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

2016-03-21 09:49李青青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家常菜句型教学活动

李青青

形成性评价即过程性、进展性评价,是指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状态的评价。在小学阶段,形成性评价是日常教学中的评价,它伴随教学发生,为教学服务。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形成性评价逐渐进入了小学英语教师的视野,并逐步被教师们运用在公开课和日常课中。

一、形成性评价就像一道“家常菜”,每一位英语教师都会做

课上,教师们习惯使用形象化的荣誉激励形式,从最初“画小星星”逐步发展到“小猴爬杆”等多种创意形式。同时,教师还注重利用话语、眼神及肢体动作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激励学习、提升自信心是形成性评价服务教学的方式之一。目前,这是课堂上广泛使用并得到认可的一种显性方式。评价还要能对教学起到“监控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的重要作用”。因此,测评也是形成性评价为教学服务的手段之一。

在小学阶段,日常的各种教学活动是测评的主要载体。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展示语用能力和情感、合作、学习策略等学习能力。教师观察、分析学生在测评中的各种表现,主动获取教学信息反馈,诊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测评活动其实早已融入课堂教学中,却没能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

前不久,在一次试课过程中,我被一位专家的话“点醒了”。这是试教课中的一个环节。教学内容是江苏译林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7第一课时。揭题后不久,教师让学生观看课文动画,选择动画中出现的四个节日名称Spring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和Double-Ninth Festival。在反馈时,学生按照教师的预设流利地说出了四个单词,看似“顺利”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在评课时,专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初次整体感知语篇时,教师提问的目的是检测学生基本信息获取的情况。在反馈时,教师的要求应该是什么?是让学生说出四个节日的名称?还是只要求回答Yes和No?换句话说,教师的问题就是一个测评活动的开始。如果是第一个要求,大部分学生很难完成。因为根据本课设定的目标,这些新单词是学生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如果刚开始上课,教师就提出课末才能完成的问题,显然是超出了课时目标。原来,形成性评价就在课堂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高大上”。它就是伴随教学发生,为教学服务的活动。我们常常无意识地使用它,无意识地使用也带来了一些问题:1.测评活动目的性不强,标准不清楚。2.测评活动中的信息反馈价值不高,不能发挥“反拨作用”。

二、按标准烹制形成性评价这道“家常菜”

众所周知,烹制一道美味的“家常菜”需要依照一定的标准。同样,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形成性评价,它的实施过程也需要遵照标准。每节课或者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就是实施评价的具体标准。

在以上案例中,作为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要能在语境中初步感知核心词汇和句型。上课伊始,教师就抛出了问题:What Chinese festivals can you see in the cartoon? 教师的设计初衷是要求学生认真观看动画,初步了解出现了哪四个节日。因首次接触学习内容,学生不能准确说出这四个节日的名称。教师只能要求学生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同时,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提示。例如:教师可以指着节日的图片提问:Can you see the Spring Festival in the cartoon?只要学生认真观看动画,他们都能再认出出现过的节日。这样的测评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反之,测评活动将引起学生不必要的紧张情绪。在上一案例中,因为刚接触四个又长又难的节日名称,很多学生不会说。教师如果要求学生说出节日的名称,很多学生就会不敢或者不愿意去回答。学生会对自己课堂的表现及能力表示怀疑。问题的根源其实是教师无意识地提高了测评要求。可见,基于课时目标和学生水平,测评活动才能合理、有效。

三、形成性评价就像一道“家常菜”,形式多样

家常菜的烹饪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也像“家常菜”一样,形式丰富。课堂上,常见的方式有:Listen and order,Listen and choose, Read and match,Read and number, Read in roles,Retell等。形成性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因此选择哪一种方式是学生的成长阶段和认知特点决定的。在Post task环节,教师经常选用Retell的方式,就让学生看板书表格复述故事、对话的主要内容。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能接受这样的方式。而如果是在起始年级,让学生去完成类似的任务来作为对他们学习成果的检测就显得不太适合。

四、形成性评价就像一道“家常菜”,滋润着师生的成长

家常菜给我们提供了每日所需的营养。形成性评价也像家常菜一样滋养着学生和教师。形成性评价的方式早已以“教学活动”的形式进入了英语课堂。不过,在设计这些环节时,教师更多的是从“教”的角度去考虑活动的效果,却往往忽视了这些教学活动其实也是一种过程性的评价方式。这些活动的效果能将真实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用于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形成“反拨作用”。比如,在以上第一课时中,教师先领着学生学习了第一个中国节日Spring Festival,然后让学生借助图片和句型结构复述有关春节的信息:The Spring Festival is in January or February. People get together with their families. Some people eat dumplings. 学生在表达时,有点力不从心,尤其是月份单词。究其原因,问题的症结出现在教的过程。在处理两个月份单词时,教师的方法比较简单。首先是让学生提取信息,然后带读,没有提供初步运用的机会。试教后,教师进行了调整,设法增加了单词重复的次数,学生的表现有很大进步。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是形成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回想日常教学或者公开课中,我们只是关注在有限的时间内按顺序完成一个个教学活动。在实施每个教学活动时,只要有个别学生能答出来就接着过教案。如果学生没有反应,教师便代替学生完成,然后继续往下教。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并不能减缓或者阻挡教师前进的步伐。在这样的课上,学生极少获得肯定和鼓励,他们也不会主动参与其中,很难获得积极的感受。这样的课堂没有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相反,教师要重视评价活动反馈的即时信息。当所有或者大部分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达到了既定的目标,教师可以继续按照计划进行教学。当大部分学生的表现没能达成目标时,教师不妨立刻放慢或者调整教学计划,直到学生能跟上节奏为止。

小学阶段的评价功能是激励和展示成功。如果学生每天都能用英语完成一件事,他们就能切身感受到自己成功的快乐。比如,在学完五年级下册Unit7 Chinese festivals第一课时后,学生借助图片和句型结构能复述四个节日的基本信息。学完第二课时后,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填写表格,列出自己喜欢的节日基本信息。然后向同学介绍这个节日。在第三课时,学生能在句型结构的提示下书写自己喜爱的中国节日。学生在经历了这个单元的学习过程后,他们会感到学习英语是有意思、有意义,快乐的事情。学生的进步和快乐也给教师带来了成就感。

形成性评价不会给学生造成“被考”的感觉,它给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自我展示的机会。形成性评价让教师更加及时地了解真实的学情,制定更有效的教学方案,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形成性评价就好比一道家常菜,要想烹饪好这道家常菜,教师和学生的努力缺一不可。这道菜虽然不起眼,但却很重要。♪

猜你喜欢
家常菜句型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家常菜难做
回归家常便饭
家常菜难做
典型句型大聚会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爱上酸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