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特教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2016-03-18 14:56李壮成赵蕴楠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特教实习生师范生

陈 立,李壮成,赵蕴楠

(四川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0)

高校特教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陈立,李壮成,赵蕴楠

(四川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高校特教师范生在教育实习工作中态度积极、专业准备较为理想,环境适应能力强、实习内容多样,善于总结与反思、实习效果较佳。但在实习过程中也存在实习时间安排不甚合理、实习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指导教师指导效果不良、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因此,教育实习改进不仅需要师范生不断增强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升专业素养,也需要高校改革传统实习模式、加强实习管理。

特教师范生;教育实习;调查与思考

特殊教育(以下简称“特教”)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是指师范生在学校、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到特殊学校、康复训练中心等特教机构开展教育、教学、康复等实践活动。2007年和2012年教育部先后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均强调师范生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要求高校高度重视做好实践育人工作,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教育实习作为高校特教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内容,是特教教师职前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践原则,实现培养目标的教学环节,对于培养特教师范生良好师德、巩固专业知识、获得实践经验,提升综合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特教事业的快速发展和特教对象自身的复杂性,均对特教师范生教育实习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特教师范生教育实习现状如何、其中存在哪些问题,则是亟待关注与研究的迫切问题,本研究将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本研究随机选取安徽、河北、四川某所高校特教专业大四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施测时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和答题纸,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126份,进行整理分析得到120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2.3%。采用自编《特教专业学生实习情况调查问卷》,该问卷涉及学生实习前准备工作、实习过程中的具体活动,实习的收获和反思三个维度,共包括23项选择题。问卷数据输入EXCEL20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涉及频次和百分比分析。

一、特教师范生教育实习中的出色表现

从本次调查结果分析,三所学校的特教师范生在教育实习工作中均有良好的表现:

1.实习态度积极、专业准备较为理想

教育实习前的专业准备是师范生专业学习、成长的重要环节,专业准备的质量很大程度上是影响教育实习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专业准备主要包括学生知识、能力和心理的准备、学校与实习单位的联系沟通等。根据调查发现,三所学校均能高度重视特教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采用见习、试讲、实习动员等多种方式对特教师范生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引导特教师范生系统深入地了解教育实习,使其能够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主动参与到实习中去。与此同时,多数特教师范生在实习之前能认真地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95%的实习生曾去特教机构参与过教育见习活动、81%的实习生能积极做好教学训练和儿童康复训练活动等准备工作,并且有68%的实习生能从学科教学、儿童康复训练、班主任工作、教育调查研究等方面对教育实习作出具体的计划安排。

2.环境适应能力强,实习内容多样

教育环境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外部条件,环境适应能力的高低是影响特教师范生教育实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根据调查发现86%的特教师范生能够在一星期内较好地融入特教机构环境,能较快地进入特教教师角色,顺利开展教学、康复等工作,这离不开实习生前期较为充分、全面的专业准备工作。与此同时,在整个教育实习过程中,多数实习生能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如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校本教研等活动,来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3.善于总结与反思,实习效果较佳

实习反思是教育实习中的必要环节,是促进特教师范生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本次调查中71%的实习生会对自己在实习工作中的表现、参与的实践活动情况等进行及时总结和反思。同时,通过经历教育实习多数实习生获益匪浅,57%的实习生认为实习效果良好,其中有52%的实习生表示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了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31%的实习生表示看到自身的薄弱环节,并有意识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加以改进,20%的实习生表示更了解特教教师职业的崇高,更坚定从事特教教师这一职业的决心。

二、教育实习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特教师范生在教育实习工作中有着上述出色的表现,但三所学校教育实习开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1.实习时间安排不甚合理

根据调查发现在实习形式上,三所学校教育实习以集中定点实习、自主分散实习、集中定点实习和自主分散实习结合的方式为主(三者总比例为85%),这些实习方式其主要特点在于学生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一次性完成实习活动,有利于特教师范生实习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但未能将教育实习贯穿于师范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实习时间安排上,三所学校教育实习主要安排在大四阶段(第七学期或第八学期)。许多实习生反映大四阶段去参加教育实习会受到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如找工作的学生因顾及招聘信息、考研的学生要准备专业复习等缩短了其有效的实习时间,实习的效果也会差强人意。在实习持续时间上,三所学校集中于8-12周,这和国外一些国家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相比实习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如美国要求师范生累计实习时间应不少于一年,英国要求师范生应参加不少于20周的教育实习,法国要求师范生实习27周,德国则多达72周共18个月。[1]

2.实习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有待提高

教育实习是促进特教师范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实践活动结合的有效方式,更是促进其实践经验生成的重要途径。根据调查发现55%实习生认为对本专业的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掌握不够扎实,尤其是实践性知识,如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特殊儿童学科教学等知识。这可能因为高校特教专业实践性知识教学仍以传统的理论讲授教学法为主,对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等获得直接经验而缺乏足够关注,导致学生对这类知识掌握与应用不佳。与此同时,多数实习生反映其教学设计、康复训练、课堂调控等能力非常欠缺,这可能因为实习生在校期间缺乏有效锻炼,尚未充分认识到教学设计、康复训练等技能的重要性等。

3.实习指导教师指导不力

特教师范生实践经验的增长,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离不开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与帮助。根据调查发现三所学校实习生指导主要采取高校带队教师指导和实习单位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这有利于整合高校和特教机构教师资源,为实习生提供全方位、有效的指导。然而,65%的实习生反映出指导教师,尤其是特教机构教师在实习过程对自己的专业指导有限,效果不佳。这可能因为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校特教专业招生规模也相应扩大,实习生人数相对增加,而多数特教机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难以有效组织足够数量的、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来针对实习生开展指导工作,同时由于特教教师自身繁琐和沉重的工作,无暇兼顾实习生的指导工作。此外,高校教师由于自身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原因等难以经常前往特教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指导。

4.实习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

构建科学、完善的实习评价体系是检验特教师范生实习效果的必要途径。根据调查发现40%的实习生认为高校对其实习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这可能主要因为高校教育实习评价体系相对不完善,影响了其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可靠性。在评价主体上,三所学校基本以实习单位教师和高校教师参与为主体,而忽视了实习生的参与,进而影响了评价的真实性。在评价内容上,三所学校重点关注实习生备课、讲课等结果表现,而忽视了对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康复训练、教育研究等活动的评价。特殊教育对象的异质性和复杂性对特教师范生知识和能力提出更高、更广的要求,且师范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是随自身学习而不断积累、渐变的过程,因此,对特教师范生教育实习的评价应该是过程性的、多元的、全面的。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与学生、学校以及实习单位等密切相关。本研究调查发现的问题主要来自师范生、高校、实习单位等方面,因此需从这些方面不断改进,提升教育实习效果。

(一)特教师范生应增强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升专业素养

1.不断夯实专业基础知识

特殊教育实践是涉及医疗保健、教育训练、社会就业等问题的一项系统工程,特教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特殊儿童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康复训练知识等,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康复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并且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来掌握。因此,特教师范生必须充分认识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一方面应理解特殊教育学科性质特点,了解特殊教育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应及时了解该特殊教育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动态,拓宽学科视野,不断丰富自我的理论知识,为从事特殊教育实践提供智力支持。

2.逐步掌握娴熟的专业技能

特教教师专业技能包括环境创设与利用、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等多方面的能力。特教教师娴熟的专业技能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特殊儿童的发展等都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些专业技能并非一朝一夕就能习得,需要在教学、康复实践活动中逐步掌握。因此,特教师范生首先应强化特教教师基本功的练习,如积极参与演讲比赛、普通话、书法比赛活动等来有意识地提高教学技能。[2]其次应主动走进特殊儿童课堂,和特殊儿童积极交流,并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了解特殊儿童教育需求和特教教师教学方法等,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3.主动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虽然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可以保障特殊教育基本工作顺利进行,但特教师范生综合能力仍需加强。特殊儿童健康发展是涉及家庭、学校、社区等共同关注和参与的社会问题,因此,特教师范生应主动提升在教育研究、人际交往、沟通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具体表现为积极参加校本教研、科研立项、集体活动等,从中学习基本技能,提升综合能力,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与发展。

(二)高校应改革传统教育实习模式,加强实习管理

1.增加、分散教育实习的时间

当前世界多国教师教育培养均呈现出教育实习持续时间延长的趋势,同时改革以往传统单一的、毕业前集中式实习,将实习的时间分割、贯穿于师范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同时,师范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传统单一的集中式实习其最大弊端在于很难实现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的有机结合,未给学生提供思考反思的再学习的环节。[1]因此,特教师范生教育实习应采取阶段性与延续性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将实习内容“弥散”于教师教育的全过程,体现渐进性和全程性。[3]具体来说,特教师范生一年级以体验式教育见习为主,时间1-2周,主要目的让师范生开始接触特殊儿童,初步体验特教实践活动,增强对特教事业的认知和了解。二年级以定位式教育见习为主,时间2-4周,主要目的让师范生深入特殊儿童课堂、康复训练等活动场所,深入了解特教实践活动,明确专业学习方向与目标。三年级以探究性教育实习为主,时间2-4周,主要目的让特教师范生深入特殊学校、康复训练机构、普通学校等,引导其在实习过程用心发现特教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能够开展探究性活动,并积极准备撰写毕业论文设计。四年级以入职式教育实习为主,时间8-12周,主要目的在于强化师范生实践性知识,提升综合实践能力,为其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2.整合指导教师团队,加强指导教师管理

针对当前专业指导教师师资紧张的现实困难,可以尝试整合现有教师资源,在信息化环境下采取现场带队指导与信息化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学科多元、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团队。[4]如对于不同年级的特教师范生可以由高校教师、辅导员、特教机构教师等组建联合指导团队,指导教师采取现场指导与网络指导、电话寻访等方式开展指导工作。同时,应健全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加强对指导教师的考核与管理。[5]如建立指导教师资格制度,选拔责任心强、教学、科研能力优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尝试将实习指导工作列入教师考核、职务聘任和表彰等参考内容,核实指导教师工作量并及时发放指导津贴等,来调动指导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指导水平。

3.完善实习考核评价体系

优化改进特教师范生的实习工作,并为指导教师和学校提供反馈,是教育实习评价的最终目的,因此,教育实习评价应体现多元性和全面性。具体来说,在评价的主体上,应提倡多方主体参与,由高校指导教师、特教机构指导教师、师范生和学生实习小组等共同参与实习生教育实习评价,使实习成绩的评定工作更加客观、科学。在评价的内容上,可以从实习生总结反思、实习单位反馈、指导教师反馈等多维度出发,并结合实习生在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康复训练、教育研究等活动表现来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并根据制定标准对实习生整体表现进行逐项计分,使整个评价工作更加真实、全面。

[1]陈忻华.教育实习与师范生专业发展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9:24.

[2]韩建萍.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现状调查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50.

[3]张洋.高师特殊教育专业分段实习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123.

[4]张向东.地方高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实习模式的构建[J].商洛学院学报,2015(2):61.

[5]彭婷.地方院校师范生顶岗实习的调查分析[J].农业教育研究,2014(3):17.

(责编:明茂修责校:明茂修)

Research on the Situation of Normal Students in Special Education Major’s Educational Practice

CHEN Li,LI Zhuang-cheng,ZHAO Yun-nan
(School of Education in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Dazhou,Si chuan635000,China)

Normal students in special education major are able to pay much attention to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make adequate preparation,and adjust to speci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well and participate in various activities and rethink their performance.However,their exist some problems in professional practice, such as,un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practice time,students’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teachers’guidance which needs to enhance,and evaluating system which needs to improve.Thus,it is not only students strengthen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ability,but also colleges reform traditional practice pattern and reinforce the management.

Educational Practice;Normal Students of Special Education Major;Investigation

G764

A

2096-0239(2016)05-0071-04

2016-03-14

四川省2013-2016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高师特殊教育专业见习实习模式创新研究”。

陈立(1988-),男,陕西太白人,四川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特教师资培养。

李壮成(1970-),男,四川南江人,四川文理学院副校长,教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赵蕴楠(1983-),女,辽宁辽阳人,四川文理学院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特教师资培养。

猜你喜欢
特教实习生师范生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浅谈心电图医学实习生带教体会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