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物教学的探究式学习

2016-03-21 10:52朱德琼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探究式生物教学学习

朱德琼

摘 要:探究式学习是一种融知识获取与科学探究于一体的现代教学思想,在生物课教学中,教师尤其要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理念,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融知识获取与科学探究于一体的现代教学思想,充分体现了创新教育的自主性、民主性、个性化、过程性、开放性等基本原则,有利于激活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是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学生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教育必须要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倡导探究式学习的课程理念,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钻研探究性学习理论,就生物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进行了一些研究。

1 生物课堂探究式学习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和传统教育模式不同,探究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逐渐改变以往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观念,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正在被主动式学习取代,将处于被动式学习下的学生解放出来,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等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独特的个性,在锻炼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帮助其提高学习兴趣。比如,教师讲到高中生物课本中《细胞基本结构》一章时,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农作物施肥过多,就会造成“烧苗”的现象,通过现象观察思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同时让学生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在得出结论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继续发现问题。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之后,通过让学生根据图例熟悉细胞构成,加以板书描述细胞的主要结构。在探究式学习模式下,先后通过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挖掘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学会自主学习。

2.注重课堂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在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往往是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只能在下面被动地听和记,学生获得的全部信息一般都是老师认为需要教授的知识。按照现代教学理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学生真正想学的内容并不一定就是教师认为需要教的内容,这样即使学生暂时能强行记住知识,也无法真正理解课程内容,后期容易遗忘。但是,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能事先询问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得到学生的反馈,就可以更好地备课,在课堂上真正让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到解决。例如,教学《细胞的生命历程》一课时,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板书细胞的生命历程,这种枯涩的解释无法让学生产生真正想学的愿望。但如果让学生根据课文描述绘制不同阶段的细胞图片,这一动手的过程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深化学生的记忆,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教师再进行讲解,就能自然而然地理解知识。

2 生物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措施

1.学生掌握主动权。

生物课堂教学中欠缺的是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已经听够那种枯燥无味的讲解,这种固化的教学模式无法有效地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本知识。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就是把主动权交到学生手里,教师适当把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教师可以让班级每隔一周推荐一个学生走上讲台,讲解课文,讲解完毕,教师可以适当鼓励剩下的学生对讲解过程中的疑难进行提问,让学生对讲解者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老师仅仅维持课堂纪律,保证整个过程完整有序地完成。教学《遗传的基本规律》一课时,采用提问式导入课题,“为什么有的同学是双眼皮,有的是单眼皮?”,“为什么有的同学是双眼皮,而他们的姐妹是单眼皮呢?”,通过探究式的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讨论。所以教师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向学生提问,并向其讲解每一步骤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最终实现探究式学习目标。

2.按照问题的思路步骤进行分析。

现在的学生一般都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对于高中生物知识具有一定的兴趣,教师可以投其所好,有针对性地分配任务,让他们分成小组,在课堂上自主对课本中的实验和知识点进行分析。这种做法能够让他们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教材中实验的科学原理等知识。例如讲解《基因的表达》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各个基因表达阶段的问题,让学生分析每个阶段代表的实际意义,比如在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阶段,蛋白质的实际生物学意义;在基因对性状控制部分,让他们举例介绍不同基因控制下的不同性状,并在课堂上向其他同学讲解。这样既能让他们学习知识,又能加深记忆,从而令学生对基因的表达有更直观的认识。

3.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学習。

处在高中阶段的学生一般除了有求知的欲望外,往往也具备自主探索和研究知识的能力,如果只是通过教师的单方面教学,很难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探索课本以外的知识,适当扩充知识,让他们利用各种渠道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资源。比如,在《杂交育种》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扩充课外知识,让学生在课外也能时刻学习生物知识。灵活利用空余时间,从各种渠道有针对性地寻找信息,整合信息,融入课堂上的知识内容中。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整理并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信息,让他们体验获取新知识的喜悦及和同学分享知识的乐趣。作为高中生物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开展高中生物课堂的探究式学习是必然的,对高中生物课堂进行探索和改革迫在眉睫。

4.激发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创设积极思维的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疑问是思维的先导。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中发掘出不是简单临摹教材的、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设计转化为问题情境“激思激趣”,以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启动学生思维的激活点,进而引发自主探究的欲望和动机,并且不断变换设疑的方式和策略,使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动机得以维持和强化。、

5.总结归纳对问题的探究,给予学生一定的解难释疑。

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过程,是师生的教与学相互融合的阶段,也是学生的认识能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作为组织者及指导者的教师,应当抓住时机,做“问题解决”后的提炼和拓展,如协助学生概括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建立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将探究的问题向不同方向拓展。例如,在“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节教学中,教师可以协助学生建立“染色体一DNA一基因的知识发展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从而使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6.激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发现问题既是探究的起点,更是探究的动力。每一个探究过程,包含的要素不一定相同,但提出问题是必不可少的要素。每一个新问题的提出并设法解决,就是一个探究的循环,就是一轮认识上的提高和能力上的增强。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努力創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教会学生质疑的方法,从而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探究习惯一旦养成,思维品质也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探究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7.学生个体探研与合作探研融合

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重新构建生物课堂教学方式,要使生物课堂教学的探究过程成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动态交互发展的过程,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充分激发学生思维,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要把学生看成是鲜活的发展中的人,始终处于课堂教学的核心地位。

总之,探究式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这种学习方式难道不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一种彻底的改变吗?学生将从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动的学习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教学模式也将发生根本的改变,生物课将更多的是学生的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

参考文献

1.浅谈生物教学中探讨式学习---高瑞芳,《金色年华:下》,2010:213-213

2、高中生物教学与生产实践结合的实践研究—滕孝花 ,《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猜你喜欢
探究式生物教学学习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