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前瞻式”听课活动的设计

2016-03-21 09:49赵厚华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钻研教材分析

赵厚华

一、“前瞻式”听课活动的背景

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在这当中包含了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提升、研究成果汇报等诸多因素,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

但是在小学阶段,不少学校实行循环教学,如果是大循环(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就能较好地促进教师熟悉整套教材知识发生发展的历程,上课就能把握住轻重缓急,听课就能听出目标是否落实,教学的关键是否抓住。可相当一部分学校实行的是小循环(一到三年级、四到六年级循环),导致许多教师只对自己所教学段的数学知识很熟悉,了解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学生获取知识的数学思考方式,对其他学段的内容则不太了解甚至不关心,只满足于会解答而不一定洞察其所以然,这样在听课的时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往往抓不住重点。笔者所在学校有一些工作近十年的年轻教师由于长期教低年级,他们拿着听课笔记走进高年级课堂,即使是听课时翻阅了教材也不能把课完全听懂,评课时无话可说。同样,也有不少高年级教师对低年级的课说不出其中的道理,于是教师们只愿听本学段的课。出现这种现象有学校管理体制上的原因,比如学校需要部分表演力、亲和力特别强的教师长期从事低年级教学工作,但这样对教师们的专业成长和平时的教学工作是非常不利的,不能从宏观层面上把握教学,会对学生的认知起点或后续学习的拓展延伸把握不当。

为此,我们设计了“前瞻式”听课活动,军事上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同样在听课活动之前听课者要做好充分准备。

二、“前瞻式”听课活动的特点

所谓“前瞻式”听课活动,就是在听课前充分熟悉本节课教材的编排意图,把握住本节课知识的发展历程,初步明确教学目标,对运用怎样的教学方式能使教学更有效产生一定的思考和教学期待,然后走进课堂去听课,才能听得懂,有所思,有所得,起到听课活动应有的效果。

“前瞻式”听课活动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有备而来,要对听课的内容做好认知和教法上的心理准备。以往听课教师走进课堂才知道具体的教学内容,听的时候往往抓不住侧重点,也不能有条理地做好记录。“前瞻式”听课则是带着思考走进课堂,听得将会更认真,思考得也会更深入。

三、“前瞻式”听课活动的实施

1.第一阶段:熟悉教材

在听课活动的前一周,教研组长告之每位数学老师听课的内容,具体到第几册的哪几页,解决哪几道习题。这一阶段主要是要求教师自主钻研,教师根据听课内容自己去找教材,自行阅读,要求教师逐字阅读并且多读几遍,初步读懂教材,把握教材的层次关系。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参考书或网上的教材分析资料更好地认识教材,教研组长或上课教师也可以提供相关资料供听课教师阅读。

2.第二阶段:精通教材

(1)梳理教材。在全体教师自学的基础上,由上课教师在上课前一周的业务学习上向全体教师分析教材,着重分析清楚新授部分教材的编排意图和知识的前后联系。由于新教材的编排遵循“螺旋上升”的原则,相关知识分散在各个年级进行学习,有必要分析清楚本节课的知识在以前的教材中如何呈现,如何引领学生探索,学生已经习得哪些方法?以后将要继续学习的知识又是如何呈现的?这里也可以请已经教过前后知识点的老师结合教学实践说一说。

(2)交流提升。每位教师根据自学所得参与到教材分析的讨论中来,这阶段的交流要细到新授环节的编排意图如何去实现,每道练习题训练的侧重点,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以及如何去矫正。这样帮助上课教师不断完善对教学内容的认识,既有助于上课教师更恰当地设计教学预案,也有助于没教过这节课的老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在听课时能听懂,能辨别教法的优劣。即使没有时间组织集中交流,仅凭听课教师的自主钻研也能使听课者不至于像“门外汉”一样对听课内容一无所知。

(3)比赛促进。为了促进广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养成钻研教材的意识,我们还积极举行了一些活动。如教材分析比赛、说课比赛……促使广大教师不仅关注自己所教学段的教材,更要以广阔的视野和高度的责任感关注其他学段的教材,这样的教学才有根基。

3.第三阶段:精确记录

听课是评课的前提与基础。听课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着重点应放在体现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方面,避免记成“流水账”。听课记录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1)关注教学环节设计。即情境创设→新课导入→新知探究→新知的巩固、应用与拓展等。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调整,达到激活课堂的目的。

(2)关注重点突出难点。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

(3)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

(4)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练习设计是否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达到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要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前瞻式”听课活动的成效

1.整体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前瞻式”听课活动,强调的是听课教师课前钻研教材,对所要听的课的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教学预案展开充分的学习和思考,这样去听课才会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通过长期开展教材分析,能最大限度地熟悉小学阶段各年级教材,提高研究意识和教材分析能力,增强职业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加速教师专业发展。

2.帮助执教者不断修正教学预案

“前瞻式”听课活动,强调的是人人参与到课的研究中,使教师的工作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兵作战变为团队合作。通过个人钻研、合作研讨,每个人都将自己对课的认识提出来交流、辩论,可以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研究得更准确、更深入,优质的教学设想也会在讨论中显现,促进课的设计更优化。听课者在课前经过了一定程度的思考,他在听课时将会更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评课时会剖析得更深刻,从而促进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当然,实施“前瞻式”听课活动需要用价值来引领,要让广大教师看到这种方式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促进作用,要能克服消极懈怠的思想而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其中,要能守得住自主钻研教材时的那种孤独;还需要用宽松、愉悦的环境来吸引人,教研课不宜安排得过于密集,以留给教师们思考的时间,在交流时创设沙龙式的活动氛围,既安排专人引领更要鼓励教师们想到什么说什么,每个人的发言都有可能成为教学设计的精彩之处。对于在教材分析研讨中、各种比赛中表现比较突出的,进步比较大的教师学校要给予激励,制定标准评选教材分析星级教师。

尊重教材、理解教材是教学的根本所在,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也只有理解教材,才有可能创生教材、超越教材。同样,听课之前的理解教材将会促进对所听课的研究走向深入。♪

猜你喜欢
钻研教材分析
教材精读
难题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因式分解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回头潮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汉字新解
哥德巴赫猜想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