。地方文献书目在开发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发掘有地方特色产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三是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能更好地发挥地方文献的共享功能,从而提升地方文献服务经济的效率[19]。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转型与升级也显得迫在眉睫。因此,发挥地方文献在经济建设尤其是区域经济中的独特作用更是尤为重要,所谓以史为鉴,这也是我们研究近代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工作的初衷所在。

参考文献

[1]鲁省文献征辑之发轫[J].国学杂志,1915(5):10.

[2]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大纲[J].浙江民政月刊,1931(45):23-24.

[3]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规程[J].浙江省通志馆馆刊,1945(2):117.

[4]各省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规程[J].山东省政府公报,1947(38):3.

[5]上海市文献委员会组织规程[J].上海市政府公报,1947(24):924.

[6]各省市县文献委员会组织规程[J].山东省政府公报,1947(38):4.

[7]江西省征集图书文献条例[J].大学院公报,1928(6):147.

[8]饬搜集本省文献[J].安徽教育行政周刊,1929(37):7.

[9]市图书馆搜集文献[J].广州市市政公报,1930(365):44.

[10]苏省立图书馆搜集省文献[J].图书展望,1936(2):115.

[11]浙江省拟组织散佚文献征集会[J].图书季刊,1939(1):95.

[12]桂省府奉令搜集古物文献[J].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39(2-3):20.

[13]川省党部搜集该省各项文献[J].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40(5):16.

[14]各地消息[J].广西文献通讯,1947(1):7-8.

[15]安徽省文献事业发展述略[J].安徽文献,1946(3):1-14.

[16]韦仕.浅谈地方文献的搜集与利用[J].图书与情报,1986(3):76-77.

[17]卢中岳.杜定友对地方文献工作的业绩与评价[J].广东图书馆学刊,1982(4):3.

[18]武印荣.地方文献的搜集[J].图书馆杂志,1988(4):30-32.

[19]骆伟.论地方文献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与意义[J].广东图书馆学刊,1989(2):54-57.

(刘平编发)

Status and Progress of Collecting and Arranging Local Documents during Republic of China

Jiang Shan

(Hefe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22, China)

AbstractGreat progresses were made in collecting and arranging local documents during Republic of China, meanwhile, several important laws were made. The Committee of local documents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did lots of work in collecting and arranging local documents, which is very valuable in modern society today. 19 refs.

KeywordsLocal documents. Collection and arrangement. Republic of China.

[收稿日期]2015-09-20

[作者简介]江山,副研究馆员,现在合肥学院图书馆工作。

[中图法分类号]G25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845(2016)01-0062-04

*本文系2014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近代中国地方文献发展史研究(1912-1949)”(项目编号:SK2014A362)的研究成果之一。

【资源·共享】

猜你喜欢
文献工作市县规程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
基于规程法的雷击跳闸率计算
《四川省工伤认定工作规程(试行)》出台
中国新车评价规程
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及其在人机交互中的应用
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及其在人机交互中的应用
地方文献工作制度分析
市县动态
市县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