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我国出版机构数字化转型——基于三家出版社的调研分析

2016-03-19 00:35李世娟张鹏翼黄文彬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100871
出版科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定性分析数字出版数字化转型

李世娟 张鹏翼 黄文彬(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100871)



管窥我国出版机构数字化转型——基于三家出版社的调研分析

李世娟 张鹏翼 黄文彬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京,100871)

[摘 要]选择3家不同类型的出版机构作为调研对象,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对我国出版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发现不同类型出版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不尽相同,但在数字出版系统的选择,数字出版编辑知识能力的培养和出版转型中面临相同的困难和挑战。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共存,既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探寻新的盈利模式,也需要大胆探索如何对现有出版流程进行重组,还面临着版权问题、数字出版人才培养问题、数字编辑资质认证等问题。

[关键词]数字出版 定性分析 数字化转型

Publishing Digitalization:a Qualitative Analysis Based on Three Publishing Companies

Li Shijuan Zhang Pengyi Huang Wenbin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 100871)

[Abstract] Three publishing companies were selected forehand to study the digitalization process of publishing houses in China. The results of a qualitative analysis showed that each digital company has different strategies in setting up digital publishing center. However, they are facing similar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in choosing digital publishing systems, training digital editors etc.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re coexisting. Not only the publishing houses need to change the idea and to explore novel profit models, but also need to investigate how to restructure the publishing workflow. Other issues, such as copyright protection, digital editor training, certification of digital editors etc.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as well.

[Key words] Digital publishing Qualitative analysis Digitalization

1 引 言

我国出版业正在从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0年公布的《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 ‘十二五’末,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值力争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25%,整体规模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并计划到2020年,“传统出版单位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其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运营份额在总份额中占有明显优势。”[1]有学者指出我国数字出版企业目前尚处于数字出版产业生命周期的形成阶段,且形成期较长[2]。但是,目前的研究对正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出版机构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分析较少。本文对3家具有代表性的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出版社进行调研,就数字出版转型的过程、面临的问题、数字出版编辑的现状及数字出版软件的使用等问题进行研究,以期管窥我国出版企业向数字出版转型的现状。

2 出版机构调研

此次调研对象既包括综合性出版社也有专业出版机构,其中有的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字出版基础和规模。涵盖的专业领域主要有建筑、交通运输和知识产权等行业。参与调研的对象包括各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的负责人、数据管理中心负责人、运营总监、产品经理、市场经理和IT技术人员等。数字出版系统的选择和应用是传统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过渡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也对出版社数字化升级转型系统提供商进行了调研。具体调研对象情况见表1,其中A、B、C分别代表3家被调研的出版机构。运用团体访谈、采访等方法进行数据采集。所得的录音资料由专业人员分别进行转录校对后,再由3名编码人员分别对3家出版社的数据进行编码。然后,再进行交叉校验。如果两名编码员编码不同,由两名编码人员商议统一。

表1 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3 数字化转型的现状与问题

调研的3家出版社在市场定位、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等方面各具特色,但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都遇到了类似或者相同的困难与挑战。访谈主题信息的分析清晰反映了这一点(见表2)。

3.1 数字出版规模及数字出版物形式

调查发现,由于性质和业务发展历史等方面的差异,各家出版社在出版数字化程度和水平上存在一定差距。其中既有已经实现“无纸化”办公,基本实现数字出版的专业出版机构;也有数字出版整体规模相对较小,所占市场份额不高的情况。数字出版物形式也是多样的,包括电子书、光盘、数据库等。没有完全实现数字化出版的机构也开始全面系统地搜集传统出版物的电子版本。除了提供相应的光盘版本,还提供相应的网络版本供下载。

表2 三家出版机构数字出版转型数据分析相关主题

3.2 数字出版机构设置及人员构成

对全国584家出版数字出版单位机构设置情况的调研发现,在有组织机构说明的256家出版社中,102家出版社设有独立的数字出版机构[3]。各家数字出版机构的名称并不统一,可分为3类:一类有数字出版相关业务,但是没有独立的或者明确的数字业务部门,一般挂靠在其他部门(例如电子音像、网络部或总编室等)。第二类有数字业务机构,但是挂靠在其他部门之下。第三类有独立的数字出版业务部门。

本次调研的3家出版社都设有独立的数字出版中心。数字机构的设置有与现有部门“平行设置”的趋势。此3种设置的数字出版中心一般是原来的几个相关部门合并而成的,例如基于原来的信息部

(管理计算机和网站)、光盘制作部(出版社光盘检测,光盘申请)、彩色排版系统(画册扫描)成立的

“数字出版中心”。而在已经基本实现数字出版转型的机构中,依然保留了光盘制作中心、数据库中心等,作为单独的业务部门提供定制化、特色化服务。因此,

“平行化”设置是我国出版社数字化转型过渡阶段的特色。它促进了传统出版社的数字化过程,聚集了一批了解、精通数字出版的人才。但是也存在重复建设、效率滞后、分工不明确等问题。

“就拿我们部门(数字出版中心)来说,我们不是一个编辑部。我们没有作者,没有书——像其他的编辑部(那样)。我们要拿他们的成果来出(数字)产品,拿出去卖。对编辑部来说担心你技术不好,或者被别人盗(版)了,或者效果不好,或者影响了他们纸质那一块…… 我们要出一些产品都是拿一个单子让编辑部去审核,有哪些书可以允许去做数字产品,如果畅销的书就不愿意,就是这样的。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作者……而他们编辑部也没有时间去弄数字产品。”

——出版社C

3.3 数字出版盈利模式探寻

“我们的文献出版,反而是先电子的,最后根据需要出成纸质的。有的可能就印一套,有的就印两套。在这种情况下,数码印刷就发挥它的作用了。这可能就是思路,要么同步解决,要么你就先是电子的,然后再是纸质的。绝不可能是纸质的弄完了,再去弄电子的。那绝不是复合出版。”

——出版社A

3.4 数字出版编辑的知识和能力

专业的数字出版人才对我国传统出版社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其中国内外学术界对数字出版编辑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英国图书与期刊出版国家职能指标、美国劳动部编缉职能、澳洲编缉实务职能等都对数字出版编辑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规范。一般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术、企划开发、选辑素材、审查稿件、排版设计、校对样稿、载体运用、发行营销、观察市场、信息管理和项目管理等[4]。

此次调查显示,数字出版编辑主要有几个来源。一是传统出版编辑的转型;二是为资深编辑配备较为年轻的编辑,专门负责对接数字出版业务。两种来源的数字出版编辑还都处于迷茫状态,既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又在绩效考核、职业发展规划、政策支持(例如相应的认证机制)等方面得不到相应的支持。专业出版社需要大量的图形化内容,以及图表化内容的数字化处理。这些对数字出版编辑带来不小的挑战。此外,数字环境下的内容策划能力以及必要的的信息技术素养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些版式上的处理工作,如标引、超链接等也需由专门人员来完成。短期内,不可能把数字化带来的新的工作任务全部交给编辑来完成。因此对数字出版编辑能力的要求是一个由高到低的过程,即熟悉这些技术手段后,对编辑的能力要求反而会变低。

3.5 数字出版系统的选择与使用

出版数字化流程改造一般包括四个环节,即数字化加工、资源管理、协同编辑以及产品发布。一般认为这四个环节可以支撑起一个单位的数字出版业务。目前各出版社数字出版系统的来源大概有三个:一是采用进口的数字出版系统,二是采用国内软件开发公司开发的数字出版系统,三是自主研发。第一种情况引进的数字出版系统在出版外文书籍和期刊方面有很大优势,缺点是价格高昂,同时存在本土化的问题。第三种情况较少,出版机构一般只对系统功能进行完善或二次开发。多数出版机构都采用第二种,即出版社选择开发商提供的数字出版系统,然后根据各自的情况进行二次个性化开发。按照出版社的要求对相应的界面、流程、功能等进行调整。因此,售后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规模较小的出版社,往往没有数字出版中心这样的机构,或者只有很少的人员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因此,数字出版系统上线后的维护、运行主要依靠系统提供商。

此次调研的3家出版社都选择了数据加工、全媒体资源库、资源发布平台、编辑加工系统。数字出版系统需要标准化,从书目录入到资源库结构,再到与ERP、OA及网站对接都是如此。不同系统之间的标准化和兼容,售后服务等都对出版社数字化转型升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 小 结

综上所述,出版社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挑战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当前对适合的盈利模式还在探索中,整个社会对版权的保护意识还比较薄弱。数字化转型的效益还没有完全凸显出来。在自上而下的改革过程中,主管领导的观念意识往往决定转型的成败。此外,还有“无纸化”编校的习惯问题。至于流程重组、推行协同编撰系统则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比较困难的一部分,因为这牵扯到出版社的流程再造。传统出版社形成了一定的质量控制流程,例如“三审三校”。但是如何既保证质量,又能提高效率并很好地与传统兼容,目前还缺乏较好的经验。另外,排版工作提前,又给编辑增加了工作量和学习成本,因此出版社必须对编辑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最后,迄今为止出版业整体上对数字出版相关人才的培养重视程度不足,对数字出版人才资质认证的相关政策还是匮乏的。

注 释

[1]新闻出版总署. 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J].中国出版,2010(11):6-8

[2]肖洋, 谢红焰. 数字出版产业生命周期研究[J]. 中国出版,2014(20):25-48

[3]朱静雯,王涵,王一鸣. 我国出版企业数字出版发展战略现状及其问题分析:基于全国出版社的调查[J].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2015(1):110-113

[4]Hsu, Ming-Ju. The Study of Critically Essential Competences for Digital Publishing Editors [J]. Publishing Research Quarterly,2014, 30(1): 11-22

收稿日期:(2015-10-17)

[作者简介]李世娟,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讲师;张鹏翼(通讯作者),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副教授;黄文彬,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讲师。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5853 (2016) 01- 0096- 03

猜你喜欢
定性分析数字出版数字化转型
定量分析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FTA在工业气体探测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力公司财务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