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众传媒环境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016-03-18 15:54王姗姗赵金子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大众传媒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王姗姗,赵金子

(东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基于大众传媒环境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王姗姗,赵金子

(东北石油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大众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大众传媒的出现对高校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育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现阶段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呈现出了以下特征: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大学生价值观偏离化;大学生价值观的功利化。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该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养;重视对大众媒体的引导;合理有效的利用大众媒体。

[关键词]大众传媒;大学生;核心价值观

前言

大学生是时代的新生的知识分子,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习近平曾说过大学生是富有梦想、富有朝气的一个群体,大学生思想的发展直接关乎民族的未来。信息时代加速了我国大众媒体的发展,如今社会上各种信息鱼龙混杂,这些信息所传播的社会思潮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他们是受大众传媒影响大的一个群体,尤其是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影响力关乎到学生的思想发展,更关乎到祖国未来的发展。大众媒体的出现给人才的培育提供了更宽广的空间和渠道。传统教育的时空局限性让人才的培养很容易走向死胡同,而新媒体的传播具有宽覆盖,很强的互动性和迅速性等特点,对于人才的培育有积极的影响。大众媒体的出现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机会让其做为载体对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行培育,发挥新媒体的导向作用。

1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涵

在新的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下,各式各样的信息技术布满了整个社会的角落,大众媒体的应用在大学校园得到广泛的发展,大众媒体不仅作为信息传输工具的载体,同时也让大学生的大众媒体意识和日常行为方式得到了改变。新的信息社会环境下,价值观逐渐走向多元化是当代大学生最为显著的特点,并形成独立的模式,使得特殊时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充足的影响,这也是我们需要去开拓新的教育模式,对于高校大学生人才的培养会有显著的作用。大众媒体环境下的高校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也在发生着变化。价值观的理论基础是对事物含有主观的批判,是社会发展下的产物。通过网络与高校学生建立桥梁关系,与其充分交流,从他们的兴趣出发组织各种教育活动,以此来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众创新的时代,一定要发挥我们的创新意识建立新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

2大众传媒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的影响

全新的网络信息化时代的传播方式,对大学生的生活行为方式、思维逻辑、价值取向和社会道德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从两方面来讲,第一,大众媒体的出现对高校现有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形成了很大的冲击;第二,大众媒体的发展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新的价值观、人生观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也为他们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1大众媒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提供了机遇

信息网络为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全面快捷又充满个性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新媒体的出现带来了一批具有时代性的传播工具比如微博、QQ等,极大地激发了高校学生对于知识信息获取的主动性以及对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大大地改善了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形成的效率和效果。大众媒体的出现对于旧的培育方式和手段有很大的冲击。传统媒体的传播形式过于单一完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现代的传媒方式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影音、文字、图片集成一体,对比之下新的传媒更能受到高校大学生的青睐。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形式多样的图片文字影音媒体下学习,更能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兴趣,也能使大学生更好地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所以,大众传媒对高校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新的视角。

2.2大众媒体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的挑战

极度开放的网络环境减弱了教育效果。首先,网络化的信息传播具有极强的开放性、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巨大等特点,是社会各种团体和利益群体表达思想见解的场所,这对尚处在生理心理发展期缺乏阅历的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冲击,很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和危险分子的迷惑,对正确的个人价值观思想观念产生消极的影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造成极大的干扰。其次,大众传媒的多元化使得各种意识形态价值观肆意传播,个体的价值取向就有很多的可选择性,这对于不成熟的当代大学生来讲具有很大的挑战,很容易在这样开放的网络环境中迷失方向,从而影响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任和认可。再次,网络媒体是一个虚拟的环境,这样就造成了人与人的信任危机、道德行为的缺失,在虚拟的传媒环境下,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约束就显得很苍白无力,人人倡导张扬个性言论自由却不愿承担随之出现的责任,极易出现网络犯罪无道德无底线等行为。同时网络有很强的隐蔽性,人与人的沟通无法做到真诚友善,部分学生会对沟通的真诚性感到怀疑,从而影响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这也损害了现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3大众传媒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大学生通过大众传媒获得各种信息,受到了各种舆论、观点的影响,同时也可以传播各种信息,大众传媒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和自由的平台去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是大众传媒中一些负面的、消极的东西导致大学生形成了一些世俗化、功利化的价值观,大众传媒消极的一面是学生扭曲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导火索。总的来说,在大众传媒这个大环境下,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呈现出了以下特征。

3.1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

大众传媒背景下,各种传统的或者是现代的,东方或者是西方的不同地方的不同国土的社会思潮或者是价值观念呈现在了人们的面前。这种多元的价值观丰富了大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大学生价值观念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使学生在面对各种各样的对错问题时会表现出更加包容的态度。但是我们不容忽视的是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在众多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面前,大学生选择自己价值观的时候难免会显得很吃力。大学生在大众传媒所营造的信息、思想、价值无主导、无权威的环境中会变得盲目,这种情况就会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模糊,很难形成自己的符合社会主流价值的价值观念。

3.2大学生价值观偏离化

针对于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的主要目标,就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然而,目前却出现了一种危险的情况,就是现阶段的大学生很少去关注政治,而且对社会所宣扬的核心价值观表现出来了一种不屑的态度,甚至有些大学生根本就不赞同共产主义所宣扬的这些理念。而且现在欧美一些发展比较先进的国家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去把西方的价值、观念强行地输入到我们国家,大学生本来思想的发展就不是很成熟,这些西方不良的观念的大量传播很容易侵蚀大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间接地导致他们个体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的矛盾,影响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接受。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3.3大学生价值观的功利化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她们对于生活、对于他人的态度。大众传媒中展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趣味性的、简单易懂的东西愉悦了我国大学生的身心。然而这种只重视娱乐缺乏内涵、重视消遣缺乏严肃、重视商业轻视文化的现象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判断力。尤其是现在的传媒中所呈现的三俗的东西越来越多,极大程度上破坏了大学生的健康社会环境,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功利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面对一些利益的问题时,首先考虑到的是自己,盲目地去追求一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生活,而且这种攻击性的价值观导致学生的短视行为,个人主义、自我主义越来越严重,缺乏精神和理想上的信仰。

4大众传媒环境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大学生是媒体的使用者中的主力军,所以说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重视大众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利用这种影响力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1重视对大众媒体的引导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社会在高速的发展,大众传媒的发展也在紧跟时代的步伐,然而快速的发展却带来了传媒信息的良莠不齐,泥沙俱下甚至有一些黄赌毒等不健康信息,这对于活跃在网络上的当代大学生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阻碍大学生的健康发展,鉴于此,需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机制的建设,努力为当代大学生建立安全的网络传媒环境。这首先需要相关部门制定一些法律法规去约束大众媒体,加强对大众媒体传播的管理。我国现阶段虽然对大众媒体已经进行了监管,但是监管体制还是很不健全的,不健全的监管体制会导致大众媒体平台上展现出了各种不良的信息。所以,我们在制定一些法律法规以后还要不断的更新,因为信息时代大众媒体的发展与更新都是十分迅速的,所以说这些法律法规也应该跟进去完善。最后,要重视对大众媒体的技术控制,健全网络警察体系,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与安全,及时地制止那些不健康的、影响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信息传播。

4.2合理有效地利用大众媒体

我们不难发现,大众媒体已经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有效地利用大众媒体的优势。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其传播信息的方式更加的生动化、多样化、趣味化,所以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候可以有效地利用大众媒体的这一优势,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对课的兴趣度。这就要求教育者首先要跟上时代潮流的发展,关注大众媒体的动态,熟悉简单的微博、微信、QQ等的传播特点,做到可以熟练地运用这些APP去传播一些信息,通过一些小视频、微作品等去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其次,要构建优秀的校园大众媒体平台的意见领袖队伍,可以选一些代课老师、辅导员、学生干部等人员作为平台的领袖。建设健康的大众媒体舆论平台,引导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还要鼓励学生利用新媒体去创新,培养他们自主创新的能力。

4.3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如今的媒体发展十分的迅速,各种好的、坏的、健康的、不健康的信息都存在于网络空间中。所以,高校要重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高校大学生应该接触并合理的使用自媒体,主动地选择一些对自己有益的东西去观看,并且从平台上的正能量的信息中提升自己、升华自己。再者高校的大学生的政治立场一定要正确而且坚定不动摇,以坚实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以辩证的态度、辩证的眼光去对待各种信息、学会甄别信息。最后,大学生还要注重去主动提高自己的大众媒体的道德素质,自觉地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法规去约束自己,不做违法的事情,努力去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5结论

全新的网络信息化时代的传播方式,对大学生的生活行为方式、思维逻辑、价值取向和社会道德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大众传媒的出现对高校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新的视角,但同时其消极的一面也阻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大众传媒这个大环境下,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呈现出了以下特征: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大学生价值观偏离化;大学生价值观的功利化。大学生是媒体的使用者中的主力军,所以说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重视大众媒体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利用这种影响力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高校要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养;其次,要重视对大众媒体的引导;最后,要合理有效地利用大众媒体。

[参考文献]

[1]南金花,刘建军,赫鹏飞.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落实核心价值观教育[J].职业教学研究,2013(8).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3]年大琦.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这一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

[4]刘桂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4(05).

[5]唐平秋,卢尚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4).

[6]吴欢.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04).

[7]苏洁,施丽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方式创新研究[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1(05) .

[8]熊萍,邵康,盛武.大学专业课程中价值观渗透教育模式研究[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

[9]薛岚,郝东升.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探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6).

[10]赵野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8).

[责任编辑:江雪]

[收稿日期]2015-12-10

[作者简介]王姗姗(1980-),女,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赵金子(1981-),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16)02-0106-05

猜你喜欢
大众传媒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大众传媒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