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有“话”

2016-03-21 09:49夏光杰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小宁小春画图

夏光杰

苏教版教材修订后首次出现的“用画线段图整理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这一教学内容,为准确了解学情,笔者编写了一道类似例题的和差问题,在任教的两个班分别做了课前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两个班级均为笔者任教班级,班级整体水平相当。通过调查、对比表(一)和表(二)中的统计数据,四(2)班学生解答正确率明显高于四(1)班,仅题目呈现方式的不同,正确率相差就如此之大,不难看出图示直观对厘清数量关系及支撑数学思考的有效性。

表(一)和表(二)反映出学生除了使用教材呈现的解题方法外,也出现了教材中没有提及的方法,如20÷2=10(元),4÷2=2(元),10-2=8(元),10+2=12(元)。如果学生出现了这样的解法,课堂教学中就有必要让学生进行对比,思考解法上的异同点。

表(一)中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没有学习和差问题的情况下,四(1)班有33.3%的学生能够正确解答。课堂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关注个体差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能让这部分学生也能体验到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同时从表(一)中也能发现当学生遇到陌生问题情境,或者自己难以清晰理解题意的情况下,少部分学生有自主尝试画图分析问题的需求和已有经验,但仅占全班人数的15.2%,这种能力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和用心培养。

针对课前调查和统计分析,教师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初步学会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整理条件和问题,能读懂线段图,能借助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能正确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几何直观,感受画图描述和分析对解决稍复杂问题的价值,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为更好地还原教学实践过程,现撷取部分教学片段以便分析总结。

【片段1】导入环节,激发需求

课前小组PK赛:

[明明][芳芳] [共20元][多4元][明明和芳芳各有多少元钱?][第三、四小组] [明明和芳芳一共20元钱,芳芳比明明多4元钱。明明和芳芳各有多少元钱?][第一、二小组]

师:三、四小组同学解答速度和正确率比一、二小组好,三、四小组获胜!

(第一、二组学生)众:不公平,他们组有图。

师:有图怎么啦?

生:图更简单,更直观,能搞清楚数量关系……

师:今天这节课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同学们希望老师用什么方式呈现?

生(众):线段图。

多媒体出示,文字描述的方式呈现例题:小宁和小春一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两人各有多少枚邮票?

师:很遗憾,老师没有给你们准备,该怎么办?

生:自己画。

师:自己动手,好想法。如果有困难可以同桌交流,相互帮助。

【片段2】对比方法,交流体会

观察画好的线段图,交流可以先算什么。如课前调查情况一样,几乎都想到将多的12枚邮票减掉,用剩下的60枚除以2得到小宁30枚,再求出小春有42枚。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线段图并启发。

师:为什么先减掉12枚?

生1:这样就好平均分了。

生2:这样两人就同样多了,除以2就能算出小宁的邮票枚数。

师:同学们想得很棒,想到使他们变得同样多后再平均分。除了可以用减掉12枚的方法能使两人同样多以外,还有其他能使两人同样多的办法吗?

生3:我觉得还可以将小宁增加12枚,他们也能变得一样多。(生点头赞同)

生4:如果小春将多出来的12枚,平均分成两份,给一份给小宁,他们也同样多。(生鼓掌赞同)

接着,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师选择三种有代表性的解法让学生板书到黑板上。

[多12张] [共有72张] [60张][72-12=60(张)

60÷2=30(张)

30+12=42(张)

答:小宁30张,小春42张。] [小宁][小春][小宁][小春] [多12张] [共有72张] [60张][72+12=84(张)

84÷2=42(张)

42-12=30(张)

答:小宁30张,小春42张。]

对比交流:方法一和方法二,想法上有什么相同?做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5:方法一是减掉12张,方法二是加上12张。

生6:都是要变成同样多后再平均分。

生7:方法一先算出小宁的,方法二先算出小春的。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抓住了问题的本质,线段图上也体现得很直观。第三种方法与前两种想法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多12张] [共有72张] [60张][72÷2=36(张)

12÷2=6(张)

36-6=30(张)

36+6=36(张)

答:小宁30张,小春42张。][小宁][小春]

……(思考片刻后)

生8:这里也是把他们变成同样多。

生9:但是这里总数72张没变,刚才两种方法中邮票总数都变了。

师:咦!这里为什么总数没变呢?

生:小春分6枚给小宁,邮票总数没变,但是刚才的假设都是拿掉12枚,或者借来12枚,所以总数变了。

师(向一、二小组同学):课前PK题和例题类似,为什么现在都能做出来了?

生1:看图很简单。

生2:看图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要减12枚……

师(向三、四小组同学):你们还有什么体会?

生:我原来会一种方法,现在听懂了三种方法。

师:你们这些体会和感受是谁带给你的呢?

……

师:同学们以后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时候,又多了一个很好的帮手,画图策略我们以前用过,今天也在用,以后还要用下去。同学们以后会经常想起用画图的方法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吗?

教学前通过调查分析找准了学生的认知起点,用PK赛为诱导,诱发出学生图示直观的内在需求。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逐步形成和成长之中,在学习和思考问题时更多地借助形象思维,借助实物操作或者具体的图形、图像,他们解决问题的经历和经验还不够丰富,这给理解题中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带来很大困难。教学中先调起学生想看线段图而又没有直接呈现的悱愤状态,激发出学生想自己动手画线段图来表示题中数量关系的想法,意在调动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学生自主地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借助画线段图的过程,能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具体、形象、直观的图形表达,从而较好地分析和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将“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界定为几何直观。通过与学生交流后发现,学生能够感受到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直观可以付诸感官的直接感知,但直接感知到的未必就有“直观”的含义,这取决于主体的认知水平和既有的经验积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片段2的描述可以看到,都是借助线段图,不同的学生想到的方法有所不同,层次也有所不同。笔者认为,教学中渗透几何直观,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地想到用形象、直观的图形帮助思考、探索数学问题,从而逐渐直观地理解数学。

几何直观的教学价值还在于可以化知识为能力。线段图不但有利于学生从视觉形象的角度来表征数学问题,直观、清楚地抓住思考问题的关键,有效避免学生感知疏忽和意识模糊,更能进一步帮助学生一下子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思考和解答,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用画线段图帮助分析题意,其实在此之前的学习中已经用过画图策略认识倍数、研究周长、面积等;现在学习用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画图解决面积变化问题等;之后还会不断用到画线段图解决行程问题,用画图策略解决倒推问题,结合画图和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画图直观分析分数的实际问题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问题,等等。可以说使学生养成用图形语言的直观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和模型思想。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引导并培养学生用图形来理解和阐释数学对象的含义,使几何直观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断使学生积累起丰富的几何直观经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小宁小春画图
低段教学如何妙用画图策略
小春
以心灵交流提升班主任工作效率
最美的“疯妈”
不想去医院
思考物理问题之“画图法”策略
画图找答案
幸福,在我身边
武大十大
趣味画图欢乐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