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人才开放思想探析

2016-03-19 03:43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人才思想发展

荆 琳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广州510610)

习近平人才开放思想探析

荆 琳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广州510610)

习近平人才开放思想是其整体人才思想的有机构成和重要内容,是开放发展理念在人才建设领域的具体展开,是新时期做好人才开放工作的理论支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分析习近平人才开放思想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从理论层面探析习近平人才开放思想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战略意义,以求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人才开放的思想共识和发展动力。

习近平人才开放思想;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基本原则

人才开放是人才工作的内在要求和重要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人才工作发表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其中包含了人才开放思想。这一思想是五大发展理念之开放发展新理念在人才领域的具体展开,是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体,科学回答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大背景下,关于人才开放发展的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才开放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做好人才开放工作的重要理论支撑。学习研究习近平人才开放思想,对于全面领会习近平整体人才思想、准确把握人才建设规律、推进我国由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

1 习近平人才开放思想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人才开放思想坚持以人为核心,以开放发展为理念,着眼于人,着力于人,主张人才发展的通透性、互动性、合作性和流动性,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以开放为鲜明特征的人才发展格局,实现开放理念与人才工作全领域、全过程、全环节的融合。

1.1 开放是人才发展的客观必然

开放是当今时代最鲜明的特征,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人才是国家繁荣发展之基。实践证明,封闭的环境,不可能生长出人才参天大树。只有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开放精神,才能为人才发展培植深厚沃土。当今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走向世界,开放的重点正从传统的商品开放、资本开放向着人才开放转型,这既是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也是人才发展的新阶段,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需要。只有把人才发展放在世界人才发展的大格局中来认识和把握,才能主动适应、积极跟进、引领世界人才发展潮流,抢占世界人才发展的制高点。习近平深刻指出,“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1]这一重要论断,充分彰显了人才开放的客观必然性以及在国家对外开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1.2 人才开放要求全方位开放

以开放实现招才引智是党和国家的一贯主张。但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才开放的广度与深度有所不同。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深刻转型和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人才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不断突显。当代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需要依靠高层次人才的智力支撑和创新引领。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1],“要充分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同时敞开大门,招四方之才,招国际上的人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2]。 这充分表明,当今中国的人才开放是全方位的,不再是局部的、个别的,而是系统的、普遍的,要从世界范围内选才、用才,要主动嵌入全球人才大循环中。同时,人才开放是全过程的,贯穿人才培养、开发、引进、使用和激励等各个环节,覆盖人才政策、人才体制机制、人才环境各个层面,深植于从政府到民间,从科研机构到企业等各行业、各领域。可以说,更全面、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全方位开放是习近平人才开放思想的显著特征。

1.3 人才开放旨在完善人才结构

人才结构不合理,是新时期制约中国面向未来发展的最大软肋。习近平深刻指出,我国科技队伍建设面临的严峻挑战,“就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结构性不足矛盾突出,世界级科技大师缺乏,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不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同生产和创新实践脱节”[3], 这既与中国大国地位不相称,也与人才战略需求不匹配。人才开放是弥补这一短板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推动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培育一大批“高精尖缺”人才,要遵循国际人才流动规律,善于从全球选才、引才和用才,既要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同时揽四方之才,“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唯才是举,唯才是用,切实优化我国高层次人才结构。

1.4 人才开放离不开优化人才环境

良好的环境和制度优势是人才开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引领、促进人才开放持续、均衡、高效发展的动力之源。习近平高度重视人才开放环境建设,反复强调“人才政策,手脚还要放开一些”[1], “引进人才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步子要进一步迈开”[4],“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4]。扩大人才开放,就是要采取更加灵活、务实和高效的人才政策和人才制度,进一步发挥市场对人才要素配置的决定作用,实现人才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同时要创造宽松和谐的人才环境,“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完善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5]。

2 习近平人才开放思想的精神实质

2.1 从事物的开放本质把握人才开放的思想本质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开放是事物生存、发展的本质特征,具有客观必然性和一般规律性。开放是事物运动发展的系统过程,是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和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在物质能量、信息方面的互动性交流。事物正是在开放的条件下,在与环境和自身内部的交流中使自身的构成因素发生变化, 并通过自我机能调节而使自身继续生存和发展。开放的客观性和一般规律性说明,人才开放是人才系统运行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客观选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是不可阻挡的社会历史潮流。

与之相应的,开放也是事物矛盾运动、辩证发展过程的内在机制。一方面,开放具有解除封锁、禁令、限制,允许进入的含义。简单地说,就是事物的吐故纳新,在不断否定之否定中实现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开放也蕴含着共享、分享、合作与包容的内容,反映了事物间交换、沟通和互通有无的过程。这两个方面是推进事物矛盾辩证运动发展过程的一体两面,互相协调,彼此促进。事物内在的开放机制说明,人才开放既是一个破除人才发展障碍、解除限制人才潜能发挥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才互动交流、相互学习、增进了解和合作共赢的过程。因此,扩大人才开放,一方面,要不断扫除落后的人才偏见,突破利益固化和束缚人才的制度藩篱,改善不利于激发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社会环境,促进人才系统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要树立“不拒众流,方为江海”的理念,开阔眼界、思路和胸襟,加强同世界的联系互动,兼收并蓄,吸取国际先进经验,在各类人才相互学习合作的过程中,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

2.2 从人的解放核心特质把握人才开放的思想深度

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首要的因素。人的解放, 就是人对其人的本质真正占有的过程,实质就是实现人的主体性, 也就是把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摆脱盲目而强大的自然力以及异己对立的社会关系对人的限制和束缚,使人真正成为世界和人类自身的主人, 从而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过程。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任何解放都是使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回归于人自身”[6]。马克思认为,人的解放表现为人的劳动能力的解放、人的社会关系的解放和人的个性的解放[7]。 着眼于人、着力于人是习近平人才开放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说明,人才开放是为人的进步与发展创造条件,是不断促进和实现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的实践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呼唤人才,渴求人才,就要尊重人才个性、包容人才缺点,宽容人才失误。推进人才开放,要顺势而为,把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能力从现实的物质的、社会关系的或思想的束缚与限制中解放出来, 自由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激发人才承载的知识、创新、活力的全面迸发,促进人的价值的全面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

由是观之,依据事物的开放本质和人的解放的历史要求,习近平人才开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实践紧密结合的具体产物。坚持人才开放理念、实施人才开放战略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建设与人才工作遵循事物运动、联系和发展的哲学思想的必然选择,是新时期党和国家聚集天下英才、增强人才制度优势、建设人才强国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客观历史要求。

3 习近平人才开放思想的基本原则

中国人才发展的本质是个开放系统,既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构成,也是当代世界人才发展大系统的重要构成。在开放社会的总体格局下,作为统领人才建设和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人才开放思想始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人才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辩证统一、人才竞争与人才合作的辩证统一、人才开放与人才安全的辩证统一。

3.1 坚持人才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辩证统一

统筹推进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统筹用好国内国外两种人才资源、两个人才市场,是人才开放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广纳人才,开发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体系”[8]。 人才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人才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促进国际国内人才有序自由流动、人才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国内人才合作竞争新优势。要推进国内国外人才一体化建设发展,实现政策、制度上的统一性、一致性、均衡性。但又要注意内外人才开放的特殊性和差别化。就扩大人才对外开放而言,关键要根据全球人才的趋势和特点,高度重视全球人才成长和流动规律,树立“人才为我所用”理念,熟悉国际人才规则,自觉参与全球人才配置,善于从全球人力资源库中取才、用才,增强人才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广度与深度,从而解决我国创新引领型人才严重不足以及人才国际化水平不高等迫切问题。就扩大对内开放而言,关键是要形成市场对人才配置的决定性地位,以开放作为推动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动力,打破所有制、部门、行业、地域界限,进一步破除体制壁垒和利益固化,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公平竞争,有效激发人才创造力和活力,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3.2 坚持人才竞争与人才合作的辩证统一

当前,人才跨国流动和人才国际化是人才发展的显著特征。一方面,世界各国对高层次、创新引领人才的争夺更加激烈和复杂,显示了全球普遍迫切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人才正在打破国家、地区疆域,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安全等领域融合、交流、合作明显加深、加快,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在此形势下,我国推进人才开放必须加快融入国际人才流动大循环,在全球人才竞争合作的频繁互动中形成自己的人才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

人才开放首先体现在全球范围内的人才竞争上。敢于竞争、参与竞争、追求卓越,是人才开放的根本意义所在。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更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树立强烈的创新自信,敢于质疑现有理论,勇于开拓新的方向,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9],“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尽快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10]其次,人才开放中的竞争,是以合作为条件,是合作中的竞争。要进一步扩大和提升我国人才合作范围、领域和层次,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和亚投行建设,为全球及沿线国家各类人才施展才能创造国际化的职业发展平台;要针对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应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等各领域的世界性难题,加大专业国际交流合作、专业人才联合培养,以及对特定国际重大项目联合攻关,有效提升中国人才在全球合作竞争中的领导力和影响力。

3.3 坚持人才开放与人才安全的辩证统一

历史和实践表明,扩大人才开放是国家改进人才治理模式、持续提升人才竞争力的不二选择。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人才开放也面临着大量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流失的问题。有数据显示,中国科学和工程领域人才出国滞留率平均达87%[11], 成为高层次技术人才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的人才安全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在加快推进人才开放的进程中,高度重视人才安全问题,实现两者的辩证统一,是我国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原则。

人才开放和人才安全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一方面,人才开放是实现人才安全的根本路径和有效支撑。因为任何稳定的人才安全都是在开放的、动态的环境中形成的。另一方面,人才安全彰显着人才开放的能力和质量,是完善人才开放体系的重要方面。要着力构建人才开放条件下的人才安全网,切实改善我国人才发展的软环境。要加大人才资源基础开发投入,制定出台与国际接轨的人才政策和制度,提高对各类人才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要改进人才引入的方式、方法,从短期物质激励向事业激励、感情激励转变;要改革完善移民政策,如,降低绿卡门槛、开辟技术移民、高端人才绿色通道等,加大海外高级人才的吸引或留置力度[12];要注重培养具有中国根基的有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在本土人才培养、国际人才引进、人才创新和持续成长、尖端人才对相关领域的引领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人才贡献率等方面[13],实现大幅度的整体跃升;要切实推动人才开放成为宣传好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好声音”的重要平台;要关注核心机密技术人才的流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减少核心机密、核心技术人才流失造成的损失[14]。

[1]陈易.习近平:不拒众流方为江海 中国永做学习大国[N].人民日报,2014-5-24.

[2]宗文村.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N]. 新华网,2012-12-12.

[3]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5]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189.

[7]欧金华.浅谈对马克思人的解放的本质涵义的一些认识[J].传承,2008,(6):36-37.

[8]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9]刘秀艳.习近平考察中国科学院:科研更要走前人没走过的路[N].人民网,2013-07-18.

[10]李斌,杨金志.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加大创新驱动发展力度[N].人民日报,2013-03-06.

[11]张玙蕗.中国高端人才流失率居世界首位 吸引回流还靠公平[N].人民网,2015-07-15.

[12]张晓. 人才的对外开放[J].国际人才交流,2015,(01):11-12.

[13]胡鞍钢.以人才为本推进人才发展治理现代化[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6-4-20.

[14]曾疏敏. 也谈人才安全[J] . 中国人才, 2002, (5):6-7.

Analysis of Xi Jinping’s Opening Thought of Talents

JING Lin

(Guangdo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Guangzhou 510610, China)

Xi Jinping’s opening thought of talents is organic composition and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whole talents thought, is specific development of open development idea in the field of talent construction, and is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of talents opening work in the new period.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d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spiritual essence and basic principle of Xi Jinping’s opening thought of talents by using the Marxist’s standpoint, viewpoint and method, and analyzed the scientificalness, systematism and strategic significance from the theoretical aspect, in order to further form the ideological consensus and development momentum of talents opening in the whole society.

Xi Jinping’s opening thought of talents; scientific connotation; spiritual essence; basic principle

2016-10-18

荆琳(1977—),女,助理研究员,硕士。

F127.55

A

1672-1950(2016)04-0031-05

猜你喜欢
人才思想发展
人才云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