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16-03-19 03:43何桂玲张兰花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思想

夏 丹 何桂玲 张兰花

(嘉应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广东梅州514015)

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夏 丹 何桂玲 张兰花

(嘉应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广东梅州5140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校园思政教育的不竭源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及继承、发展中华文明。阐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现状与发展,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的意义,并探寻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涌现出众多道德楷模和典范事例,将其融入到校园思政教育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有利于保存、传递、改造和活化中华文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1]中华民族精神拥有旺盛的生命力、感染力和震撼力,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不竭源泉。随着西方文化不断强烈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价值观念日趋功利化,加之高校改革不断加深,信息技术水平迅猛发展下,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逐渐动摇。

作为中华文明的正统继承者,应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中华传统文化纳入高校思政教育,促进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发展,为学生提供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

1 中华传统文化的现状与发展

中华文化始于华夏民族,历经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秦汉时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到魏晋盛唐的民族文化大融合;直到明清时的极端封建,历经五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华儿女以血染长江黄河的方式挣脱封建束缚、抵御外来入侵将中华文明传承下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双百”方针的实施,让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再现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华文化在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中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多元化发展,这为中华传统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西方意识形态通过网络、宗教传播、影视产业、社科教学研究等手段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习总书记说过:“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青年学生是最具建设力量和创造力的群体;高校是众多专家学者聚集的地方,是碰撞出先进思想火花的园地。大学生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承接者,是连接中国过去与未来的重要枢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传播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大学生应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肩负起继承、发展与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理念的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重大贡献。

2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困境

2.1 面对多元化的时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程度不高

随着全球日趋多元化,西方文化不断创新,不断涌入中国,强烈冲击着中华传统文化。面对多元化文化时,大学生缺乏分析能力,他们逐渐对中华传统文化失去兴趣,逐渐被西方文化所包围,更关注国外动态。有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同表现在多方面:语言、节日、娱乐、生活。在语言上,越来越多学生认为英语比汉语有用处;在生活上,喜欢吃洋快餐,买洋货;在娱乐上,喜欢观看美国影片、韩剧、日本动漫,听欧美流行音乐;在节日上,注重西方节日,忽略中国传统节日。

大学生在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在他们的认识和观念中也逐渐被淡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了解程度不高。当今高校大学生不仅缺乏文学、艺术知识,对古代《论语》、《诗经》与中国古典名著颇不感兴趣,了解的中国历史和文化遗产少之又少。

2.2 社会价值观念功利化,导致大学生的传统道德思想浅薄

大学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重要人生阶段,在急需正能量引导他们的情况下,中华文化受到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西方文化的渗透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树立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知识改变命运”的观点和现行教育体制的矛盾都是导致知识分子存在功利主义思想的罪魁祸首。功利主义文化的再现与蔓延阻碍了大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优秀文化的进展,影响大学生追求高尚思想品德,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趋于功利化的大学生人文精神逐渐淡薄,摒弃中华传统道德品质与民族精神,热衷追逐利益,看重物质利益与权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压力与社会竞争形成正比关系。大学生就业难、就业竞争激烈、房价上涨等社会因素使大学生社会价值观功利化,导致他们思想道德意识逐渐淡薄。在大学群体中存在严重个人功利主义思想、信义失范等问题,不符合“明礼诚信”的道德规范,如考试作弊、谎报特困生申请补助、抄袭论文。

2.3 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实施中落实不到位

从邓小平主席提出的“改革开放”理念,到胡锦涛主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理念,为了迎合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加速社会经济能力的发展,学校立足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以提高就业率、注重强化技能为目的,较重视科学文化教育和专业知识的传播,着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学校对于传统文化教育不重视,忽视,导致传统文化教育遭遇冷落。

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教师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和研究者的角色。但是大部分高校传统文化师资力量薄弱,对学生指导力不从心,不能很好地起到影响作用。而且高校甚少举办有关传统文化相关活动,种种因素阻碍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传播。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的意义

3.1 有利于大学生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的指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沉淀传统美德的具体体现,它必将成为高校学子国家、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来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指引了方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之源,是促进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条件。因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是否能繁荣昌盛关键在于高校教育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校学子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其思想政治观念决定着国家未来一代人,甚至影响未来几代人的思想政治观念。高校教育不应只是专业技能教育,更应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其思想政治教育也能为国家培养品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涌现出众多道德楷模,如倾囊助学15载的解黎明、京城活雷锋孙茂芳等等。

3.2 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时常回头才发现自己在疾行中竟迷失了自我,其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找到人生的“向心力”。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有着发达稳固的根系,是指引大学生前进的明亮灯塔,引导其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人无志而不立”,每个人都需要有明确的志向,有人格的底线,有明确的行为准则,在志向的指引下沿着行为的准则,不越过人格底线,生活才不会偏离人生预定的轨迹。而大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应当确立明确的志向,明确自身所肩负的重任,培养完善的人格。高校思政教育应引导大学生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肯定自己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激发大学生“苍茫大地,我主沉浮”的胸怀与气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传播者,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世界发展的动态,认清自己在世界发展中的地位。

3.3 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品质与责任意识

思想家爱弥尔·涂尔干指出:没有一个民族的道德教育是建立在现实社会与传统毫无相关的白纸之上。只有个人自觉地将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变为个人思想道德品质,社会才会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兴盛不衰的重要支撑,对提高大学生思想境界,培养大学生高尚品德将起到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品质与责任意识,有助于社会形成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

大学生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了解中华文化之精髓,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念严格要求自己,秉承民族优秀传统,树立起崇高的历史使命。在学习中,培养自身厚德载物、修养不止的进取精神,追求崇高的道德品格,以陶冶自身情操,净化自身灵魂。在生活中,继承“谦恭礼让”、“严己宽人”、“立身之本”的进取精神,做到尊重别人,懂得谦让,不为优厚的待遇所弯腰,树立诚实守信的模范。

3.4 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整个民族团结一致的内在凝聚力,是海内外华人统一认知的桥梁,是促进海峡两岸统一的文化基础。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及屈原、岳飞、郑成功等民族英雄,都彰显了他们深厚的爱国情怀,不惜为百姓利益鞠躬尽瘁。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盼望着海峡两岸的回归,完成祖国统一伟大使命。

通过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提高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引导他们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注重国家的兴盛,使非物质性的爱国情怀转化实质性的爱国行动,使中华民族伫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努力。

4 探索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途径

4.1 在高校开设传统文化课程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未来五年,国家将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传统文化课,加强高等学校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并推动相关学科发展”。高校应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播,以开设传统文化课堂作为实施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首要途径。其中,高校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和历史教材在道德教育发挥的作用,让学生从诗句中领略古代传统文化的寓意;学生在历史课上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更直观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进程。[3]

除此之外,高校应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和各专业特色,开设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选修课,并采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以扩宽大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途径。在课堂中,老师可根据社会热点,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一同探讨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贴切的生活实事往往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由衷喜欢传统文化课程。

4.2 提升高校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与思想道德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优秀人才的责任,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雄厚的师资力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传播的决定性因素,故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与思想道德是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首要解决问题。具有较高传统文化素养的教师,掌握传统文化的进程与现实价值,明确传统文化在时代发展的方向,在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带领学生领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具有较高思想品德的教师,能在社会受到多元文化冲击下,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追求崇高的道德品质。

培育雄厚的师资力量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循序渐进的长期努力。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和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一系列措施提升高校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对教师进行定期专业知识培训,加强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

4.3 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以传统文化精粹作为校训,营造大学生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显现高校应用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的用心。[4]嘉应学院校训“勤俭诚信,立己树人”,展示本校深邃的历史渊源与崇高的治学理念,将校训渗透于学生的大学生涯甚至整个人生历程。

开展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实践活动,可以从广度和深度上拓展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感性认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加深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领悟。利用学生社团的优势,开设传统文化讲座、举办戏剧表演等活动,吸引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另外,在假期组织大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院或文化遗址,让大学生近距离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以嘉应学院为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理论课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特点,制定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观其中一处革命历史的文化景点,如叶剑英纪念公园、三河坝战役纪念园、三河坝古镇等。

4.4 利用网络平台优势,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宣传

宣传是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认识的手段。高校应发挥优势,精心策划,提高高校传统优秀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贡献力。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高校校园网络化程度加深,网络技术在推动高校教育发展的同时,成为各种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高校传统优秀文化网络化是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借助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优势,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宣传,促进传统文化在高校传播。[5]

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设立一个校园专题新闻、主题贴吧或微博、QQ话题、微信公众号,让学生在关注手机信息之时随时接触、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用最常用、最易于接受的手段与传统文化近距离接触,使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5 结束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也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不竭源泉。首先,高校大学生必须认清艰巨的使命,自身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社会时代不断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问题也随着改变,着眼于当局情势,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有效途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体现出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1]李亚杰,璩静.优秀传统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N].中国青年报,2012-03-23.

[2]朱萌,张立成.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17-21.

[3]张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及其实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3):112-114.

[4]张立新,吴绍春.中国大学校训之研究[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7,5(1):74-80.

[5]朱洪举.论数字媒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J].福建论坛,2014(4):39-42.

Influ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XIA Dan HE Guiling ZHANG Lanhua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Jiaying University, Meizhou 514015,China)

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broad and profound, is an inexhaustible sour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ampus,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iteracy, in order to inherit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mmar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communication, and explores how to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 wa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university &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2016-09-23

夏丹(1986—),女,助教,硕士。

G641

A

1672-1950(2016)04-0035-05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思想与“剑”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