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制造业出口的实证研究

2016-03-24 01:40游曼淋
中国科技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仲 鑫,游曼淋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 100875)



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制造业出口的实证研究

仲鑫,游曼淋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投入,对制造业有着重要影响。本文运用2006—2010年中国制造业行业层面的数据,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及其二元边际的影响。结果表明,“销售、维修及批发和零售贸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金融业”及“房地产、租赁服务和其他商业活动”都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出口。相对而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对制造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最大,“房地产、租赁服务和其他商业活动”及“销售、维修及批发和零售贸易”次之,“金融业”的影响最小。中国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科学研发等)有待进一步发展以充分发挥其对制造业出口的作用。此外,生产性服务业更多地通过扩展边际影响制造业出口。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出口;二元边际

1问题的提出

生产性服务(也称生产者服务)指那些被其他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用作中间投入的服务[1]。相应地,生产性服务业指生产性服务企业的集合体。近年来,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不断增加。因此,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事实上,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一直备受国外学者关注,而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竞争力提升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国内学者,如冯泰文、顾乃华、江静等、孙晓华等也通过实证检验得到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效率提升的证据[2-5]。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究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具有以下特点:①不同于大多数文献将制造业作为一个整体,我们考虑到各行业本身具有不同特点,运用行业层面的数据进行分析。②考虑到在统计上属于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并非全部服务于工业企业,也有直接服务于消费者的部分,我们采用投入产出表中作为制造业中间投入的生产性服务业数据,使衡量更加准确。③除了出口增长本身,本文还考察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

2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路径

2.1 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

生产性服务业有助于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其内在机理包括基于社会分工和价值链、迂回化生产的解释。通过价值链上的分工,将非核心的服务环节外包给生产性服务企业,制造业企业可以分散风险并将资源集中在最有竞争优势的环节,提高生产效率。根据奥地利学派的理论,除了资本密集度能提高生产力外,生产过程的重组和迂回也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因素。而生产性服务业实质上充当了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传送器,将这两种能大大提高最终产出的资本导入生产过程之中[1]。冯泰文、江静等、孙晓华等通过实证检验得到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生产效率提升的证据[2,4-5]。新近发展的新新贸易理论强调企业异质性,认为企业在生产率等方面存在差异。同时,企业面临出口固定成本,只有那些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才出口。出口选择与企业生产率之间的这种关系即自选择机制。刘志彪、刘志彪和张杰、易靖韬、赵伟等众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支持企业的自选择机制[6-9]。

因此,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增加了企业出口的概率,促进了制造业出口的扩展边际。

2.2 生产性服务业降低制造业出口的固定和可变成本

生产性服务业不仅影响制造业的生产效率,还直接为制造业企业出口提供服务,降低出口的固定和可变成本。相对而言,进行国际贸易比仅在国内生产和销售面临更多成本,包括了解出口市场、建立和维护国外分销网络等固定成本及运输、保险等可变成本。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降低出口成本,比如销售、维修及批发和零售贸易服务业可以帮助制造业企业更好地了解国外市场,寻找贸易伙伴,建立销售网络,降低固定成本;而交通运输、仓储服务业可以降低国际贸易的可变成本。金融服务业能为企业提供外部融资,以满足出口所需要的固定和可变成本花费,弥补仅靠自身经营所得进行内部融资的不足。已有国内外研究分析并验证了融资约束对出口的影响[10-12]。

因此,生产性服务业降低了制造业企业出口的固定和可变成本,有利于制造业出口。具体而言,生产性服务业通过降低出口固定成本,促进了制造业出口的扩展边际;而降低可变成本有利于增加出口的集约边际。

3实证检验模型构建

3.1 计量模型

首先考察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采用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分析。本文的回归方程如下:

LnEXPijt=LnSERVit+LnGDPjt+LnGDPperjt+LnDISj+other_conjt+εijt

(1)

其中,LnEXPijt为中国制造业i行业在t年对j国的出口额,lnSERVit为生产性服务业变量,表示投入产出表中第t年i行业使用的生产性服务业中间投入。LnGDPjt和LnGDPperjt分别表示j国在t年的GDP和人均GDP,LnDISj为中国与出口目的国j的距离。other_conjt表示其他控制变量,εijt为随机误差项。

除了贸易增长本身,一国出口增长的结构和方式也非常重要。如果一国的出口增长主要源于集约边际,那么出口极易受到外部冲击,还可能因为出口数量扩张而导致贸易条件恶化;如果一国出口增长主要源于扩展边际,那么将增加出口的范围而不只是贸易量,减小出口波动,也使逆向贸易条件效应不太可能发生[13]。由于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影响集约边际,又影响扩展边际,本文进一步分析其对制造业出口微观结构的影响。PACHECO和PIEROLA考察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多样性(扩展的边际),并运用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14]。本文借鉴PACHECO和PIEROLA的方法,考察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回归方程如下:

LnMGijt=LnSERVit+LnGDPjt+LnDISj+SOUTH+other_conjt+εijt

(2)

其中,LnMGijt表示制造业i行业的出口二元边际,包括集约边际(IM)和扩展边际(EM)。SOUTH为虚拟变量,贸易伙伴国为发展中国家设为1,发达国家则为0。其余变量含义与方程(1)中相同。

3.2 变量和数据来源

(1)制造业出口及其二元边际。本文制造业行业分类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中投入产出表的分类一致,以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Rev.3)二分位行业为基础,划分为14个行业。中国各制造业行业的出口数据为中国对26个国家相应行业的出口贸易额,国家选取的依据为2006—2010年连续5年成为中国前30大货物贸易出口目的国,数据来源为UNcomtrade数据库。由于该数据库中货物分类与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不同,本文根据联合国统计局不同分类之间的协调,得到HS1996与ISIC Rev.3之间的对应关系,将中国对各国出口的HS1996六位码上5000多种产品对应到ISIC编码四分位行业上,最后分类汇总得到14个制造业行业的出口数据。

对制造业出口的二元边际分解,借鉴PACHECO和PIEROLA的方法:集约边际指过去已经出口的产品继续出口到过去已经出口过的市场(老产品老市场),扩展边际指过去已经出口的产品出口到新的市场(老产品新市场)和过去没有出口的产品进行出口。对于双边贸易而言,只有老产品老市场和新产品老市场两种情况。具体做法是,以2000年为分界点,如果2000年已有某产品出口到某个国家,依次考察2006—2010年间,该产品是否依然出口到该国家,如果出口则作为集约边际;而2000年没有出口到该国家的产品,如果2006—2010年间出口到该国,则作为扩展的边际。

(2)生产性服务业投入。生产性服务业的数据来源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 /T4754—2002),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6个行业,而WIOD编制的各国投入产出表行业分类以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Rev.3)为基础。由于GB /T4754—2002的编制以ISIC Rev.3为依据,尽管二者存在差异,仍具有很大相似性。本文结合二者的分类,归纳出“销售、维修及批发和零售贸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金融业”、“房地产、租赁服务和其他商业活动”4个生产性服务业部门,分别为ISIC Rev.3的G、I、J、K四大门类。其中,K门类的其他商业活动包括了计算机及信息服务、科学研发、会计法务、管理咨询、广告等。

(3)经济规模和支出水平。各国GDP和人均GDP均为实际值,以2005年为基期,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的WDI数据库。

(4)地理距离。地理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可变贸易成本,数据来自CEPII数据库,以两国首都之间的距离表示。

(5)其他控制变量。其他控制变量包括贸易双方是否拥有共同语言、是否接壤等文化、地理变量,若中国与出口目的国拥有共同语言和接壤,取值为1,否则为0。数据来源于CEPII数据库。进口国的制度水平也是影响双边贸易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The Heritage Foundation 公布的经济自由指数来衡量各国的制度水平,该指标反映了商务自由、贸易自由等9个方面的总体得分,分值越高,说明制度水平越好。

此外,为了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中国各制造业行业出口及生产性服务业投入都利用GDP平减指数进行了平减,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WDI数据库。

4实证检验结果

4.1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及其二元边际的影响

分别将“销售、维修及批发和零售贸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金融业”、“房地产、租赁服务和其他商业活动”四类生产性服务业带入方程(1)进行回归(见表1)。并将制造业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代入方程(2)进行回归,此处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一个整体(见表2)。各变量均通过单位根检验,为平稳序列。回归时采用混合OLS估计,并加入行业固定效应,控制行业因素的影响。考虑到数据的异方差性,报告了稳健的回归标准误。

表1中,各类生产性服务业的系数均为正,并且在1%的水平上统计显著,表明“销售、维修及批发和零售贸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金融业”及“房地产、租赁服务和其他商业活动”都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出口。并且,通过比较表1中生产性服务业变量系数的大小可以看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对制造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最大,“房地产、租赁服务和其他商业活动”及“销售、维修及批发和零售贸易”次之,“金融业”的影响最小。可能由于中国在传统服务业(如交通运输、零售等)上更具有优势,而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信息服务、科学研发等)的发展程度不高,对制造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有限。事实上,中国很多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此外,进口国GDP、人均GDP对制造业出口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地理距离与制造业出口负相关,符合理论预期。其他控制变量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也与预期相符,比如进口国的制度因素,其经济自由指数越高,越有利于中国制造业出口。

表1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的影响

续表1

注:括号内为稳健的回归标准误,***表示在0.01水平下显著,**表示在0.05水平下显著,*表示在0.1水平下显著,表2同。

表2中,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都有显著正影响。进一步地,比较列(1)与列(2)生产性服务业变量的系数可以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扩展边际的影响比集约边际更大。从长期来看,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改善制造业出口的增长方式。此外,其他解释变量对制造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基本符合预期。

表2 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

4.2 稳健性检验

考虑到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很可能影响出口,本文在回归中加入虚拟变量“经济危机”进行稳健性检验,2008、2009年取值1,其余年份取值0。另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互动性,可能是制造业出口的增加引发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从而导致内生性问题。因此,本文进一步采用生产性服务业滞后一期变量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回归。结果表明,本文前述结果是稳健的(由于篇幅限制,稳健性检验的回归结果未列出)。

5结论及政策建议

“销售、维修及批发和零售贸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金融业”及“房地产、租赁服务和其他商业活动”都显著促进了中国制造业出口。相对而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对制造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最大,“房地产、租赁服务和其他商业活动”及“销售、维修及批发和零售贸易”次之,金融业的影响最小。这可能是由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长期面临融资难的问题。金融业对制造业出口的促进作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此外,对制造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回归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整体上更多地通过增加扩展边际促进中国制造业出口。从长远来看,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改善中国制造业出口的增长方式,减小出口波动和贸易摩擦,缓解贸易条件恶化。

针对本文的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快金融市场化改革,形成贷方竞争机制,拓展融资渠道,便利制造业企业融资,充分发挥金融业对制造业出口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大力发展中小融资机构;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制度,降低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2)加快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进一步促进制造业企业发展,改善出口增长方式。在中观层面制定产业引导政策,并采取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具体措施。重视产、学、研相结合,促进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使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

(3)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专业人才保障。鼓励和引导高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方案、进行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格鲁伯,沃克.服务业的增长:原因和影响[M].陈彪如,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3.

[2]冯泰文.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以交易成本和制造成本为中介变量[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3):56-65.

[3]顾乃华.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获利能力的影响和渠道——基于城市面板数据和SFA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5):48-58.

[4]江静,刘志彪,于明超.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效率提升:基于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7(8):52-62.

[5]孙晓华,翟钰,秦川.生产性服务业带动了制造业发展吗?——基于动态两部门模型的再检验[J].产业经济研究,2014(1):23-30+80.

[6]刘志彪.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与品牌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5(5):25-31.

[7]刘志彪,张杰.我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出口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9(8):99-112+159.

[8]易靖韬.企业异质性、市场进入成本、技术溢出效应与出口参与决定[J].经济研究,2009(9):106-115.

[9]赵伟,赵金亮,韩媛媛.异质性、沉没成本与中国企业出口决定:来自中国微观企业的经验证据[J].世界经济,2011(4):62-79.

[10]MANOVA K.Credit constraints,heterogeneous firms,and international trade[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13(80):711-744.

[11]AMITI M,WEINSTEIN D E.Exports and financial shocks[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11,126(4):1841-1877.

[12]朱英杰.融资约束、生产率与异质性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微观基础的中国经验考察[J].世界经济研究,2012(9):57-65+89.

[13]HUMMELS D,KLENOW P J.The variety and quality of a nation’s export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5,95(3):704-723.

[14]PACHECO A A,PIEROLA M D.Patterns of export diversific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intensive and extensive margins[Z].Washington,DC:World Bank,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4473,2008.

(责任编辑谭果林)

Influence of China’s Producer Service on Manufacturing Export: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Industry-Level Intensive and Extensive Margins

Zhong Xin,You Manl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

Abstract:Producer service,as intermediate input,has important influence on manufactur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producer service on manufacturing export growth and its intensive and extensive margins by using China’s manufacture data on industry-level from 2006 to 2010.The results show that “sales,maintenance,wholesale and retail service”,“transportation,warehousing and postal service”,“finance”and“real estate,lease service and other business activities” all promote China’s manufacturing export significantly.In more detail,“transportation,warehousing and postal service” has the greatest influence,“real estate,lease service and other business activities” and “sales,maintenance,wholesale and retail service” promote manufacturing export less,and “finance” contribute the least to manufacturing export.China’s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needs to develop further,in order to promote manufacturing export well.Besides,producer service promotes the extensive margin more than the intensive margin.

Key words:Producer service;Manufacturing export;Intensive and extensive margins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仲鑫(1967-),女,江苏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关系,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投资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区域生产者服务贸易发展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研究”(13BGJ036)。

收稿日起:2015-09-18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务业
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研究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统计分析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广东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借鉴国内外经验促进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相关性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对辽宁装备制造业拉动效应的影响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研究